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洞雙星吸積流變化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新疆天文臺日前傳出消息,該臺博士生鄢淑平利用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RXTE)天文衛星的存檔數據,研究了黑洞雙星系統吸積流的不規則與準周期的X射線變化,並且在國際上首次將不規則與準周期X射線變化的幅度譜相除來分析吸積流的變化,為深入研究吸積過程提供了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新方法。
-
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
上次我們介紹了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下面我們想簡單介紹一下本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另外兩位天文學家(根澤爾和蓋茲)對黑洞探尋的貢獻。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筆者參加中國天文學會的一些活動,在會上只有幾個涉及黑洞的報告,而且報告人基本都是學物理出身後來轉入天文界的學者。一般天文方面的專家都對此將信將疑、不置可否。但是後來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黑洞的理論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天文工作者加入了探尋黑洞的研究與觀測。
-
相對論噴流中的等離子體動力學與黑洞吸積流
產生和加速相對論噴流,以及維持相對論噴流從吸積流進入到黑洞的準直結構的最有希望的機制涉及磁流體動力學(MHD)過程。我們通過廣義相對論磁流體動力學模擬研究了磁場在相對論噴流和黑洞吸積流中的作用。我們發現,包含螺旋磁場的相對論噴流會因為一種流驅動的扭結不穩定性而不穩定,這導致相對論噴流中出現螺旋扭曲的結構,並在磁重聯過程中耗散噴流的磁能。
-
突發事件:銀河系中心黑洞突然變亮75倍!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觀察到,2019年5月13日,人馬座A*的亮度在幾個小時內持續超過正常亮度的75倍。這一事件被稱為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耀斑事件。多臺望遠鏡正在進行觀測,以期揭開黑洞耀斑現象的確切原理。
-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
從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後,相信大家對黑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麼,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大型黑洞。其實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當然我們銀河系不是例外。在2008年,德國天文學家們曾證實,位於銀河系中心,與地球相距2.6萬光年的「人馬座A*」,其實是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人馬座A*的質量約為431 ± 38萬或410 ± 60萬個太陽質量。黑洞在宇宙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科學家目前還不是很明確。
-
中國學者揭開最亮天體能量秘密 完成黑洞吸積模型拼圖
中新社合肥9月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明確觀測到宇宙中最明亮天體——類星體中供應吸積盤的內流,完成黑洞吸積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這一在類星體中央引擎燃料供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的成果,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各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它們以超強引力高速吞噬周圍星際物質,部分物質在被吞噬前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形成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類星體。類星體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四大天文發現之一。
-
我國科研團隊拼上黑洞吸積理論最後一塊拼圖
是的,這項研究就像它的標題一樣高深莫測。簡單來講,我國科研團隊此次的貢獻在於,為一項重要的黑洞理論——吸積理論找到了實實在在的觀測證據。「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單元,天文學家認為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
加州大學科學家研究表明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 *具有磁特性
在這項研究中,Ressler,KITP博士後克裡斯·懷特(Chris White)和他們的同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艾略特·誇塔爾特(Eliot Quataert)和高級研究所的詹姆斯·斯通(James Stone)試圖確定黑洞的磁場是否由下落的物質產生。研究結果表明,人馬座A *會被磁化。然而,銀河系擁有相對安靜的銀河系中心,這令團隊感到意外。
-
銀河系中心黑洞磁場首次被發現
「那些磁場在到處跳舞」 銀河系中心黑洞磁場首次被發現 2015-12-05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大 中 小】
-
銀河系中心真有黑洞嗎?400多萬個太陽質量人馬座A黑洞得了解
目前的數據間接證明了,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心確實有一個黑洞,而且是超大質量的黑洞。它處於人馬座A結構中,我們稱這個黑洞為人馬座A*。其質量大約為400多萬個太陽質量,直徑約為4400萬千米。本文將簡略的介紹這個黑洞。人馬座A*位於銀河系中心,是靠近人馬星座和天蠍星座邊界的一個明亮而緻密的無線電波源(astronomical radio source)。
-
銀河系的黑洞附近環繞的冷氣團,直徑竟然是黑洞的20000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圖解:藝術家對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吸積盤的印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介紹了一個冷卻的星際氣體環,以及在吸積盤內運動的證據。「我們是第一個對這個難以捉摸的吸積盤及其旋轉方式展開探索的團隊,」這篇新論文的一作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埃琳娜·穆爾奇科娃在國家射電天文臺的一份新聞稿中說到。如前所述,天文學家先前已經捕捉到了熱氣環的部分證據。
-
我國科學家揭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外流的物理特性
星系中心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吸積周圍物質形成圍繞黑洞旋轉的吸積盤,同時吸積盤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可以將其周圍氣體電離,吹向星際空間形成高速外流。外流將質量、動量和能量帶入周圍環境,是連接星系核區和寄主星系的紐帶,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調節超大質量黑洞的生長及其寄主星系演化的潛在關鍵因素。但受觀測能力的限制,近30年來,天文學家僅測量得到了20多個外流氣體的尺度,對外流的尺度分布等物理性質及其對星系演化的具體影響仍然知之甚少。
-
銀河系中心黑洞亮度陡增數十倍,這兩個天體或已遭遇不測
,這個星系的最初引力源就來自於星系中心的黑洞,天文學家們通過觀測並且計算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的質量大約相當於431萬個太陽,它也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單一天體,從體積上來看,它的事件視界直徑大約為4400萬公裡,相當於3萬個太陽的體積。
-
12年一輪迴:雙黑洞共舞縱穿吸積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美國宇航局(NASA)斯皮策(Spitzer)太空望遠鏡即將退役,但在其服役16.5年所觀察的現象將是未來多年研究主題。比如說,斯皮策是唯一一個觀察到遠星系OJ287中心發生的令人震驚現象的望遠鏡:一個黑洞圍繞超大質量黑洞(SMBH)運動,並定期會穿過其吸積盤。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黑洞形成後,會在兩極形成巨大的噴射流,把附近的物質拋射出去,這些物質又被黑洞吸引成為星系盤,圍繞著黑洞旋轉,獲得了原始的角動量。以後在星系盤裡不斷的生成恆星,並且旋臂也漸漸形成,就成為了一個旋渦星系。銀河系中心黑洞就是這樣形成的,銀河系也是這樣形成的。
-
我委支持建設的LAMOST在精確測量人馬座星流三維軌道空間分布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中心、上海天文臺和國家天文臺聯合研究團隊,利用LAMOST(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首次精確測量人馬座星流三維軌道空間分布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天文期刊《天體物理學報》上發表。
-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有望開創黑洞發現新紀元
這其中,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居民」。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了約20顆恆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質量均小於20個太陽質量的黑洞。
-
中國團隊成功觀測到提供黑洞吸積燃料的內流氣體,為全球首次
黑洞。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團隊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觀測到類星體核區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提供吸積燃料的快速內流氣體,完成了黑洞吸積物理圖像的「最後一塊拼圖」。該成果於9月5日發表在《自然》上。論文作者之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天文學研究室副研究員姜鵬介紹,各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
-
研究: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逐年活躍
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與其他黑洞有點不同,它常年低調,偶爾吃點附近物質時才爆發亮光。但最近天文學家已證實,人馬座A* 明亮的X射線耀斑近年來持續增加,支持稍早認為銀河系中心逐年動蕩不安的研究結論。
-
人類好奇心 把黑洞照亮
根據質量,天文學家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到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根據理論推算,銀河系中應該存在著上千萬個恆星量級的黑洞。到目前為止,通過間接的觀測,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和確認了20多個恆星級質量黑洞,但可能有上千萬個恆星級黑洞候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