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尋快樂人生?一堂哲學課撼動了上億人的心

2021-01-19 耕讀東方

一位網友Meir Kay上傳了一則短片【A Valuable Lesson For A Happier Life】,一個如何追尋快樂人生的課程,短短十天的時間,點擊閱讀量上億人。

短片中的教授一開始拿出了一個罐子,接著跟學生們說「人的一生都要活一次,雖然對廣大的宇宙來說我們不過是一個小小過客,但我們有能力去完成任何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善用時間的話,真的,是任何事情。」

教授先後把高爾夫球、小石頭、沙子、和酒倒入罐子內,他每倒一樣物品進罐子裡,就問學生「罐子倒滿了嗎?」學生都異口同聲「滿了」,其實還可以倒入其他物品。

教授說「罐子就像是人生」

高爾夫球代表著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健康、你的熱情;

小石頭代表著其他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車子、你的工作、你的房子;

沙子就是其他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小事。

如果先把沙子倒入罐子內,你就沒有空間放入小石頭或是高爾夫球了

「人生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耗在小事身上,你就不會有時間去在意真正重要的事情。」

「專注在那些能讓你真正感到高興的事,先把高爾夫球搞好,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把優先事項列好,因為其他事情都只是沙子而已」

有學生問道「那啤酒代表著什麼呢」

教授回答道「代表著不管你的生活有多緊湊,仍然都有空餘的時間與朋友把酒言歡」

一個小罐子,一堂哲學課,告訴你怎麼樣追尋更快樂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無意義痛苦指向痛苦的終極意義
    一、現代西方功利主義的根除痛苦的悖論我們習慣說,祝你永遠快樂,但錢鍾書說,你說永遠快樂,就像說方形的圓、靜止的動作一樣,不僅渺茫得不能實現,而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你要永恆,當去痛苦裡去尋找,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一個有約不來的下午,都會讓你體驗到一種「永生」的滋味。
  • 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七堂極簡物理課》 的作者卡洛·羅維利。前不久,當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式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後,羅維利第一時間撰文,他用生動的筆觸向大眾描述了發現「引力波」的重要意義,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這個預言深深影響了他,也影響了幾代科學家的命運與追尋。 「如果有那麼不幸的一刻,太陽突然消失了,誰向宇宙深處傳達這個消息?一定不是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人,沒有東西能逃離,太陽巨大的引力把地球牢牢地鎖在軌道上。
  • 科大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一天都有幾百堂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各類線下課程在進行著。相信「上課」是每一位科大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國科大的學生,有沒有一堂課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虞同學至今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我在科大上的第一節課,那是汪琥庭老師的單變量微積分課。記得那天離上課還有將近半個小時,汪琥庭老師就來到了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起了板書。一節課下來,四塊大大的黑板被一點點寫滿,又擦去,又寫滿……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哪堂課上老師寫過如此多的板書。
  • 四年級作文:難忘的一堂課
    篇一:難忘的一堂課作文400字四年級繩博天對我們來說,上課都是家常便飯了,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喜歡的課,而最令我難忘的課肯定是那節數學課。看著同學們垂頭喪氣的樣子,姜老師得意地說,「哈哈,就算是大力士,也不可能握碎雞蛋,因為它是圓拱形的,所受的力量會均勻地分散到每一個點上,每個點受的力就非常小了,這樣雞蛋殼就不容易開裂了。」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這真是難忘的一堂課!我不但收穫了知識,還很快樂。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成人都覺得燒腦的哲學問題
    是時候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思考一點哲學問題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號稱中國版的《蘇菲的世界》。我把它理解為哲學入門書,作者海天,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個典型的理工男,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以類似小說的形式講述了14歲男孩奇奇和女孩妙妙探險的故事,從而展示了40堂關於哲學的課,並在每個故事後搭配了一幅六宮格漫畫,顯得生動有趣,並起引導小朋友思考和理解的作用。每堂課都是通過「自由男神」和兩個孩子和對話,把哲學知識和概念闡述出來。
  • 科普讀物《七堂極簡物理課》擊敗《五十度灰》(1)
    《七堂極簡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維利。(資料照片)本報記者 童薇菁一本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物理科普書,似乎少了些暢銷書的明星相,但《觀察家報》卻不吝讚美:自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後,市場上還沒有過如此成功的科學讀物。
  • 世界美如斯——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在我的少年時代,就對宇宙的奧妙、世界的構成等終極問題充滿興趣與想像,讀罷《七堂極簡物理課》,它勾起了我更多追問渺遠的衝動,也讓自我在哲學意味濃厚的文筆中歷經了一次探索宇宙物理的歷險。   《七堂極簡物理課》(後簡稱《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韋利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加之帶有詩性的文筆,羅韋利的這本科普小書可讀性頗高。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我們正在出品籌拍電視連續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就是小心謹慎,不亂拍陽明先生馬屁,如果把陽明先生當作一位可親可愛的師友,相信陽明先生會開心快樂起來,真誠傳習,娓娓道來!聽聽王陽明穿越500年分享的六堂人生課吧!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哲學的「有用」讓無數人對它「心嚮往之」,但哲學的「難」又讓同樣多的人在它面前「望而卻步」。「如何認識『自我』?」「自由總是好的嗎?」「做一個好人必定會快樂嗎?」等等。它們既是哲學上的「大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一些基本問題。哲學有時候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深奧和抽象的專門學問,它好像與其他各個門類的研究——或我們的餘生——沒有什麼關係。
  • 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事實上,這是我們凡俗人生裡絕大多數人,終生深陷其中的問題3.說到生活底層,我不得不用更加通俗的事例來闡述:作為乞丐,已經是世俗社會裡公認的比較底層了。好,咱們一群要飯的上街,你要到一百多元還有好食物,而有的乞丐分文沒要到還餓著肚子,你造成他們內心的不平衡和失落,說白了,就是對你嫉妒,紅眼,心生不滿怨氣,所以感覺不快樂了。
  • 哲學能否彌補信仰與美育的缺失?| 劉蘇裡評《季風青少年哲學課》
    哲學,大概是日常閱讀和公共討論被提及最頻繁的學科之一。自然它也不止是一門學科。蘇格拉底有句話,中譯過來,就是「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不管哲學如何被定義,它都必然需要思考,去克服狹隘、偏見和頑疾。而要真正與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卻是一種挑戰。
  •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解密「第一堂課」:15首曲目有精心考慮
    這個公開課大概持續了四年,後來在「學習強國」上播放,在全國也產生了影響力。去年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轉播,也是以音樂課的形式。今年是特別的年份,大家經歷了疫情的嚴峻考驗。如何來做今年的公開課,我們動了一番腦筋。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也非常支持,中央音樂學院師生投入參與。
  • 一文看懂儒道人生哲學的不同
    哲學上有三個著名的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追問,構成了人生哲學的總框架。相較於西方追問宇宙起源和物的問題,中國哲學更重視人的問題,無論儒家道家還是墨家,無不把人的價值的問題放在首位,所以,一部中國哲學史其實就是關於人生的哲學史。
  • 錢穆《人生十論》:人生可以因此而厚重
    《物與心》中,平實的語句從容解析了理學家之「天理」,另有一段則擴展了古人句中「天地萬物,與我一體」的內涵。  而在《中國人生哲學》系列講演中,錢穆先生則較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儒家的發展與外延。他從自己的少年經歷說起,通過民國和抗戰時的亂象強調了「和合」的意義。接著便深入淺出地探究孔子之「仁」、「修身齊家治國」和天地之道中蘊含的人生道理。
  • 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同上一堂課直播入口(官網+手機版)
    中國教育電視臺四頻道CETV4周一至周五推出《同上一堂課·直播課堂》,每天開通電視課堂時間長達12個小時,供同學們根據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學習。  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直播入口:  http://www.centv.cn/
  • 人生哲學的定義
    #道家哲學#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
  • 春風化雨入課堂|清華大學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
    「你們是我們最牽掛的人!清華永遠是你們的家,也是所有清華人的家。請你們多保重!」邱勇指出,5萬餘名清華師生同上一堂課,是在特殊環境下、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堂課。前進的道路上,艱難險阻總會有的,艱苦奮鬥要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每一位中國人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一場艱巨的考驗,每一個清華人都應該擔當一份責任,不懼挑戰、經受住考驗。
  • 《40堂哲學公開課》像哲學家們那樣思考和質疑
    【書籍信息】書名:《40堂哲學公開課》作 者:[英]奈傑爾·沃伯頓譯 者:肖聿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10月字 數:180千字他從不同角度介紹西方哲學的多部入門著作一直暢銷不衰:闡釋西方哲學主要問題的《哲學的門檻:寫給所有人的簡明西方哲學》(Philosophy:The Basics)出版近20年來。
  • 如何看待「哲學王子」王德峰教授課上吸菸?黃侃:跟我比不算啥
    其二,身為老師在課堂上授課吸菸,有違規儀,這在網上被聚焦討論引發爭議,熱度被人「拱」了起來。王德峰教授在課上吸菸,網民是如何看待的呢?看評論眾說紛紜,統而論之可以歸納為三種意見:意見一:贊同。他們認為王教授憑本事抽菸,有何不可?
  • 《文心》|86年前,一堂國文課
    樂華一時沒控制住眼淚,枚叔於是提醒了句:「真要求學的人是不一定要進學校的。」在送別會上,王仰之先生,便也說了這樣一番話。學習,本來就是一件主動的事。也是時間和空間,都不可局囿,或是作為藉口的。若是有一顆篤志求學的心,無論何時,去到哪裡,都是可以有所習得的。當時的他們,是這樣珍惜學習的機會。今時的我們,還能夠付與同樣的珍惜與熱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