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八大菜系」中了解更多食品化學知識

2021-01-20 騰訊網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形、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摘自百度百科》

在現代,隨著食品工業的高速發展,在製作食物時通過加入適量食品添加劑來提升菜品味道已成為許多廚師的選擇,因此筆者此次藉助「八大菜系」中的部分菜系來淺談食品中的化學。

1魯菜:鮮香脆嫩、突出原味、鹹鮮為主

1.1 鹹

說到鹹我們不得不提到食鹽,在化學上我們稱之為氯化鈉,化學式為NaCl。

NaCl(圖1)是鈉鹽的一種,典型的離子化合物。穩定性較好,具有較強的導電能力,水溶液為中性。在其晶胞中,氯離子採用立方最密堆積,鈉離子佔據全部的八面體空隙。

NaCl讓人產生鹹味的機理:鈉離子被鈉離子通道輸送進味覺細胞,然後細胞膜電勢改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經信號傳導,從而讓大腦產生鹹這個感覺。

圖1

1.2 鮮

傳統烹飪中使菜品變鮮的辦法通常是加入如海帶、蝦皮、魚膏等食材,並長時間烹製。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提鮮功效,但通常會導致烹製時間過長,同時對廚師的烹飪水平有不小的考驗。在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了日式高湯的美味是由麩氨酸鈉(即穀氨酸鈉)所導致的,隨後他以科學的方式調查了這種味道並且命名為「鮮」—「umami」。從此,穀氨酸鈉作為提鮮的調料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行。

穀氨酸鈉(圖2)化學名為α-氨基戊二酸一鈉鹽,是穀氨酸的鈉鹽。從外觀上看通常為無色至白色稜柱狀結晶,水溶液呈無色。穀氨酸鈉具有強烈的肉類鮮味,味精用水稀釋至3000倍仍可感覺到鮮味,廣泛用於家庭,飲食業、食品加工業(湯、香腸、魚糕、辣醬油、罐頭等)。穀氨酸鈉食用過多會使部分人出現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中毒症狀。因此筆者不建議為了提鮮而加入過量穀氨酸鈉。

圖2

2川菜:麻辣酸爽、善用三椒、百菜百味

川菜是我國普及度最廣的地方菜系,無論我們到中國的哪一個地方,總是能找到川菜館的身影。川菜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辣」,而辣椒素是最常用的提高「辣味」的食品添加劑。

辣椒素(圖3)又名辣椒鹼,是常見的生物鹼之一。辣椒素的「辣味」來源於其與跨膜受體Trpv1的相互作用。Trpv1是一種離子通道,可以被各種外因性及內因性的物理及

化學刺激所激發,如受熱(>43°C)、物理磨損、與質子作用等,其結果是在神經元上產生去極化作用,向大腦傳遞對應信號。事實上,「辣味」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通過刺激味覺細胞上的受體蛋白、激活味覺細胞以及相連的神經通路產生的。而辣椒素受體Trpv1屬於痛覺受體,辣除了可以被舌頭感知,也可被眼瞼、指尖、嘴唇、陰囊等皮膚較薄的部位感知,向大腦傳遞痛覺信號,同時使體溫升高。

圖3

如何在吃辛辣的食物後「解辣」是一個讓許多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在日常中經常通過大量飲水來消除口腔內的氣味和不良感覺,而此方法對於「解辣」來說並無明顯功效。相反地,在感到辣時飲用熱水會使人的痛覺加重,使人更加難受。通過觀察辣椒素的分子結構,注意到,辣椒素應具有良好的在有機溶劑中溶解的能力,因此通過飲用牛奶和白酒能夠有效的止辣。辣椒素的全合成是一件有趣的事

圖4

粵菜:八大菜系裡唯一口味偏甜

說到甜,許多人第一反應想到葡萄糖,化學式為C6H12O6(圖5)。但歷史上,人們對糖的認識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開始人們認為碳水化合物就是糖,例如葡萄糖可以認為是C6(H2O)6。這似乎十分完美,而且在濃硫酸作用下。葡萄糖的確可以脫水。但是後來發現一些糖並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如核糖C4H9O4CHO,甚至一些化合物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但是其並不是糖,如乙酸C2(H2O)2。雖然這種想法已被證實是錯誤的了,但由於其在歷史上的影響深遠,因此把糖看作碳水化合物的習慣至今依舊被廣泛使用。

圖5

在現代,應用的最為廣泛的甜味劑應屬阿斯巴甜和安賽蜜。1965年12月,美國 Schlatter在合成供生物分析用的四肽化合物促胃液激素時,不小心將中間產物濺到手上,因他知道這種胺基酸混合物無毒,因此就不忙於立即洗手。後來當他為取一張稱量紙而舔了一下那個手指時,頓時感到這種二肽酯具有糖一樣的甜味。阿斯巴甜就這樣被發現了。1981年,經美國FDA批准用於食品;1983年,允許配製軟飲料中,其後阿斯巴甜在全球100餘個國家和地區被批准使用。

阿斯巴甜(圖6)的化學名稱

圖6

阿斯巴甜為天門冬醯苯丙胺酸甲酯,因其熱量極低,又具有較高的甜度,可添加於飲料、藥製品或無糖口香糖中作為糖替代品。阿斯巴甜具有清爽、類似蔗糖一樣的甜感,它沒有人工甜味劑通常具有的苦澀味或金屬後味,這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優點。1g的阿斯巴甜大約可釋放約 4186 kJ/kg的熱量,而2.8 mg/dl的阿斯巴甜就可以讓人感覺到甜味,故可以忽略少量阿斯巴甜所產生的熱量。因高溫會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變成苦味,阿斯巴甜不適宜 製作溫度>150℃的 麵包、餅乾、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

4蘇菜: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

提到蘇菜,或許許多人第一印象是鹽水鴨、揚州炒飯、松鼠桂魚等菜餚,而筆者則更喜歡蘇菜中的豬耳凍。把去毛的豬耳加入調料,經過長時間熬製,然後冷卻,吃的時候切好即可食用,成菜口感輕彈,味道鮮美,味道偏酸。

說道酸自然想到食醋,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又稱乙酸,化學式CH3COOH(圖7)。東方醋起源於中國,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是各大菜系中的經典調味品。醋在中國菜的烹飪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常用於溜菜、涼拌菜等。由於原料,工藝,飲食習慣的不同,各地醋的口味相差很大。在中國北方,最著名的醋種當屬明朝時發明的山西老陳醋,而在南方影響最大的有鎮江香醋等。醋酸水溶液為酸性,食用醋可以增強食慾,促進消化,降低血壓,降低血脂,但有胃病者不能直接喝醋。

圖7乙酸3D模型

在現代食品工業中,檸檬酸是飲料中常用的酸度調節劑,在各種食品和飲料中都可以很容易見到。天然的檸檬酸廣泛存在於植物如檸檬、柑橘、等果實之中,在人和動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也可容易檢測到。檸檬酸的發現始於8世紀伊朗鍊金術士賈比爾,1784年C.W.舍勒通過在生果榨汁中參加石灰乳以構成檸檬酸鈣沉積的辦法首先從檸檬汁中結晶別離出檸檬酸,而檸檬酸的大規模應用則是始於19世紀末發酵法製取檸檬酸。檸檬酸是一種較強的有機酸,可以電離出三個H+。檸檬酸易與Ca2+反應生成檸檬酸鈣,所以雖然檸檬酸對人體無直接危害,但它可以促進體內鈣的排洩和沉積,如長期食用含檸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導致低鈣血症。

5總結

日常生活中處處皆化學,同時處處也離不開化學。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娛樂觀影,其背後都有化學的影子。聯合國大會於2008年12月19日在其第72次全體會議上宣布2011年為國際化學年,其主題為: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希望大家加深對化學的了解,不要看到化學就聯想到化工廠。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八大菜系是哪八大,為什麼會是這八大?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有八大菜系,大多數中國人也能報出其中幾個,什麼川菜、魯菜、徽菜等,但能把八大菜系都說全的人不多,包括一些做菜的廚師,也不一定能說全哪八大菜。美食專家傅駿老師從菜系的形成來說中國的八大菜系,你一聽就記住了。
  • 中國八大菜系源頭來自河南,理由是什麼?
    中華文明源自中原,天下美食盡出河南,河南是粵菜、湘菜、川菜、魯菜、淮揚菜、閩菜、徽菜、浙菜等八大菜系之祖,不僅僅如此,河南很多其它地方菜品的源頭,理由如下:1. 中國的飲食文化起源於鼎的製作,鼎是青銅器,最早是古代貴族用來煮飯吃的鍋,鐘鳴鼎食之家說的就是古代貴族飲食的奢華。
  • 「八大菜系」優服務 居民生活更舒心
    原標題:「八大菜系」優服務 居民生活更舒心   近日,家住寶塔區南市街道南關社區華龍大廈的高女士因私拉電線到樓下充電,與物業
  • 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究竟有何魅力?吃了這4道菜已被深深折服
    中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更是歷史悠久。早期菜餚在烹食過程中就已經出現許多流派。在清朝初年就已形成魯、川、粵、淮揚菜四大菜系,後到了清朝末年,閩、浙、湘、徽等地方菜系分化完成,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中華美食系列八大菜系之——川菜
    前言: 說起最受歡迎的八大菜系,川菜可以說是最有名的菜系,極具地方特色和濃厚的川蜀風情。遍布全國的川菜館,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整體口味偏重以麻辣為主,基本每道菜都有辣椒,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等)。
  • 粵菜,為何能成為八大菜系第一大菜系
    但是有很多人卻認為粵菜才應該是第一大菜系。是不是真的呢?首先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特點,粵菜精緻,口味偏淡,講究食材原汁原味。川菜麻辣地道價格實惠,湘菜香辣,普遍受到大多數人喜愛。所以川菜館,湘菜館遍地開花也就不足以為奇了。但是論烹飪方式,粵菜比起川菜湘菜烹飪方式更多。燜煎炒燉,清蒸鹽焗炸烤。粵式小吃點心也比較出名。
  • 八大菜系:魯菜以鹹香為主,醇和大氣,像當家的太太
    我老家在河南,豫菜並不在八大菜系裡面,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沒有什麼印象。北方天寒,冬日少菜蔬,而多吃肉食能抗寒,所以北方菜系多肉食。南方近海,亞熱帶氣候,多果蔬海海鮮......我插話道,河南地處中原,氣候四季分明,平原多地而少山水,物產以土地產出的農作物為主,歷史上戰爭頻繁、災難深重。那是不是就是說河南菜像個老農?還是說平庸到沒特點?朋友搖頭,不是這樣。
  • 世界十大菜系。最後一個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還有茄子,在土耳其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多達上百種做法,烤熟後打成蓉。土耳其烹飪發源於東亞,發展於安納託利亞,在某種意義上說是遠東與地中海烹飪的過渡,肉類、蔬菜和豆類充當了土耳其菜系的主要部分,而肉類又以牛、羊、雞為主。其特點在於突出原料(主要是肉類和奶製品)的自然風味,講究原汁原味並以黃油、橄欖油、鹽、洋蔥、大蒜、香料和醋加以突出。4.印度美食。
  • 八大菜系年夜飯推薦
    然而,各地風土人情總有差異,就讓我們來看看分屬於八大菜系的各地——年夜飯,都在吃什麼?(八大菜系包括:蘇菜、粵菜、魯菜、徽菜、浙菜、川菜、湘菜、閩菜。)淮揚:豌豆水芹十全菜估計全國範圍內沒有其他地方會像揚州一樣——在過年時節對水芹有著巨大的熱誠。因為水芹中間是空心的,故揚州人認為年夜飯吃了水芹來年就能「路路通」。
  • 辣椒傳入中國以前,川菜等以辣為主的菜系怎麼調味
    、烹飪技法等人文環境影響,我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 這八大菜系分別是發展到清初的魯菜、粵菜、蘇菜、川菜,以及後來的浙菜、徽菜、湘菜和閩菜。其中的川菜和湘菜都以菜品口味偏辣而出名,辣椒在菜品裡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那麼作為「舶來品」的辣椒是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的,而人們食用辣椒最早的時間是清朝乾隆年間。
  • 重學Java 設計模式:實戰命令模式「模擬高檔餐廳八大菜系,小二點單...
    你願意為一個知識盲區付出多長時間你心裡時而會蹦出這樣的詞嗎;太難了我不會、找個人幫一下吧、放棄了放棄了,其實誰都可能遇到很不好解決的問題,也是可以去問去諮詢的。但,如果在這之前你沒有在自己的大腦中反覆的尋找答案,那麼你的大腦中就不會形成一個凸點的知識樹,缺少了這個學習過程也就缺少了查閱各種資料給自己大腦填充知識的機會,哪怕是問到了答案最終也會因時間流逝而忘記。
  • 大廚用鐵鍬油爆大蝦,八大菜系應有盡有
    作為中國現在唯一一艘正在服役的航空母艦,「遼寧號」航空母艦自然是萬眾矚目的存在,因此就有不少的網友提問:「遼寧號」航空母艦上的官兵夥食有多好呢?其實在此前央視的的《國家記憶》欄目中,就對「遼寧號」航空母艦上的夥食進行了曝光。
  • 快來看看中國八大菜系的代表菜都有什麼
    那麼在您心目中各菜系的代表菜又是什麼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 舌尖上的江西贛菜-雖非八大菜系,但卻自成一派,盡顯風流!
    江西贛菜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在東晉《後漢書》中的《豫章記》就有關於江西的記載:「地方千裡,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實際上沒有哪個省份像江西贛菜這樣周邊名菜林立:八大菜系,贛菜周邊就佔了五個。
  • 盤點美國、俄羅斯、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中吃的水果
    後來NASA會會用氯來衝洗水果(這也是保鮮劑主要的元素,在火龍果、香蕉中會經常使用),一方面達到保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食品安全。風乾後的水果會放在食品櫃中,供NASA的太空人們取用。俄羅斯聯邦宇航局相信新鮮的水果可以提高士氣作為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俄羅斯從1960年初就開始開發太空食品,當然最初的食品只能放在鋁管中吸食。不過現在俄羅斯太空人已經可以吃到和地球上近似的各種食物了,從黑麵包到火腿,再到俄羅斯奶酪等等。
  • 走進臺灣,讓你了解更多知識
    臺灣地理知識分享,你知道多少大家好,又到了分享知識的時間了,老師已經給你們介紹了澳大利亞、中國等地方的知識,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的地方是臺灣,那臺灣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那接下來就跟老師進入臺灣,了解臺灣吧!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臺灣的地理位置。
  • 它曾是中國一道「禁菜」,了解這道菜的做法後,網友直呼:太殘忍
    它曾是中國一道「禁菜」,了解這道菜的做法後,網友直呼:太殘忍!相信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自詡為吃貨的人,他們常常說自己吃遍天下美食,可是今天要講到的這道菜,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而其中吃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發展至今也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形式,這就是我們通常聽說過的中國八大菜系,這八大菜係為了突出自己的特殊地位就會選擇一些稀有的食材或者特殊的處理手法來做出那些讓人們為之震驚的美食,但是正是因為手法的特殊隨之而來的就出現就許多讓人反胃甚至噁心的菜品,比如著名的中國十大禁菜,接下來講到得便是其中之一醉蝦。
  • 美國媒體:全球美食之國排名,中國位列第二!網友:經典造謠
    中國的美食這些年來可以說做到了聞名全球,就算是沒吃過中餐的人基本上也都聽過,而且目前在大部分國家,當地人都很喜歡吃中餐。雖然說沒有一個機構明確的證明中餐在世界上的地位,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飲食上能夠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國家其實是沒有的。
  • 2015「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在滬開幕 做趣味化學教育
    今年「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將帶來一系列全新實驗,關注城市生活與食品。上海的小朋友們可以親手參與實驗,感受化學的魅力,了解自然科學知識,活動截至7月12日。據了解,主辦方已經連續13年在上海舉行這一活動。
  • 享譽全球的中國美食排行榜
    世界上會做飯的國家沒有幾個,比如中國、日本、法國等等,東南亞國家和日本的菜系最早也是由中國傳過去,然後自己改良的。    我們國家的菜系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大菜系,它們分別為:川菜、魯菜、粵菜、閩菜、淮揚菜、浙菜、湘菜、徽菜。除了八大菜系,潮州菜,東北菜,本幫菜,贛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