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意想不到的大小:電子比質子要大得多!

2020-08-29 新熱機發明者曾祥雲

  在我們看到的原子模型中,是小小的電子圍繞著大大的原子核轉。

  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後來查了有關物理資料,發現科學家通過實驗測到的電子半徑比質子要大!

  更奇怪的是,我做過一個計算,根據電場能量的計算公式,計算電子的電場的能量,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發現電子電場的能量與其質量幾乎是一樣的!難道電子的質量就是其電場的能量?

  再計算質子,也是一樣的!

  那中子呢?難道是質子鑽到電子內部去了?因為電子的半徑比質大得多,所以可以讓質子鑽進去,但是鑽進去,電場能量又怎樣變化的呢?場強加倍了嗎?也許鑽進去了之後,電子的關徑也縮小了,而中心的質子則半徑更小了,微觀世界也許有著不同的一些規則吧。

  從半徑的大小來看,電子是掉不進原子核的,倒有可能讓原子核鑽到電子內部,但電子內部又是怎樣的呢?


  我是一個有很多奇怪的想法的人,有時能看到或想到別人不會想也不敢想的想法,其中的有個提高功率因數的電路採用的是用大電容(可以是電解電容)將直流輸出端與交流輸入端連接起來,再加上電感,仿真結果在適當的負載下功率因數高達0.99以上!

  但願我的奇怪想法能為你帶人創意!讓我們共同發現更多的規律,為人類的進步做一點點貢獻。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合理的令人滿意的解釋,但我知道了,因為我是民科。我的承諾是有足夠的粉絲關注後,我會公布我的發現。

相關焦點

  • 質子到底有多大?揭開「質子半徑之謎」
    作為氫原子核的「唯一成員」,質子到底有多大?如何準確測量它的大小呢? 在詳察質子大小的測量方法之前,有必要先簡單了解原子的內部圖像。就像許多教科書裡的概念圖所示,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佔的空間比原子核大得多,以至於電子大部分時候在極為「空曠」的原子內部穿行。
  • 原子中子質子分子電子分不清?幾張圖帶你看得明明白白
    茫茫宇宙,飄渺塵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人類對於最大與最小的探索從產生智慧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
  • 重新測定質子大小,結果讓物理學家失望了
    )的大小進行了極為精確的測量。兩個團隊的測量方法都比早期嘗試的方法更為精確,這樣的結果預示著質子大小並不隨周圍狀態而發生改變,只是此前採用電子氫的測量結果出現了錯誤。 2018 年夏天的一次研討會上,波爾首次聽說了赫賽爾斯的初步發現,他稱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果」,儘管它可能是對質子半徑之謎「最平淡的解釋」。
  • 英科學家測量出質子的直徑,把1毫米分成1萬億份,質子佔1份多
    我們所能看到的物質世界,都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基本粒子,它們的大小有多大呢? 實際上分子和原子都屬於微觀世界的物質狀態,而質子中子和電子又比它們小得多,有物理學家曾經打過這樣一個比喻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原子這種粒子質子和中子比電子重,它們位於原子的中心。電子非常輕,存在於環繞原子核的雲中,電子云的半徑約是原子核的10000倍。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致相同。然而,一個質子重量超過1800個電子的重量。質子和中子的數量通常是相同的。
  • 質子和質子以光速碰撞會產生什麼?答案意想不到
    介子/反介子軌道用紅色突出顯示,因為長壽的介子比其他不穩定粒子走得更遠。這是一個有趣的事件,但是對於記錄的每一個事件,就有100萬個事件被丟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有些東西必須扔掉。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工作原理是將質子以儘可能接近光速的速度朝相反的方向加速,然後將它們撞在一起。這就是粒子加速器幾代人以來工作得最好的方式。
  • 用μ子製成的氫顯示出質子大小的難題
    導語:用μ子製成的氫顯示出質子大小的難題質子的電荷半徑不應該改變,但似乎。雖然微小,質子佔據了有限的空間,足以容納三個夸克,一大堆虛擬粒子及其相關的餃子。我們可以測量半徑,因為質子的電荷在它上面擴散,這會影響可能繞其旋轉的任何電子的軌道。
  • 《自然》:質子半徑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小4%
    如獲證實,將把粒子物理理論帶入新領域
  • 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現在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分為原子核以及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其中原子核還可分為質子和中子。也就是說,我們眼前的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實都是密密麻麻的微小粒子,通過各種奇妙的方式堆疊而成。於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出來了,微觀世界中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 不斷向微觀發起挑戰,科學家精確測量了質子的半徑
    無處不在的質子位於每個原子的中心,它是無數研究和實驗的主題。然而,根據均方根電荷半徑來測量這片雲的大小的實驗卻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這讓原子物理學家和核物理學家們忙得團團轉,必須得重新審視質子這個基本量。在2010年之前,對質子半徑最精確的測量來自於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法。
  • 天體物理學家告訴你質子的質量從哪來?
    ., VIA WEB2.AIRMAIL.NET/UTHMAN (L); WIKIMEDIA COMMONS USER ZHAOCAROL (R))從我們自己的身上可以得到一個提示——如果把自身細分得越來越小,你就會發現,在質量這方面,整體等於各部分之和。你身體的骨骼,脂肪,肌肉和器官加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 如果把銀河系縮小到電子的大小,那宇宙會有多大?
    這個問題是無法確切回答的,因為銀河系、電子以及宇宙的確切大小目前並不清楚,只能做個大概估算。由於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銀河系的尺寸並不容易測量出來,目前給出的銀河系直徑範圍是10萬至20萬光年,這裡就取10萬光年。
  • 黃金和鐵都由一樣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為什麼價值差別那麼大?
    關於比結合能原子核的結合能與核子數之比就是比結合能,一般情況下原子核的核子數閱讀,比結合能越大,但氕是例外,因為一顆質子要吸收能量轉變成中子,才能變成氘,所以第一步特別難,到了氘和氚就容易多了,因為有中子的調和,但之後又開始更難,元素的比結合能如下。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關於比結合能原子核的結合能與核子數之比就是比結合能,一般情況下原子核的核子數閱讀,比結合能越大,但氕是例外,因為一顆質子要吸收能量轉變成中子,才能變成氘,所以第一步特別難,到了氘和氚就容易多了,因為有中子的調和,但之後又開始更難,元素的比結合能如下。
  • 複合物是L結構,不僅要運輸電子,還要運輸質子。電子+質子=氫原子
    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複合物I,來自NADH的兩個電子通過FMN傳遞給8鐵硫簇,FMN在複合物疏水臂類似氫負離子。電子沿著鐵硫簇流向N2,然後從N2簇一個個傳遞給泛醌,產生泛醌自由基SQ。N2簇位於Q室最深處,由49kD和PSST形成,有一個pH依賴氧化還原位點,電位中位數值為-150mv(60mv/ pH 1.0),高於鐵硫簇氧化還原電位(-250 mV)。
  • 質子半徑之謎或將被揭開?質子半徑就這麼難測?
    質子的半徑是有多大?或許你會想,這很難嗎?畢竟離質子發現已經100年過去了,難道科學家還無法得出一個結果?事實上,要精確的測量比想像中難很多,因為與我們在宏觀世界中看到的那些球體不同的是,質子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物理邊界。
  • 小明是個質子 有一天……-核子,質子,中子,原子,物理,科普,核電站...
    雖然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但是呢,小明一開始絕對是個質子。很簡單,中子這傢伙最怕孤獨了,當他單身時,整個人就衰得不行,平均壽命也就15分鐘左右,確切地說14分42秒後,這個自由的單身漢就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還有一個反中微子。
  • 小明是個質子 有一天……
    雖然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但是呢,小明一開始絕對是個質子。很簡單,中子這傢伙最怕孤獨了,當他單身時,整個人就衰得不行,平均壽命也就15分鐘左右,確切地說14分42秒後,這個自由的單身漢就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還有一個反中微子。
  • 破解質子大小之謎
    他們可以把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測得十分精確,誤差在幾釐米以內;也能將遙遠的脈衝星的自旋周期測得十分精確,其精度已經達到毫秒級。然而,想把近在眼前的原子測量得足夠精確,卻很困難。就拿每個原子核中都有的質子來說,它是一團帶有正電荷的物質,物理學家們花了大半個世紀想弄清楚它的大小,但卻遇到了重重阻力。各種互相矛盾的測量結果更讓研究人員們百思不得其解。
  • 一個電子與一個光子,誰大誰小?
    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通過膠子在強相互作用下構成。質子壽命非常長,大於10的35次方年。到今天為止,物理學家還沒有獲得任何質子衰變的實驗數據。由於夸克不能單獨存在,目前還不能直接測量夸克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