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創建新網站 通過輸入變量幫助人們判斷室內聚會的新冠感染風險

2020-12-02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研究成果創建了一個網站,揭示了當與新冠患者待在一個房間裡時,需要多長時間會感染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取決於幾個變量(房間大小、戴口罩),網站上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環境進行調整。

新冠病毒的傳播取決於多種因素,如空氣流通、人們是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室內空間的大小等。鑑於上述情況,最近,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對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預測了某人與已經感染COVID-19的人在同一房間時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更有幫助的是,研究人員利用他們的所有發現創建了一個網站,用戶可以專門輸入幾個變量來幫助他們判斷室內聚會的相關風險。

除了從餐廳、教堂或郊區家庭等室內環境列表中挑選外,用戶還可以指定某個房間的面積、天花板高度、通風系統和溼度。在人的行為方面,用戶可以指定人們是否在安靜地或大聲地說話,房間裡有多少比例的人戴著口罩,人們戴著什麼類型的口罩,甚至可以指定房間裡人們的風險承受能力。

作為一個說明性的例子,下面是BGR記者 Yoni Heisler在網站上插入的一個場景。他選擇的環境是一個500平方英尺的房間,有10英尺高的天花板。至於人的行為,他選擇的是人們會站著,以正常的音量說話,房間裡50%的人都會戴上口罩。根據以上情況,網站呈現的預測結果是,2個人可以在房間裡呆2個小時,而不會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重大風險。當他把設置改為房間裡沒有人戴口罩時,網站表示45分鐘後很可能有人會感染新冠病毒。

Yoni決定看看一個典型的節日聚會情況如何:在一個2000平方英尺的房子裡,在標準的空調和關閉的窗戶的傳播風險。假設5人的聚會,並假設沒有人在室內戴口罩,網站顯示將只需要3個小時就會有人感染新冠病毒;10人的聚會則將時間框架改為2小時。

相關焦點

  • 新冠檢測新方法:MIT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有數據顯示,世界50%新冠(COVID-19)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無發燒、乏力、頭暈等明顯特徵的無症狀感染者,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新冠病毒傳播和復發的最大威脅。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聲稱其利用AI開發了一種無症狀感染檢測新方法。有意思的是,該方法利用的是人的生物特徵——咳嗽聲。
  • 新冠檢測新方法: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有數據顯示,世界50%新冠(COVID-19)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該AI算法已通過迄今為止最大的咳嗽數據集測試,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準確率可達到100%。該AI模型不僅可以高精度識別出新冠感染患者,而且無症狀感染者的準確率更高。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MIT 提供的模型只需要一段簡單的咳嗽聲,就能檢測出受測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無需依靠之前明顯的特徵。這是因為 AI 模型能夠辨別新冠病毒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咳嗽聲的差異,而人耳不行、即使是專業的醫護人員。今年 4 月,MIT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公開咳嗽數據收集網站(https://opensigma.mit.edu/),允許所有人通過網絡瀏覽器、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等設備自願提交咳嗽錄音。
  • 識別新冠無症狀感染者,AI聽咳嗽聲就可以
    新冠病毒造成的無症狀感染者沒有乏力、發燒、呼吸短促等明顯的身體症狀,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成為病毒的傳播者。因此,及時篩查出無症狀感染者,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環。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AI),開發了一種聽聲音識別無症狀感染者的方法。他們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發出的咳嗽聲與健康人的並不一樣,儘管其中細微的差別很難為人耳分辨,但AI可以!
  • 德國研究人員發布建議措施,幫助人們避免在室內感染COVID-19
    據外媒BGR報導,德國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並提出了簡單的手段,幫助人們在室內避免感染COVID-19。研究人員建議,使用專業的N95口罩,結合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以及室內空間和公共運輸手段的適當和頻繁通風,可以降低COVID-19的傳播風險。研究人員還指出,使用二氧化碳監測儀、安裝空氣淨化系統、建立新的通風系統,可以提高學校等公共場所和其他可能吸引人群的室內環境的安全性。
  • MIT黑科技:通過手機記錄的咳嗽數據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這次的新冠狀病毒雖然沒有2002年的SARS破壞力那麼強悍,但其可怕之處是長時間的無症狀潛伏,使得被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病毒散播出去。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防疫手段,病毒的傳播幾乎難以控制。而防止病毒大規模傳播的最核心措施就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檢測,對這類人群做好適當的隔離觀察,是避免再次出現大規模感染的有效方法。目前為止,核酸檢測是被廣泛應用的發現措施,除此之外還沒有特別好的低成本且快速的檢測方式。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盧因認為,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確診感染新冠的8頭獅子和老虎可能是被飼養員傳染。「假使病毒傳給靈長類動物,結果會大不同,可能是災難性的。」盧因提醒,非洲一些地區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密切,一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傳給動物。
  • 譚醫生:聖誕聚會或致大批感染​
    傳播的風險,但並未像以前一樣發出通知。 PHAC以前的說法不是這樣,稱新冠病毒僅會通過呼吸道飛沫、接觸被汙染的表面和日常接觸傳播,包括握手和擁抱等。 馬爾教授指出,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結論,需要人們採取不只一種辦法,而是多樣化的措施來保護自己:「保持身體距離,戴口罩,通風都有幫助,但只有其中一種就不是完美的。」
  • 新冠死亡風險國際研究:5-9歲兒童感染最低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的流行病學模型研究論文稱,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死亡風險方面,65歲以下人群按年齡劃分在各國一致;5-9歲兒童的感染相關死亡風險最低,年齡每增加5歲,感染死亡率增加0.59%。
  • 國際航協:機上感染新冠的風險很低
    中國民航網訊: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對美國運輸部(US Transcom)確認新冠肺炎疫情在飛機上傳播風險很低的報告表示歡迎。美國運輸部表示,8月份進行的檢測發現,在日常承運國防部(DOD)人員及其家屬的航空公司飛機上,「像冠狀病毒這樣的氣溶膠病原體的總體感染風險非常低」。
  • 新冠病毒冬季是否會更加活躍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援引多名研究人員的觀點說,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新冠病毒會演變為像流感病毒一樣的季節性傳播病毒仍為時過早,但冬季氣溫下降仍然會推波助瀾,使未來幾個月北半球的疫情防控變得更為艱難。
  • MIT出奇招:AI可通過咳嗽聲來識別新冠 尤其是無症狀患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隨著冬季的臨近,全球疫情再度爆發,再加之越來越多的感染者呈現「無症狀」,防疫管控工作也難上加難。不過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之法。據報導,MIT的一支研究團隊正試圖通過分析咳嗽中隱含的獨特模式,來可靠預測某人是否正處於新冠肺炎感染的早期階段。
  • IATA、空客、波音、巴航工業:飛機上感染新冠風險為何這麼低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客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很低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
  • 科普 | 新冠病毒冬季是否會更加活躍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援引多名研究人員的觀點說,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新冠病毒會演變為像流感病毒一樣的季節性傳播病毒仍為時過早,但冬季氣溫下降仍然會推波助瀾,使未來幾個月北半球的疫情防控變得更為艱難。
  • 新研究: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分析顯示,A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則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 科普:新冠病毒冬季是否會更加活躍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援引多名研究人員的觀點說,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新冠病毒會演變為像流感病毒一樣的季節性傳播病毒仍為時過早,但冬季氣溫下降仍然會推波助瀾,使未來幾個月北半球的疫情防控變得更為艱難。
  • 科普丨新冠病毒冬季是否會更加活躍?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援引多名研究人員的觀點說,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斷新冠病毒會演變為像流感病毒一樣的季節性傳播病毒仍為時過早,但冬季氣溫下降仍然會推波助瀾,使未來幾個月北半球的疫情防控變得更為艱難。
  • 6000萬人感染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病毒卻在加速……
    •印度感染病例超900萬例,7邦逾50萬。印度新德裡新冠定點醫院重症護理專家海珊說,該國正面臨冬季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聚集感染尤為嚴峻,年輕患者數明顯上升。  •此外,巴西、伊拉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多國疫情也不容樂觀。印尼確診病例於11月23日超過50萬例,該國流行病學家龐吉認為,疫情傳播模式表明,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遠未結束。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新華社11月25日消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盧因認為,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確診感染新冠的8頭獅子和老虎可能是被飼養員傳染。「假使病毒傳給靈長類動物,結果會大不同,可能是災難性的。」盧因提醒,非洲一些地區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密切,一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傳給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