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熱,也不要給孩子喝可樂、雪碧,這個實驗會告訴你為什麼

2020-12-06 思維發掘

有位剛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好久沒見了,上周約好帶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玩。

兩個孩子打了會球,天有點熱,我便問他們要不要來瓶可樂。

朋友的孩子聽完後,直接謝絕了我,說一瓶礦泉水就可以了。

我笑著問他,「可樂很好喝的,你為什麼不喝啊?」

「可樂傷牙齒,在學校老師講過,還給我們做過實驗!」,他很堅定地對我說。

不就一瓶可樂,不至於吧,不過倒是覺得很好奇,為了這個,老師還做了實驗,這種身體認知的教育倒是不錯。

朋友跟我說,「美國的課程中會專門設置身體教育,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身體。」

據了解,美國的身體認知教育一般包括2個核心:

1)孩子要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身體包括哪些部分,及每個器官的功能是什麼;

2)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比如哪些是對身體有傷害的行為。

這些知識,我們的孩子要到初中生物課上才有學習,小學階段很少科普。

記得有一次,孩子的同學過生日,邀請了好幾位朋友一起玩,可玩的時候,一個小朋友的頭被磕破了,流了血,孩子們都圍過去,有個小女孩極其害怕,還尖叫道,」好可怕,流血了!」

流血,是一種可怕的東西?

孩子的心裡,其實形成了一種不正確的觀念。

可是,這種觀念從何而來呢?

當然是我們傳遞給孩子的,因為你是孩子的榜樣,你的言行對孩子有深刻的影響,他會接受我們告訴他的知識,長此以往,他便失去了探索知識的興趣。

我對朋友孩子他們學校的身體認知課產生了興趣,朋友便給我發了幾張他們之前上課的情況。我發現,他們很多教室,門口都有一張人形海報,各種器官、血管畫於紙上,看起來有點嚇人。

朋友解釋說,這是孩子所在學校舉辦的活動,名為人體科學探索,特別有意思。

他們的老師,會將孩子分為幾組,每組4-5個人。

先讓每組選一張大的紙,然後讓一個孩子躺下,其餘同學圍繞這個孩子,畫出了人體一個完整的輪廓。

之後,每組組員kaishi 對輪廓進行填充,根據人體的部位構成,畫上相應的部位。

大家畫了輪廓後,開始往裡面塗器官,畫血管,最後剪成人形海報。

朋友說,這個活動就是讓孩子認識身體,明白每個器官所在的位置及其功能。不過說實話,看起來好像這些孩子們完成得很順利,但其實,他們在完成之前,花了不少時間去查找相關資源,包括書籍和網際網路。

比如說血管和血液的知識,人體血管的分布,何為細胞,什麼是靜脈、什麼是動脈,甚至血管的起源位置等等,孩子們都了解得比較透徹,這就是為何成品會那麼精緻的原因。

當然,讓孩子畫出人體形圖,目的很明顯,除了讓孩子知道這些器官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像我們平時總是告訴孩子,要多鍛鍊身體,保護好眼睛,多刷牙,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等等是一樣的。

雖然有時覺得有點煩,但細想一下,如果孩子意識不到人體器官的重要性,他們怎麼會下意識地去保護自己的身體呢?

西班牙一位小學生物老師,穿著一款3D的人體器官,給學生們上課,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她穿著這身衣服給孩子們上課,更直觀地給大家呈現出了身體裡的各種器官構造。據悉,這種方式,讓孩子們特別興奮,大膽地還鼓起了掌,當然也有膽小的不敢看。

即便如此,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教學上的一種創新。

此次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更加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增強自身身體的免疫功能,才是最佳的選擇。

說到如何增強身體免疫,照顧好自己的身體,BBC曽在街頭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有86%的受訪者,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根本不能準確說出身體的器官,比如脾在哪裡,胃在哪裡,也說不清流感和感冒有何區別。

人體的多個器官,如肺、心臟、胃、腸等,共同行使著各自的職責,通過各種機制來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轉,保證人體不會生病。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愛惜自己的身體。

就像文章最開始提到的,朋友的孩子不喝可樂,只喝礦泉水,後來,我在網上查了下,確認了碳酸飲料的危害性。

其中有一條就是腐化牙齒。

以一顆孩子脫落後的乳牙為例,剛開始時,非常的潔淨,

之後便把它包在可樂中,一天後,整個牙齒布滿了黑斑,

你再多放幾周,牙齒已經是一顆小黑牙了,隨便搞個夾子一夾,牙根瞬間脫落,最終變成了下面這樣:

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飲料中的碳酸鈣腐蝕了牙齒中的鈣質,從而導致牙齒爛掉。

人體身體器官的運轉,猶如一個浩瀚的宇宙,只有你認識了它,你才能揭秘這宇宙的奧秘,比如血液,如果我們能給予孩子正確的認知,孩子了解後,至少不會害怕,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孩子科普人體器官相關的知識。

《給孩子的身體書》就很不錯,它由美國一名醫學博士,有30多年兒科診療經驗的醫生編寫。

它裡面沒有繁雜的文字,大量是插圖,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場景化的故事描述,形象地展示了人體各個身體的構造與功用。

從頭到腳、從外到內,從出生到成長,全方位解讀與身體有關的各種知識 ,描述特別有趣。

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其實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充滿好奇,當他們看到人體的神秘世界,比如,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消化的,肌肉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人體常見的疾病和緩解方法等等時,這些知識看似是在介紹人體,其實是在潛移默化中保護孩子的健康。

16開大精裝繪本,1000多張圖表,分量十足,在解讀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時,還能讓孩子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正確看待疾病,不再怕看醫生。

原價125元一大本,現在618期間,打折後只要60元,實在是超值,一頓KFC全家桶套餐的價格都不到,就可以讓孩子懂這麼多知識,難道不超值嗎?好書不常有,機會錯過了也就沒有了,正如KFC,吃了也就吃了,但知識,卻永久性地內化在了孩子的腦中,為他所用。

相關焦點

  •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危害也許10年後才知道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危害也許要過很長時間才會發現。尊重孩子天性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訓練一對同卵雙胞胎爬樓梯,之所以選擇同卵雙胞胎,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差異比較小,彼此更相似。其中一個孩子在第46周的時候開始練習,另一個在53周的時候開始練習,他們都在第54周停止。結果在考核的時候,只練習了兩周的孩子表現比練習了8周的孩子結果還要好。
  • 不喝水只喝可樂雪碧奶茶 15歲男孩得了嚴重糖尿病
    先來看張圖,你屬於左邊還是右邊?△圖自丁香醫生我國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糖尿病前期患者,也就是糖尿病的「後備軍」。好好一個人,怎麼就和糖尿病沾上邊了呢?對於很多人想不明白的這個問題,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濤解釋道,所有的糖尿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得上的。從一個正常人到糖尿病患者,要花10年時間。也就是,在患糖尿病之前的10年,身體一直在給你機會。可這10年,你都幹嘛去了?
  • 實驗告訴你:溼紙巾裹飲料冰鎮更快
    記者通過實驗證實,溼紙巾裹飲料冰鎮更快。  近日,網上流傳一個小竅門:放入冰箱前用溼紙巾包裹飲料瓶,即可快速給飲料降溫。前日,記者決定通過實驗來證實這個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實驗準備:2瓶玻璃瓶裝金銀花飲料、2罐金屬罐裝可樂、2瓶塑料瓶裝雪碧、2盒紙盒裝冬瓜茶、1包抽紙巾、可測量液體溫度的酒精溫度計一支、家用電冰箱1臺。
  • 兒科醫生:天氣再熱,3件「坑娃事」別做,孩子免疫力會下降
    不知不覺小暑都過了,天氣變得更加炎熱,這可難倒了不少帶娃的家長,夏天到底應該怎麼給孩子降溫消暑呢?開空調、吹風扇、敷冰袋啥的,一不小心娃就著涼了,緊接著各種疾病就跟上來了。放著不管吧,娃中暑了怎麼辦?老出汗也會降低孩子免疫力的。
  • 香蕉配雪碧,嗑完包你吐,有人不信結果當場就噴了人一臉
    連吃兩根香蕉,再灌一瓶雪碧,吃完就沒有不吐的。老外的無數真人實驗已經足以證明,沒人能在不吐的情況下同時進食這兩種東西。
  • 孩子一直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就拿孩子哭這件事來說,一聽到孩子哭,我就忍不住以光的速度衝到孩子身邊,抱起來拍拍哄哄。 而婆婆覺得我這樣會寵壞孩子,教育我「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好帶」。 孩子哭了馬上抱真的會寵壞孩子麼?不抱以後就會聽話?一面是新手媽媽的擔心,一面是父母的親身經驗,抱還是不抱?
  • 戰「疫」學起來 | 胖媽媽與你分享——帶孩子動手做實驗
    戰「疫」學起來 | 胖媽媽與你分享——帶孩子動手做實驗 2020-02-09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
  • 這個曾讓阮玲玉痴迷的食物,一年營收2500億,如今因殺精被嫌棄
    實驗的結果是,1小時內,這些可樂都無法將精子活力降低到小於70%。另外,丹麥某醫生也曾做過實驗,對2554名年輕男子的精子質量和咖啡因攝入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每天喝兩瓶五百毫升可樂,並不會影響精子的數量、活力與形態。民間對於可樂還有一個誤解,就是可樂會導致骨質疏鬆甚至是骨折。這個說法靠譜嗎?不得不承認,碳酸飲料的代表——碳酸和磷酸確實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 「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孩子經不住「誘惑」其實是「意識不同」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一些人販子或者不懷好意的人,容易抓住孩子這個弱點,進行拐賣。因此我們也會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外面,陌生叔叔阿姨給你們糖都不能吃。但即使是這樣,真的有幾個孩子會真的做到呢?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 在幼兒園裡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就是將小朋友們單獨留在一個房間,房間裡擺一個盤子,盤子裡有顆棉花糖。然後就告訴孩子:"我有事要離開一會,待會如果我回來的時候,棉花糖還在的話,就會再給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 喝可樂真會「殺精」嗎?真正「傷精」,是這些事情,早避免早好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喝可樂殺精,乃至於會說這是國外的一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喝可樂真會「殺精」嗎?其實那個實驗本身的出發點是為了判斷可樂能否避孕的,乃至於讓人以訛傳訛說成了現在的情況。真正來說的話,喝可樂本身並不殺精,但是,卻會影響到活力,為此,需要注意區分。畢竟對於男性來說,殺精是很可怕的事情。
  • 簡單2步,教你自己在家做雪碧果凍,冰爽Q彈,孩子更愛吃
    吃零食是小孩子的天性,炎炎夏日小孩子又特別想吃一些冰冰涼涼的雪糕,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雪糕添加許多添加劑,而且有一些不合格的雪糕在製作的過程當中是不注意衛生的,如果小孩子經常吃的話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現象,但是小孩子又吵的沒辦法,我們該怎麼辦呢?
  • 重複打擊孩子會有什麼後果?這個80年前的魔鬼實驗早給出殘酷答案!
    此前一項研究顯示,父母經常吼孩子罵孩子,會讓孩子的大腦會受傷變形。不過,有些家長和老師並不吼孩子罵孩子,而是用語言打擊他們的自信,說他們這兒有毛病,那兒有毛病,不停挑孩子的刺。 重複打擊兒童自信會有什麼後果?80年前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給出了殘酷的答案。
  • 波比娃娃實驗: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為什麼有的孩子溫文爾雅,非常有禮貌,小小年紀就顯得很有素質。可是有的孩子就非常調皮,沒有禮貌不說,連最基本對長輩的尊重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 可樂裡泡10天牙齒會融化? 實驗結果:泡牙15天減重7.9%
    「雪碧牙」輕了5.16%牙齒B放進雪碧前的重量為1.6540克。在雪碧中浸泡了15天後,牙冠呈白堊色,明顯呈脫礦狀態,與浸泡前相比,牙根色澤偏黃。分析天平稱重顯示,重量為1.5690克,牙齒重量減輕了5.16%。(長江日報記者 魏娜通訊員孫曉言)「將牙齒泡在可樂裡,10天後牙齒融化了。」
  • 語言暴力實驗:植物30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
    (本文原標題:《罵了三十天,植物被罵死,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揭示語言的驚人秘密》)語言暴力對生命的影響有多大?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它的影響遠遠大於交通事故。學生可以透過現場錄音的形式,留下積極或消極的話參與實驗,這些話每天在綠植「耳邊」被循環播放:「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你還活著嗎?」「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沒人喜歡你!」左邊綠植每天「聽著」惡狠狠的辱罵。「一見你我就特開心。」
  • 小女孩第一次喝可樂,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網友:表情太逗了
    實驗證實,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以內能辨別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不同味道。4-5個月的寶貝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6個月到1歲,寶貝在這一階段味覺發展最靈敏。 網絡上一位小寶寶第一次喝可樂的視頻讓人哭笑不得。果真是第一次喝可樂,喝起來和酒一樣讓人沉醉。
  • 5個在家就能做的科學小實驗,培養孩子創造力,趕快來試試
    是不是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別擔心,如果你的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常問「為什麼」;如果你的孩子開始有些極端或些許叛逆。這或許正是孩子的「創造力」特徵的體現。心理學家,給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提供了幾個小建議:自由設計科學實驗不要給孩子一個固定的思維去做實驗,可以讓孩子在原有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展開對實驗的其他想像,稍加改動。
  •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但上下樓梯總是手腳並用?家長需了解視崖實驗
    孩子在面對比較高的地方時,會出現很恐懼的情緒,日常表現為,爬樓梯時不敢前進,但是逐漸的他的恐懼會消失,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心理認知發展的過程。
  • 監獄實驗告訴你!
    教授一把拉住他:「這只是個試驗,你別理他,你是你自己,不是什麼819!」恍然大悟的他才拿起行囊一步一步地離開監獄。這天下午還有個牧師來給他們做心理輔導,所有犯人都一直請求這位牧師救救他們,去找個律師來。        第五天早上,律師來了。但在他系統考察了以後,表示無能為力:「因為這只是個試驗,而且是倫理委員會批准了的啊。」他攤了攤手。整個監獄已經陷入了極端壓抑和恐怖的氣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