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評選啟動

2021-01-07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通訊員魏東報導 「如何把握城市強對流天氣預報的關鍵技術?」「請介紹一下每日最高溫度預報的思路和方法?」…… 11月22日,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評審和聘期工作評估會在京召開。21名來自全國各省(區、市)氣象局的優秀預報員「角逐」2012年百名首席預報員,18名首席預報員參加百名首席預報員評估答辯。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主持會議,副局長矯梅燕出席會議。

  會上,首席預報員申報人紛紛「展露絕活」,結合個人實際工作,圍繞重大氣象服務參與情況以及對未來工作計劃等方面進行了陳述和答辯,此外,已獲評的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就聘期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並接受考評。

  「國家級首席預報員不僅要做預報技術的帶頭人,還要做科研方面的帶頭人……」評委會專家針對首席預報員的崗位履職情況、基本重大氣象服務保障完成情況、天氣會商組織能力及業務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考核與評估,並對預報員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據了解,入選的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均具有豐富的預報預測業務實踐經驗,並在預報預測業務和重大氣象服務中做出過重要貢獻。被聘為首席預報員的人員需要承擔對全國或本省(區、市)關鍵性重大天氣氣候的預報預測技術指導和技術把關,在新資料、新技術應用和新業務推廣等工作中充分發揮骨幹帶頭作用,並注重對年輕預報員的培養。

  2007年,中國氣象局正式啟動百名首席預報員計劃,並先後出臺《關於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的意見》《中國氣象局「雙百計劃」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以加強氣象部門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有發展潛力的預報預測業務骨幹,穩步提高預報預測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推動氣象事業實現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連濤)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未來10天北方降雨會較多
    網友戲稱,三分之一中國進入「燒烤」模式。  造成天氣「高燒不退」的成因是什麼?高溫天氣何時才能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天氣情況如何?面對持續性高溫天氣,如何防暑降溫?新華網和中國氣象報就網民關心的問題聯合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記者: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此次高溫的特點?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人民日報記者 劉毅 趙貝佳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幾名徹夜值守的同事仍在忙碌。他們「無縫對接」。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1月新聞發布會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下午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侯中心氣侯與氣侯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陳峪女士。我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以下內容:一是介紹2012年汛期氣象服務情況、二是10月份全國天氣氣侯特徵及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三是未來10天天氣展望,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開幕式天氣。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國家氣侯中心氣侯與氣侯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
  • 中國氣象局:近24年中國平均每年發生43個龍捲風
    龍捲風現身鐵嶺,罕見但不奇怪中國氣象局:近24年我國平均每年發生43個龍捲風本報北京7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針對遼寧鐵嶺地區遭受突發龍捲風襲擊,遼寧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太微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龍捲風是受到東北冷渦以及蒙古氣旋前側低壓帶共同影響而形成的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該中心近年來多次獲得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湧現出了一批業務骨幹和全國知名的颱風首席預員。  為保證颱風海洋預報業務可持續發展,臺海中心十分重視業務規範及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先後完成《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熱帶氣旋名稱國家標準》《全球熱帶氣旋等級》《全球熱帶氣旋中文名稱》《颱風業務和服務規定》《國家級颱風及海洋氣象現代化發展規劃(2012-2020年)》等國家標準或發展規劃的制修訂工作。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詳解"小女孩"如何釀雪禍
    坐在中國氣象局二樓寬敞開闊的會商室裡,楊貴名的聲音有些沙啞。作為中央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三天前,在他主持的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央氣象臺發出了最高等級的暴雪紅色警報;此時他仍在密切關注著天氣形勢的風雲變幻。昨天傍晚,本報(註:北京晚報)記者走進這間備受關注的會商室,請這位氣象專家「破解」這場罕見雪災的成因真相。
  • 中國氣象局組織G20杭州峰會專題天氣會商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會商後聽取峰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情況匯報,要求充分利用近年來氣象現代化成果,上下協同、齊心協力做好G20杭州峰會氣象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在局應急辦,副局長矯梅燕在杭州市氣象臺,副局長於新文在中央氣象臺參加會商。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圖①:颱風「山竹」的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供圖圖②: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示意圖。中國氣象局供圖科技進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預報體系表現越來越出色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幾名徹夜值守的同事仍在忙碌。他們「無縫對接」。
  • 中國氣象局:近24年我國平均每年發生43個龍捲風
    開原市龍捲風現場針對遼寧鐵嶺地區遭受突發龍捲風襲擊,遼寧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太微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龍捲風是受到東北冷渦以及蒙古氣旋前側低壓帶共同影響而形成的,不過這是大尺度因素,和當地局地氣候天氣有關的具體成因還在進一步分析中。
  • 上海市氣象局王智:連軸轉,只為精準預報
    面對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智每一天都仔細揣摩它的「心思」,在每一次「暴力襲擊」時提前準備,帶領預報團隊以精細化的預報服務保障超大城市有序運行和太湖流域防洪安全。在他看來,每一次預報結論的輸出,都必須有一個完整合理的邏輯判斷過程,每個環節都必須有足夠客觀的「證據」予以支撐,這考驗著首席預報員的預報功底與技術水平。  自大學畢業到上海中心氣象臺工作以來,王智在預報一線已經錘鍊了16年。「只有邏輯更清晰,證據更客觀,我們的預報結論才會更接近於事實。」王智的眼神裡透露出堅定和執著。
  • 媒體走近預報員
    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科技進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預報體系表現越來越出色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成效凸顯
    11月13日,記者從2012年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上了解到,近兩年來,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通過密切溝通、共享信息,推動雙方在天氣預報預警技術、氣象探測、氣象服務等多方面取得了合作進展。
  • 中國氣象局: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氣溫將「北涼南熱」
    中秋假期賞月指數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柳青中秋佳節臨近,何時賞月最佳?9月1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今年中秋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將出現在14日12時33分。「小長假」期間(13日至15日),全國大部地區以多雲到晴天氣為主,氣溫適宜,適合出行。
  • 促進預報精準 推動服務精細 中國氣象局研討改進全國天氣會商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6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天氣會商改進研討會,就如何改進天氣會商工作、提高會商質量進行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推動預報員轉型發展,強化總結分析和科研開發,提高對本地天氣精細特徵和天氣過程的認識、對天氣氣候機理的理解和對客觀化預報方法的應用水平。餘勇指出,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監測精密是基礎,預報精準是核心,服務精細是目標。全國天氣會商是做好預報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撐,是各地交流新技術新方法和培養預報員的重要平臺。
  • 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最高預警,多地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
    針對即將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跨年寒潮」,中央氣象臺已經啟動最高級別的寒潮橙色預警。2020年12月28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橙色預警稱,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帶來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 大氣科學專家稱:數值預報無法取代氣象預報員
    6月4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大氣科學專家探討了天氣預報的準與不準。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數值預報成為準與不準的關鍵,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稱,數值預報不斷發展並不意味著可以替代天氣預報員。
  • 廣州首席預報員解讀「雙彩虹圓環」:為虹和霓,形成條件高
    受訪者供圖廣州市氣象局官方微博也引用前述視頻並解釋稱,我們平時看到的彩虹橋,由於視角一般在地面附近,因此只能看到半圓的拱形,如果視角在高空俯瞰,就可以看到這樣完整的圓環。完整彩虹圓環。微博用戶@風雲匯孤雁供圖20日16時許,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向澎湃新聞解讀道,彩虹屬於一種陽光通過空氣中的小水滴發生反射折射形成的光學現象。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然而,自嘲與抱怨並無法減輕大氣汙染,只有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距離「常態化」的藍天才會更近,為此,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積極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身為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以下簡稱「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恆德的回答一半來自科學——以珠三角治理灰霾的經驗為實例;一半源自對工作的使命感。2015年是環境氣象中心自2014年3月成立後,經歷的第一個「整年」。這一年,環境氣象中心攻克技術難關,改進業務流程,豐富預報產品,在我國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中進一步發揮領軍作用。
  • 南京:氣象觀測預報員秀出絕活展現工匠精神
    11月19日下午,由江蘇省南京市總工會、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五批「南京工匠」選樹啟動儀式暨氣象觀測預報員入圍選手絕技絕活競賽(展示)活動在南京市溧水區氣象局舉行。自2016年以來,南京市總工會確定在全市每年選取10個行業工種,用10年時間選樹命名100名「南京工匠」。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40名「南京工匠」脫穎而出。從他們身上,折射出南京工人階級的志向和胸懷,體現了創新創造、追求卓越的南京城市精神。來自南京氣象行業的10名選手參加氣象觀測預報員絕技絕活競賽(展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