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二戰中各國實際上都搞了火箭彈,但是只有蘇聯用得比較廣泛並且打出名氣,德國也有自己的各種火箭炮,只不過配備給了支援部隊作為特殊武器使用,很多時候數量既不夠多,也沒集中使用,而且還經常只是拿去發射煙幕彈和燃燒彈,就連英國人都有床墊火箭炮,火箭彈生產成本還低於喀秋莎不少,因為RP系列火箭就是一個通用的3英寸火箭發動機接上海軍的4.5英寸高爆彈彈頭,空軍用的空射版接的是6英寸高爆彈頭。多聯裝火箭炮好比一戰栓動步槍天下裡的衝鋒鎗;喀秋莎就好比司登衝鋒鎗,便宜威力又大。
火箭炮是個新鮮裝備、昂貴裝備、重要裝備,而且非常脆弱容易被攻擊。但在志願軍手裡,喀秋莎被用得非常出彩,教科書般的戰略。之前大家都知道志願軍的「勇」,但其實每場戰役背後都有頂級的「謀」,咱們才贏得了這場戰爭。美軍在諾曼第登陸和仁川登陸時,使用過1000管的142口徑的火箭炮駁船,對灘頭進行飽和轟擊,德國和美國才是火箭炮的老玩家呢,喀秋莎並不是最好的最有威力的,只是我們只知道有喀秋莎這種了。
當時德軍確實很多黑科技,而且飛彈精準度很高,但是貴,喀秋莎相對於當時蘇聯來說,是性價比很高的武器,所以用數量覆蓋來掩蓋精度不足問題,當時蘇德開戰,蘇聯能贏,喀秋莎功不可沒,有一個紀錄片德軍回憶說當時聽到火箭聲音,就知道是喀秋莎來了!所有德軍不敢出去,因為外面戰場是狂轟亂炸,非常恐怖!
當時的喀秋莎火箭炮受到化學工業的制約推進劑的成份並不太均勻,燃燒速度也是忽高忽低。火箭炮開發時間短,所以參數上不佔優,但是作為爆發式的新型機動火力,為炮兵作戰提供新的方式,給德國人添了很多麻煩,給蘇聯紅軍戰士增加了很多信心,在戰爭態勢轉變上發揮了很大作用。喀秋莎火箭炮確實好用,於是我們幾十年以後,做出了精度和飛彈差不多的遠程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