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疑雲》這部法國電影,近期獲得不少內地影迷的關注。原因很簡單,這是最能讓觀眾看過癮的電影類型——密室緝兇、燒腦劇情反轉再反轉的類型。只不過,《翻譯疑雲》雖然也有命案,但與同類型電影最大的不同是,該片要找的還真不是「殺人兇手」,而是誰是劇透者!這部電影的一切,其實圍繞文學元素展開,主線是出版商與9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書翻譯者之間的鬥爭,故事中充斥著諸如莎士比亞、《尤利西斯》、馬塞爾·普魯斯特、《東方快車謀殺案》等文學界元素,讓人感嘆法國電影就算是拍個驚悚懸疑片,也是滿滿的文藝氣息。
《翻譯疑雲》的故事圍繞一部名叫《達代羅斯》的全球暢銷系列小說展開。這部由奧斯卡·布萊克創作的小說三部曲,前兩部在全球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如今第三部即將出版。出版商老闆埃裡克·安格斯託姆拿到手稿(原稿是法語)後,決定要全球各種語種的版本同時上市。
於是他找了9位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員翻譯第三部小說。這些翻譯員分別來自義大利、英國、中國、葡萄牙、希臘、俄羅斯、丹麥、西班牙和德國。
埃裡克知道這本小說會有多高的商業價值,也知道如果有人劇透,會嚴重影響小說上市後的銷量。他做了個決定,將9位翻譯員召集到他在法國的一棟鄉村大宅裡,收掉他們所有的通訊設備,把他們關在大宅的地堡裡,完成翻譯工作。
雖然是被「關禁閉」,但書商給了翻譯員們非常高的資源配備,譬如勞逸結合的工作時間,地堡裡有著諸如健身房、遊泳池、保齡球館等設備,有比大多數圖書館藏書量還要多的圖書室,有專業廚師全天候提供美味食物,也有海量的電影影碟。
按照書商的說法,就算外面世界末日,地堡裡的一切資源都能讓大家過得很好。
書商對翻譯員的要求就只有兩個:一是在有荷槍實彈安保人員監管的辦公室裡集體進行翻譯工作;二是兩個月內完成所有工作,第一個月翻譯完全書,第二個月精校。
翻譯員用的筆記本電腦都是書商提供的,每臺都裝有實體的鎖,不能聯網,工作時由安保人員打開。每天翻譯的內容,由埃裡克當天發放。每天工作結束後,所有工作室裡的物件都不能帶出房門。
也就是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只有原作者、埃裡克和9位譯者知道。
然而,儘是如此嚴防死守,期間手稿的前十頁內容卻驚現網絡,與此同時出版商也接到黑客的天價勒索費。
而站在出版商的防控措施角度,其認為別的環節是不可能出錯,手稿只能是從地堡翻譯處外洩的!
埃裡克當然認為勒索者就在這9名翻譯員之中。已經是「地堡之王」的埃裡克,為了利益,拋棄了所有法制觀念,對9名失去人身自由的翻譯員展開調查,對翻譯們進行再次的搜屋搜身之後,一無所獲。
而本片敘事結構的高明之處在於,
早早就通過插敘出版商在監獄會見盤問,
被刻意隱去面容的內鬼翻譯,如何實施犯罪的編拍,
來牢牢的勾引住觀眾,在接下來的觀影中觀察猜測這位敗露被抓的內鬼是誰?
同時,又與出版商一角共同探知犯罪動機詳情。
有趣的互動互文是,九位翻譯所翻譯的這本系列書最終卷,是文學罪案題材,
而發生內鬼外洩事件,翻譯們也各個戲精上身,如偵探般彼此推理懷疑,衝突撕逼,
一籌莫展的出版商也從中煽風點火,試圖坐山觀鬥,揪出真兇。
特殊時期,特殊手段,出版商甚至採取了斷糧斷電的方式,逼迫內鬼現身,
而極度壓抑恐慌之下,早前被出版商搜出並嘲笑燒毀掉,由其自己創作的處女作的丹麥大姐,崩潰自殺,
顯然,她不可能是內鬼,而她看似脆弱不堪的死亡背後,承載著許多現實意義的批判和焦慮,
在這個作家都普遍都吃不飽飯的時代,翻譯員的辦稅收入更是微薄,可以說每個翻譯者都只能是兼職工,
而被出版商嘲諷毫無才華的她,也懷疑自身才華不夠,完成不了從一個翻譯者,文學愛好者到一個作家的跨越,
除此之外,身為一名渴望丁克的女性,她在婚後最終順從妥協丈夫意願,生了三個孩子,被丈夫否定其作為一個作家,妻子,母親的不稱職性……
些都是她在此混亂形勢下走向自殺的積愁誘因。
而隨著劇情發展,出版商在監獄內所盤問的被鎖定為內鬼的對象的身份疑團被適時揭開。
英國翻譯小哥,作為翻譯團隊中年紀最小者,影片插敘解答他通過盜版翻譯作家原著,在書粉圈內積累人氣,繼而引起出版商注意,破格錄用的來歷。
而就此無異於引狼入室的出版商,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手稿如何在他眼皮底下,流入外界的?
在出版商的一再盤問,甚至懇求的軟硬兼施之下,英國小哥破解了內情。
實際上,手稿並非從地堡外洩,
而是早在出版商從作家處取得手稿之後,
就已被暗中掉包了整整一個回合!
當然,憑藉英國小哥一己之力無法運作整個行動,
原來英國小哥事先選中召集並成功遊說了九國翻譯中的西班牙大哥,葡萄牙姐姐,中國大哥,德國姐姐四人,配合他執行趁著出版商搭乘地鐵的固定路程,趁機掉包了其裝著手稿的皮箱,
然後,跑接力賽般拿去複印,再偷偷完璧歸趙。
過程所上演的路面堵車,改用滑板代行和用以老鼠製造車廂混亂更替皮箱的情節,緊張刺激,很有類型片特點。
但歸根到底,整場行動和這四位翻譯入夥,不是為了敲詐獲利,
而是基於對原著作家的共同崇敬,為了推翻出版商唯利是圖的市場營銷,及捍衛譯者的尊嚴和勞動。
假使本片就此結束,它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爛片,
它的亮點之處在於,在內鬼對象和作案流程皆被揭示的同時,立即反轉新的謎團。
原來,出版商才是監獄中被關押的那一方。
就是影片最初故意通過出版商的視角,誤導樹立出一個被刻意隱去身份的內鬼翻譯並已被抓獲的假象鉤環,
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饒有興致的揣測九名撕逼翻譯之中誰是真正內鬼。
而直到,敘事表明出版商所面對的對象是英國小哥之後,又迅速交代出內鬼並非他一人的反轉。
再然後,又以雙方之中出版商才是身陷囹圄的一方的驚人反轉,解謎又迅速鋪設出新謎——
所以,發生了什麼?出版商因何被抓?
讓我們把敘事線再調回地堡,
由於英國小哥和四名翻譯夥伴在受召入駐地堡之前,就已經取得了原著手稿,所以他設置了一系列的定時發送功能,解釋清了所謂的內鬼外洩和出版商接到的勒索信息,
而更重要的是,
英國小哥也事先已啟動了定時全網上傳全部手稿的功能,
這就迫使天價出版利潤泡湯,還面臨發行合作商鎖頻,以及洩露罪告(出版主體責任人)等等損失的出版商狗急跳牆,不惜舉槍逼問內鬼現身。
然而,危難之下,意識到玩過火的英國小哥當場供認,但已然來不及終止倒計時上傳手稿功能,
於是,便上演了聯合自救的九名翻譯,通過各種外語接龍轉化技能,當著已然喪心病狂的出版商的面,商定如何反撲奪槍的刺激劇情!
然而,就在俄羅斯姐姐以中文交換奪槍的口令,不料竟然被實則懂中文的出版商給聽懂了,結果慘遭槍擊!
俄羅斯姐姐一面懵逼表示,會中文你怎麼不早說?
而隨著,出版商持槍傷人的入獄原因得到說明,
影片真正的驚人反轉也將被最終揭開!
注意,下文涉及嚴重劇透!
事實上,英國小哥就是作家本人——
身為一名淡泊名利的匿名寫作者,長期以來,他將自己的作品委託給一位忘年之交的書店老闆,借著他的人脈和名義(書店老闆對外也是以筆名匿名)通過出版商出版作品(出版商不知內情)
然而,隨著此書全球大火之後,出版商唯利是圖採取了一系列拆分出版,合同限制等等違背英國小哥初心信仰的騷操作,
更可怕的是,就在他完成最終卷,委託書店老闆決定寧願賠償天價違約金,不再合作之時,喪心病狂的出版商一怒謀殺了書店老闆,放火製造其意外失火葬身的命案。
顯然,一個持槍傷人罪,對於有錢有勢的出版商來說,太過容易脫罪,
而英國小哥之所以來探監他,正是試圖用以警方的竊聽設備,激怒逼迫他坦誠罪狀,為不幸被他招致殺身之禍的書店老闆討回公道!
至此,本片的前因後果內情統統全盤而出。
這是導演雷吉斯·羅因薩爾的第二部電影長片,他上一部電影是2012年的《一鍵成名》。這部講述打字速度超快的女子與訓練她打字技巧的男教練之間發生的浪漫故事的電影,當年票房口碑都不錯。但是,雷吉斯拍完《一鍵成名》後停產多年,才拍了《翻譯疑雲》。因為雷吉斯的創作風格,是他會花非常多時間了解自己要創作的內容。譬如拍《一鍵成名》之前,他用了好幾年時間了解女秘書的世界以及打字比賽。拍《翻譯疑雲》也是。
吉斯說,《翻譯疑雲》的故事看起來好像很誇張,但這就對了,因為這也是他最初的感受,「《翻譯疑雲》的故事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有一天我看到新聞裡講的11名翻譯員被關在義大利某座城堡的地牢裡翻譯丹·布朗的小說《地獄》的過程。我當時感到震撼,這也太誇張了,他們居然像保護稀世珍寶那樣保護一部小說。我當時突然燃起了惡趣味:這種情況下萬一書還是被盜了,那會怎樣?這就成了《翻譯疑雲》的創作源頭。」
丹·布朗就是寫了《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等全球暢銷小說的作者。2013年,他創作的繼續以羅伯特·蘭登為主角的小說《地獄》要出版前,書商將11名歐洲各國的翻譯者召集到出版社位於米蘭的總部讓他們進行兩個月全封閉式翻譯,整個過程比《翻譯疑雲》裡描述的還誇張。書商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這部註定會暢銷的小說英文版和歐洲各國版本能同時出版。因為之前《達·文西密碼》等書,歐洲版出版時間比英文版晚很多,這導致歐洲各國翻譯版的銷售量大跌,畢竟歐洲很多人都會英文,許多讀者早已看過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