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論|「年輕」是深圳永恆的基因

2021-01-15 深圳發布

不斷在創造奇蹟的深圳,有著無數個性鮮明的標籤。年輕,無疑也是深圳重要的標籤之一,是浸在深圳骨子裡的基因。這座誕生於改革開放的城市,時至今日也不過才剛剛步入不惑之年,在全國城市中算是「小鮮肉」。這樣一座年輕的城市,自然是無處不在的「後浪」湧動其間,自然是處處都流淌著年輕的故事。

說深圳年輕,一方面是因為這座城市誕生的時間不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座年輕的城市裡有著太多的年輕人。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人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3歲,這足以看出深圳有多麼年輕!這些年輕人就是深圳不斷創造奇蹟的保證,就是深圳不斷開拓前行的依託。

深圳為什麼年輕?是因為深圳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對於年輕人就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在深圳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全國各地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如潮水一般湧向深圳,事實證明,是這些年輕人成就了年輕的深圳,反過來年輕的深圳也回報了這些年輕人。

時過境遷,深圳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依然不減。一點都不誇張地說,在一線城市裡,,深圳是「招人」最頻繁也「最狠」的,這一點從深圳一系列的招才政策中就能夠看得出來,從深圳剛剛發布的宣傳片《深圳腳步》中也能夠看得出來。每天,大約1000架次航班,3000輛以上大巴車,以及南來北往的火車,為深圳帶來數十萬的人口流動,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深圳是適合年輕人打拼的。沒有那麼多的羈絆,沒有那麼多的約束,有的是優惠政策,有的是創業就業環境,有的是拼搏且勵志的故事,這讓無數年輕人在深圳實現著夢想與追求。與此同時,年輕人的大量聚集,對於深圳而言,也意味著智慧、創新、拼搏和勞動力,這是澎湃的幹勁和激情,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腳步。

「深圳沒有老人」,這話並非言過其實。嚴格以年齡界限來看,深圳當然是有老人的。在這座有著近2200萬人口的城市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130萬,雖然說這與全國14億多人口中有2.5億老年人口相比比率要低不少,但是也客觀說明深圳的老年人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年齡上「老了」的深圳老人,在行動上卻依然年輕,他們緊跟城市的發展腳步,依然在為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仍舊在為事業、為更好的生活奮鬥,這種「不服老」的精神,就是永遠年輕。

「不老」的深圳,卻有著務實的「敬老」舉措。出臺過60歲出行免費等政策,積極建設老有頤養先行示範區,不斷補齊各項發展短板,都在展示著深圳對老人的關心關愛,這樣的用心用情,讓更多人願意在這裡年輕,也願意在這裡老去。

延續年輕的基因,關愛老去的人們,這樣的深圳,有發展的激情,也有人性的溫度。

內容來源:南方網深圳觀察

作者:高永維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永恆族》:續寫漫威宇宙,永恆族與人類的不解之緣
    《永恆族》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25部作品,主要源自1976年7月份出版的永恆族漫畫,在美國聖地牙哥動漫展中,凱文費吉向興奮的粉絲介紹漫威第一位華裔的女導演趙婷。演員部分則有大家熟知的安潔莉娜裘莉,韓國影星馬東錫等等,看到這邊大家可能會好奇,究竟永恆族到底是何方神聖。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民謠背後是一組驚人的數字:1955-1979年,深圳共計56萬人(次)逃港,其中幹部183人。外在短缺激發內在動力,匱乏基因衍生憂患文化。深圳始終有一種時不我待、不進則汰、「狼來了」的緊迫感。正是匱乏基因和憂患文化,倒逼深圳走出了一條人才密集、知識密集的創新發展之路,五位一體、錯位平衡的協調發展之路,高附加值、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之路,融入世界、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之路,以人民為本、共同富裕的共享發展之路,創造了劣勢逆襲、邊緣崛起的精彩樣本。移民文化是外源基因,帶動一個重組出來的城市「深圳不是你的故鄉,卻是你夢想的主場」。
  • 世界最大基因庫落戶深圳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經過5年建設,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業。據悉,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基因庫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開業儀式上,深圳國家基因庫與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為、阿里大數據等國內外知名機構舉行了籤約儀式,將在種子數位化、兒童健康表觀基因組、萬種噬菌體基因組等方面展開合作。
  • 深圳被叫停基因檢測現曙光
    今年2月,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所有醫療技術如未經技術準入則被叫停,佔領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市場龍頭的深圳華大基因因此遭遇發展瓶頸。而6月4日剛公布的一則消息讓華大基因看到了自主創新的曙光。在超材料領域,有深圳光啟研究院,在基因測序以及基因產業化領域有華大基因,騰訊、華為等高新技術企業更是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去年,深圳在還對生命健康、航空航天以及海洋產業等進行了戰略布局。儘管取得一定成績,但政策創新總落後於技術創新,也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這在生命健康產業上表現尤甚。
  • 美國研究發現:注射年輕血液,能逆齡54%
    注射年輕血液能逆齡一直以為吸血鬼通過血液可以實現永恆只是一種傳說,現在發現,竟然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團隊對6隻中年大鼠(109周大)進行了8次年輕血漿注射,在持續近半年的實驗過程中發現:通過注射年輕血液,實驗組的大鼠器官組織年輕了54%,肝臟甚至年齡了75%,逆齡效果確有此事。
  • 深圳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胃腸外科的王天寶主任成為專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腸癌的新檢查方式——糞便基因檢測將於明年推行,屆時腸癌篩查可以不用再做腸鏡。&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委會成立 我市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8月30日,深圳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成員涵蓋了外科、內科、放療等多個學科約
  • 廣東最年輕的本科大學,深圳技術大學2017年招生!
    現今廣東省最發達的一個城市非深圳市不二,深圳市也是比較年輕的新興的發達城市,這裡曾經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場地,見證著中國偉大復興發展的歷史,深圳市儼然已經成為了國際化的大都市,雖然年輕,但是卻擁有很重的分量,深圳市內的大學也都是非常年輕的,包括深圳市最好的一所大學深圳大學,創建於1983年,深圳市內還有許多近幾年才成立的高校
  • 【求學求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基因組工程與...
    中心將匯集基因工程學、遺傳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諸多人才,組建研究團隊。研究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及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展開,研究內容包括研發新型基因組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逆轉衰老及抗病毒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
  • 國家基因庫先定個小目標:深圳嬰兒出生缺陷降至全球最低
    「基因庫是生命科學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昨日,中國版「生命銀行」、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正式開業,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如是表示。當日,2016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啟動深圳國家基因庫正是其重頭活動。
  • 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深圳讀書月20屆回眸和展望
    編者按:進入11月,深圳市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狂歡節」——深圳讀書月。在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啟動之際,本報刊出藝衡撰寫的《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對20屆讀書月進行回眸和展望,探討閱讀與市民、城市、創新之間的關係,展示深圳在閱讀上高貴的堅持,展望「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美好發展前景。
  • 解讀基因的 「生命密碼」---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韓文嘉 實習生 蔡敏鈴)昨日,華大基因CEO尹燁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他以《四大夢想——基因帶來的福祉》為題,暢談基因,解讀關於基因的「生命密碼」。 「不管是懷孕前、產前、新生兒階段,都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的方式來確保這個孩子的健康」,尹燁在演講中介紹,通過基因測試可以檢測胎兒是否健康,通過這一方式,可以為孩子傳遞一份「與生俱來的基因健康」,許他們一個沒有罕見病的未來。 在講座中,針對嘉賓對轉基因的疑惑,尹燁說希望人們不要一提轉基因就害怕。
  • 全球最大基因庫在深圳開門迎客
    本報記者 劉傳書  深圳東南部大鵬半島被政府規劃為「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也被稱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這裡有一座狀似哈尼梯田的建築依山面海而建,這就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9月22日,國家基因庫開門迎客的當日,來自國內外政界、產業界以及媒體界的人士聚集於此。人們欣賞著別致建築,也在探尋,如此大庫究竟何用?
  • 深圳中行組織黨員參觀深圳國家基因庫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精神指引,以及中行「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戰略目標,深圳中行金融機構部組織黨團員到深圳國家基因庫參觀學習,旨在提高員工科學認知和創新意識,促進身心發展,助力健康中國。
  • 華大基因宣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400萬例
    超35歲孕婦懷上唐氏兒的機率大幅上升  華大基因通過對這400萬大數據的解讀得出:35歲之後懷上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寶寶的機率大幅上升,但年輕孕婦同樣不可完全避免,數據顯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婦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這個形如梯田的建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 這個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的建築非常具有標誌性,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目前,這個基因庫完成了一期建設,還將有二期、三期工程。
  • JCI:研究揭示年輕人體內的乳腺癌致癌基因
    2020年5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對遺傳性疾病的了解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並且發現了一些遺傳性基因變異,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知道人類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癌症的發展,對於卵巢癌和乳腺癌尤其如此。
  • 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在深圳發布
    中新網廣東新聞10月25日電(記者 鄭小紅)一臺擁有超高通量的最新基因測序儀「MGISEQ—T7」,25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發布,該測序儀一天就可以完成60例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日產出數據高達6Tb,一年即可完成過去需要4到6年才能完成的十萬人級別的基因組測序,成為目前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
  • 深圳國家基因庫開業,有關人類的所有秘密都在這裡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9月底,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向外界正式敞開大門。中國的「諾亞方舟」起航了,承載的是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一進國家基因庫的大門,一座巨大的猛獁象雕塑赫然出現在眼前,配文是「永存才能永生」。為什麼選擇猛獁象?
  • 央廣消息 | 國家基因庫與深圳野生動物園達成戰略合作
    央廣網深圳3月30日消息(記者 於揚)日前,國家基因庫與深圳野生動物園達成戰略合作,深圳野生動物園將發揮自身在生物多樣性資源收集,尤其是動物活體資源方面的優勢,為深圳國家基因庫建設動物活體展示平臺提供全面支持;國家基因庫將發揮其在種質資源保存、基因組學技術平臺等方面的優勢,在深圳野生動物園打造國家基因庫野生動物資源及科普教育基地
  • 關於「永恆」的假設
    永恆,在科學的認知裡是存在可能永遠不死的假設,但這也只是假設,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想像1:想要永恆,利用人工機械器官代替傳統血肉之軀的器官,也就是說,什麼時候做到能用人工機械器官徹底改變人類的身體構造,這樣實現永恆指日可待,不過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有待提高,畢竟要是人工機械普及,人人不死,除非找到可以居住的第二星球或更多星球,要不然地球的資源不夠用,沒等人類永恆不死,地球先不堪重負GoodBye!那樣就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