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古生物畫家繪出勞氏鱷 形象生動為化石注入生命!

2021-01-21 環京津網

拉德馬赫爾(小圖)筆下的2隻勞氏鱷。(網際網路)

古生物學家找到化石後,分析古生物特徵後,交由藝術家將它們的樣子繪畫出來。南非一名既是古生物畫家,同時為藝術家的男子拉德馬赫爾(Radermacher),最近就為金山大學的一個科學研究,繪畫出勞氏鱷,讓這種古生物形象化地出現於人前。

拉德馬赫爾表示︰「古生物藝術就是重塑這些動物的外貌,並於化石中注入生命。」他表示會嘗試加入現實主義,但同時加入刺激元素,令它們看起來行動得更自然,但同時不能脫離科學。

拉德馬赫爾筆下的勞氏鱷栩栩如生,是約2億年前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金山大學古生物系教授舒瓦尼埃表示,研究員就2015年發現的勞氏鱷化石提交報告,拉德馬赫爾所做的就是將30頁內容綜合,並畫在4分1頁紙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中華龍鳥 2009稿汝陽動物群  趙闖的職業聽起來特別炫酷——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重建一些博物館也邀請趙闖為他們創作科學復原圖。受到專業認可的趙闖有點兒小得意。也就是從這時起,趙闖擺脫了單純靠藝術想像畫恐龍的路子,正式走上了科學復原古生物化石形象的道路。  建立的古生物化石復原形象資料庫已收入了全世界重要的恐龍一千多幅  2008年大學畢業,趙闖面臨找工作的問題。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回到寒武紀:雲南澄江展出2萬多件古生物化石
    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拯救遼西古生物化石刻不容緩
    2002年7月,瀋陽海關破獲一起特大古生物化石走私案,包括韓國人在內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追繳古生物化石2300多件,許多是國家二級保護化石,堪稱無價之寶。雖然瀋陽海關稱這是他們處理的"第一起"化石走私案,但是遼西古生物化石走私由來已久並一度猖獗卻是人所共知的。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中國化石在國外商店、拍賣行裡、博物館裡都可以見到,很多化石都是遼西的化石。像昆蟲、還有一些鳥類、魚類重要的化石都產於中國。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寫意葡萄畫家黃榮華——精緻的筆墨生動地描繪出葡萄樹的風姿
    黃榮華,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畫家方鳳富教授的入室弟子。作為蘇葆楨的再傳弟子,黃榮華老師的水墨葡萄清晰地展現出蘇葆楨水墨葡萄的風格,和中國現代花鳥畫的發展脈絡。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嫻熟的傳統技法在"五彩〃中呈現出墨葡萄的晶瑩剔透。果露欲滴,栩栩如生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其技法不僅繼承了蘇葆楨的精髓,更注入了濃濃的水墨神韻和人文氣息。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天,最早的生命大約在凌晨4點就已經誕生,而到了晚上21點生命才開始繁榮,即我們所熟知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而在23點59分56秒才出現人類地質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生命繁榮的場景卻被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和滄海桑田的變化,逐漸被塵封在泥土裡,失去了聲息。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天,最早的生命大約在凌晨4點就已經誕生,而到了晚上21點生命才開始繁榮,即我們所熟知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而在23點59分56秒才出現人類 地質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生命繁榮的場景卻被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和滄海桑田的變化,逐漸被塵封在泥土裡,失去了聲息。
  • 走進社區古生物課堂 探秘地球生命起源
    近日,青年路第二社區「薪火計劃」科普活動中心攜手陝西省古生物學會,以「穿越地球46億年」為題,為社區青少年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知識課。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碩士、陝西省科普大使白琳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人類進化史,讓青少年了解地球46億年的前世今生及地球生命的進化史,並著重講解了從寒武紀到第四紀人類史的衍變過程以及化石知識。在隨後的動手實踐環節,白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場化石勘探實踐,孩子們把老師帶來的化石砸開,看到了裡面的小蟲、植物標本,都感到非常驚奇。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1.什麼是古生物化石?化石指保存於巖層中的,生活在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或生命活動痕跡。化石與一般巖石的區別在於:它必須與古代生物相聯繫,必須具有諸如形狀、結構、紋飾和有機化學成分等生物學特徵,或者由生物活動所產生並保留下來的痕跡。2.何為古生物化石產地?
  • 北京查獲五十年來最大一批珍貴古生物化石
    來源:中新網 | 作者:吳慶才   記者22日從北京工商部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北京查獲了包括距今一點二四億年前的朝陽鳥化石在內的三十一件珍貴古生物化石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082009年8月,一名司機在北露天礦採掘時發現一根長約1.5米的猛獁象牙和多塊古生物化石。09還有……從陸續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情況看,應該說霍林郭勒市是古生物化石的富集區。通過採煤或工程施工,如此多次的從深層地下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首先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的記者多次與本地新聞工作者聯繫,了解情況並開始對外宣傳報導。與此同時,在霍林郭勒地區多次發現古生物化石也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吉平曾在2004年10月22日專程到霍林郭勒市對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進行了鑑別。
  • 科普|古生物化石標本如何分級?
    按照在生物進化和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又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1)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對研究生命起源、重要生物門類起源及演化,探討全球或洲際地層對比和關鍵古地理、古環境演變等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應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已經正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的模式標本;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我國古生物化石最新研究改寫地球生命進化史(圖)
    貴州省古生物籤定中心研究員尹恭正(前)和同事一起研究美麗瓦窯龍頭部化石。 貴州省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在該省獨山縣的一條山村小道上發現一塊被用作路石的海洋古生物化石。  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我國遼寧西部連續發現了不少帶絨毛的恐龍化石,經過研究,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們發現這種毛狀皮膚衍生物與鳥類的羽毛有著同源構造,因而這種古生物化石被命名為「中國龍鳥」。  自19世紀中葉英國學者赫胥黎首次提出恐龍與鳥類的演化關係以來,科學家們圍繞著鳥類的祖先是不是恐龍的問題分裂成兩派,一直激辯不休。
  • 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活著」
    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今澄江市)毛天山地區進行科學研究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用錘子敲開了他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個節肢動物化石——奈羅蟲,這是以前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唯一發現的。於是,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再次浮出水面。 走進展示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有一個兩層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化石可以在巖壁上找到。
  • 怎樣給古生物化石「整容」
    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第二批修復與鑑定工程即將結束。古生物化石修復這個不為世人所熟悉的工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得以引領我們去觸摸那些可愛的遠古精靈?帶著興奮與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修復工作現場。一時間,竟感到有些恍惚。
  • 貴州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亟須保護和開發
    據貴州日報報導,貴州是古生物化石王國,地下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貴州省地下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生物化石因處於生命發展的不同時期,形態千差萬別。在這方面以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的海百合化石、魚龍類化石以及興義市的貴州龍等化石為最。
  • 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
    11月26日下午,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特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鄧濤做專題講座。報告會上,鄧濤以《澠池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為主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通過詳實的資料、生動的事例,為大家作了一場精彩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