信息爆炸時代,你如何獲取信息決定了你的高度

2021-01-16 彩虹誒書屋
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不斷縮短,信息量的翻湧幾何級別增加,有報告:「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5000年信息生產的總和。」除了感嘆信息爆炸,每個人的注意力都被不斷分割,只能夠獲取或被獲取一定量的信息。

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獲取優質信息,就成為更為重要的事情。因為低質的無用信息不僅侵佔我們的時間,還浪費我們的精力。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或許正如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裡說的那樣:

我們也許正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而非「信息過剩」的世界裡,因為爆炸的是膚淺的即時信息,根本無法沉澱。

一般來說,人們獲取信息的目的主要是:獲得輕鬆愉快、新的知識消息、提升改進自己。而這些其實都可以通過閱讀來實現。

比爾蓋茨每年要讀50多本書,大約一周一本,他的推薦書單裡都是一些有相當難度和深度的書。在HBO紀錄片《成為巴菲特》裡,巴菲特坦言自己每天至少花5到6個小時的時間看書。他們都通過持續的閱讀,來更迭自己的知識系統,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也正是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裡提及的:

優秀的企業家都會保持一定的閱讀量。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是一本關於為何讀書、如何讀書的書籍,書中對於當下如何高效獲取優質的信息給出了自己的方法——閱讀。書中也推薦了很多好書,能算的上是一本書單了。這本書共計五章,輕鬆易讀,能夠幫助讀者在今後的閱讀活動中事半功倍。

作者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為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

圖片來源:pixabay

#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作者齋藤孝將閱讀的意義分為三種:

1.獲得信息;

通常我們如果要去快速地了解一個新領域,閱讀該領域內的綜述性書籍就會是直接便捷的一種方式。除了授業解惑,拓寬讀者的知識面,書籍也能夠幫助讀者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刺激我們的好奇心,去探索不曾了解的領域。

之前曾閱讀過一本《戲劇的故事》,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沉浸式演出,這種話劇表演方式很特別,強調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多元化娛樂體驗。觀眾可以在劇場內隨意走動,近距離站在演員的身邊看他們表演,有的幸運觀眾還能夠即時和劇中的演員進行互動。

後來沉浸式演出《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在上海演出,就去看了,確實是難得的體驗。這部劇在紐約成功上演五年,曾吸引從大眾到麥當娜、萊昂納多等一眾明星前去觀看。

在現場,觀眾們帶上面具,成為幽靈,自己選擇故事線,去跟隨不同的角色,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觀賞演出。雖然如果選錯角色,就會和故事主線失之交臂了,比如我。我在三層樓的劇場內來來回回走了大概兩萬步,走斷腿也沒跟對主角,難怪會有人二刷三刷。

2.為了愉快且有意義地度過獨處的時間;

並非是製造焦慮,督促每個人都去不斷追逐信息,以免被世界淘汰。因為我們獲取信息的目的除了改進提升自己,也包括為了獲得輕鬆愉快。

年幼的孩子對故事如饑似渴,大人在電影院內一坐一兩個小時,電影電視產業如日中天。本質都是我們的精神需求。羅伯特·麥基在《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就闡述了故事存在的意義。人們走進影院、劇院,走進書店買回小說,都是為了獲得精彩的故事,獲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很多人閱讀可能就是為了圖一個樂呵,也沒有什麼不好。推理小說就很值得推薦,阿加莎、東野圭吾的作品都可以慢慢看。

3.鍛鍊精神,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

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和現有世界拉開了距離,能夠沉澱下來,冷靜客觀地和自我對話,並通過書中人物的經歷視角去度過一個別樣的人生,一種模擬的人生,不斷重塑自己的三觀,改進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增添勇氣和力量,由此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判斷、行動。

很多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從書中我們得到某種啟示,汲取力量,從而面對生活,面對世界。《悲慘世界》就給小時候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角冉阿讓偷了主教的銀餐具被警察抓回,主教卻說那些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從此冉阿讓的命運被改變。這個情節讓我意識到一種善良和仁慈的力量,至今都記在腦海中。

圖片來源:pixabay

#如何選擇書籍#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些人想要看書,卻對手裡的書本提不起興趣,看幾頁就睡著了。這個時候,換成自己喜歡的小說,或許就能夠接著看下去了。

因為根據《注意力曲線》,我們的注意力確實會因為外界刺激水平的高低而有所變化。大腦感到無趣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試圖轉移注意力。所以不必勉強自己,否則也只是反效果。

我們可以去書店,隨意逛一逛,或許就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可以選擇看電影電視劇前閱讀原著,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是小說改編而來的,比如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湮滅》、電視劇《使女的故事》等等。書籍和影視作品所帶來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書籍能帶給我們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

2.從改進自身出發;

一開始我對工具書並沒有興趣,但後來發現,工具書確實是能夠幫助快速成長的捷徑啊,所以沒有必要排斥。卡奴看理財書、孕媽看懷孕指南、社恐患者看溝通的書籍都是可以的。

名人自傳也能夠為我們提供啟迪。當我們回顧那些名人一生時,看他們在遇到人生的轉折點時,是如何選擇、如何行動、如何度過一生的,對我們自身也會有所幫助。我看《維根斯坦傳》的時候明白了忠於自己的重要性,這位天才哲學家的臨終遺言是:我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生。因為他的一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的。

3.其他參考。

其他,像是書本裡看到的,報刊雜誌推薦的,自己喜歡的作者提及的書,我們都可以去閱讀。我喜歡的一個作者有時候就會推薦自己閱讀的書單,我也跟著買了一些。

但齋藤孝在《深閱讀》裡也提醒讀者:「不過,沒必要始終追逐同一個人的腳步。若將一個人過度神化,反而存在迷失自我的危險。應該每過一段時間就尋找另一個人,也就是嘗試『自立』。」這一點很是警醒。

圖片來源:pixabay

#如何閱讀書籍#

1.帶著問題去讀書;

不管是為了獲得信息,還是為了提升自己,帶著問題去閱讀能夠讓我們更加高效。

因為有時我們也會發現,一本書的內容或許只需幾章就能夠講清楚,但是卻長篇累牘。對於閱讀,我們也需要對其中地信息進行篩選,儘量高效地去獲取其中的信息,這種自問自思自答能夠幫助我們不斷積累,不斷進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的同時,將思和答寫下來,成為自己的一種「輸出」,也能夠確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最簡單的,就是在書中觸動自己、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旁邊就直接寫下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共鳴。這也正是奧野宣之在《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裡提到的的「蔥鮪(wěi)火鍋式」讀書筆記。

2.切換閱讀速度;

人一生能夠閱讀的書籍是有限的。2010年穀歌軟體工程師撰文就稱,按照谷歌制定的統計標準,目前全球範圍內各大、小圖書館及其他機構的藏書總量將近1.3億冊。面對如此浩瀚的書海,我們必須有所選擇。

我們的閱讀也不必善始善終。如果不能夠引起你的興趣,或是滿足不了你的需求,可以直接捨棄;而太難的書,也不必死磕,看不懂可以先放著,等有了一定的經驗閱歷再去閱讀,或是先選擇看一看他人的解讀都是可以的。

我們的閱讀速度也需要切換。齋藤孝在《深閱讀》中說到:「關鍵在於,要根據不同的書來改變閱讀速度。也就是說,要具備換擋的感覺。我讀書時就經常換擋,有時讀完一本只需10分鐘,有時則要花10個多小時。甚至於哲學書籍,以年為單位來閱讀也是有的。」在閱讀的時候,根據閱讀的目的和書籍的難易程度,我們需要學會掌控自己的閱讀速度。

3.選擇自己適合的閱讀模式。

究竟選擇電子書或紙質書,全看個人喜好。讀書的APP也非常多,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網易的蝸牛讀書可以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一小時看似不長,但每天真能靜下心來看這麼久,也是需要自律的。我也在努力中。還有噹噹閱讀、藏書閣等,都可以試一試。

我們還需要設定「讀書時間」。完整的時間拿不出,零碎的時間也是可以的。當然這種場景下,電子書比較適宜。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很多事情的根本原因。這個時代,誰更早掌握更多信息,誰就擁有更多選擇。誰會獲取優質的信息,誰的有利條件也就越多,成功機率也就越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齋藤孝的《深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獲取信息。書中也提到了不少書籍,因此在這篇讀書筆記中,我也試圖介紹一些我讀過的書籍,由此將點擴展成面,提供更多信息。

希望我們都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取信息,以便更好地專注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並應對「信息爆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 信息爆炸時代的——斷、舍、離
    《一》Internet雙刃劍Internet將人類的文化傳播、信息交流帶進了一個嶄新的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與網際網路打交道,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際網路等大眾傳媒已經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促進了生活發展。
  • 面對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人類面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我們史無前例地生活在一個信息汙染、充斥著信息垃圾的時代。就連最熱門的自媒體人課程,也是講如何挖出花邊新聞、如何譁眾取寵,而且有的自媒體課程的講解人髒話連篇,素質低下!如果自我精神的滿足與快樂都要建立在這些東西身上,那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再看看那些真正知識性的東西,全都收費,而且即使收費,買了發現也是垃圾論文,四處摘抄,毫無原創可言,更無創新思想。很多人做了很多原創的東西,裡邊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卻無人喝彩、沒有流量,無法讓人看到!
  • 信息爆炸時代的希區柯克效應:如何讓你的廣告入心入腦?
    信息爆炸的年代,消費者每天都可以接觸無數的廣告,怎麼才會對你的品牌印象最深?當視頻網站已經支持付費去廣告時,引爆品牌真的不能只靠幾句俏皮話和運氣了。信息爆炸的時代怎麼讓你的廣告入心入腦,我們不妨從電影中尋找些營銷真諦。
  • 即刻產品分析報告:信息爆炸時代,即刻是如何實現精準推送?
    擇感興趣的主題,剩下的一切交給即刻精選優質內容源,讓你得到最好的信息服務針對不同類型的主題,隨心選擇開關推送通知你最在意的消息,第一時間推送通知你關心的,即刻告訴你!信息爆炸的年代, 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每天在我們所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出現了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增長速度絕對是一件近乎恐怖的事情——我們稱之為「信息爆炸」。
  •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更有效率的搜索?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壞的信息詐騙蔓延,不少人深受其害,信息量過大的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困擾。手機,電腦,廣告牌成為了信息傳播的媒介,以至於無孔不入。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為了跟上社會的腳步,已經離不開網絡,信息量只會越來越快和越來越多地增長!目前網際網路上可編索引的網頁已超過10億,如果加上大量無法索引的網頁,網際網路網頁總數則更多。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提升學習力
    哈佛有一句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的、深入廣泛地、快速高效地學習。」可是,我們的生活中卻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在課堂上聽到他人談論一個陌生的領域,你很感興趣,但卻不敢發言去問問題,因為你怕自己知識儲備不足,「我可不想看上去那麼蠢。」
  • 信息爆炸時代,你患上「知識焦慮症」了嗎?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處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你是否整日感覺所學東西不夠用?從信息的生產到傳播再到反饋,都加入了很多影響因素,同一信息在經過該過程之後,都有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將很難再去追根溯源,挖掘最原始的信息。同時,隨著信息數量的成倍上升,在如此浩大的數據量中找尋真實且自己需要的信息將會變得更加困難。此外,網絡上的一些二次生產和傳播也會影響一手信息的真實性,使得整個信息環境真假混雜。
  • 提取信息的能力,決定著你的學習速度,很有啟發!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世界有三類東西,物質、能量和信息,一般也稱為精、氣、神。本質上講,我們與外界的根本溝通方式,就是信息的交流。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宇宙,都是在用信息交流。對人體稍作觀察,你會發現:人體最大的信號處理器:大腦,處於人體的最上方。這跟天線頭子很像。人的眼睛、耳朵等,也是起到信號收集的作用,有點像天線上的零件。
  • 疫情之下,你識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如何?
    一會兒……你在遇到類似信息時的辨別能力如何呢?是立馬就相信轉發了?還是斷然拒絕相信?還是將信將疑、猶豫不決呢?無論你是哪種反應,都可以了解下今天給你分享的這個辨別信息真偽的三步法,簡單易懂秒上手。在古代雞犬相聞、故舊相交的純經驗時代,單獨一個個體可以憑藉自己的第一手經驗認知這個世界,完全屏蔽虛假信息。但隨著我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複雜,受限於個體認知能力的局限,我們不得不藉助各種渠道(比如新聞、各種大V、草根網紅、朋友鄰居)來獲取信息,以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應如何應對「碎片化信息」?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就是所說的「信息大爆炸」時代: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信息量也越來越大。碎片化信息作為一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碎片化是相對於系統化而言的,它是零散的、瑣碎的,不會給人一個統一的結構和認知系統。
  • 如何應對信息爆炸
    你好,這是《反脆弱》(Antifragile)(豆瓣評分8.1)精讀第七篇~(本書介紹傳送門)今天的選篇和大家探討下如何應對信息爆炸這個話題
  • 信息過載 你受「熵」了嗎?
    原來「熵」引自物理熱力學,在資訊時代指的是信息熵,也即總信息量與有價值信息的比值,是衡量信息價值的工具,「熵」的值越小意味著信息混亂程度越低,用戶獲取的有價值信息也更多。聽完葉總的解釋,小編立刻明白了八分,然而「熵」跟QQ瀏覽器又有什麼關係呢?
  • 你生命的境界,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陽光下,你容貌是這樣的,到了月色裡,你已是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生活從來不易,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跌倒中逐漸站起來的。總要打敗一些你所不喜歡的,才能得到某些你所渴望著的。    你生命的境界,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你寬廣的胸懷,將決定你人生的格局,大格局才會有大作為。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怎麼閱讀
    □王恆昀    想了解信息和新聞?上微博。有了網絡,信息的獲取和分享變得簡單得多,微博的誕生更是讓信息像核聚變一樣快速地傳播開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    微博讓人們獲取信息具有了更多自主性、選擇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偏好,依據對方發布內容的類別與質量,來選擇是否「關注」某用戶。人們也可以把自己的信息發布在網際網路上,而且微博上發布的超連結以及關鍵詞搜索都可以更大範圍地把深層次的信息發掘出來。    從微博的發展我們能看到人類信息傳播發展的歷史。
  • 如何提高信息判斷力?
    你覺得這件事意味著什麼呢?這個視頻是否可信?全球有超過一半(55%)的網際網路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搜尋引擎獲取新聞資訊,這是路透社2019年數字新聞報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提供的數據。
  • 知識焦慮:信息爆炸的時代更要做個明白人
    無論學習什麼樣的知識,都需要首先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對時代和社會有自主的觀察和判斷。這是學習的前提,同時也是學習的目標。  這幾天,一篇題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提到,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以羅振宇為代表的「文化商人」更多意義上滿足了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
  • 資訊時代的奧卡姆剃刀-虎嗅網
    我做了一個簡單測算:在我微博主頁的信息流裡,大約30條微博裡只有4條是我真正感興趣的,其他大多是無關痛癢的資訊。這就是我們身處的資訊時代:噪音遠遠多過信號的時代,用工科術語說,「信噪比」極低的時代。從BBS到博客,從微博、社交網絡到微信,我們仿佛掉進了一個怪圈:新玩具吸引一批又一批的發燒友進駐,人越多噪音越大。
  • 生命體實際是能夠從外界獲取信息的信息系統。
    生命必然存在內含信息的遺傳物質,一般是DNA。類似計算機的二進位,DNA以鹼基對的排列順序來顯示信息內容。是這些信息驅動了生命的自主行為。  可以認為是信息使得生命體具有了生命。一般認為信息必有信息載體,但是在我們看來信息是超越物質的。對於生命的信息來說,它又具有能動性。
  • 關於文件,你真的了解嗎?Python使用stat模塊詳細獲取文件信息
    前篇內容我們介紹了Python中關於文件的處理及磁碟文件讀寫機制(參見你了解文件緩存機制嗎?磁碟文件如何讀寫?Python中open函數詳解)。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使用Python如何獲取文件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