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熱又抗寒的攀鱸魚,每斤利潤三到五塊,有沒有興趣

2020-11-27 中國水產養殖網

抗熱又抗寒的攀鱸魚,每斤利潤三到五塊,有沒有興趣

2016-03-06 23: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當代水產        瀏覽量: 67006 次 我要評論

提起攀鱸魚,很多人搖頭表示不知道為何物,但一說起過山鯽、闢邪魚、爬樹魚、海菩薩、海南婆、太陽魚、跳跳魚,廣東雷州的三慢婆,以及步行魚、巴毛、日本婆等,很多人都恍然大悟,「原來是它啊,我們小時候經常在塘裡捕,一到下雨天,在路上就會看到它跳來跳去。」

攀鱸魚,學名龜殼攀鱸,身體側扁延長略呈長方型,體表底灰色略帶灰綠,靠近尾部有許多黑色散點,鰓蓋兩強棘間及尾鰭基中央各有一黑斑,為雜食性偏肉食的小型淡水魚,主要分布在華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地區。

雖然很多人都吃過這條魚,但卻沒有人養殖這條魚。所以攀鱸魚的專養在國內目前還屬空白。據了解,目前在市場所售的攀鱸魚,都是清塘時所獲,數量很少,供不應求,目前的市場價格尚可。規格在4兩左右的攀鱸魚價格約為20元/斤左右,2~3兩左右的大約是16元/斤。

據了解,市場上這條魚的規格一般為2兩(即100g)左右,最大的也只有3兩(即150g)。且都是野生的魚,通常情況是一些專門從事收購這條魚的老闆直接去到塘口,在養殖戶清塘時便將魚收購拉走,市場叫賣的魚也是少量,且一般是很快被酒店餐館買走,根本不用擔心賣不掉的問題。
對於攀鱸魚的需求,整個市場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什麼沒有人專門養殖?

記者來到海南的一家水產養殖場,據了解這家養殖場的老闆黃世彰先生,雖為臺灣人,但在海南從事水產工作已經20餘年。早年從臺灣最先將南美白對蝦、臺灣泥鰍等引進海南,並在海南瓊海進行對蝦的繁育工作。直至今日,南美白對蝦已經在我國成為主要的養殖品種之一,臺灣泥鰍的養殖面積也在逐年擴大。這位喜歡嘗試新事物的老闆,總是在尋找新的品種,並將其引進大陸。

▲養殖場老闆黃世彰

偶然發現商機,開始人工選育攀鱸魚

據了解,黃世彰的水產養殖場目前正在養殖的品種,一類是觀賞性魚苗的繁育,另一個是攀鱸魚。提起攀鱸魚,黃世彰說道:「這也是個偶然,3年前我在海南三江養殖羅非魚,但羅非魚收穫的時候,卻撈上來很多攀鱸魚,規格1~3兩不等。拿回去吃,味道鮮美,刺少。詢問當地人之後,才了解了這條魚。」

當年黃世彰在三江的20多個共900畝羅非魚塘,每次抓魚時,每個塘都可抓獲300~3000斤不等的攀鱸魚。當地的魚中直接現場將魚拉走了。這讓黃世彰看到了市場,「如此走俏,價格也不錯,但當地卻沒有人專門養殖。」

充分了解了攀鱸魚的特性,黃世彰發現了這條魚的價值。「市場是不用說的,供不應求。而且這條魚很好養,他用腮和肺呼吸,所以對溶氧要求極低。也正因為如此,他的養殖密度可以很大。如果可以養成,那經濟效益應該也是很可觀的。」黃世彰說道。

於是,黃世彰開始向人打聽,如何買苗投苗。但一番詢問下來,整個市場沒有任何一家苗場進行攀鱸魚的選育工作,也沒有一家苗場售賣攀鱸魚苗。究其原因,攀鱸魚雖然市場大,但規格只能達到2兩左右,整體的經濟效益並不特別突出。因此並沒有人願意做這條魚的苗種生產。

由於看中了這條魚的市場潛力,黃世彰決定自己來做攀鱸魚的選育工作,主要就是針對攀鱸魚長不大的問題。黃世彰說道:「我做選育的目的就是一個,就是要它在4~6個月內長到4~5兩(即200g~250g)。」

談到具體的選育手法,黃世彰表示:「攀鱸魚也屬多胎性魚類,其中一部分肯定長的很快,而另一部分則很慢,所以處在金字塔尖的基因肯定是比較好的。於是我就一代一代的選育。它的性成熟期為6個月,所以一年可選育2次,較其他品種來說,這條魚的選育周期也比較短。」自2012年開始,直到2015年黃世彰用自己的苗養殖了幾塘攀鱸魚,水溫在25℃~30℃之間,在4~6個月的時間規格達到3~5兩(即100~250g)左右,至此這條魚的選育才宣告成功。

「去年(2015年)夏天,氣溫和水溫很高,為了驗證這條魚的抗逆性,我特意將其中一個塘的水放到只有40釐米。在那種高溫天氣,手伸進塘裡,都感覺水發燙,但這條魚一點事都沒有,發病死亡的情況都沒有出現。」提到這條魚,黃世彰自豪的說道。

除了抗熱,攀鱸魚也具有抗寒的特性。黃世彰介紹:「不僅是夏天,在今年(2016年)的1~2月份的那個『霸王級』寒潮,還是這個塘,水深40釐米,水溫在7℃~10℃之間,我故意沒有加水,看他們會不會凍死,結果還是沒事。所以這條魚的生命力很強,抗寒性很強。」

正因為它的抗寒抗高溫的特性,所以除了兩廣及海南地區可以養殖這條魚之外,全國大部分淡水養殖塘均可養殖。「現在很多地區都有溫棚,設備好,所以全國的淡水養殖塘養殖這條魚都合適。」黃世彰說道。

▲即將產卵的母魚

4個月可上市,利潤3~5元/斤左右,養殖潛力大

說道產量,黃世彰得意的表示:「這個你不用擔心,除了腮呼吸,它還可以用肺呼吸,所以它對溶氧的要求極低。我的這幾個塘,都是沒有增氧設施的,這個60立方水的塘有500斤的魚。一般精養的話,畝產的話都在6000斤左右。」

在飼料的投餵上,黃世彰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專門的攀鱸魚飼料,因為它是偏肉食性魚類,所以蛋白要高一些,最好在38~40之間,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膨化料(浮水性顆粒料)。每日投餵2餐即可,上午一餐,下午一餐。」

一般來說,一條魚飼料的成本是佔大頭的,那攀鱸魚的養殖成本大約在多少?黃世彰表示:「按照現在市場16元/斤的價格來看,養成率80%計算,我的大苗是0.3元/尾,2公分的小苗是0.2元/尾,1斤魚的苗錢不超過1.5元,加上管理費、電費等,1斤魚的利潤有3~5元左右。像其他海水魚類,其中苗錢就佔到幾塊,加上其它費用利潤也不高。較其它同類型的淡水魚類,如黃顙魚等,無論是吃起來的口感,還是養殖過程中的病害的抗逆性,還是養殖利潤,攀鱸魚的價值都是蠻高的。」

產量和效益都得到了驗證,如果要精養這條魚,具體密度應該在什麼範圍比較合理?黃世彰建議:「精養模式的一畝放苗2萬~3萬尾,不建議放3萬尾以上。條件很好的也可以放4萬尾。近幾年海南羅非魚養殖效益低,而攀鱸魚本身對溶氧要求極低,所以也可以選擇和羅非魚等其它淡水魚類混養,其中攀鱸魚的投苗密度控制在5000~8000尾/畝比較合適。但像鯰魚就不太適合一起混養,因為攀鱸魚苗投下去都會被鯰魚吃掉。」

雖然攀鱸魚養殖前景大有可為,但也有不足之處。黃世彰表示:「在苗的生產上,因為它的選育技術上的困難,所以暫時產量是比較少的。1對親本的產卵量約在8~10萬粒。經過複雜的選育過程,所以攀鱸魚苗的價格才會稍微高一點。」此外,黃世彰也提醒大家:「因為目前產量較少,希望有需要的養殖戶提前預訂,方便苗場做安排。」

即使攀鱸魚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養殖,但對水溫的要求也有一定限制。黃世彰介紹:「它的水溫在25℃~38℃之間均適合養殖,但在其他氣候寒冷的養殖地區,搭冬棚的養殖效果會更好一些。」

此外,在成魚的運輸上,也要尤其注意。由於這條魚生性兇猛,且背鰭有刺較鋒利,所以運輸時不能像羅非魚那樣,一大筐一大筐的,而是比較小的籃子,多打撈幾次。否則魚的背鰭很容易傷到同伴,變紅甚至流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剛剛還有一位張姓老闆跟我要魚,2~3兩的統貨,出價15元/斤。」黃世彰笑著說道,對這條魚的前景,他非常看好。

近幾年蝦越來越難養,羅非魚出口低迷,草魚基本出魚虧損的狀態。抗逆性好,市場需求大,效益高,這條魚或許真的是養殖戶增產增收的希望。此外,與羅非魚、草魚等淡水性魚類的混養模式若得到推廣與肯定,無論對羅非魚,還是草魚,或者其他魚類產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使產業良好健康的持續下去。

▲攀鱸魚養殖塘


END




1、來源:&nbsp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
2、作者:&nbsp李建宇&nbsp&nbsp
3、騰氏水產商務網微信號:tsfish&nbsp&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這隻龜殼攀鱸總是跳出水面,還能不能認真點當條魚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龜殼攀鱸大概是受外來物種影響比較小的原生魚了,它生命力頑強,環境惡劣點也能挺住;皮厚難吃,沒多少人願意捕撈;同時一到關鍵時刻,還能爬樹、過馬路,如果給它一雙翅膀,藍天都攔不住。
  • 非洲人怎麼能從土裡挖到魚的?
    其實亞洲人也可以從土裡挖到魚的,像非洲人那樣刨開土地找到魚。不過亞洲一般挖到的都是鯰魚和黃鱔。然而有一種中國原生種,也可以離水生活,還能在陸地上奔跑。這種魚叫做龜殼攀鱸。中國原生魚類,為亞洲特有。因為在這之前多位西方探險家認定攀鱸會爬樹,人們爭相一睹其風採。在油管上看到了一個在乾涸池塘挖攀鱸的視頻,原始連結見於參考文獻。▲旱地挖魚——龜殼攀鱸龜殼攀鱸還可以在路上行走,朦朧細雨的天氣是他們最喜歡出來走走的,行程可以達到一公裡。
  • 近日暴雨導致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這是什麼魚?
    在現場查看時,池塘的魚沒有再跳上岸,池裡也沒有氣泡連續冒泡,周圍其他家禽也沒有異常。經和市地震臺核對,近日區域內也沒有小震紀錄。最後調查結果認為,發生魚兒成群上岸是天氣炎熱和池水水質差所導致。攀鱸是一條什麼魚?原來這只是虛驚一場!不過,廣東人都十分了解,每逢汛期或暴雨過後,經常都會遇到魚塘養殖魚類逃逸,或進家裡,或到街道上的情形。
  • 每斤9塊!青島人冬天吃魚就選它…
    今天就先來說說「魚」吧喜歡吃魚的小夥伴一起來瞄一眼呀~最近海鮮市場上有一種最「紅」的魚紅頭魚體色紅潤、身材苗條、個頭偏小通體泛著紅色尤其是尖尖的頭部紅得發紫試問冬天還有哪種魚能「紅」過它嗎紅頭魚因體型小巧纖細
  • 化石攀鱸與同期植物顯示兩千六百萬年前的西藏腹地曾為溫暖溼潤的...
    更有趣的是,在始攀鱸的標本中研究人員也觀察到了迷鰓,而且迷鰓骨片上穿有孔洞,可知它迷鰓的發育程度更接近於在空氣中呼吸能力最強的亞洲攀鱸。這樣一個生物群落的存在,也間接地說明當時自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至少可以深入到西藏的中心地區,因此今天西藏南側橫亙東西的巨大山脈在當時至少還沒有發育到像今天一樣的規模,而不足以阻隔南來的熱帶氣流。  由此可見,根據古生物學證據,尤其是通過大化石所反推的高原隆升歷史,與目前基於地質學、地球物理化學等數據而得出的一些推斷明顯不同。
  • 這種雜食性魚類,適應性強,市場上比較罕見,價格賣十幾塊一斤!
    ,適應能力強,現在市場上的需求在不斷上升,價格賣到了十幾塊一斤,有著不錯的養殖前景,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攀鱸。攀鱸是一種價格比較普通的食用魚,其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會出現差異化,主要受供需、產地等因素影響比較嚴重,現在市場上的攀鱸價格基本保持在10-25元一斤,如果價格差別很大,可能跟人工養殖和野生養殖有很大關係。
  • 世界上最抗熱的魚:每年無水夏眠6個月,一到雨季就活蹦亂跳!
    魚兒離不開水,草木離不開太陽,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存法則,生活中最常見的魚都是生活在水裡的,但是自然界的神奇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像,有一種魚不在水裡生活也能存活5年左右,那就是世界上最抗熱的魚-非洲肺魚!
  • 淡水中的「黃金」魚,一口就要500塊,名字讓人難以忘懷
    淡水魚類主要是指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等淡水水域的一些魚類,我國光有淡水魚類就多達1400餘種,而淡水魚類養殖產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不過在我們國家所有的淡水魚當中,有一種魚因為身價過高而被人們稱呼為「黃金」魚,據說咬一口下去,500塊錢人民幣就沒了,那麼究竟是什麼魚能夠賣到如此之貴?
  • 【奇趣世界NO.13】會爬樹的魚
    其實呀,自然界中會爬樹的魚可不止一種呢!如攀鱸和彈塗魚就是會爬樹的魚。攀鱸攀鱸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能在陸地上爬行聞名於世,1870年首次被引入倫敦動物園附近的水族館,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觀賞魚。攀鱸生活在水中,每當旱季來臨,河水幾近乾涸時,它就會離開它所生活的水域,爬上陸地。它用胸鰭抓住樹幹,向上攀爬。
  • 蘇州光福湖鮮市場「洗澡魚」冒充太湖魚?水產交易市場批發而來
    很多市民來到太湖邊購買太湖野生魚,不過稍不留神,同樣也會上當受騙。最近就有市民反映,位於太湖邊的光福水產市場裡,不少冒充太湖魚的「洗澡魚」,真是這樣嗎?一大早,記者來到光福漁港村的2號橋,附近一家太湖水產交易市場十分熱鬧。數十家水產攤位,幾乎每家攤販都表示,售賣的是當天剛剛出水的魚蝦蟹,絕對太湖野生,自然價格不菲。
  • 科普︱這魚能上岸走路,祖宗爬過青藏高原,卻可能被水淹死
    到達印度後,他還真的給當時的博物學家布洛赫送去了五條所謂的「爬樹魚」。 當然,這種離奇的事兒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相信的,離開水還會走路爬樹的魚?你騙鬼啊!那麼看上去平凡到甚至有些不起眼的攀鱸,那些關於它的傳說,都是真的麼?
  • 鬥魚科的觀賞魚都有哪些品種,哪些容易飼養,各有什麼優缺點?
    它們在我國還有一位遠方親戚,長得和藍曼龍的祖先藍星魚有點近似,那就是生活在我國香港、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可以在地上行走的攀鱸魚,它們可是一種很出名的淡水魚類,常常被稱為行走魚、爬樹魚,單聽它們的這些名字,就知道和我國的攀鱸魚比起來,上述的那些品種就顯得弱爆了。
  • 攀鱸「西遊記」:一段歷史生物地理的新敘事—新聞—科學網
    迷鰓魚類是鱸超目裡一個非常特殊且格外受到關注的類群,因為它們的鰓腔上方長有一個結構複雜的迷鰓,可以同時用鰓和「肺」呼吸。它們即便離開水面,只要沒有陽光暴曬,又有一定的溼度,就可以在陸地生存很長一段時間。在它們當中,鬥魚、絲足鱸、吻鱸等都是人們常見的熱帶觀賞魚類。
  • 魚有心臟嗎?
    魚有心臟嗎?魚有心臟。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都有心臟,但魚是最低等的,只有一心房一心室,起到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魚的心臟在腮旁,附在魚的脖子上,每條魚只有一個心臟。魚類的心臟只有2個腔,1個心房和1個心室。哺乳類的心臟有4個腔,2個心房和2個心室,鳥類心臟也有4個腔。你可以殺一條活魚,開膛後用手的中指慢慢的探到魚的喉部,再慢慢的往回摳,魚的心和其它臟器就出來了,位置是在最靠近胸鰭的腹腔裡。
  • 能爬樹的魚,其實還真不少
    不要小看魚類,別以為魚只能待在水裡,別以為魚類不能爬樹。其實能夠爬樹的魚還真的不少。
  • 生命力頑強的魚,離水一周不死能在陸地上爬行,我國南方很常見
    魚生活在水裡,離不開水,這已經成了自然不過的常識,還曾一度成為土味情話,比如「我離不開你,就像魚離不開水」等等。在大自然中,確實大多數魚是離不開水的,但是總有一些要顛覆你的認知,比如喜歡到路上或草坪上散步的過山鯽。
  • 氨基寡糖素對抗寒有何作用
    植物的低溫危害包括冷害和凍害,凍害是由0℃以下的低溫造成,溫度下降到冰點以下,植物體內水分結冰,因此霜害與冰害都屬於凍害。冷害是由0℃以上的低溫引起,指冰點以上的低溫對作物的傷害,溫度下降並不太低,可是植物體內的生理機能受到障礙,代謝過程的協調受到破壞,作物逐漸出現傷害引起死亡。
  • 潮汕的「巴毛魚」嚇壞外國科學家
    普寧的小夥伴們一定還記得,小時候在河裡抓的最多的魚就是「巴毛」,這種魚體型不大,又很兇猛,身上的鱗甲還很硬,根本也沒法吃,所以大家都很討厭這些魚
  • 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村民擔心,是地震前兆嗎?
    在5月18日,廣州潮州市一個池塘裡上演了一幕好戲,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池塘裡的一部分魚直接跳到池塘的岸邊上,有的還「爬」到了農戶的家門口、汽車旁,因為這個有趣的現象,被網友拍成視頻傳到網上,引起網友們的紛紛議論,還有一部分人說,這是地震的前兆,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 像黑魚的魚,之前一直沒人敢吃,現在吃不起了每斤80塊錢
    因為自然環境被人類慢慢改變了,有很多以前常見的魚都已經消失不見了,甚至有些魚類,簡直是有錢都難看到,在南方一年4季都是分明的,而且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很多哺乳動物,有些從小在農村生活的人小時候就喜歡釣魚,有一種魚全身都是花紋,從外形上來看和黑魚非常的像它的體型特徵都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的,而且會變異他的長相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