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人被竇憲擊敗,西遷至歐洲後,幾乎打遍歐洲大陸無敵手

2021-01-10 北齋史話

在我國歷史上匈奴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他們就與中原地區紛爭不斷。公元九十一年,竇憲打敗匈奴之後,南匈奴歸順漢廷,基本與中原地區融合了,而北匈奴則不知所終,他們最終去了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探明匈奴的來源,他們與中原地區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寫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意思就是說,匈奴的祖先是夏時淳維的後代。淳維是夏桀與其小妾的後代。

很多人認為夏朝並不存在,但是很多出土文物、民間傳說等資料顯示,夏朝是真實存在的,而夏桀就是該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被商湯覆滅。夏桀死後,他的兒子燻育將他的妻妾納為己有,這在北方少數民族並不少見,而燻育收納父親的妻妾中,就包括淳維的生母。

母親被兄長納為己有,淳維無法忍受,於是向北逃離,與北方的遊牧民族融合,世代居於北方,逐漸形成了春秋之後的匈奴民族,所有匈奴是中華民族的後裔無疑。

《史記》還記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又說,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晉國和魏國史官所寫的《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唐朝《括地誌》記載:「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裡,蓋桀所居也。」

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淳維後代的生活區域,後來匈奴與中原王朝紛爭不斷,史料記載匈奴是夏的後裔,但是民風彪悍、族人野蠻。匈奴人雖然生於北方寒冷地帶,生活環境極差,但對於祖先世代口口相傳,所以一直延續下來,建立匈奴政權的頭曼單于名字也是「淳維」,想必也是為了紀念先祖。

很多人研究發現了歷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跟匈奴沾邊的很多邊部民族政權,名字中很多都有「夏」字,比如說「西夏」「大夏」等,這可能是一種巧合,但也可能是別有所指。

那麼匈奴最終去了哪裡呢?匈奴分為南北兩部之後,竇憲趕走了北匈奴,當時他們實力已經很薄弱,但是並沒有完全消亡,依然過著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然後不停的西遷積蓄力量。很多人認為北匈奴消失了,其實只是沒有形成比較大的規模而已。】

直到公元3世紀晚期,匈奴人才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但已遠在歐洲地區了。據相關史料記載,公元三五〇年左右,匈奴進入了歐洲地區,當時的首領是巴蘭比王,跟阿蘭國發生了戰爭,最終匈奴人戰勝了。

阿蘭國位於中亞康居國西北,我國史書記載為「奄蔡國」,《後漢書·西域傳》這樣記載「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打敗阿蘭國後,匈奴人繼續西進到第聶伯河流域(今天的烏克蘭境內),當時這裡是東哥特人的地盤,結果匈奴人又打贏了。

不過,匈奴人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將東哥特人編入自己的隊伍,繼續往前推進到黑海北岸,也就是西哥特人的地盤,結果匈奴人再一次打贏了。羅馬皇帝看到他們的實力後,讓他們定居到多瑙河的巴爾幹地區,成為羅馬帝國的邊防部隊,於是匈奴人暫時結束了徵伐,在肥沃的匈牙利平原繁衍生息。

公元二百九十五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匈奴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開始與兩個羅馬帝國抗衡,最後逼的東羅馬給自己納貢。公元四百三十五年,阿拉提殺了自己的兄弟,獨掌匈奴大權,開始對南俄與波斯帝國的徵伐,但感覺油水不多,於是加大了東羅馬的納稅量,

匈奴人一邊欺負東羅馬帝國,另一邊不斷打壓西羅馬過國,甚至直接幹預西羅馬的朝政,兩個羅馬帝國對匈奴恨之入骨,但是又打不過,只好忍氣吞聲。

公元四百四十一年,拜佔庭帝國得罪了匈奴人,阿拉提揮師東進,將巴爾幹半島洗劫一空,遭到東羅馬軍隊的阻擊後,暫停了自己進攻的步伐。公元四百四十三年,匈奴人直逼東羅馬都城,最後以東羅馬人割地賠款結束。

此時的匈奴已經強大到無以復加,或許是沒有對手太寂寞了,阿拉提修正一年後,開始徵伐西羅馬帝國,但是在大軍推至高盧地區時,阿拉提遇見了一位平生勁敵,此人就是羅馬名將阿提紐斯,雙方死傷慘重,匈奴人遭到重創,只好回到了萊茵河。

再次修整一年後,阿提拉率軍翻過阿爾卑斯山,進攻義大利,西羅馬皇帝看到大勢已去,就讓教皇利奧一世與阿提拉和談,公元四百五十三年,阿提拉迎娶羅馬皇帝妹妹,在新婚之夜死去,匈奴人群龍無首很快瓦解了。

阿提拉斯後,匈奴人一部分回到匈牙利一帶,另一部分到了俄羅斯平原,分成很多小部落不斷紛爭,最後被亞洲的瓦爾達部落吞併,其他部份則被融合掉了。

十八世紀 ,法國歷史薛家德金認為歐洲匈人就是亞洲的匈奴人,在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也有過這樣的記載。經過千百年的民族融合,到底存有多少匈奴血統無可考證,仔細算起來歐洲人也算是中華民族的後裔。

相關焦點

  • 北匈奴:一支戰敗部落,競成歐洲大陸攪局者,令整個歐洲聞風喪膽
    在公元73年至91年,東漢與南匈奴聯合攻擊,將北匈奴驅逐出漠北高原,從此北匈奴開始了西遷的歷史。北匈奴因戰敗失勢,已無法在蒙古高原稱雄,被迫開始了漫漫西遷之路。其西遷大致經過四站,但是北匈奴西遷的開始,卻成為歐洲發生改變的序幕。
  • 被東漢趕走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苦不堪言:他們在鯨吞歐洲
    公元91年,東漢贏得了與北匈奴的戰爭。此後,匈奴一分為二,南匈奴附屬於東漢,北匈奴遠走西遷。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烏孫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伊犁河上遊。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現在錫爾河上遊的東部。第三站則是已經到達歐洲邊緣的阿蘭德。
  • 只滅了一個王朝,卻令整個歐洲陷入水深火熱中
    匈奴 眾所周知,當年匈奴雖然被漢朝擊敗,但卻並不代表匈奴人不厲害相反,在歷史的各個時期,匈奴人都是出了名的強大。在當時,匈奴人其貌不揚身材矮小,馬匹看起來更是劣等。但這些戰士卻弓馬嫻熟,兇殘善戰,而他們的馬匹耐力更是極強,可適應大多環境,並進行長途奔襲。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2.日耳曼人成為歐洲的主角從四世紀末開始,來自中亞的匈奴人把日耳曼人擠壓進羅馬帝國。草原民族對歐洲的侵擾和擠壓,主要有3次。第一次是匈奴人;第二次是蒙古人;第三次是突厥人。擠壓日耳曼人的匈奴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部大漠。西漢末年,匈奴人分裂,臣服漢朝的匈奴王呼韓邪戰勝了另一個王位爭奪者郅支。郅支西遷到了哈薩克斯坦東部。公元前35年,漢朝將領陳湯追蹤而至,斬首了郅支。郅支的殘部繼續西逃到了鹹海一帶安下營寨。
  • 憑空消失的古國之「匈奴王國」
    憑空消失的古國之「匈奴王國」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將蒙恬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秦末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 匈奴人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DNA測試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歐洲史學家對匈奴人的相貌有較多的記載。東羅馬史學家普裡斯庫斯在《匈奴史殘稿》中描繪阿提拉的長相:「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寬廣,頭很大,眼睛小,散發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臉是黑的。」法國著名漢學家戴遂良如此描述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壯,腦袋圓而碩大,寬臉,高顴骨,塌鼻子,鬍鬚濃密,佩一隻耳環。
  • 莫衷一是:歷史上的匈奴人到底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匈奴人在草原上建立的遊牧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國家。匈奴帝國並不是一個由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匈奴人之中包含了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葉尼塞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的一些民族。其中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的民族是黃種人,而印歐語系的民族則是白種人,突厥語族、葉妮塞語族和烏拉爾語系的民族從外貌上看,既有一些黃種人的特點,也有一些白種人的特點。在匈奴帝國的東邊居住著以蒙古語族為主體的民族,而在帝國的西部居住著以印歐語系民族為主體的民族,那麼整個匈奴帝國是以哪個民族為主體民族呢?中外學者對於這個問題向來是莫衷一是。
  • 歐洲唯一的蒙古人共和國:黑頭髮黑眼睛,其祖先曾率部回歸中國!
    今日話題:歐洲唯一的蒙古人共和國:黑頭髮黑眼睛,其祖先曾率部回歸中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長期維持中原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鬥爭,使得很多少數民族被迫西遷,如匈奴人西遷,突厥人西遷等,即使到現在,世界很多地方還有這些遊牧民族的身影,如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後代。而下面這個國家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共和國。
  •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匈奴,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在漢武帝還是在在更早的秦朝和春秋,都有關於匈奴的記載,秦始皇還專門為他們修了長城做預警之用。
  • 至大者唯天:引起中國300年動蕩的,竟然是氣候變化
    隨著冷期的降臨,蒙古高原的氣候不斷劇烈演化,先是不斷發生旱災,而旱災之後則是接連而至的蝗災和饑荒,漢明帝建初元年(76年):「南(匈奴)部苦蝗,大飢,肅宗廩給其貧人三萬餘口。」到了東漢明帝章和三年(89年),「北(匈奴)虜大亂,加以飢蝗,降者前後而至。」
  • 漢武帝為何能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單煉鐵的技術,就超越了歐洲
    有了漢家武器的匈奴造成了更大的威脅,直到漢武帝出現,才算是改變了這個現狀。那麼當時的漢武帝為什麼能夠打敗匈奴呢?要知道在劉邦時期就曾經與匈奴開戰,那時候的匈奴還沒有多麼先進的武器裝備,就已經險些把劉邦斬於馬下。那麼漢武帝時期有了什麼變化呢?最主要的一點其實就是文景之治把漢朝經營的太過於強大,否則漢朝就算是有多麼先進的武器也是支撐不起多年的戰亂的。
  • 細數中國歷史上13次對外戰爭,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漠北大會戰漢朝以少敵多擊退匈奴,當時匈奴有十萬大軍,而衛青、霍去病兩人率領的軍隊不到匈奴的三成,然而卻打得匈奴從漠北逃到了漠西,要知道戰國時期修的長城都是為了防範匈奴,而漢朝卻能以少勝多,看著真解氣!2.
  • 中國最常見的5個姓氏,很可能是匈奴後裔,裡面有沒有你?
    不過,大秦帝國雖然擊敗了匈奴,但並未將匈奴徹底消滅。 到了漢朝時期,匈奴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匈奴,在冒頓單于(mo』du』chan』yu)帶領下,驍勇善戰,兵強馬壯。他不僅統一了匈奴的各個散落部族,還兼併了周邊的幾個小國。 然後,處在最輝煌時期的匈奴,開始跟漢朝徵戰長達兩百年。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匈奴人與匈奴帝國(一)
    一、匈奴人「匈奴」,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遊牧民族。戰國時遊牧在燕、趙、秦以北。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在一世紀末為漢所敗,西遷。南匈奴附漢,東晉時曾先後建立前趙、夏、北涼等政權。匈奴之中,包含了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葉尼塞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中的吐火羅語族、伊朗語族,與漢藏語系的成員。
  • 蘇聯出土一座遺址,解開匈奴突然強大的秘密,難怪漢初打不過匈奴
    前蘇聯考古學家吉列謝夫的《南西伯利亞古代史》研究指出,在公元前4世紀-3世紀,是歐亞大陸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其中歐亞草原上最顯著的變化是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兵。貝加爾湖匈奴作坊遺址揭示,匈奴擁有了真正騎兵,尤其馬鎧出現,說明匈奴擁有了重裝備騎兵,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鐵製武器,這讓匈奴戰鬥力瞬間倍增。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除此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匈奴人和匈牙利人之間的聯繫。按照歷史記載,被漢朝打殘了的匈奴人,一部分向西遷徙,去了歐洲,還有一部分南下,與中原民族逐漸融為一體。匈奴在先秦時期崛起,西漢初期最為壯大。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就已經知道匈奴的強大。
  • 蒙古騎兵縱橫馳騁,打遍了天下無敵手,為什麼會被明軍迅速滅掉?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可以說是創造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奇蹟,以為數不多的十幾萬部隊起家,建立了人類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幾乎囊括了當時的整個亞洲和部分歐洲。在成吉思汗興起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蒙古騎兵一時縱橫馳騁,打遍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也沒有對手,在其最為鼎盛的時期,蒙古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
  • 我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是什麼人種?考古學家:大部分是黃種人
    漠北地區有不少匈奴城市遺址在蘇聯和蒙古考古學家,對建造於公元前1-公元後1世紀的外貝加爾地區的伊沃爾加匈奴城市遺址(位於烏蘭烏德市)的發掘中,達維多娃等考古學家提出:伊沃爾加鼎盛時代的居民可分出西伯利亞土著居民、 匈奴人和中國北方漢人三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