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 王雨馨)當前,新冠病毒疫苗備受關注。
去年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了重點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一個月來,在最新接種的人群中有無嚴重不良反應?兩針之間,間隔多久最有效?幾天能產生抗體?保護期如何?不同年齡接種效果是否有差異?如病毒變異,疫苗還有效果嗎?······針對公眾高度關注的疫苗接種疑問,國藥集團及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做出了詳細解答。
已接種1000多萬劑,未接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供圖)
據了解,自去年7月22日我國正式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的緊急使用以來,截至2021年1月4日,國內緊急使用已接種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400多萬劑次。
去年12月15日開始重點人群接種工作以來,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接種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國接種劑次已經超過1000萬劑次。
那麼,在最新接種的人群中,有無嚴重不良反應?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表示:「重點人群接種工作開展一個月來,我們監測到的不良反應以局部反應為主,主要是接種部位疼痛,全身反應主要包括頭痛、肌痛和發熱等,遠低於已經上市的普通疫苗的副反應。」
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進一步指出,有些反應其實並不是疫苗所導致的,如受種者正處於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後巧合發病,這與疫苗本身無關。
「預防接種是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的最有效、最經濟、最便捷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它帶來的利益遠大於風險,我們要正確看待其不良反應,即使有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也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劉敬楨表示,因為疫苗接種率一旦下降,將導致疾病暴發。只有持續強化疫苗接種的國家,疾病發病率才能維持在低水平。我們應該全面、科學地認識疫苗及預防接種。
接種方式而言,間隔三周和四周的效果最好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供圖)
對於接種方式而言,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方案採用兩針接種方式,可選間隔有二周、三周、四周,不同方案間的效果有哪些差異?如何選擇?
楊曉明指出:「我們在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階段探索了不同接種程序、不同接種劑量的方案,結果顯示,間隔三周和四周的效果最好,免疫的持久性、抗體陽轉的水平、抗體平均值等各項指標均好於間隔一周和兩周。」
接種兩針後,多久可以產生抗體形成保護效力呢?他表示,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對於疫苗的敏感程度不盡相同,因此打完疫苗後形成保護的時間也各有差異。
從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的階段性分析看,第一針注射10天後就可以產生抗體,但是,不同人之間抗體產生的差距很大。「所以我們要打第二針。兩針注射後,再過14天,就能產生高滴度抗體,形成有效保護,且全人群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9%。」
抗體持久性達6個月以上
從目前的情況看,群眾注射疫苗後,會得到多長時間的保護?劉敬楨指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在國內Ⅰ、Ⅱ期臨床研究和海外Ⅲ期臨床研究中都進行了抗體的持久性觀察。根據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研究,6個月以上觀察數據顯示,抗體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上。」
他還表示,新冠疫苗作為一種創新型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要更長時間持續觀察。隨著Ⅲ期臨床的繼續推進,疫苗有效性還將持續觀察,獲得長期保護率數據。
那麼,在當前新冠病毒疫苗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如果這兩針接種採用的是不同廠商的疫苗,對最終保護效力會否有影響?楊曉明稱,公司在做臨床研究的時候,都是針對同一個廠家的,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還沒有在試驗過程中設計兩個廠家交叉使用的情況,所以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
未來有望覆蓋3歲以上全年齡段
對於新冠疫苗的接種人群,目前我國重點接種人群範圍選定在18-59歲之間,那麼其他年齡段的人是否能接種,也是大家廣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楊曉明表示,目前研究觀察,不同人群中未發現明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差異。我們已獲取的確切臨床數據顯示,3-17歲青少年都可以打,安全性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3-5歲的孩子,因為免疫系統仍在發育期,所以打疫苗時還要慎重密切觀察,很快這部分人群也有望接種上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預計今年產能可達10億劑以上
據介紹,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分別在北京和武漢建成的新冠滅活疫苗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車間,已投入規模化生產。到2020年年底生產近1億劑,預計今年產能可達到10億劑以上。
對於疫苗的運送,劉敬楨指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的一個顯著優勢,是儲運的便捷性,僅需要2~8℃的環境即可,沒有什麼特殊、苛刻的要求。疫苗的冷鏈儲運條件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國情,大大降低了儲運的成本。
對全球不同地區的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
此外,對於變異病毒,劉敬楨強調,現在中國生物的新冠疫苗是廣譜保護的,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效果。
「我們Ⅲ期臨床是在阿聯做的,阿聯入組的人數接近5萬,有125個國別的人,來自全球不同的地方,疫苗選擇在這個點開展Ⅲ期臨床研究,拿到的保護性數據就是廣譜的保護性數據。」劉敬楨表示,近期團隊也觀察到英國等地出現的新的突變病株,正在加緊試驗,看看我們的疫苗對突變病株的防護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