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生命的生存不是人與自然的戰鬥,在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新研究中,一個獨立的國際專家小組,包括密西根州立大學(MSU)的一名專家,發表了對自然的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勝利需要人類和自然共同成長。人類推動的地球生命普遍減少表明:需要進行變革性變革,探討了人類如何對地球生命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需要採取變革性行動來解決經濟、社會和技術的根本原因。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評估,不僅僅是因為它對「活的自然」(地球的生命結構);提供食物、水、能源和健康安全的堅定檢查。地球上普遍存在人類驅動的生命減少,表明有必要進行這些變革,研究從頭到尾遵循了一個政府間進程,彌補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的不足之處。這份報告不僅涵蓋了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歷史(特別關注過去50年)而且還涵蓋了這些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密西根州立大學可持續發展系雷切爾·卡森主席、合著者之一劉建國表示:除非了解人類的緊密聯繫以及讓我們得以生存的自然利益;否則我們無法拯救地球,也拯救我們自己。理解這些聯繫的新方法,即使它們在全球蔓延,這種策略讓我們有能力全面了解問題的範圍,能夠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自然界對環境過程提供有益調節的能力,如調節空氣和水質、封存碳、建設健康的土壤、為作物授粉。以及提供沿海保護免受風暴和風暴潮等危害的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有所下降,但並不均勻。白皮書指出,科學家已經獲得了更好的收集信息和建模情況的能力,以更準確地反映世界的真實運作方式。在這種方法中,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採用遠程耦合,這是劉在2008年引入的,該框架自那以來應用於500多篇科學論文。
遠程耦合框架是研究遠距離連接人與自然系統耦合的綜合方法。該框架使人類和自然都保持在焦點上,並展示了變化如何能夠產生遠遠超出的影響,甚至是加倍影響。研究團隊致力於綜合方法,已經產生了一連串的人類影響:70%的陸地表面發生了變化,77%的主要河流不再從源頭流向海洋,動物物種滅絕的數量正在上升,生物多樣性正在喪失。
該小組應用不同的方案來觀察看似合理的變化,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坦率地說,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最終會獲勝。地球需要的是變革性改變,一種新的經營方式,科學家稱之為「跨越技術、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全系統重組,使可持續性成為常態,而不是利他主義的例外。人類已經發展到能夠前所未有地理解這個世界的地步,現在我們必須明智地、迅速地使用這些知識。
博科園|研究/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參考期刊《科學》DOI: 10.1126/science.aax3100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從麥克斯韋方程出發,計算電路中的電磁現象,開發無噪音設備!
操縱雷射和量子真空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力波探測器再次革新!
啤酒在被搖動後,輕敲可以防止在打開時噴出?實驗表明: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