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江岸
為什麼一個正常人會突然變成冷血殘忍的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這樣的改變?
《紅樓夢》裡,有幾個人深深體會過「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比如因為藏有幾把扇子,被人陷害到家破人亡的石呆子;比如因為好奇多看了幾眼被打死的酒館夥計張三;比如對被拐賣的香菱一見鍾情,卻被「打得稀爛」的公子馮淵……
冤死的張三和因一場情事而慘死的馮淵不會想到,窮兇極惡的薛蟠,其實有另外一面:對母親孝順、對妹妹寵愛,娶了夏金桂就成了懼內的丈夫,平日與人相處也算是忠厚熱心。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面對馮淵、張三等人時,變成了可怕的殺人狂。
為什麼一個正常人會突然變成冷血殘忍的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這樣的改變?1971年,著名的斯坦福心理實驗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由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學樓的地下室改裝成的模擬監獄裡,24名身心健康、沒有暴力傾向、互不相識的男大學生,被隨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扮演囚犯,另一部分扮演獄警。隨著實驗的進行,「獄警」們越來越冷酷無情,到第六天,那些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們已經變成了真正殘暴不仁的「獄警」和情緒崩潰的「囚犯」。
2007年,實驗主導者津巴多教授根據當時的筆記寫了一本書《路西法效應》,副標題是《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津巴多認為,人的個性裡,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環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
在美國名著《殺死一隻知更鳥》裡,8歲的小女孩斯庫特堅信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人。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理論。
黑人湯姆被一個白人女孩誣告強姦,斯庫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芬奇律師為他辯護。一群激進的白人試圖在上法庭之前就對湯姆實施暴力,芬奇律師為保護湯姆攔在了門口。他手無寸鐵,和一群帶著武器、氣勢洶洶的暴徒對峙著——危險,一觸即發。就在此時,小女孩斯庫特走了出來,她認出了暴徒裡有一個是她同學的父親。斯庫特向他問好:「坎寧安先生,你不認識我了嗎?我和沃爾特是同學,他和我同年級,他是個好孩子,你能代我向他問好嗎?」
之後,斯庫特又做了一次努力。「財產限制繼承糟透了。不過阿蒂克斯說你不用擔心,有時要花很長時間,但你們會一起把它對付過去的……」
斯庫特這番話,終於喚起了坎寧安先生對於芬奇律師曾在法律事務上幫助他的記憶。對方蹲下身來,擁住了小女孩的雙肩,「小女士,我會向他轉達你的問候的。」接著,他直起身,揮了揮大手,「我們撤吧。」這些人上了車,揚長而去。
津巴多教授在他的書裡樂觀地指出:只要有愛,人人都有能力抵抗住「路西法效應」。所以即便是在最險惡的環境裡,也不乏行善之人,比如《辛德勒名單》中的辛德勒,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營救了上百名猶太人。在中國,大批從納粹屠刀下逃生的歐洲猶太人把上海看成「諾亞方舟」,因為上海人民打開大門,在逆境裡善意而友好地庇護了2萬多猶太難民……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偉大和愛的光輝。
人生而具有善惡兩面,有時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所以我們更要去了解,是什麼樣的瞬間和特定環境,會激發出人惡的一面。隨時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保持警覺,才能避免有一天讓普通人的一點惡意變成殺機,讓他們的善意無處可去。
愛美麗也愛媒體。
閒讀紅樓,註解人生。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導)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1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