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民 來源|YouCore(ID:YouCore)
前言
這個春節期間,關於疫情你聽到過多少謠言呢?
我可是聽過不少。
一會兒是老家謠傳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身份,有人說是市裡的某個退休幹部,有人說是某個鎮上的返鄉人員,甚至還有人直接發了某位女士的就診病例。
一會兒是小區群裡有人說隔壁小區有湖北封城後偷偷自駕返程的一家三口。
一會兒是有人分享「有效」的預防新冠病毒的中藥秘方。
一會兒……
你在遇到類似信息時的辨別能力如何呢?是立馬就相信轉發了?還是斷然拒絕相信?還是將信將疑、猶豫不決呢?
無論你是哪種反應,都可以了解下今天給你分享的這個辨別信息真偽的三步法,簡單易懂秒上手。
01
步驟一:篩選信息來源
我們的大腦總是在驅使我們獲取更多的信息,因為大腦本能地認為信息越多就越有價值。
在以前信息匱乏的時候,這種本能很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分析決策能力,但在當前信息產生和傳播趨於泛濫的情況下,這個本能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了。
雖然我們能夠獲取到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但同時也讓更多的冗餘信息、垃圾信息和虛假信息更容易接觸到我們。
以這個春節為例,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收到了鋪天蓋地的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有微信群裡的,有親朋好友私發的,有新聞推送的。
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裡,有著很有用的辨別口罩真偽的信息,有著如何正確消毒的信息。
但同時,也充斥著各種類似大蒜能抑制新冠病毒、某某小區有了確診感染者的虛假信息。
在這種信息過載的情況下,辨別信息真偽最有效的一步就是要篩選信息來源,儘量只從相對可靠的正規渠道去獲取所需信息。
比如,關於這次疫情,我基本只關注三個渠道的信息:
① 微信的新冠疫情實時追蹤的頁面
② 深圳衛健委的訂閱號
③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發布會
這三個渠道外的信息我一律存疑,暫不採信,這樣我既可以花更小的成本獲取必要的疫情信息,同時又避免了被大量虛假信息轟炸。
當然,這種方法也對這類相對可靠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充分、不準確的話,一旦公信力受損,就會從相對可靠的渠道淪為不確定的渠道,這時大眾就會去相信原先可能信任度沒那麼高的渠道了。
02
步驟二:驗證信息內容
經過步驟一篩選信息來源後,能抵達你的假信息就被大大過濾了。
但只做到這一步還不夠。
在古代雞犬相聞、故舊相交的純經驗時代,單獨一個個體可以憑藉自己的第一手經驗認知這個世界,完全屏蔽虛假信息。
但隨著我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複雜,受限於個體認知能力的局限,我們不得不藉助各種渠道(比如新聞、各種大V、草根網紅、朋友鄰居)來獲取信息,以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圖、複雜的社會傳播過程
雖然我們已儘量從相對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但仍不可避免要從一些不確定的渠道獲取信息,同時相對可靠渠道的信息有時也需要我們的再次驗證。
那如何對獲取的信息做驗證呢?
你可以通過下面的提問清單來做自問。
▼ 1、這個信息我獲取了會用在哪兒?對我是否有用?
這是首先要問的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信息本身就對我們無用,那無論真偽都屬於冗餘、無效信息,咱們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再去分辨真偽了。
舉一個例子:
有人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信息,說中小學開學時間延遲到4月份了。
假如你還沒小孩,那就不用浪費時間去驗證這個信息的真偽了。
但如果你家裡正好有上學的小孩,那這個信息就會影響你的工作和家庭計劃安排了,對你就是有用的。
▼ 2、這個信息是誰說的?他所講的內容與他可證實身份的專業領域一致嗎?
確定了信息有用後,就要了解說這個信息的人的身份,並分析他所講的內容與他可證實的身份專業領域是否一致。
還以微信群裡,有人說中小學開學時間延遲到4月份的信息為例。
如果發布這個信息的人是你一位在企業上班的朋友,那這個信息你就可以先存疑不加以接受,因為他所講的內容並不符合他的專業性。
但如果發布這個信息的人是教育局的,或者是學校的某位老師,那你就可以暫做接受,並繼續往下做驗證。
▼ 3、他說這個信息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是否與我的所需相衝突?
確定發布信息的人專業度可信後,你還要分析他分布這個信息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做這一步的目的有兩個:
① 防止有人利用自身的光環傳播虛假信息。
② 防止自己被誘惑或欺騙。
我們繼續以微信群裡有一位老師說中小學開學時間延遲到4月份的信息為例。
假如他說這個信息的目的是為了通知家長繼續安排好小孩在家的事宜,那這個信息就可以接受。
但如果他說這個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推銷某個兒童室內健身器,那你就要再去其它渠道驗證下這個信息的真偽了。
通過上面這個提問清單,你基本就能驗證清楚這個信息內容你是否需要吸收了。
03
步驟三:留出冷靜期
經過第一步篩選信息來源、第二步驗證信息內容,基本上你已經做出信息是否可信的判斷了。
但個體認知存在的兩個缺陷,依然會導致你的判斷有可能會錯。
① 個體專業能力的局限
一個人不可能是所有領域的專家,而且即使他是所有領域的專家他也不可能有精力去一一驗證所有信息。
因此,在第二步的提問清單中我們是利用「委託信任」(信任權威,進而信任他們所發布的信息)來做自己專業能力外的信息真偽判斷的。
比如,信任鍾南山院士說的新冠病毒可接觸傳播,就多洗手勤洗手;信任李蘭娟院士說的病毒「56℃,30分鐘,就死亡了」,因此吃熟的食物不吃生的。
② 個體會預設前提
任何一個個體在獲取信息時,都會因為預設前提從而產生可得性偏差。
比如,一個對中國戴著有色眼鏡的美國人,他看到的信息就都會是中國人如何散播病毒的、中國抵抗疫情是如何不到位的。即使有正面的報導出現他的眼前,也無法佔據他的注意力。
現在機器推薦算法下的信息推送機制,更是進一步加劇了我們的這種可得性偏差。
春節期間,我因為搜索了一次「如何識別假口罩」,瀏覽信息時就發現跟口罩造假相關的信息大大增加。
這兩個缺陷是我們難以通過自我提升來彌補的,因此只能通過「留出冷靜期」的方法來緩解。
留出冷靜期是指,在第二步對信息的真偽做出個人判斷後先不採取行動,而是等各方的評論與反饋出來後,再比較決定。
通過這個方法,就可以幫我們走出專業能力不足與可得性偏差的局限。
比如,這次疫情期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好多人徹夜排隊,一夜之間就將雙黃連一搶而空。
對這個信息的判斷,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專業能力水平,而且它也完全能通過第二步的提問清單自檢:
提問1:這個信息我獲取了會用在哪兒?對我是否有用?
回答1:用於防預新冠病毒,有用。
提問2:這個信息是誰說的?他所講的內容與他可驗證身份的專業領域一致嗎?
回答2: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一致。
提問3:他說這個信息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是否與我的所需相衝突?
回答3:給大眾提供防治手段的研究進展,不衝突。
但如果咱們等上一天,就會發現各種爭論都出來了,看了內容後你就會發現這條信息裡的「抑制新冠病毒」,跟我們普通人理解的雙黃連口服液對新冠病毒的抑制是兩個概念:
雙黃連口服液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確實只是體外抗病毒研究。
這種體外實驗結果只是給接下來的實驗指明方向,有用就繼續做,沒用就不做。
這個結果不提示臨床用於人體的有效性。
因此,跟風去搶購雙黃連口服液是沒有意義的,而且盲目用藥還有不可預見的風險。
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等一個冷靜期再行動會不會導致反應不及時呢?
其實,謠言總是會有對的,事後去追溯的話,肯定能發現「事前諸葛亮」的。
留出冷靜期短期確實會丟掉一些投機的機會(比如沒有聽信某個小道信息,結果錯過了某支股票的漲停)。
但就更長期而言,留出冷靜期會讓你避免盲動的損失(比如,1萬個小道信息裡,你可能聽信的是錯的那9999個),抓住更多確定的機會。
04
小結
謠言不可避免,過去不能,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
在信息過載的年代裡,謠言的傳播會更發達,因此保持一份鑑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會給你增多一個核心競爭力。
這個能力會幫你減少浪費在無效、虛假信息上的時間、精力、成本,並幫你抓住最有用的信息。
如何做到去偽存真呢?
做好這三步就可以了:
◆ 第一步:篩選信息來源
◆ 第二步:驗證信息內容
◆ 第三步:留出冷靜期
作者簡介:王世民,深圳爾雅總裁 | YouCore創始人,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本文來源YouCore,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