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豬油:豬板油和肥肉油哪個香?本來的小常識,再不說真的要失傳

2020-12-04 普濟20180714

都不會煉豬油了

我也是才注意到這個現象,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吃豬油滿共也就40來年,在此之前,不僅是我們的主力食用油,更是整個農耕區域人民的食用油。世世代代吃過來的豬油,如今竟然都不知道怎麼煉了,當然更不懂得怎麼用。直到前幾年國際上有權威為豬油正名,「肥豬肉是世界健康食物第8名」,我們才恍然大悟,開始拐回頭重新享受豬油的香。

豬板油和豬肥肉,在感覺上,肥膘肉煉出的油要香些,只是出油率沒有豬板油的高,煉出的油要少。但在實際上,兩者煉的油沒有任何的區別,品質完全一樣。即便有味道方面的差別,也是煉油操作帶來的。本文要說的還不是怎麼煉豬油,主要是要分享豬油的小常識,讓我們接上40年的斷檔,找回本來的吃豬油經驗。包括怎麼區分和使用生豬油、熟豬油?豬板油和肥肉膘在不同地區為什麼有不一樣的待遇?想知道東北人為什麼少吃東坡肉嗎?我們從煉豬油開始分享。

豬板油和肥膘肉的基本煉油方法

我平時是這樣做的:豬板油衝洗乾淨,切成坨坨下鍋,有兩種煉油方法可選擇,一種是倒碗水裡,水幹了油也練出來了;一種是直接煉,因為裡面的油不斷被高溫析出,根本不會糊鍋。

就這樣,把握住中火,一直煉到油出來,油渣漂上面,燒到油麵起煙時關火。然後漏勺撈起油渣,用鍋鏟子壓著擠出裡面含有的油。油渣放一邊,留著做餃子餡。油裡面撒把蔥花,油溫正好把蔥花炸到焦香。待到油不燙了,盛到油罐或油壺裡,平時做菜隨用隨取。

豬肥膘煉油,不同之處在於不是切坨,切成一分厚的片。煉法一樣,保持中火,不要怎麼多翻動,根本不會糊鍋。然後油出來,肥膘片漂在上面,待到油麵起煙,撈出肥膘片,不需要豬板油那樣擠去殘油。然後撒把蔥花,炸到焦黃出香,油溫也降低了。

豬油的味道特點

豬油有個特性,煉得好了很香,煉得不好很腥。豬油的腥味還跟肉腥不同,是那種毛腥夾雜著尿騷味,味道敏感的人聞著就反胃。這也是有人不喜歡吃豬油的原因,不是油不好,是沒有煉好,乾脆不會煉豬油。

煉豬油,看著很簡單,切成坨扔鍋裡,不管它就行。等到油渣飄起來,撈去油渣就是油。其實煉豬油有學問,不那麼簡單,否則都去吃豬油,像幾十年前那樣,豬油價比豬肉貴。

前面分享的做法,已經說到煉油的關鍵處理:撒蔥花。這做法好像沒多少人知道了,想起來從西方傳來不讓吃豬油,還是1970年代的事,已經40多年了,兩代人沒怎麼吃豬油。兩代人的時間,足以使得絕大部分人不會煉豬油,起碼不知道煉豬油的細節和經驗。比如為什麼要撒把蔥花?油煉出來不就完事了嗎?

生豬油和熟豬油

事情不是那樣簡單。在農村,食用油——包括植物油和動物油——統分兩種:生油和熟油。譬如花生油、芝麻油,炒熟了榨油是熟油,農村油坊都是這樣的方式,出來的是熟油。工廠化生產不會把花生炒熟,絕大部分也不是油坊的冷榨工藝,出來的是生花生油。

豬油的生、熟就在於怎麼煉。如今家庭煉豬油,油出來了就盛起來,這樣的豬油是生豬油。像我那樣做,煉出油了,繼續燒到油麵起煙,撒把蔥花燒到焦香,才是熟豬油。

生豬油和熟豬油從表面上,也能看出區別,凝固後的生豬油雪白,熟豬油泛黃色。但在使用上,區別就大了。突出表現在生豬油不能直接吃,必須燒熟了才可以吃。譬如美食家蔡瀾先生愛吃的豬油飯,剛出鍋熱騰騰的米飯,拌了豬油,那是香得狠,稻產區的人都愛這一口。但是不能拌生豬油,否則就是毛腥伴著尿騷味,根本沒法吃。

還有炒菜,用生豬油炒菜,必須先把豬油燒熟,也就是炒菜前把炒油燒到起煙,爆香蔥姜才算熟油,可以往下進行了。不然的話,植物油那樣熱鍋冷油,或者冷鍋冷油、熱鍋熱油炒菜,必定是菜帶騷腥味。熟豬油就沒這事了,怎麼用都不會帶騷腥味,因為異味已經去掉了。

豬油異味的去除方法

用蔥去除動物腥味,是中餐烹飪的傳統方法,也是經典做法。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有更好的替代物,只是在蔥的品種上有選擇。淮河以南廣大地區,普遍用香蔥。蔥的品種,淮河以南只有兩個品種,豫南叫做「分蔥」和「火蔥」,分蔥就是香蔥,因為細小,也叫小香蔥、小蔥。火蔥具有淮河以北的大蔥特點,但是植形比大蔥小,味道比大蔥衝,所以叫火蔥。

三個品種,大蔥味甜,蔥味不濃,火蔥味道濃烈,香蔥味道適中。所以在淮河以南地區,包括江南,小香蔥成為魚、肉去腥調料的首選。而且大多情況下單選,尤其是特別腥味的食材,只用小香蔥去腥。從南方人愛吃的清蒸魚就可以看出,如果沒有蔥被熱油澆了,味道會是不可想像的差;如果不是香蔥是大蔥,味道也是不一般的差別,可見蔥的去腥效果多麼的顯著。

煉豬油去腥臊,除了香蔥,還有用到其他調料的做法。實踐中,尤其是市井的麵店、湯店、飯店、酒店,有很多的煉油去腥做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重慶火鍋底油,牛油用到多種香料燒熟而成,沒有了絲毫的動物油腥味。豬油也是很多處理,除了蔥,用到不同調味料燒熟。不過,嚴格地說,那些做法的熟豬油,就不叫熟豬油了,叫「味料豬油」。也就是說,在食材的分類上,不再是純豬油,而是不同用途的調料豬油。就像重慶火鍋底料油,再不能叫做牛油,叫火鍋底料油。

豬板油渣和肥肉油渣

豬板油渣的各地用途基本一致,南北統一剁餃餡,有地方會用來當零食,不過是淺嘗輒止,吃兩口嘗個味,畢竟多吃很膩。肥肉油渣就不一樣待遇,有著明顯的地區性用途,大體上南北完全不一樣用法。

豬肥膘肉,也就是過去農村散養的土豬,一年多出欄,長成幾百斤的大肥豬,肥膘都有五指厚。如今飼料豬,又是瘦肉型品種,想吃肥膘也沒有。這還不是主要的,南北對待肥膘肉的吃法截然相反,而且南起已不在淮河,起碼到了黃河為界。在黃河以南,肥膘肉是很多大菜的材料,不會用來煉油,根本捨不得。不然的話,扣肉、粉蒸肉、東坡肉、紅燒肉、把子肉都沒了。所以,在山東往南直到港澳,極少用肥膘肉煉油的。

過了山東再往北,尤其是遼闊的東北地區,肥膘肉油渣不僅是一道硬菜,而且衍生出多種吃法。只是覺得用肥肉油渣,換取了紅燒肉、把子肉、粉蒸肉,好像得不償失。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本無優劣,適者為珍,愛吃就是美食。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豬油,豬板油和肥肉油哪個更香?千萬別告訴我一個味
    同樣都是豬油,豬板油和肥肉油哪個更香?千萬別告訴我一個味社會在快速發展,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飲食上,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注重起了營養和健康。以前吃糠咽菜,現在大魚大肉,以前的吃油都是豬油,現在吃的都是各種食用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等等。說到豬油,應該有很多人是陌生的,因為近40年以來,還在吃豬油的人少之又少了,一些長輩熬豬油的手藝也應該生疏了。尤其是年輕人,可能認為豬油不好吃還不健康,但我們這些吃過的人都知道,豬油比現在的食用油都香都好吃,適量吃還有利於身體健康呢。
  • 熬豬油,用水還是用油?掌握幾個小技巧,豬油香濃雪白無腥味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很少吃植物油,一般都會買一些豬板油來煉豬油吃,熬好的豬油平時炒青菜都倍兒香,剩下的豬油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炒米飯、拌白糖都好吃。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有各種各樣的食用油供我們選擇,但還是覺得豬油吃起來最香,家裡每年都會熬上幾次豬油,用豬油來炒菜,那種味道真的比植物油香多了。
  • 豬板油和肥肉練出來的油哪個口感更好?哪個營養價值更高?
    ,主要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豬板油和肥肉練出來的油哪個口感更好?哪個營養價值更高?1、豬板油,不是肥肉,準確說是肥膘,是豬肚子上呈條狀的肥肉,也可以說是豬肚子裡的肥油,由薄膜包裹著,很大一張,一板一板的,是熬製豬油的最佳原材料,家家戶戶熬製豬油,幾乎會選擇豬板油;2、豬板油在肉攤上銷售,其實買的人不多,相對來說,價格也便宜,主要是,現在大家都比較注重健康,擔心動物脂肪性的油脂,吃多了影響自己身體,所以植物油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豬板油相對來說,
  • 熬豬油是用豬板油好還是肥肉好?很多人用錯,難怪出油率少顏色差
    熬豬油是用豬板油好還是肥肉好?很多人用錯,難怪出油率少顏色差!那些珍貴的食材必定是昂貴的,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可以在家裡做飯,做飯的時候,豬油其實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特別是對那些年齡比較大的朋友來說,他們小的時候也是經常會吃的,在以前的人他們用豬油來炒菜,做出來的飯菜吃起來特別的香,當然了,現在也有很多的人也是特別喜歡用豬油來炒菜的,那麼在熬豬油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油渣其實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美食,簡單的拌上一點食鹽或者白糖的話,吃起來真的是非常的好吃。
  • 熬豬油該用豬板油還是用肥肉?原料用錯就差很多,出油少顏色差!
    其實如果說到豬油的,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吧,其實如果是上一些年齡的人都知道追起來各種的營養非常的好吃,如果用豬油炒菜的話也是非常香的,以前人們在炒菜的時候都是用豬油來炒的,因為以前那個時候因為生活不好,所以說很多人在買肉的時候都會買上一些非常肥的肉熬煮出了。一些豬油炒菜的。
  • 豬油應該用豬板油熬還是肥肉熬?效果差很多,用錯出油少,顏色差
    說到豬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特別是年齡比較大的朋友們,小時候可能經常吃。以前的人都是用豬油炒菜的,當然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用豬油炒菜,豬油炒菜特別的香。熬豬油剩下的油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簡單拌上點食鹽或者白糖就非常的好吃。
  • 熬豬油有人用水,有人用油,50年祖傳方法,又香又白還沒腥味
    豬油的用處可太多了,不僅可以炒菜煮湯,還可以用來做糕點。以前人們說豬油吃了容易發胖,其實是片面之詞,適量的吃一些豬油,其實並不會發胖。老一輩的人很會熬豬油,不僅香,而且非常白。現在很多年輕人習慣了吃植物油,自己卻不太會熬豬油了,或者熬出來的豬油不夠白,還有苦味,腥味也特別重。
  • 熬豬油的小竅門,不用放油,熬出的豬油雪白無異味,也不易變質
    小時候,很多人家都有一個裝豬油的罈子,尤其是冬天,東北人冬季喜歡吃酸菜,很少有肉,酸菜吸油,只用豆油做出的酸菜不香,加入2勺豬油,做出的酸菜,味道香噴噴,特別香。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覺得多吃豬油不利於身體健康,豬油吃得少了。其實,我們適量地吃些豬油對身體還是很有好處的。豬油有獨特的香氣,能增進人們食慾。
  • 原來老祖宗早就說過豬油的好處,只是我們現在才重視起來!
    可市面上售賣的豬油基本全是民間以及家庭作坊生產的,除非你有值得信賴的渠道,不然網上買的民間作坊的豬油的質量實在是參差不齊。反而是自家煉的豬油更加值得信賴。【解毒】首先,豬油的性質是甘,微寒,無毒。它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解毒,能夠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膽,亭長,野葛,硫磺毒,諸肝毒。
  • 吃豬油好還是植物油好?專家終於說出真相,很多人都吃錯了!
    傳統的豬油煉製方法就是將豬板油洗乾淨切除淋巴結,然後改刀切成5cm方塊狀。鍋中放入豬板油,加入清水沒過板油二分之一就可以開大火熬煮。此時需要觀察水位,待水快被熬幹的時候,就可以轉小火慢慢翻轉豬板油,直到水蒸發後只剩液體油。明顯看到板油變成油渣並縮小體積後,就可以關火放涼了。注意,剛熬出的豬油不要馬上倒入容器,因溫度太高,容易釋放有害物質。等放涼後再進行儲存,一般可以放兩個月左右。
  • 秋季吃豬油好處多,豬油是個寶,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願吃
    豬油,它是個寶,通腸、利血脈、助減肥、養肝、補腎數不完的好處,可惜你常常會把它扔掉! 在中國豬油向來是爭議比較大的食物,很多人說豬油不健康,主要是因其脂肪含量高。豬油雖好,但是要把握量。一要看攝入量的多少,即把握好「度」的問題;二是看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
  • 黃燜鰻魚,真的是人間美味,客人吃了都說好!
    黃燜鰻魚,真的是人間美味,客人吃了都說好!我是百家號作者【和家人一起製作美食】大家好又到了,每天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間了,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黃燜鰻魚。真的是人間美味。客人吃了都說好【黃燜鰻魚】【原料】主科:沿河鰻魚15公斤。配料:豬板油丁250克,熟筍片600克,水發木耳500克,青豌豆100克。
  • 豬油香不假,但它真沒保健功效
    不過,最近有自媒體發視頻稱,豬油性甘、微寒、無毒、能抗癌,此外多吃豬油還對人體心血管有好處,具有保健功效……豬油簡直就是個寶貝。  難道說,豬油除了香,還是個保健佳品?那麼我們到底該不該吃豬油呢?  油脂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素  中國人吃豬油的歷史並不短。
  • 再不吃,可能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再不吃,可能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你們有沒有吃過鰻魚飯呢?最近鰻魚飯漲價漲得實在是太厲害了,一份都漲了10元錢,本來就貴的鰻魚飯,現在更貴了。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何鰻魚飯突然會漲到那麼貴的價格?根本的原因就是鰻魚的數量在急劇下降,如果現在再不吃鰻魚的話,以後我們可能真的要和鰻魚說再見了。
  • 吃豬油作為健康飲食是誤導 專家不建議豬油療法
    對於許多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深刻體會過飢餓滋味的50後、60後來說,豬油炒菜帶來的獨特香味,在食物匱乏的年代裡那就是絕對的享受,能夠給缺乏油水的胃腸以甘露般的滋潤;即使是很多70後、80後,童年的記憶中也少不了一碗豬油炒飯或是油渣面,滿滿的都是舌尖上醇厚的滋味,更是媽媽手作美食的代表之一。身為80後的記者清楚記得,小時候媽媽喜歡去菜場買來肥肉,自己煉豬油。
  • 豬油是個寶貝!可惜吃了這麼多年都不知道有這些功效!
    於是小編就查了查豬油的用途發現豬油簡直是個寶貝簡直是食療必用。【解毒】首先,豬油的性質是甘,微寒,無毒。它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解毒,能夠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膽,亭長,野葛,硫磺毒,諸肝毒。現在不是總是擔心黑心商戶在食物裡添加了硫磺嗎?不怕,多吃豬油就行。【解五種疸疾】豬油的第二個功能是解五種疸疾。
  • 常識:怎樣防止豬油、臘肉變味及怎樣防止綠豆生蟲!
    豬油、臘肉等放久了就會變味,吃著「喇喉嚨」,也稱變「哈」。怎樣防止變味呢?有幾種方法:1、煎豬油停火後,趁豬油未凝固前,加入白糖0.5公斤,豬油加50克白糖攪動,然後密封,可以防止豬油變「哈」。2、將豬油與茶油混合煎,並且在凝固了的煎豬油上蓋上一層煎過的茶油,也可以防止豬油變「哈」。3、將臘肉等貯藏在石灰缸內(瓦缸或瓦壇內),墊放生石灰作乾燥劑,缸口墊紙數張,加蓋壓緊,可以防止變「哈」。此外,煉好的豬油存放久了,吃起來會有一股辣味。
  • 國人健康問題與放棄豬油有關嗎?
    最近有個微信在流傳,說是由於放棄傳統的豬油導致國人健康每況愈下……我們現在就來分析分析是不是這麼回事。    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各位都會記得,當時家家戶戶灶臺上都放著一個油罐子,或大或小,裡面盛的就是當時所吃的豬油。溫度低時,豬油凝成白白的;溫度高時,上面的化成油;溫度再高時,整罐子的油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