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天狼星行動:拿下虐德軍千百遍的「喀秋莎」!

2021-01-08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1941年7月14日,德軍攻佔了蘇聯重鎮奧爾沙。在該城的火車站,德軍抓緊時間裝卸來自後方的補給物資,火車站一片繁忙,物資堆積如山。但到了下午兩點半,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呼嘯聲,接著迅猛的炮火將車站附近的德軍以及物資全送上了天。

然而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一切又歸於死寂。德國士兵想不明白,這頓炮火強度至少需要一個炮兵團,可是炮兵到達陣地後還有相當繁複的準備工作,如此大的動靜不可能讓外圍警戒的哨兵發現不了。

報告同樣讓德軍高層迷惑不解,只有希特勒暴跳如雷,大罵德國軍情部門是蠢材。

一、愛國的小偷

上文中蘇聯使用的神秘武器便是編號為БМ-13的自行火箭炮。為了保密,蘇軍將生產廠家名字的第一個字母K印在炮車上,紅軍戰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就根據字母「K」取了一個女性化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軍隊裡傳播開來。

德軍則沒有那麼浪漫,他們將這個虐自己千百遍的「喀秋莎」叫做「史達林的管風琴」。

其實早在三十年代,「喀秋莎」的設計師利昂契夫在研製一種新型火炮的消息便被德國情報部門偵知。根據雜亂無章的情報拼湊,德國人勉強知道是一種設計新穎,結構巧妙,是一種車載式多管齊發的「火炮」。縱使展開想像力,德國人也實在無法描述這是一款什麼樣的鬼怪武器。於是上級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將這款新火炮的資料弄到手,為此還將行動命名為「天狼星」。

德國駐蘇聯武官探聽一切關於總設計師利昂契夫的消息,後來在無意中得知在利昂契夫研究所看大門的是個白俄流亡將軍的侄子。所以德國人很輕易地將其收買了。經過簡單培訓之後,德國人要他在晚上想辦法溜進利昂契夫的辦公室,將「喀秋莎」的設計圖拍照。

那個看大門的也是個利索之人,三下五除二就幹好。得知圖紙被偷拍下來,德國軍情系統的老大卡納裡斯命令駐蘇武官處火速將膠捲送回來。誰知,情報人員在攜帶材料趕路的時候,被蘇聯小偷順走了。

這真是「放屁砸了後腳跟」,天降橫禍。問題在於小偷驗貨時發現包裡沒啥值錢東西,除了一個膠捲只有幾張印著德國雙頭鷹標誌的文件。愛國心爆棚的小偷隨手將贓物扔到了警察局門口。

經過一路輾轉,偷拍的膠捲最終來到蘇聯反間諜機關手中,蘇聯人立刻加強了戒備,偷拍圖紙的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二、目標指向設計師

意外失手後,希特勒命令軍情部門繼續加大力度。於是在1941年6月初,正在趕往莫斯科參加火箭炮試驗的利昂契夫,在火車上聽到幾個婦女聊列寧格勒工學院祖鮑夫教授。

利昂契夫在列寧工學院上過學,聽過祖鮑夫教授的課,便過去打聽教授的近況,其中一名老婦人正是恩師的太太,而另一位則是莫斯科一家歌舞團的女歌手娜塔莉。利昂契夫與兩人交談甚歡,並相約以後再相見。

不過他怎麼也不會想到,火車上的兩個女人都是德國的間諜,這次「巧遇」是精心安排。

不久,「喀秋莎」試驗成功,史達林親自下令定型生產,裝配部隊,型號為「БМ-13」。此時,德軍已經對蘇開戰,報國心切的利昂契夫主動要求到前線去檢驗「喀秋莎」的實戰效果。

在動身之前,利昂契夫再次「巧遇」自己的師娘。交談中,德國間諜關懷地詢問了一些情況,而誠實的利昂契夫也沒有隱瞞,將出行信息全盤拖出。

沒過多久,娜塔莎所在的歌舞團到前線慰問演出,並且「說巧不巧」的與利昂契夫再次見面。晚宴上,慰問團團長口若懸河,侃侃而談,讓在座的眾人,包括利昂契夫聽得十分入迷。那位慰問團的團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國老牌間諜彼得羅涅斯庫。他在一戰的曾經成功綁架了敵國的潛艇設計師,所以這次想故技重施把利昂契夫綁架回來。

三、險象環生

為了讓彼得羅涅斯庫順利接近利昂契夫,德國命令潛伏在莫斯科高層的間諜以領導名義給利昂契夫所在炮兵旅發電報,說不日將有一支「慰問團」到前線慰問。

接著彼得羅涅斯庫等人由飛機秘密空投到半路的的聯絡點,與從莫斯科趕來的娜塔莎一夥匯合。

利昂契夫在前線的考察圓滿結束,正準備返回研究所,慰問團一行表示願與他同行。途中,彼得羅涅斯庫幹掉了司機,同時幾個人控制住了隨行的警衛,利昂契夫哪是特工的對手,只好束手就擒。

事情好似進展出奇的順利,「慰問團」馬上趕往十幾公裡之外廢棄的飛機場。在那兒,會有一架德國運輸機等著接他們回國。但是當一行人到達地點之後,發現沒有德國同伴,只有荷槍實彈的蘇聯士兵。

原來,幾天前那架投放彼得羅涅斯庫的飛機隨後在途中被蘇軍擊毀,蘇聯反間諜人員通過對倖存者審訊,得知了「天狼星行動」計劃,所以上演了守株待兔的大戲。

相關焦點

  • 捕獵「喀秋莎」火箭炮:回顧二戰德軍炮兵的反火力準備戰術
    二戰中的東線戰場,蘇軍非常重視炮兵力量的集中使用,經常在進攻地域密集的部署炮兵力量,意圖形成絕對的火力壓制。面對蘇軍的「大炮兵主義」,數量有限的德軍炮兵力量只能是儘可能的提高其射擊的精準度,對蘇軍炮兵實施反壓制,這就需要專業的炮兵觀測車輛來提供目標指引,精準打擊蘇軍炮兵陣地,尤其是打了就跑的蘇軍「喀秋莎」火箭炮部隊。
  • 比喀秋莎還猛?盟軍這款火箭炮謝爾曼能炸得德軍懷疑人生
    說起在二戰時期,經歷過實戰的火箭發射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就是蘇軍的「喀秋莎」。而除了「史達林的管風琴」外,各國或多或少地都有在坦克上搭載過火箭彈,以應對敵軍集群目標,為突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記錄。 德軍就曾在繳獲的法軍坦克,例如H-35上安裝過4/6枚280火箭彈發射架,只不過數量並不多見。
  • Pr 虐我千百遍 我待Pr如初戀
    下面,就由小雨滴帶你走進大型連續劇之——《Pr虐我千百遍 我待Pr如初戀》Adobe premiere是一款高質量的常用視頻編輯軟體Pr虐我千百遍,我待Pr如初戀!雖然大佬們嘴上吐槽,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的,你看這麼多優質視頻的產出,那不都是他們的心血嗎?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恐怖?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
    導語:喀秋莎火箭炮有多恐怖?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誕生了很多讓人懼怕的武器,比如納粹德軍手中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該槍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射程、射程、威力都極其的強悍,最為瘋狂的是它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密集的子彈讓敵人沒有任何可以衝鋒的可能性,用人海戰術都沒有用,蘇德戰爭時期,倒下MG42下的蘇聯士兵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 論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論文如初戀
    論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論文如初戀 01 什麼是論文查重?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地修改避免重複 從而可以想像 反反覆覆之後有多麼令人崩潰 這可謂是全員版 「論文虐我千百遍
  • 酷似二戰德軍的部隊,全軍戴M35鋼盔,有200輛豹1坦克
    二戰的戰況激烈,各國研製出許多先進武器。在這場規模極大的世界大戰中,美國研製的原子彈威力驚人,世界各國為之震驚。除原子彈之外,戰場上還出現射速驚人的MG-42通用機槍、喀秋莎火箭炮,美國甚至還派出「風語者」擔任最強「密碼機」。
  • 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二戰中各國實際上都搞了火箭彈,但是只有蘇聯用得比較廣泛並且打出名氣,德國也有自己的各種火箭炮,只不過配備給了支援部隊作為特殊武器使用,很多時候數量既不夠多,也沒集中使用,而且還經常只是拿去發射煙幕彈和燃燒彈,就連英國人都有床墊火箭炮,火箭彈生產成本還低於喀秋莎不少,因為RP系列火箭就是一個通用的3英寸火箭發動機接上海軍的4.5英寸高爆彈彈頭
  • 《天狼星行動》南方開播 科技精英融入正劇
    陳秋雪(周知 飾)矯健身手  搜狐娛樂訊 由光線傳媒、廣東華夏傳媒、中廣基經影視文化等公司聯合推出的青春戰爭勵志劇《天狼星行動》,將於今晚(10月9日)登陸南方臺影視頻道黃金劇場。  《天狼星行動》主要講述了在隊長陳秋雪(周知 飾)、教官廖武(劉恩佑 飾)和總指揮沈注城(呂一丁 飾)的帶領下,在敵後執行艱巨任務的天狼星行動隊,陸續吸納了不同階層的抗戰精英。隊長陳秋雪軍事技術過硬,阿玉姐(梁愛琪 飾)擅長醫術、心思縝密,王春梅(朱子巖 飾)性格潑辣槍法準,程青紅(馬妍婷 飾)是物理學高材生、可以自制炸彈。
  • 兩千名二戰德軍潛伏南極?戰敗仍不投降:被盟軍秘密行動毀滅
    二戰雖已結束多年,但仍舊存在不少謎團。比如德國南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根據英國新公開的紀錄文件,有研究者認為,二戰德國戰敗後,部分德國殘兵的確來到了南美和南極,建立了基地。其擁有一些新式武器,比如處於試驗狀態的飛碟。在南極盤踞的德軍可能有2000人。
  • 《天狼星行動》今晚北京開播 李彥明演活反派
    舉報 《天狼星行動
  • 「瑞典超」天狼星vs法爾肯堡,天狼星能否終結兩輪不勝?
    北京時間9月22日凌晨1時,瑞典超將再度回歸我們的視線;在第21輪聯賽當中天狼星將坐鎮主場迎接法爾肯堡的挑戰;作為目前瑞典超的第六名,天狼星在近兩輪聯賽中都無法取勝;不過在客場迎戰聯賽第二的赫根的比賽中艱難帶走1分,這無疑是球隊在鬥志上得到緩解的關鍵;此役對陣排名15的法爾肯堡,天狼星志在捍衛主場,終結聯賽的兩輪不勝。
  • 朱子巖《天狼星行動》造型多變 上演百變大咖秀
    > 日前,講述抗日戰爭時期青年人成長曆程的年代青春抗戰勵志大戲《天狼星行動
  • 東京食屍鬼:壁虎虐我千百遍,難道還想我待他如初戀?
    可是虐我千百遍,難道還想要金木對他仁慈?三個字,不可能!
  • 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永久關閉」「一切順利」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先是橫掃歐洲大陸,然後閃擊蘇聯,造成了一場數千萬人傷亡的浩劫,最終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才逐漸恢復了平靜,在第75個歐洲勝利日時,英國公布了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
  • 二戰十大致命武器排行榜,第一名當仁不讓最威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航母是二戰中美國海軍建造的主要艦隻,在對日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其設計排水量為2.7萬噸,滿載排水量約為3.2萬噸。該級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兵力是艦載機,二戰後期,共有144艘次遭受魚雷、炸彈和日本「神風」自殺飛機的攻擊,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 天狼星人無法抵達太陽系 地球人都屬於天狼星人 ?
    非洲文明之中,有一個族群自稱天狼星人,他們的習俗和周圍人有很大不同,到底天狼星人是怎麼形成現在這種聚居形式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天狼星人起源的故事,原來在很早很早以前,廣闊無垠的宇宙之中……在遙遠的天狼星,以及伴星,那裡曾經生活著一個種族,他們也很隨意地被稱作了天狼星人。
  • 人類的故鄉也許在天狼星,我們都是天狼星人的後裔
    你一定聽過天狼星,天狼星是除了太陽以外全天最亮的恆星,由天狼星A和天狼星B組成,直徑達1603600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12月初,德軍統帥部任命傘兵部隊中久經沙場的馮·德·海特(VonderHeydte)上校指揮「鷹」行動。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