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2020-11-29 搶掀看

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二戰中各國實際上都搞了火箭彈,但是只有蘇聯用得比較廣泛並且打出名氣,德國也有自己的各種火箭炮,只不過配備給了支援部隊作為特殊武器使用,很多時候數量既不夠多,也沒集中使用,而且還經常只是拿去發射煙幕彈和燃燒彈,就連英國人都有床墊火箭炮,火箭彈生產成本還低於喀秋莎不少,因為RP系列火箭就是一個通用的3英寸火箭發動機接上海軍的4.5英寸高爆彈彈頭,空軍用的空射版接的是6英寸高爆彈頭。多聯裝火箭炮好比一戰栓動步槍天下裡的衝鋒鎗;喀秋莎就好比司登衝鋒鎗,便宜威力又大。

火箭炮是個新鮮裝備、昂貴裝備、重要裝備,而且非常脆弱容易被攻擊。但在志願軍手裡,喀秋莎被用得非常出彩,教科書般的戰略。之前大家都知道志願軍的「勇」,但其實每場戰役背後都有頂級的「謀」,咱們才贏得了這場戰爭。美軍在諾曼第登陸和仁川登陸時,使用過1000管的142口徑的火箭炮駁船,對灘頭進行飽和轟擊,德國和美國才是火箭炮的老玩家呢,喀秋莎並不是最好的最有威力的,只是我們只知道有喀秋莎這種了。

當時德軍確實很多黑科技,而且飛彈精準度很高,但是貴,喀秋莎相對於當時蘇聯來說,是性價比很高的武器,所以用數量覆蓋來掩蓋精度不足問題,當時蘇德開戰,蘇聯能贏,喀秋莎功不可沒,有一個紀錄片德軍回憶說當時聽到火箭聲音,就知道是喀秋莎來了!所有德軍不敢出去,因為外面戰場是狂轟亂炸,非常恐怖!

當時的喀秋莎火箭炮受到化學工業的制約推進劑的成份並不太均勻,燃燒速度也是忽高忽低。火箭炮開發時間短,所以參數上不佔優,但是作為爆發式的新型機動火力,為炮兵作戰提供新的方式,給德國人添了很多麻煩,給蘇聯紅軍戰士增加了很多信心,在戰爭態勢轉變上發揮了很大作用。喀秋莎火箭炮確實好用,於是我們幾十年以後,做出了精度和飛彈差不多的遠程火箭炮。

相關焦點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恐怖?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
    導語:喀秋莎火箭炮有多恐怖?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誕生了很多讓人懼怕的武器,比如納粹德軍手中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該槍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射程、射程、威力都極其的強悍,最為瘋狂的是它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密集的子彈讓敵人沒有任何可以衝鋒的可能性,用人海戰術都沒有用,蘇德戰爭時期,倒下MG42下的蘇聯士兵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 炮兵之王——喀秋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首蘇聯歌曲在中國被廣為傳唱。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有一種武器令德軍士兵魂飛魄散。 這首膾炙人口的愛情歌曲和這種威力巨大的恐怖武器,有著同一個名字——喀秋莎。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1939年正式裝備蘇軍,1941年8月在斯摩稜斯克的奧爾沙地區首次實戰應用。當時蘇軍的一個火箭炮連以一次齊射,摧毀了納粹德國軍隊的鐵路樞紐和大量軍用列車。火箭炮齊射時,像火山噴發熾熱巖漿,鋪天蓋地般傾瀉在敵目標上,聲似雷鳴虎嘯,熱若排山倒海之勢。
  • 捕獵「喀秋莎」火箭炮:回顧二戰德軍炮兵的反火力準備戰術
    面對蘇軍的「大炮兵主義」,數量有限的德軍炮兵力量只能是儘可能的提高其射擊的精準度,對蘇軍炮兵實施反壓制,這就需要專業的炮兵觀測車輛來提供目標指引,精準打擊蘇軍炮兵陣地,尤其是打了就跑的蘇軍「喀秋莎」火箭炮部隊。
  • 相當於猴子和人類的差別:制導火箭炮和飛彈有何區別?
    例如在央視新聞上公開報導的國產AR-3火箭炮,就在射程、精度、威力方面甚至比許多國家的短程戰術飛彈還要強大。有網友會問到,既然火箭彈和飛彈都有制導,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區別非常大,制導火箭和飛彈的區別,大概相當於類人猿和人類的差異。炮兵作戰除了追求遠射程,更要追求打的準。遠程火箭炮所使用制導火箭彈,跟飛彈有很大區別。
  • 臺灣將會研究遠程火箭炮反制大陸?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臺灣將會研究火箭炮反制大陸?最近臺灣媒體對於大陸的火箭炮很緊張,這也可以理解。目前大陸的眾多武器,包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戰機、潛艇等等,至少理論上臺灣都有應對的策略。且不說應對是否會有用,至少民眾有心理安慰:不再是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
  • 比喀秋莎還猛?盟軍這款火箭炮謝爾曼能炸得德軍懷疑人生
    說起在二戰時期,經歷過實戰的火箭發射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就是蘇軍的「喀秋莎」。而除了「史達林的管風琴」外,各國或多或少地都有在坦克上搭載過火箭彈,以應對敵軍集群目標,為突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記錄。 德軍就曾在繳獲的法軍坦克,例如H-35上安裝過4/6枚280火箭彈發射架,只不過數量並不多見。
  • 中國火箭炮製造技術遠超俄國,俄在2027裝備龍捲風S遠不如中國?
    火箭炮最初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時期是二戰期間,在一場蘇聯和德國共同進行的戰爭中,由蘇聯研製的「喀秋莎」登場。一瞬間,「喀秋莎」的威力就讓原本士氣高漲的德軍變得聞風喪膽,並鎖定了那場戰爭的勝利。雖然俄羅斯對於這款火箭炮的研製已經十分地用心了,但是這款火箭炮還是擁有著一個巨大的缺陷,這款火箭炮使用的還是老款BM-30火箭炮重複使用的發射定向器,這種發射定向器仍然需要裝填火箭彈,而不是整個模塊更換,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的發射定向器,我國火箭炮採用的就是目前最先進的發射定向器。
  • 喀秋莎的射程就是和平的距離
    「這就是我們的喀秋莎嗎?」當漫天的火箭炮射向美軍炮兵陣地時,興奮的志願軍戰士情不自禁地喊出來,這是《金剛川》裡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之一,然而,很多「十七八歲的孩子」卻沒能親眼見到勝利的一刻,而是化成一座雕塑,守望在異鄉的河邊。
  • 《戰狼2》中的冷鋒,用鐵絲網接住RPG炮彈,現實裡能做到嗎?
    說到娛樂文化產業,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許就是影視行業,畢竟現在影視行業還處於升期,並且電影、電視劇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此前《戰狼2》的上映,也讓軍旅題材的電影大熱了起來,而吳京作為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也大火了一把。
  • 解放軍火箭炮打過臺灣海峽的傳說終於成真
    這幾條新聞讓遠程火箭炮再次成為網絡議論的熱點。然而關於中國火箭炮「喪心病狂」「威力巨大」之類的說法看多了,就會覺得這顯然是有了誇大不實的成分。PHL-03在競爭中獲勝的理由我們上面已經講過了,在80-90年代初的技術條件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要想在成本、精度、射程、威力幾個方面取得平衡,是很費一番功夫的,而蘇聯BM-30在這方面在當時已經很接近最優解。
  • 二戰天狼星行動:拿下虐德軍千百遍的「喀秋莎」!
    德國士兵想不明白,這頓炮火強度至少需要一個炮兵團,可是炮兵到達陣地後還有相當繁複的準備工作,如此大的動靜不可能讓外圍警戒的哨兵發現不了。報告同樣讓德軍高層迷惑不解,只有希特勒暴跳如雷,大罵德國軍情部門是蠢材。一、愛國的小偷上文中蘇聯使用的神秘武器便是編號為БМ-13的自行火箭炮。
  • 俄羅斯新旋風火箭炮,一次炸翻100個足球場,但射程只有中國一半
    俄羅斯的第一種火箭炮出現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1939年夏天,蘇聯開始生產新型M-13火箭彈。BM-13「喀秋莎」火箭炮誕生,穿越衛國戰爭的戰場,進攻柏林,傳奇的「喀秋莎」火箭炮在勝利後繼續服役。與此同時,蘇聯火箭炮繼續發展,二戰後蘇聯研製了許多新的火箭炮:BM-20,BM-24,BM-14-16。與「喀秋莎」一起,它們被歸類為第一代國產多管火箭系統。
  • 有人送它「鋼雨」綽號,可更像大篷車,亦正亦邪的M270火箭炮
    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亮出了最新研製的新型火箭炮,這就是M270多管火箭炮,這場戰爭讓M270火箭炮一戰成名。當時的美軍動用了230門M270火箭炮,共發射了1.7萬枚火箭彈,這種恐怖的場景讓世人賦予了這輛火箭炮一個恐怖的綽號——"鋼雨"。
  • 科學網—成本低、威力大的電磁炮
    或者說,電磁炮不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電動機,因為它的轉子不是旋轉的,而是作直線加速運動的炮彈。 那麼,如何產生驅動炮彈的磁場,並讓電流經過炮彈,使它獲得前進的動力呢? 一個最簡單的電磁炮設計如下:用兩根導體製成軌道,中間放置炮彈,使電流可以通過三者建立迴路。把這個裝置放在磁場中,並給炮彈通電,炮彈就會加速向前飛出。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其他還有「一窩蜂」、「火龍出水」等火箭武器,在《武備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述。到了清代,也在京師設火器營,進行操練,後期更設火箭營。裝備火籠箭、九籠箭或一窩蜂,與明代火箭大同小異,沒有本質的進步。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認識到採用集束髮射的火箭炮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1799年,英軍在徵服印度邁索爾的戰爭中,發現當地軍隊使用一種集束火箭具有很大射程和威力,將其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內。1805年,英國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炮兵實驗室的康格裡夫的炮兵上校威廉?
  • 印度自誇有北方二十萬山地軍!8個遠程火箭炮旅要齊射幾輪彈藥?
    炮兵的主要組成部分有伴隨炮兵,戰場支援炮兵,集群炮兵,火箭炮兵,遠程火箭炮兵等諸多分類,每一種炮兵所使用的武器不同,戰場適應能力也不同。我國有這樣一種炮兵武器,可以在敵人百公裡之外消滅敵人集群進攻的坦克集團,這種武器就是裝備了末敏彈的PHL-03式遠程火箭炮。PHL03是我國最新一代的遠程火箭炮系統,該系統與俄羅斯生產的9K58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系統相似度較高。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據朱主任介紹,所謂「人工增雨」,是指在本來就要下雨的氣候條件下,用火箭炮將含有催化劑的炮彈射入高空,然後在高空釋放催化劑,達到讓本來就要落下的雨水量變多的效果。曾有專家統計過,一般來說,每一炮可以催生十億雨滴。  「並非任何時候,都能進行人工增雨。」
  • 我軍電磁武器技術將用於野戰火箭炮裝備
    我軍著名野戰火箭科研專家首次對外披露了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電磁武器——電磁彈射火箭炮,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關於電磁火箭炮到底有何作用? 不過傳統火箭彈射程潛力也漸漸被挖掘完畢,為了能將火箭炮的威力發揮到最大,在一次全軍技術研討會上,某工程師向馬院士請教到:「既然電磁彈射技術能把幾十噸重的飛機彈射出去,能否彈射火箭彈
  • 技術派|「主體大炮」的威力,探秘朝鮮大口徑遠程火箭炮②
    武器是矛盾發展的,有矛必有盾。朝鮮240毫米系列火箭炮的威懾力讓三八線的另外一邊 「如坐針氈」,作為對付手段,韓國祭出了「殺傷鏈」打擊系統,希望通過自身偵察、空中火力投射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降低朝鮮火箭炮以及彈道飛彈的威懾力。而朝鮮的回應則是研製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