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體老師" 醫生術前術後默哀一分鐘

2020-12-01 四川新聞網


  手術臺上,無影燈下,安靜地躺著一個人,僅露出需要手術的身體部位。

  手術前,帶著護目鏡、穿著達到Ⅲ級防護標準的白衣天使,集體低頭默哀,時間整整一分鐘。

  默哀畢,醫生們才拿起了手術刀。手術後,醫生們再次默哀一分鐘。

  這是一場特殊的手術。

  前日,華西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首次使用醫學志願者遺體教學,開展了與全球同步的「大體模擬術」———醫生們的手術對象,不是真正的患者,而是一具具「大體老師」。

  名詞解釋

  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為了保證「大體老師」的「手術舒適度」,手術中心室內的溫度恆定在16℃。

  前日上午,華西臨床技能培訓模擬手術中心。來自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骨科精英,副教授以上職稱的醫學專家齊聚一堂,緊張地進行著大體模擬手術。據悉,此次「大體模擬手術」培訓在西南片區尚屬首次,培訓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嚴格的門禁、「全副武裝」的醫生……這是一個在普通人眼裡有些神秘的地方。

  要進入進行手術的隔離區,須通過兩道門禁。用手在門禁的感應區前輕輕一划,第一道密封門自動打開。進入半汙染區後,就必須更衣。戴上專用手套、穿上加厚靴套;再穿上洗手衣和隔離衣,戴上有防護板的口罩,最後戴上護目鏡。所有人員達到Ⅲ級防護標準後,才能通過第二道門禁系統,進入手術中心。

  為了保證「大體老師」的「手術舒適度」,手術中心室內的溫度恆定在16℃。同時,隔離區的地面也通過了特殊處理,鋪上了一層一次性隔離薄膜。交換機流風系統,保證了室內空氣的流通與新鮮。而中心的用水,也通過特殊的管道,進入華西醫院的醫療汙水處理中心。在這裡,嚴禁穿著防護服反覆進出,產生的垃圾則按照醫療垃圾的標準銷毀。

  手術之前,為表示對「大體老師」的敬意,全體人員低頭默哀一分鐘。

  通透明亮的模擬手術大廳裡,六名「大體老師」分別躺在不同的手術臺上。學員們也分為六組,每組有一名指導老師。為了防止空氣中可能出現的異味,手術臺旁還專門擺放了消除異味的咖啡豆。

  手術之前,為表示對「大體老師」的敬意,全體人員低頭默哀一分鐘。「大體老師」被藍色的手術紙包裹著,只暴露出需要手術的身體部位,仿佛是熟睡了的麻醉病人。

  此次模擬手術內容是「肱骨近端骨折操作」和「橈骨遠端骨折操作」。通俗地說,就是「大體老師」的肩關節骨折了,需要換上人工關節。

  來自山東某醫院的張醫生,有著6年的骨折操作手術經驗。儘管如此,他還是第一次接觸「大體老師」。「曾經在學生時代聽說過大體老師,可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心裡非常嚮往。」

  「遺體使用時如同活體。」這是張醫生的直觀感受。小心地切開「大體老師」的皮膚,避開血管,準確地找到「骨折部位」。「止血鉗」、「骨刀」……洗手護士恰到好處地將工具遞上,張醫生和夥伴們聚精會神地忙碌。

  手術完成,他們小心地將「大體老師」的傷口縫合,細心地擦去皮膚上的血跡。全體醫護人員再次默哀。

  「大體老師」雖然不會說話,但卻以他們的軀體,帶給學生豐富的人體知識,所以也被尊稱為「無語的良師」。

  「大體模擬手術不僅是一個操作課程,也是一個人文課程。」華西臨床培訓中心主任夏天介紹,「大體老師」雖然不會說話,但卻以他們的軀體,帶給學生豐富的人體知識,所以也被尊稱為「無語的良師」。夏天稱,此次培訓的每位「大體老師」都已經通過血清學檢驗,完全符合醫學操作標準。「這樣的高端的培訓確實很難得,是一個學術交流的良機。」夏天稱,每天的培訓結束後,大體老師都將被低溫保鮮,以便用於第二天的培訓。同時,手術中心的臭氧殺菌系統也會在夜間啟動。整個培訓結束後,「大體老師們」將繼續安靜「沉睡」,等待下一次教學。

  成都商報記者 王薊 黃克

相關焦點

  • 大體老師,醫學院的無言良師
    經過上學期系統解剖課的理論學習後,他們走入了地下一層的解剖實驗室,開始面對大體老師——那些為了科學研究與醫學教學捐獻了自己遺體的無言良師。  正是有了這些良師的奉獻,才使得醫學生們對於人體構造,解剖操作上有了最為豐富的知識攝入。為了表示對於這些特殊老師的尊重,每位學生在第一次操作前都會進行簡潔而肅穆的默哀儀式。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一顆種子落入她的心中誰也沒想到,吳思的遺願是,以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的方式,永遠留在她摯愛的母校。她的親人和朋友們,等到的不是傳統的葬禮,而是一場大體老師緬懷儀式。吳思與大體老師的第一次淵源,是在大二時開設的「人體解剖學」課堂上。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開課前,在老師陳新林的帶領下,大家給他們即將解剖的「大體老師」獻花,默哀致敬,把一朵菊花輕輕放在「大體老師」的身邊……  「大一我們主要學的是理論課,大二開始實踐,真正像一個醫生一樣,拿起手術刀,在『病人』身體上手術。這個病人就是『大體老師』。」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所以醫學院在進行人體解剖教學時,老師會帶著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教學現場一般不允許學生拍照、攝像、隨意討論,專業的教學視頻需要經過教育部、衛生部以及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同意才能拍攝,也只能用做專業教學,不能隨意進行傳播。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敬畏生命,愛護大體老師,銘記他們為了醫學事業而做出的奉獻。知乎網友「裝睡的我」就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為何引發眾怒?
    所以醫學院在進行人體解剖教學時,老師會帶著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教學現場一般不允許學生拍照、攝像、隨意討論,專業的教學視頻需要經過教育部、衛生部以及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同意才能拍攝,也只能用做專業教學,不能隨意進行傳播。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敬畏生命,愛護大體老師,銘記他們為了醫學事業而做出的奉獻。
  • 致敬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大體老師」!
    醫學生的學習,有這樣的老師,有時讓人問題無數,有時讓人心生恐懼,在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必須通過這個老師的考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體老師。今天一起聊聊我和大體老師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到每一個正在學習的醫學生!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
    樣本稀缺 十幾名學生解剖一具遺體   儘管數字有所增長,但相對於醫學院校的臨床科研來說,北京解剖學會秘書長司銀楚認為仍不能滿足需求。「目前普遍來看都是十名或者十幾名學生一組,共用一具遺體進行臨床解剖操作,比較理想的狀態應該是4或6人一組,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學生的技術操作練習到位。」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低齡遺體捐獻樣本不足1%
    ­  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後,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學院的實驗室內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 網紅盜拍大體老師,錯在哪裡?
    近日,一個網紅冒充醫學生進入醫學院,拍攝有關大體老師的照片,而引起了網友的憤怒。他觸及了很多社會底線。如果說出入機理實驗室看兔子、老鼠、牛蛙等實驗動物的操作並拍攝上傳是譁眾取寵,那潛入解剖樓偷拍大體老師就是違反公俗良序,侵犯了大體老師的人格,破壞教學秩序。那麼,大體老師是誰呢?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2011級臨床8班,有8個同學約定了一個特殊的儀式:每次這門課開始時,大家穿著白大褂,默默地站在老師的周圍,低著頭,持續一分鐘。這是一堂局部解剖課,這個實驗組的同學簇擁著的,被橙色布袋覆蓋著的,是南醫大最特殊的教育者——「大體老師」。
  • 解剖學第一課,湘雅醫學院百名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三湘都市報9月29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盧向陽 潘愛華 實習生 龍飛鵬)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的一百多名學生,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今天上午,「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暨世界解剖日主題活動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燕京醫學院6所醫學院校的師生、醫務工作者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代表聚集在此,深情緬懷遺體捐獻的「大體老師」們。「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志願遺體捐獻者的最高稱謂,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無私獻身的精神,不僅受到醫藥衛生院校廣大師生的崇敬,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理解和敬仰。
  • 探訪醫學院屍體解剖課:屍體前師生默哀三分鐘
    第1頁:女學生笑稱解剖課不可怕第2頁:屍體解剖完之後如何處理   解剖屍體前師生默哀3分鐘  □ 晨報探訪南醫大解剖實驗樓,與學生共上解剖實驗課  □ 南京遺體捐贈者近5000人,醫學事業發展仍急缺遺體
  • 緬懷捐獻者 重慶醫科大學師生感恩"大體老師"
    人民網重慶3月28日電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3月28日上午,「緬懷捐獻者、彰顯醫學心」 的清明祭奠活動在重慶醫科大學舉行,4000餘名醫學生向遺體捐獻者致敬,緬懷那些不平凡的生命,向他們道一聲感激。
  • 致敬,81歲醫學專家成為「大體老師」!他們將自己對世界的「愛...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他們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近日,在特殊課堂上同學們又迎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今年11月11日,韓湘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
  •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向「無言老師」鞠躬後想哭
    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一進入解剖實驗室,迎面撲來一股濃濃的藥味,據介紹,這種刺激性的氣味是福馬林的味道。
  • 網紅冒充醫學生進解剖樓拍大體老師,網友痛批:沒有底線!
    直到最近放出的視頻中顯示他潛入解剖館,並拍攝了一些有大體老師出現的視頻。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又稱「無言老師(無語老師)」,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 百萬網紅冒充醫學生擺拍「大體老師」,遭網友痛批!
    一名大連醫科大學的在校學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每次上課前,我們都會哀悼眼前的『大體老師』,因為大家都知道,是他們的奉獻,我們才會有機會去模擬手術、去掌握人體的基本知識。」
  • 這19位「大體老師」,讓人肅然起敬
    防護級別更高屍檢醫生穿得和太空服一樣和平時的屍檢比,在武漢的屍檢主要特點在於傳染性,因為這是一個定為烈性傳染性的疾病。包括解剖環境的防護和自身裝備的防護都有更高的等級。屍檢醫生們的防護比三級防護還要高一個級別:正壓防護。從事屍檢工作的醫生張衡說,他穿得像太空服一樣,後邊的衣服是充氣的,一直是四面八方往外冒氣的狀態。
  • 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