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投資2.6億陷入高科技騙局:天津大學技術團隊學術造假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王增良實際控制的中邯硼業投資2.6億元,現在成了爛尾工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萬永/攝

  2014年6月3日,一份由天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蓋章的意見稱,該技術尚不成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萬永/攝

  今年53歲的王增良是河北邯鄲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轉戰商海30年,他遇到過不少風浪,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被騙得幾近傾家蕩產。

  2012年,他出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出技術並指定技術持有人張衛江教授、徐姣博士為項目聯繫人,合作生產硼同位素產品,為此,他先後砸進2.6億元。

  4年後,他偶然捲入一場官司,意外獲得證據:張衛江通過學術造假獲得科研項目的結項報告,再對外宣稱自己擁有成熟的技術,從企業獲得高額利益。

  在王增良代表公司與天津大學有關方面籤訂的諸多合同中,大都加蓋了天津大學科技合同專用章,這加深了王增良的信任。但讓人不解的是,早在2014年6月,面對訴訟,該校有關方面出具證明,稱張衛江的「項目技術尚不成熟,不具備成果產業化的充分條件」。一年後,向河北省政府申請資金時,天津大學又出具了截然相反的文件,稱「本項目中試已在該校完成,現進行產業化試驗、產品應用及下遊產品研發」。

  確認被騙後,近一年裡,王增良奔波在邯鄲、天津之間,卻一次次往返徒勞。

  當著記者的面,王增良企業所在地的一名官員「批評」他:「人家騙你的一個前提是:你出錢太痛快了。不是有個笑話嗎,騙子告訴老太太,別匯錢了,我是騙子!」

  王增良反駁:「咱想著,技術團隊掙錢,企業才能跟著掙錢。我信任學校,沒想到會成這樣!」

  這麼好的項目為什麼留給我們?

  王增良原是河北卡布爾碳素製品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布爾」)法定代表人。2012年,卡布爾公司準備轉型,尋找項目時,有信息說天津大學教授張衛江有一項硼穩定同位素分離技術。

  天然硼元素(B)有兩種穩定同位素,即

  10B和

  11B。

  10B有很強的中子吸收能力,含有較高豐度(指該同位素在這種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佔的比例——記者注)

  10B的富集硼酸可應用於軍工、核電領域,高豐度

  11B可用於電子特氣。但硼同位素分離富集技術及其產品一直被美、俄等少數國家壟斷,我國所需完全依賴進口。

  多年來,天津大學化工學科綜合排名在全國名列前茅,張衛江長期從事同位素分離研究,又是化工學院教授、博導,學術地位不容小覷。

  王增良說,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會議室,張衛江教授和徐姣博士用PPT向他們講解了「硼的穩定同位素富集及電子和新能源產品開發項目」,稱這是天津科技支撐重大項目,強調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實現了年產100公斤

  10B的工業化試驗裝置的連續生產,產品滿足軍工、核電行業要求;完成了年產500公斤

  10B的工業化生產裝置設計、設備安裝和試生產。

  張衛江的「產業化裝置經濟分析」稱,年產25噸

  10B的建成成本、運行成本約1.54億元,6個月收回成本;年產50噸的建成成本、運行成本約2.62億元,4個月收回成本。

  1噸天然硼原料的市場價格在10萬元左右,而進行同位素分離後,1噸高豐度

  11B原料的價格在3000萬元左右,身價翻了近300倍。王增良不懂技術,但他有敏銳的商業嗅覺,認定這正是自己理想的投資項目。

  但他也有一個疑問:這麼好的項目為什麼不留在天津?

  多次接觸之後,王增良說服了自己——張衛江提出,技術轉讓費不能只給學校,一部分要給張的技術團隊;張要在新成立的公司中持股等。王增良認為,教授有「私心」,這是正常的,也是符合邏輯的,如果找別的企業,也許教授個人得到的會很少。找自己合作,教授的所有要求都可以滿足。

  事實上,王增良做的調查研究不止這些:他找專人諮詢硼同位素分離是否符合產業政策、是否允許民企進入;找相關領域專家諮詢,張衛江的技術是否成熟。專家答覆:如果張教授所言屬實,確實值得投資。但由於技術保密等原因,真實性不知。

  邯鄲冀南新區管委會出具的一份書面證明記載了考察過程:冀南新區及馬頭工業園區管委會的領導多次與王增良一起到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考察,張衛江、徐姣用PPT詳細講解了該項目,稱該項目技術團隊用了10年的時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已全部完成,已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冀南新區一名前往考察的官員說:「張衛江教授的實驗室在天大老校區18號樓後面的一個鍋爐房裡,我們去時設備正在運轉,管子裡咕嚕咕嚕冒著氣泡。」

  天津大學十一樓供熱服務中心緊鄰18號樓和第23教學樓,院內即是鍋爐房改建的實驗室。2017年6月20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到,實驗室鐵門關著,隱約可見裡面的儀器設備。院內工人稱,實驗室已經有半年沒有開工,偶爾才有人會來。

相關焦點

  • 商人投資2.6億元被騙:天津大學技術團隊學術造假
    2012年,他出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出技術並指定技術持有人張衛江教授、徐姣博士為項目聯繫人,合作生產硼同位素產品,為此,他先後砸進2.6億元。  4年後,他偶然捲入一場官司,意外獲得證據:張衛江通過學術造假獲得科研項目的結項報告,再對外宣稱自己擁有成熟的技術,從企業獲得高額利益。
  • 天津大學對學術造假的態度——直接解聘
    在我國高校界,學術造假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基本上所有名校都或多多少的存在學術造假的學生、教授,甚至是院士。不過,對於學術造假者的處理,各大高校的根據造假者的情況處理方式也有所差別。相對來說,天津大學這次對於學術造假的處罰方式是較為嚴厲的——直接和當事人解除聘任合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吧!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學校:已解聘!
    近日,一則「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呂翔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的消息引起熱議。,家境並不是很好的學生為了舉報學術造假的教授卻付出了退學的代價。在學術圈內,零星的學術不端偶有發生但是像張裕卿這般「瘋狂」,實在是不多見。這樣長年累月的指使、授意學生造假,性質惡劣程度已經超過小編所能想像的範圍。其人如此毫無底線,竟然還能在天津大學晉身教授,令人不免寒心。
  •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以一己之力扳倒一個學術蛀蟲實在是太不容易,這個竊取他人學術科技的張裕卿簡直是不知羞恥二字,學術腐敗最大傷害在於破壞了公平。而學校的處理結果也 僅僅是開除而已,這也說明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學術風氣不正。很難想像這樣大學是怎樣的。
  •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
    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消息,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感慨真的很多。
  • 學術造假!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和其女被研究生實名舉報
    2020年11月19號,一封長達123頁的實名舉報信在圈內瘋傳,舉報信名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張裕卿,男,漢族,博士研究生學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招生化學工程、生物化工、 膜科學專業學生。《舉報信》主要列舉了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論文造假,為其女以不正當手段發表論文,讓女兒得以從外校保送到天津大學。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如何評價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近日,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呂翔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研究生實名舉報舉報臺料長達一百二十三頁裡面通過各種數據案例,分篇章詳細而又嚴謹地列舉了導師老張裕卿師學術造假的實錘讓人震驚啊!
  • 論文造假風波起 臺灣學術陷入道德危機
    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 天津大學一教授學術不端被舉報,論文和實驗數據多次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11月19日,天津大學一教授學術造假被實名舉報,經校方調查情況屬實,該教授承擔全責,後校方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網傳舉報材料長達123頁,稱該教授論文和實驗數據多次造假,多次幫助其女兒修改論文、發表論文,還將其研究生的學術成果稍做修改,用其女兒的名字發表出來。
  •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舉報人是其原學生,校方:行為屬...
    在2020年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思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天津大學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學生寫123頁PDF血淚重錘!
    天津大學教授被實名舉報! 舉報文檔123頁! 圖片來自:@學界觀察 昨天下午4點多,知乎上一則題為「如何評價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 曾轟動一時的,全球3大科研造假騙局!
    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將無數人對未來的希望打破,讓那些為了科學付出了一輩子心血的前輩無顏,甚至讓一些人對於新的技術出現抱著懷疑的態度,給科學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科研造假!
  • 被舉報學術造假、女兒研究遭質疑……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職務
    健康時報記者向武漢大學求證,一位工作人員表示,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舉辦換屆大會,李紅良確實提出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李紅良。圖片來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免職並非第一次,質疑尚未有回應這並不是李紅良第一次遭遇免職。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5月6日,李紅良已被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III實驗室主任職務。
  •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此事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花了點時間仔細看完了,原本以為和導師是有什麼個人恩怨,或者有什麼冒名頂替的學術問題,怎麼還能寫出100多頁PDF的實名舉報的論文來。第一就想懷疑背後有什麼推動目的,是不是有人又在造熱點。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看來,這場震驚全球的重大學術醜聞,還會在苦澀和幻滅中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後來者——科研沒有捷徑。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 學術造假,是怎麼造出來的
    正在造假的藤村新一被視頻監控拍了下來(資料圖片)學術史上,或因學術評價制度不合理、學術監管缺位、學術規範不健全,抑或因種種利益驅動,違反學術道德的事件在國內外學界不時閃現。「石器神手」從事造假活動偽造比篡改更為嚴重,即完全隨意化編造數據、資料與情境,甚至編造子虛烏有的科研成果,試圖以學術騙局獲取名譽和地位。在國際學術界,藤村新一的考古造假事件是一個典型案例。 藤村新一,一名業餘考古學家。由於「運氣」極佳,接二連三有了驚人「發現」,從而不斷把日本的歷史向前推進。他一度成為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被譽為「石器神手」。
  • 天津大學研究生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涉事導師已被...
    日前,有一份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舉報材料在網上廣泛流傳,舉報材料的作者為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翔。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同時,天大化工學院主頁的師資隊伍裡確實也沒有了張裕卿教授的名字,解除聘用合同應該確有其事。
  • 化工專業全國第一,連舉報信都有123頁,天津大學有多牛?
    這兩天關於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學術造假的消息受到廣泛熱議。天津大學的化工專業在中國排名第一,而天津大學本身在國內的QS排名21,實力也很不俗。至於天津大學到底有多牛,我們後面具體介紹,但是一封實名舉報信都能長達123頁,這也從側面襯託出天津大學確實是人才輩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