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 Oncology》發表高分SCI文章,展示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方案

2020-12-03 生物谷

近日,國際經典腫瘤學

臨床

期刊《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SCI

影響因子

11.855)以短文(Letter)的形式發表來自我國學者在非小細胞

肺癌

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也是中國

肺癌臨床

經驗在國際腫瘤靶向治療領域的又一次高質量展示。


文章概述


一名36歲無煙史中國女性於2016年6月確診為肺腺癌IV期,並伴多發轉移,化療無效,ctDNA檢測顯示患者攜帶EGFR L858R和擴增變異,於7月初開始轉用厄洛替尼後,臨床症狀顯著緩解,腦轉移灶消失(CR),肺和肝部病灶縮小(PR)。半年後疾病進展;第二次ctDNA檢測結果顯示,患者新增c-MET擴增,隨後開始厄洛替尼與克唑替尼聯合用藥,臨床症狀緩解,且肺部病灶顯著縮小。聯合用藥9周後,患者再次出現疾病進展;第三次ctDNA檢測結果顯示,患者新發NRAS Q61H和KRAS G12D變異;MET擴增未檢到,但檢出了一個尚未報導的MET G1108C錯義突變;G1108殘基位於MET克唑替尼結合區域,突變後可能影響藥物結合導致克唑替尼耐藥。


文章亮點


亮點一: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聯用效果顯著,具有臨床可行性


患者ctDNA二代測序檢出EGFR L858R突變和基因擴增、以及繼發性c-MET擴增後,開始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聯合用藥,之後患者咳嗽減輕,臨床症狀緩解,血清癌標下降,且肺部病灶顯著縮小。


圖1. 肺部原發灶聯合用藥前後CT影像圖


亮點二:新的克唑替尼潛在耐藥位點——METG1108C突變


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聯合用藥耐藥後,ctDNA二代測序檢出了一個尚未報導過的METG1108C錯義突變。蛋白三維結構模擬分析發現,G1108殘基位於c-MET與克唑替尼的結合位點附近,突變後可能影響藥物結合,從而導致克唑替尼耐藥。


圖2. MET-克唑替尼結合三維模擬圖


亮點三:厄洛替尼對腦部病灶效果顯著


ctDNA二代測序檢出EGFR L858R和基因擴增,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後,臨床症狀迅速緩解,尤其是腦轉移灶病灶消失(CR,圖3)。這說明厄洛替尼入腦效果良好,對EGFR突變陽性的

肺癌

腦轉移灶效果顯著。但是縱觀患者整個病程,疾病進展時EGFR變異豐度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厄洛替尼對其他EGFR變異陽性病灶治療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圖3. 克唑替尼用藥前後腦轉移灶MRI影像圖


亮點四:通過二代基因測序檢測ctDNA中基因拷貝數變化(CNV)具有可行性


本案例中多次ctDNA二代測序均可檢出CNV,對應調整的用藥方案也獲得了預期的臨床響應。這說明渥恩ctDNA二代測序檢測技術可實現CNV精準分析,對患者臨床用藥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


亮點五:ctDNA二代測序可實時地、全面準確地反應患者的突變情況


ctDNA具有無創易獲取等優點,其在機體耐藥、疾病進展等關鍵節點發揮了關鍵作用,能輔助臨床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並進行腫瘤監控;二代測序具有通量高、檢測靈敏、無需預先知道核酸序列等優點,可以輔助臨床發現新腫瘤耐藥機制,實現臨床

科研

雙向轉化。


ctDNA檢測


ctDNA檢測在患者的臨床

診斷

和耐藥性檢測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ctDNA量少、半衰期短、片段較短,其含量受腫瘤種類、位置、分期等影響,檢測難度極大。通過優化的超微量捕獲技術進行DNA抽提及建庫,使用自主研發的分子標籤技術進行糾錯和去重,使檢測結果準確率提高10倍以上,在得到測序數據後採用背景降噪技術優化分析算法,將待測樣本數據中的周期性錯誤作為背景進行消除,可大幅提高低頻突變的檢出率。通過以上技術優勢及優化處理,並採用更嚴謹的質控標準來提高數據的質量和結果的準確性。在ctDNA二代測序針對不同突變類型的檢測效果如下:



本研究成果是由渥恩醫學聯合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李宇清組聯合完成。渥恩醫學醫學部的宋姍姍和張曉宇參與了本項目的具體工作,其中宋姍姍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渥恩醫學和李宇清教授長期致力於TKIs臨床治療和耐藥機制的研究,此例臨床實踐的發表對用ctDNA二代測序進行腫瘤監控並指導個性化用藥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這次高質量研究成果發表標誌著渥恩醫學的循環腫瘤DNA(ctDNA)二代基因測序技術(NGS)亦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關於《Annals of Oncology》期刊:


Annals of Oncology由歐洲醫學腫瘤協會和日本醫學腫瘤協會主辦,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的臨床醫學期刊,主要發表對臨床腫瘤學和腫瘤基礎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的醫學研究新成果、綜述文章等。2016年最新數據顯示該期刊IF已達11.855,在300多腫瘤領域期刊躋身前十,為頂級SCI期刊之一。


關於渥恩醫學:


上海渥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研發腫瘤

診斷

和精準治療的科技型公司,基於臨床和基因組大數據,為醫療機構和腫瘤患者帶來優化和精確的醫療解決方案。


渥恩生物擁有全球領先的臨床二代基因檢測技術及液體活檢技術,其獨家的AccuTarget分子標籤技術、微量建庫捕獲技術及生物醫學大數據(AMGO Touch)平臺,可為醫療機構及

科研

單位提供實時的、在線的臨床診斷及科研服務。


渥恩本著「精準先行,患者至上」的宗旨,使每位患者儘早診斷,獲得合適的治療方案,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是渥恩不斷努力的方向。(生物谷Bioon.com) 


請點擊此處下載原文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
  • 肺癌精準治療!諾華強效MET抑制劑Tabrecta治療METex14突變非小細胞...
    2020年09月03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評估靶向抗癌藥Tabrecta(capmatinib,前稱INC280)治療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MET exon14 skipping,METex14)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關鍵GEOMETRY mono-1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正式發布 ——規範精準,與時俱進,共啟晚期NSCLC診療新徵程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NEJM揭示tepotinib治療METex14跳躍突變的非...
    2020年6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MET外顯子14 (METex14)跳躍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對tepotinib治療的客觀響應率達到46.5%。這項研究由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完成。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臨床試驗表明藥物selpercatinib有望治療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1-2期臨床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作為一種精確靶向由RET基因突變或改變驅動的癌症的藥物,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能有效縮小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腫瘤,大部分患者生活一年以上而沒有疾病進展。在甲狀腺癌中也觀察到這種藥物的抗癌活性。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等[1]。ALK基因融合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發生 率 約 5.6%,其 中 腺 癌 的 發 生 率 為 6.6%~9.6%,並與KRAS和EGFR突變相排斥。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該文闡述了趨化因子CCL7通過調節cDC1-T細胞軸重塑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微環境,進而提高PD-1抗體對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治療效果的重要功能。,趨化因子CCL7的mRNA表達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相較於正常組織顯著升高,且CCL7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表達水平與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呈正相關。
  • 林文楚團隊採用 「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取得進展
    Cell Lung Cancer」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是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大多數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治療幾個月後會出現復發及耐藥,進而死亡。近30年來,相較於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的快速進展,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研究發展十分緩慢。研發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成為十分迫切的需求。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默沙東Keytruda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健康一線(vodjk.com)5月12日訊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製藥巨頭默沙東發布公告稱,該公司PD-1免疫療法KeytrudaKeytruda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根據FDA的加速批准法規,此次批准是基於腫瘤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薦作為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對T790M的選擇性更高,臨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對經一代EGFRTKI治療過,且T790M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RR分別達到58%和64%。
  • 周清教授 | 分子檢測助力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
    導讀:非小細胞肺癌(NSCLC)過去依據病理分型僅分為腺癌、鱗癌等。
  • MEDI4736 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試驗名稱 一項關於 MEDI4736 用於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組的 III 期研究 本試驗適應症 非小細胞肺癌
  • 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一字之差很重要
    我告訴他,現在僅僅是CT片子上發現了腫塊,還沒有確診,我們首先要想方法確診是不是肺癌,肺癌還分為不同的類型,它們的治療也是不一樣的。肺癌在臨床上有著兩個大的分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別看這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存在的差距可大了,它們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 麻省總醫院專家談肺癌精準治療的精準時間
    麻省總醫院專家談肺癌精準治療的精準時間 2020-08-04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