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偽科學謠言的傳播
5月13號的 Nature 論文「支持與反對疫苗觀點的線上競爭」,從觀點傳播動力學的角度,系統性地討論在社交媒體上,科學與謠言在傳播過程中,會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特徵。該文的研究套路值得借鑑,研究得出的結論,不只適用於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
謠言比病毒更可怕!全球媒體啟動「謠言粉碎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正與兩種「大流行」鬥爭: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虛假信息大流行」。大疫當前,謠言比病毒更可怕。全球媒體紛紛開啟「謠言粉碎機」(#RumorBuster),有力回擊了一批甚囂塵上、罔顧事實的謠言,為廣大民眾澄清事實,以正視聽,獲得廣泛支持與點讚。
-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以上只是我舉出來的3個典型謠言例子,還有數不清的謠言在社交網絡傳播,造成了嚴重的恐慌情緒,可惡可恨。如果單從闢謠角度來寫本篇文章,我想很難將當下疫情期間的謠言情況分析清楚,因此,本文將從「謠言的傳播動機、謠言的危害、如何分辨謠言」三個方面來為大家分析。
-
「孟晚舟無罪釋放」謠言出爐及傳播路徑分析
導讀:「孟晚舟無罪釋放,最快四天可以回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外國政要屢屢以怨報德,醜態百出的時刻,很多中國人的社交媒體終端被這樣一條「好消息」提點和刷屏。由此可見,虛假信息的傳播帶來的負面影響相當嚴重。
-
5G網絡傳播新冠病毒?這個一眼能識破的謠言,為何導致英國20個基站...
5G網絡會傳播新冠病毒?近日,這個在我們看來異常低智、荒誕的謠言在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傳播起來,甚至有不少名人轉發。儘管多國媒體、科學家、移動運營商紛紛反駁該謠言完全是一派胡言,稱5G技術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任何威脅,這是毫無根據的陰謀論。但遺憾的是,闢謠並沒有阻止謠言的傳播。當地時間4月2日,英國伯明罕一個5G信號基站被縱火,消防員歷經兩小時將火撲滅。
-
從社交傳播規律,看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
怪不得大家都把社交傳播叫做「病毒式傳播」;啟示病毒的傳播,又何嘗不是「社交式的傳染」。1.社交傳播與病毒傳染的相似性傳播學名著《引爆點——如何製造流行》一書中提出,信息得以快速傳播,跟信息本身、傳播環境和傳播者等多個因素相關。簡而言之,可以概括為三個法則:附著力法則、環境威力法則、個別人物法則。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拜登團隊採取正能量導向的社交媒體內容策略,打造積極的個人形象,並關注到不同社交媒體平臺受眾不同的特點,採用全平臺覆蓋的傳播策略提高內容曝光度以觸及不同圈層的受眾。與川普團隊在社交媒體上猛烈批評競爭對手的缺點不同,拜登團隊在社交媒體帳號上向大眾傳遞「家庭」、「愛」相關的正向內容,在新冠疫情的語境下向大眾傳遞積極理念。
-
「謠言傳播手冊」丨為什麼你的闢謠跑不過謠言
這句話套用在謠言和真相的傳播上也並無不可。在真相與謠言的博弈中,真相是君子,受規則的制約,即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真相勢必無法對應所有人的胃口;而謠言則不同,謠言是小人,它本身就是編造出來的,不必遵守「客觀事實」這條規則。謠言為了更廣泛的傳播而被篡改成任何人喜歡的任何樣子,在這一點上真相的傳播力就輸了,並且輸的很徹底。
-
轉發!這些暴雨中的謠言不能再坑人了!
還有許多網友反應,他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大量傳播公共自行車車樁被淹可能漏電的信息。 遇事別急著轉發,先問一句:真的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謠言常與自然災害「結伴」。 對於一些暴雨和洪災謠言,雖然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和警方經常都在闢謠,但這些信息卻如斬不斷的野草,「春風吹又生」,遇到合適的時機就大面積滋長,既擾亂網絡傳播秩序,又浪費大量的公共資源。
-
你傳播謠言了?隨意傳播謠言可能會遭受以下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全國各地紛紛開始實行一定程度的封鎖,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學生還是上班族,均推遲了開學、開工的時間,最大可能的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這也間接的導致了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無所事事,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再加上某些心術不正的人,便開始製造傳播謠言,給目前疫情的控制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在廣大的人民群眾心中造成了恐慌。
-
別轉發了,是謠言!
對於謠言,我們應該怎樣分辨呢?冉高峰介紹:我們可以從消息傳播的源頭、渠道等來辨別消息的真偽。例如,如果是權威的電視頻道或報紙,報導的一般都是相對真實可靠的信息。而通過微信、朋友圈等轉發的信息可信度就值得懷疑。另外,正確的信息一般都有權威部門發布,從個人那裡傳播的信息可信度就較低,不可輕易相信。
-
這個10萬+,是謠言
隨著新疆疫情出現回彈現象7月21日一段「鍾南山來新疆了」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還出現了案例三、阿克蘇地區網民李某、陳某編造、傳播涉疫情謠言信息案 2020年7月17日,網民舉報李某(男,漢族,28歲,戶籍地:河南省南陽市)、陳某(男,漢族,23歲,戶籍地: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在微信群中編造散布「沙雅縣下午就要封城了」的謠言信息。
-
全美因種族歧視爆發 社交媒體緣何成抗議者主戰場?
編者註:隨著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發酵,美國種族歧視的歷史越發凸顯。政府與警方對事件的漠視讓全美爆發了大範圍的抗議活動。然而,社交媒體似乎在這場抗議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成為人們傳播怒火的工具,也成為了這場抗議活動的另一個「主戰場」。
-
自由與安全:美國社交媒體監控模式剖析
4G時代,社交媒體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自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信息話語權分散化,重大新聞事件常常衍生於日常生活中。信息的碎片化、隨機性和偶然性,也使安全部門對網際網路信息監控面臨極大困難,成為巨大的安全隱患。然而,最近爆發的Facebook事件則展示了另一個方面的安全危機,即我們在社交媒體中盡情展現自我的同時,如何保障我們的隱私安全。
-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
高考前幾天,上面這條信息,通過好心網友,在微博、微信和QQ群、貼吧上瘋狂轉發。可這卻是一條不實信息,甚至暗藏騙局。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日益迅捷,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儘可能避免網際網路的「雙刃劍效應」?如何不讓充滿好心、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轉發,成為謠言擴散的支點?阻擊網絡謠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
美醫學期刊報告顯示:疫情相關「有害信息」已致數百人死亡
《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近日發布報告稱,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與疫情相關的謠言、汙名化言論以及陰謀論等,以多達25種語言的方式在87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交媒體和網站上傳播——這些「有害信息」目前已導致全世界數百人死亡。
-
新冠疫情的謠言有什麼規律?研究發現5大特徵
研究第一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系教授塞弗·伊斯蘭姆(Saiful Islam)介紹,雖然各國政府、各大社交和網絡平臺耗費巨大精力、防謠止謠,但仍有大量假消息躲過重重封鎖、瘋狂傳播。「我們以2019年12月31日-2020年4月5日為時間跨度,識別出2311個關於病毒和疫情的假消息。」他說。
-
社交媒體互動圈層傳播模式:驅動力及社會價值
【關鍵詞】社交圈層;共識;社會交往;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是以Web2.0的思想和技術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應用,用戶可以藉此進行信息內容生產、情感交流與分享。[1]基於信息網絡技術,社交媒體用戶在自主生產內容、表達觀點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社會交往及信息方式。
-
...中國社交媒體中的海外華人形象——基於爬蟲技術獲取大數據的分析
本文基於爬蟲(python)編程技術抓取中國網際網路媒體平臺的大量數據,對疫情防控期間海外華人媒介形象進行學理分析,描述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社交媒體中海外華人的多元形象,分析海外華人遭遇的負面認知及原因,並探討海外華人負面形象的修復機制。
-
謠言熱榜 | 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鮮出爐!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舊謠言和夏天如約而至,新謠言緊跟疫情編故事:「伏天喝熱水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國外包裹是新冠肺炎汙染物」、「發往北京的快遞停運」……這些都是真的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又看到過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