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內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 源於何因?對市場影響幾何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一日內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7月17日,銀保監會宣布對4家保險、2家信託機構進行接管,而證監會方面,宣布接管2家券商、1家期貨公司。

  7月17日下午,銀保監會發布公告,鑑於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觸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接管條件,新時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觸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條和《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接管條件,為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信託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上述六家機構實施接管。

  自接管之日起,被接管機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停止履行職責,相關職能全部由銀保監會派駐的接管組承擔。接管組行使被接管機構經營管理權,接管組組長行使被接管機構法定代表人職責。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止,可依法適當延長。

  同期,證監會也公布了接管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的公告。公告稱,鑑於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第八條和第六十二條、《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對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依法實行接管。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被接管的幾家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黨建工作虛化弱化,大股東操縱、內部人控制等問題。

  過去幾年,監管部門加強行業監管,規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治理金融亂象、打擊金融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取得顯著成效。目前,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資本充足、流動性充裕、風險可控,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家信託公司被接管 不會對信託業產生大的實質性影響

  西南財大兼職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客座教授陳赤表示,銀保監會對新時代信託公司、新華信託採取接管措施,並委託相關信託公司組建託管組,是基於對兩家公司目前難以正常持續的經營現狀和管理能力的研究判斷,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為防止它們繼續自行經營管理而導致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最大限度保護信託受益人利益,阻止它們風險外溢傳染,採取的果斷措施和有力舉措,有利於穩定信託行業、穩定金融體系、穩定金融市場,穩定投資者人心。

  據了解,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存在大股東操縱、法人治理結構不清晰、經營不善、資產質量不佳等問題,監管機構前期已經依法採取了相關監管措施,限制了該兩家信託公司的部分業務。這兩家信託公司規模較小,影響力也很小,它們被監管機構接管,不會對信託業和金融體系風險可控的局面產生大的實質性影響。同時,針對少數信託公司存在法人治理結構不清晰的亂象,銀保監會今年正式施行《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加強信託公司股權管理,規範信託公司的股東行為。

  相關機構沒有能力自行化解風險,因此採取接管加託管的方式,在監管機構和有實力的同業機構參與幫助下,扭轉不佳的經營狀況,促進存量風險化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依法對該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接管和機構重組依照有關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信託公司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受益人合法權益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可以依法對該信託公司實行接管或者督促機構重組。

  新時代信託成立於1987年1月,前身為包頭市信託投資公司,2003年經銀監會核准重新登記並更名為新時代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經銀監會批准更名為新時代信託,並換領新的金融許可證。2016年8月,公司註冊資本增至60億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新時代信託總資產為93.58億元,總負債為7.42億元,當年實現淨利潤1.50億元,同比下滑60%。同時,管理資產規模3224億元。

  新華信託成立於1979年。2012年12月,將部分未分配利潤轉增為註冊資本,轉增後公司註冊資本為12億元。2015年,經中國銀監會重慶監管局批准,新華信託於2015年7月,註冊資本增加至42億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新華信託總資產73.58億元,管理資產規模1453億元。

  四家保險公司被接管 在公司治理、公司經營等方面問題較多

  「保險公司被監管部門接管與保險公司自行化解風險的差別很大。自行化解風險是前置程序,在公司無法自行化解風險的情況下,才會被接管。」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表示,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四家保險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經營方面積累了較多的問題和較大的風險,經過幾年的內部整頓,整體上仍無法化解本身的風險,已觸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接管條件。為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監管部門終於出手對四家保險機構進行接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保險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其實行接管:(一)公司的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二)違反本法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可能嚴重危及或者已經嚴重危及公司的償付能力的。

  從公開數據來看,四家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高於100%、50%的監管要求。截至一季度末,天安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6.9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1.74%;華夏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2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3.83%;天安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8.2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2.01%;易安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5.1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5.19%。

  按照接管公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壽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分別託管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王國軍表示,四家受託公司都是經營規範且在市場上具有良好聲譽的保險機構,四家被接管保險公司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不會受到損害。

  證監會宣布接管兩券商一期貨公司 防範風險外溢 助力證券期貨穩健發展

  根據證監會公告,證監會決定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對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依法實行接管。

  「接管目標是保持3家公司的經營穩定,規範公司股權和治理結構。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期限屆滿確需繼續接管的,可依法決定延長接管期限。」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證監會分別組織成立了相應公司接管組,並分別委託中信建投(601066)證券、中航證券及招商證券、國泰君安期貨成立相應公司託管組,託管組在接管組指導下按照託管協議開展工作。

  業務受何影響?

  接管後,三家公司正常經營,客戶交易不受影響,資金轉入轉出等均正常進行。接管組及託管組將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公司穩定經營,依法維護證券期貨市場投資者等相關方的合法權益。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融資類業務、債券回購、同業業務等各類業務以及國盛期貨期貨經紀等業務照常經營。客戶證券交易、期貨交易不受影響,客戶資金轉入轉出正常進行;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各類業務合同繼續履行,資管產品的申贖正常進行。

  經營是否穩定?

  「目前,除上述公司治理問題外,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經營總體正常,員工隊伍穩定,各項業務風險控制指標符合監管要求。」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三家公司2020年5月的月報,截至2020年5月底,新時代證券總資產221億元,淨資產95億元,淨資本71億元,風險覆蓋率275.50%,流動性覆蓋率1156.08%,淨穩定資金率165.22%。截至2020年5月底,國盛證券總資產308億元,淨資產98億元,淨資本83億元,風險覆蓋率370.25%,流動性覆蓋率366.67%,淨穩定資金率183.53%。截至2020年5月底,國盛期貨總資產7.46億元,淨資產0.89億元,淨資本0.71億元,淨資本與風險資本準備總額比例272.30%,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例974%。

  那麼,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客戶資產是否安全?證監會有關負責人稱,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的經紀業務客戶資金、資產安全完整。證券客戶資金按規定存放於第三方存管銀行,並納入全市場客戶資金監控系統的監控,客戶持有的證券資產按規定存管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期貨客戶的保證金、客戶權益按規定納入全市場期貨保證金監控系統的監控。三家公司各類資管產品依法託管,資產安全充分保障。

  接管相關證券、期貨公司對證券市場有何影響?證券期貨行業整體情況如何?

  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被接管屬於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被實施風險處置的個案,對其接管是為了規範相關公司股權和治理結構,防範風險外溢,更有利於證券期貨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證券行業總資產7.91萬億元,淨資產2.10萬億元,淨資本1.68萬億元,風險覆蓋率270.45%,流動性覆蓋率246.50%,淨穩定資金率150.06%。期貨行業總資產7832億元,淨資產1228億元,淨資本677億元,淨資本與風險資本準備總額比例312%,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例640%。總體來看,證券期貨行業整體運行規範,資本充足,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時代有限」)。新時代有限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於2003年 6 月 26 日正式成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 52,200 萬元,總部設在北京。 截至2019年年末,其擁有下屬5家分公司,以及64家證券營業部。

  根據其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新時代證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54億元,實現淨利潤4.39億元。在證監會公布的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新時代證券為CC評價。

  根據公開信息,國盛證券成立於2002年12月26日,註冊地江西南昌,註冊資本46.95億元。2016年4月成為國盛金控(002670)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是一家業務牌照齊全的綜合性券商,目前擁有資產管理、期貨、私募基金三家子公司、200餘家分支機構。國盛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國盛證券控股子公司。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dm

相關焦點

  • 監管部門一日之內接管9家金融機構:原因何在 影響幾何?
    一日之內,監管部門依法對9家金融機構實施接管,涉及4家保險公司、2家信託公司、2家證券公司、1家期貨公司,接管期限從2020年7月17日至2021年7月16日,可依法延長。
  • 中航證券接管國盛,影響幾何?
    中航證券接管國盛,影響幾何? 來源:第一財經 • 2020-07-22 10:49:52 7月17日晚間,銀保監會、證監會先後宣布,對天安財產、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等9家金融機構進行接管。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釋義-第七章 接管和終止
    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利益的,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依法對該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        由於我國沒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一旦出現信用危機必然會影響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利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有必要通過接管這一法律手段,對於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的銀行,採取必要的救濟措施,通過對被接管銀行的全面整頓和改組,使該銀行能恢復信譽和經營能力,防止被接管銀行的破產。
  • 金融機構也在蓮都「金融市場」擺攤 進行最後一英裡的企業融資
    浙江天潤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陳近日向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企業應收帳款資金回籠周期延長,短期資金周轉困難。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時候,在蓮都舉行的"金融市場"給她帶來了希望。「市場」上的信用產品——抵押電子貸款,不僅利率低、額度高、審批快,而且具有「借還」的優勢,所以她立即申請與金融機構對接,並獲得了870萬元的信貸,成功解決了企業問題。
  • 從期指日內波動率來看市場情緒變化
    和訊特約  一、波動率的介紹  波動率已被廣泛應用於衍生品定價、金融資產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管理等多個領域。對金融市場波動率的估計和預測是近幾十年來金融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一般投資者理解的波動率是計算價格或收益率的標準差,這種常用的方法可用來計算歷史的波動率。
  • 「支付機構」桌球智能衝刺IPO:業務合規性仍陷爭議 影響幾何?
    來源:券商中國瞄準創業板,又一"支付機構"衝刺IPO!業務合規性仍陷爭議,影響幾何?「註冊制」帶來的上市熱潮正洶湧,支付行業也不例外。近日一家跨境金融服務公司已將著陸目標鎖定創業板。浙江證監會官網更新一則上市輔導工作進展顯示,杭州桌球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PingPong」)擬申報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
  • 上周12家機構申請「入場券」 境外「聰明錢」結伴湧入A股市場
    證監會網站顯示,上周有12家機構提交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申請。自2020年11月1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新規實施以來,境外機構提交相關資格申請步伐加快,入市「長錢」類型不斷豐富、陣營持續擴大。  當前,資本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一系列擴大雙向開放舉措有望陸續落地。
  • 貿易佳音頻傳市場卻意外反應冷淡 中美一階段協議對市場影響幾何?
    有分析指出,市場之所以反應相對平淡,是受到「買謠言、賣事實」的影響,此外協議細節的缺乏也令市場保持謹慎。不過,鑑於該協議緩解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有助於提振明年全球經濟以及市場的表現。北京時間周五晚間,中美官員均表示,雙方已達成一階段貿易協議。該貿易協議將包括美國降低部分中國關稅,並暫停定於本周日生效的額外關稅。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金融從業47萬人 持牌機構1600家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金融從業47萬人 持牌機構1600家   新華網上海6月12日電(記者桑彤 李碩)即將舉行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
  • 【招商策略】機構投資者會利用市場異象交易嗎? ——股票市場SCP...
    實際控制人變更事件的市場反應也出現了變化,超額收益顯著下降。在2014到2016年4月的樣本中,我們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後,平均在[0,30]個交易日內平均會產生12.7%的超額收益。2017年這一投資機會就發生了逆轉,當上市公司公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後,市場的表現往往是消極的,在[0,30]個交易日內平均產生了-4%的超額收益率。
  • 金融市場學複習資料
    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的特殊地位是什麼?    答案:金融機構指專門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在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的作用是極其特殊的。(1)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中介機構,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傳遞者和導向者。(2)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3)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對金融市場的壓力一般也是通過金融機構傳遞的。
  • 信用卡透支利率取消上下限,對你我影響幾何?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題:信用卡透支利率取消上下限,對你我影響幾何?新華社記者吳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文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引起消費者關注。信用卡透支利率「鬆綁」將對你我生活有何影響?又將給信用卡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除了銀行與券商外,其他傳統金融機構業務大多仍處於第一階段,或乾脆未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當前,網際網路對不同金融機構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按程度可大致劃分為如下三類。 最初級的影響是:網際網路為傳統金融機構業務的開展提供新的便利渠道——即線上營銷的模式,但並未改變業務的本質及開展模式,唯一的變化是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
  • 五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PK網際網路巨頭勝算幾何?
    一問趨勢:風潮從何而來?2015年,興業銀行成立興業數金,為銀行設立科技子公司拉開序幕。四年過去了,只有7家機構跟進,分別為金融壹帳通、招銀雲創、光大科技、建信金融科技、民生科技、工銀科技、北銀科技,金融壹帳通屬於平安集團而非平安銀行,因可比性高,本文納入銀行科技子公司一併討論。
  • 12家證券評級機構完成備案:又一「國家隊」入列 什麼信號?
    來源:券商中國12家證券評級機構陸續完成備案,債券評級市場重啟良性競爭格局。2021年1月11日,證監會公布完成首次備案的證券評級機構名錄(2020年12月),從去年10月份《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至去年末兩個月時間,已有12家證券評級機構完成備案。其中上海資信有限公司於去年12月份完成備案。
  • 王漢生:如何捕捉金融市場中的「黑天鵝」︱學術光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漢生教授與合作者們研究提出的一種模型,對於探究複雜金融系統中的風險傳播鏈條,以及捕捉金融市場中的「黑天鵝」有著重要意義。給定NQAR模型的特殊結構,邊際影響需要通過衝量分析來確認:對施加在不同分位級別上其他節點的外來衝擊,網絡中各節點將如何反應?研究組採取橫斷面調查來分析作用於一個節點的衝擊對於其他節點的影響。衝量分析在金融網絡中至關重要,它能為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溢出提供重要信息。
  • 世茂接管福晟:一場非公允交易|稜鏡
    一些金融機構持有福晟大筆債權,此前參與到世茂福晟的合作當中,他們一樣是局外人,並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何世茂只負責福晟的優質資產,對債務龐雜的項目能推則推?福晟當初為何沒有反對這一權責不等的接管方案?東方資產與信達資產都是福晟的主要債權人,後來通過債轉股,成為福建福晟集團的新股東。他們正與世茂、福晟洽談福晟債務處置問題。
  • 日本欲對主要金融機構開展壓力測試 評估新冠疫情影響
    參考消息網10月6日報導據路透社東京消息,日本央行(日本銀行)當地時間6日說,日本計劃今年對本國5家主要金融機構開展壓力測試,以評估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怎樣影響它們的收益和資本。日本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說,該行和銀行業監管機構金融廳去年12月首次對本國5家主要金融機構開展了聯合壓力測試,監管機構已向日本三大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以及農林中央金庫和三井住友信託控股公司反饋了測試結果。報告說,日本銀行和金融廳將定期開展此類壓力測試,今年擬開展的壓力測試很可能將檢測這些金融機構對新冠肺炎疫情所致風險的適應能力。
  • 技術雙刃劍對金融普惠的影響
    因此,監管部門針對技術引發的金融變革的監管,將成為決定技術如何影響金融普惠發展的重要一環。文章摘要在決策中,用算法取代人的判斷力,可以減少基於個人偏好差異的歧視,同時新的建模技術的應用,將以前被排除在市場之外的家庭重新納入到金融服務的目標客戶中。
  • 央行:9月16日起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附解讀)
    9月6號央行消息,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準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  2、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