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陸地正在改變,77%的河流不再流入大海,人類怎麼辦?

2020-12-04 奇點使者

水,在地球上被人類稱為「生命之源」,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無論是最低等的原始生物,還是逐漸在進化中的物種,絕大部分都離不開水,就拿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生命來說,如果不是地球出現了原始海洋,它也極有可能不會被孕育出來。所以說,如果未來有一天地球上的水消失了,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也就迎來了滅絕之災。

當然,如今的人類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人類面對大自然,雖然很多情況下也仍然是無能為力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地球的生態環境在人類進入文明階段後,特別是從人類開啟了近代史的大門,也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而且這些改變猶如一把雙刃劍,在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的同時,也讓人類的明天變得似乎不再那麼明朗。

前段時間,在《科學》的期刊上,科學家發布了一項最新的研究結論,認為如果人類想要長久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至少需要學會與大自然和世間的萬物共同成長,否則,若地球上的物種再持續減少,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再進一步被破壞,人類也會出現危機。

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開始大刀闊斧的在地球上行動起來,幾乎除了條件特別惡劣的地方,其餘的地方都有人類涉足的痕跡,而且人口數量也越來越多,人類對於地球生命的自然生存和進化之路,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研究學家對於過去50年來,地球上發生的點滴改變,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認為如今地球上的物種數量減少,與人類的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都開始面臨崩潰,如今,可以看到的影響包括:上千種物種已經瀕危,處於即將滅絕的邊緣;77%的主要河流在人類的改道等各種幹預下,再也無法注入到大海之中;70%的陸地表面,因為人類的開採等活動,正在悄然的發生著可怕的變化。

近年來,人類一直都在說著要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可是在這之前,人類首先需要正視自己,找到自己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點,找到自己與大自然的利益關係,這樣,才可以從源頭和實際需求出發,真正的全面來解決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也可以遏制住危機,不再讓它出現全球蔓延的勢頭。當然,這對於現階段的人類來說,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實,除了地球本身,按照宇宙中的發展規律,有著自己的生命軌跡之外,其實,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生物,出現在地球上,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數次物種大滅絕也告誡了我們,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可以在地球上做到「永垂不朽」,雖然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等生物,可是很多事情我們仍然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人類不應該再破壞地球,而是應該找到與地球和平共處的最佳方式。

相關焦點

  • 人類已讓70%的陸地表面發生變化,77%的河流不再流向大海!
    地球生命的生存不是人與自然的戰鬥,在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新研究中,一個獨立的國際專家小組,包括密西根州立大學(MSU)的一名專家,發表了對自然的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勝利需要人類和自然共同成長。人類推動的地球生命普遍減少表明:需要進行變革性變革,探討了人類如何對地球生命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需要採取變革性行動來解決經濟、社會和技術的根本原因。
  • 人類已讓77%的河流不再流向大海,70%的陸地表面發生變化!
    人類推動的地球生命普遍減少表明:需要進行變革性變革,探討了人類如何對地球生命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需要採取變革性行動來解決經濟、社會和技術的根本原因。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評估,不僅僅是因為它對「活的自然」(地球的生命結構);提供食物、水、能源和健康安全的堅定檢查。
  • 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有多大?研究發現,77%的河流不再流向大海
    從人類開始記事以來,很多古籍都有記載人類面對大自然時是如何勇敢戰鬥,即使不能戰勝大自然,但是也一直與大自然打交道,所以人類與大自然是共同發展的,然而《科學》期刊中居然發表地球生命的生存不是人於自然的戰鬥。
  • 流入大海的泥沙,為何沒使海床升高?原來這裡有道兩萬公裡的裂縫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流在流動的時候,會帶走一些泥沙,和大海聯通的所有河流最終都會把這些泥沙帶進大海裡,日積月累下來,海床應該會慢慢的增高,海平面也會上升。科學家們計算過,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約有150億噸,雖然這和大海132.2億億噸的重量相差很多,但是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幾十億年了,這樣算起來,地球上河裡帶入大海的泥沙早就應該有兩萬米的高度,海洋裡的水應該也會因此漫延到全世界各地,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被吞沒,但是海床的高度卻沒怎麼增加,就連現在的海平面上升也和泥沙無關,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所致,那麼那些泥沙到底都上哪裡去了
  • 那些隨著河流流入大海的泥沙,最終都到哪去了?答案沒那麼簡單!
    那些隨著河流流入大海的泥沙,最終都到哪去了?答案沒那麼簡單!想起小時候寫的作文,對河流的描述都是水多麼多麼的清澈,能夠清晰地看到河底奇妙的世界。但是事實上,我國的河流已經很難有很清澈的河水。黃河、長江的含沙量都是巨大的。河流總是攜帶巨量泥土和沙石狂奔向大海。
  • 淡水資源緊缺,為何不攔截長江和黃河自用,而是任其流入大海?
    既然河流是我們目前可以依賴的主要淡水來源,那為什麼不將長江和黃河的水資源儲存起來,而讓它們白白流入大海呢?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河流:在彎曲中流入大海在我國,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東流入大海的,這是因為我國的地勢呈西高東低的階梯狀分布。
  • 流入大海的泥沙去哪了?憑空消失了?海洋真是一個神奇地方!
    地球創造了這個美妙的世界,並造福了人類。給予了億億萬萬個鮮活的生命。浩瀚無際的海洋又有多少個鮮活的小生命,它們靠水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在水中繁衍棲息,泥沙就是它們的床,離開了泥沙就不能存活,不能繼續生存。然而還是有大量流入大海的泥沙消失甚至已經看不見了,那麼這些泥沙又去哪去了呢?
  • 微塑料:人類正在親手把大海變成一個巨大的「毒沼」
    但是,人類每年的都消耗著大量的塑料製品,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激增。需要知道的是,根據目前的生態調查,科學家們已經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已知陸地和海洋中發現了塑料汙染的存在,而且這種情況由於人類的不節制,正在變得更加糟糕。相對於人類活動密集的陸地,從前,海洋生態狀況更加容易被人類忽視。
  • 中國一條河流將不再流向印度,轉頭去了新疆,印度:這怎麼辦?
    說起我國著名的河流,很多人第一時間便會想到長江黃河,畢竟這兩條河流在我國的知名度是最高的,而且對於我國人民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它不僅滋養著我們的文化,更養育著我們一代代的炎黃子孫。但其實在我們還有另外一條高原河流,它不僅造福了我們國人,也造福了我們的鄰國印度,這條河流邊是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母親河,它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途經了好幾個國家一直流到了印度,而且印度它有一個全新的名字叫做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一條河流將不再流向印度,轉頭去了新疆,印度直言:這怎麼辦?
  • 人類已經改變了47%的地球表面
    ■陸地:陸生植物的滅絕正在導致農作物重要基因以及藥物和藥用產品新來源的喪失  眾所周知,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陸地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1/4多一點。陸地是人類最容易介入的地形,因此環境惡化和物種減少的現象也最為嚴重。據世界生物多樣性地圖顯示,從最近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就發展起來的熱帶雨林已經有一半因為人類活動而消失或退化。
  • 為什麼地球上許多河流流向大海,海平面卻沒有上升?漲知識了
    為什麼地球上許多河流流向大海,海平面卻沒有上升?漲知識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條條的河流流經些許山坡,最終匯入大海,卻不見大海的水回流到河裡,那麼地球上這麼多河流奔向大海,為什麼海平面不會上升呢?從遠處河流的水流向了大海,大海裡面的水蒸發形成了降雨,雨下落到河流中變成了河流中的水,雨滲入地下,便成為了地下水,匯聚成河便是地下河,河流中的水和地下的水最終又是流向了大海。如此一個水循環,維持著地球的生態環境,維持著地球生物的生生不息。大海表面的水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變成了水蒸氣,所以當河流流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在補充水的同時也在失去水。
  • 我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陸地表面宣洩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總稱」。比如《爾雅·釋水》中四條最著名的河流稱為「四瀆」,即江、淮、河、濟,指的是長江、淮河、黃河、濟水這四條單獨流入大海的大河(現在淮河和濟水已經不再直接注入大海)。
  • 全球四大洋中,我國有河流流入其中三個,包括北冰洋只缺大西洋
    地球是一個球體星球,表面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其中適合人們居住的陸地,總面積只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9%,剩下的71%都是海洋。很多人都知道,陸地上的最高點是珠穆朗瑪峰,高度不到9公裡。然而對於海洋來說,最深的地方在馬裡亞納海溝,這是位於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底,深度約為11公裡。
  • 發源於中國,流入印度的三條河流
    河流是指由降水、地下湧水或者冰川融水匯集在地面低洼處,經常或周期性流動的線型天然水。它是人類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僅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就達到了5萬條。
  •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或成過去,研究員發現地球正在發生巨變
    不僅僅是我國,世界人口總體數量已經突破了70億的大關,已經完全超出了地球人口合理容量。接觸過地理知識的朋友們都知道,「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如今,由於人口數量過多,陸地上已經無法容納得下,導致房價高漲,有些國家為此不惜花費重大資金進行填海造地,例如人口密度最大的日本。
  • 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大部分由海洋生物而來,而非陸地樹木
    人類如果缺氧,人體的器官就會迅速衰退,速度之快超過你的想像。缺氧會有輕微的眩暈,視野會變窄,眼睛看到的顏色會變得單一,聽到的聲音也會改變,變得不那麼連貫。地球生機盎然,那麼供養每一個生命的氧氣從何而來?一棵樹可以製造出兩個人所需要的氧氣。
  • 青藏高原的水都白白流入大海,引水灌溉西北可行嗎?
    河流對人類生存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人類的所有大城市基本上都沿著河流而建,尤其是有入海口的沿海地區。然而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的河流都是淡水,然而這些淡水中很多都得不到利用,一旦這些水資源流入了大海,就會變成很難利用的海水。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麼存活?都去了哪兒?
    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陸地上總是有河流的存在。在河流之中,生存的數量最多的動物便是各種魚類。生存在內陸淡水河中的魚類,人們通常將它們稱作淡水魚。它們的種類有很多,但因為生存環境相似,生理上也有一些共同之處。
  • 地球正在發生巨變?曾經的3分陸地7分海洋,或成為歷史!
    文/行走天涯地球正在發生巨變?曾經的3分陸地7分海洋,或成為歷史!
  • 不到50年,全球動物種群消失70%,人類正在毀滅地球
    不可否認-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改變和破壞自然環境。根據一份新的報告,動物的數量下降了如此驚人的數量,以至於只有對世界經濟體系進行全面改革才能扭轉這種破壞的趨勢。「隨著人類足跡擴展到原野,我們正在破壞物種種群。但是,我們也在加劇氣候變化,並增加了諸如COVID-19等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我們無法使人類免受環境破壞的影響。是時候為物種和人類的利益恢復我們與自然的破碎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