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可喜可賀,但是火星探測的行家,美國也將在下周發射最新最先進的火車探測車了。
美從1974年開始,陸續向火星發射了22個火星車,其中美方NASN火星好奇號勇氣號火星探測車現在依舊在工作,但是美方依舊不滿足常規的火星探測車了,他們將研發更為先進的火星探測車。
在位於愛達荷州東部的核研究設施是美方核心研究所之一,美能源部和NASA將評估愛達荷州東部的核研究開發小型反應堆的方案,美能源部在周五發布的通知中寫道:「小型核反應堆可以提供美方感興趣的太空探索任務所需的能量。」
該研究所在美國先進反應堆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就包含了一些微型反應堆,而其他反應堆無需水即可冷卻(水冷核反應堆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反應堆)。
美希望建造能在月球和火星上運行的核電站,並於上周五要求其個人公司提出有關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想法,於是美國能源部提出了正式要求,即建立所謂的核裂變表面電源系統,該系統可以使人類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長期居住。
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的是受美國承包商能源部管理的,美國宇航局(NASA)和巴特爾能源聯盟(Battelle Energy Alliance)計劃在8月,舉行一次政府與行業的網絡技術會議,以討論對該計劃的能否落地。
該計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開發反應堆設計。第二是建造一個測試反應堆,並且把反應堆被送往月球,同時還要開發可以將反應堆運送到月球的飛行系統和著陸器。目標是在2026年底前準備好反應堆,飛行系統和著陸器。
該反應堆必須能夠產生10千瓦以上的不間斷電力輸出。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數據,美國普通住宅每年平均使用約11,000Kw/h。美能源部表示,可能需要多個連接的反應堆來滿足月球或火星上的電力需求。
此外,該反應堆的重量不能超過3.5噸(7700磅),大部分可以在太空中自主運行,並且至少可以運行10年。
美能源部表示,該反應堆旨在支持月球南極地區的勘探。該機構表示,尚未確定後續火星表面上的特定勘探區域。
非營利組織「關注科學家聯合會」核動力安全總監擔心設計和時間安排的方案最有可能使那些使用高濃縮鈾的反應堆成為武器。因此,各國一直在努力減少生產濃縮鈾的數量。
核動力安全總監說:「這可能會推動或開始一場國際太空競賽,以建造和部署需要高濃縮鈾的新型反應堆。」
美方已經成功的在火星降落了幾輛火星探測車,並計劃在下周把最新的「毅力號」再次發往火星,本次發射的火星探測車也將搭載核動力,可以為火星探測車持續提供110瓦的能量,可以讓「毅力號」穩定運行14年。
美方官員們說,在月球上運行一個核反應堆將是建造改進版本以在火星上發現的不同條件下運行的第一步。
「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在強調美國在核創新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並有望在INL基地展示先進反應堆,」 INL核科學技術局副實驗室主任在一份講話中說「在月球表面部署先進反應堆的前景令人充滿挑戰,但令人興奮。」
在火星能夠成功降落的火星探測車不足50%,美國能夠擁有多輛探測車,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航天技術遠遠領先其它國家。
還有在本周早些時候,阿聯發射了名為「希望」的火星軌道衛星,如果一切順利,阿聯將在明年二月成為第4或第5個可以環繞火星的國家。
當然我們也是不甘落後的,我國在本周四用胖五發射了「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車,一次發射,同步實現繞、落、巡三步曲,如果成功,這將是第2個成功登錄火星的國家。
不過略微遺憾的是,我們本次發射的火星車依舊採用太陽能驅動,工作時長和巡視距離還有待繼續提升。
在不遠的將來,希望我們合肥的核能研究所也可以研發出微型核電設施,讓我們的太空飛行器也不再受制於動能不足,可以完成更多的研究工作。
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是因為火星在40億年以前,氣候與地球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還有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變成這個模樣。探索使火星的氣候變化的原因,對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具有重大意義。
更何況火星探測是許多新技術的試驗場地, 這些技術包括大氣復原的利用火星資源的取樣,制動氧化劑和燃料補給的製造、返程技術控制的和遠程通訊等一系列高精尖技術的考研,這些也都是為了火星移民而準備。
相信在未來實現星際旅行後,我們就能極大豐富物質儲備,開發出多個人類家園,實現人類更多夢想,為夢想實現的科學家點讚。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原創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