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間,有人覺得複雜,有人覺得簡單,自圓其說;活著,為的什麼?有些東西是無常的,而有些東西是永恆的,若能明白生命意義,我們會更容易取捨吧?畢竟。我們知道的有限,而要想找到生命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相信耶穌基督,成為聖經中的義人。然而,耶穌與老子,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來到函谷關與伯利恆身臨其境,那會是怎樣呢?
老子的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開篇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譯文∶「道是可以道出來的,但不是尋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尋常的名字。」且一直在強調道的重要性,而這個「道」指的是什麼 呢,老子說是「本源之道」,而這源頭又是從哪裡來呢,千百年來,無數研讀《道德經》的學者們費盡心思,卻始終不能完全參透其中之奧秘。老子也曾索求: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譯文∶看見卻不能看得分明 超乎於形(夷);聽見卻而不能聽得分明超乎於聲(希);摸,卻握不住不可捉摸(微)。這三者不可思議,聯合在一起。 ......與亙古之道同在,與今時同移。知道遠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諦。
老子五千言,傳世流傳兩千多年,用豐富的思想智慧,超越時空的精神力量,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的影響。這部中華文明源頭的開山之作,雖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它卻藉助漢字無比豐富的信息含量,向我們傳遞了其它著作無可比擬的生命智慧,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了獨特的影響,並形成了中國人內道外儒的處事方式。
一般人對於「道」,都有太多的解釋,包括我們一般人所了解的「道」,跟老子所闡述的「道」,其實也都有很大的出入。我們平常說要修道、得道、證道,但是『道』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清楚明了『道』是什麼,如何「得道」?怎麼「修道」?所以,我們必須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麼?才能夠正確的去修道、體道、悟道、而行道。
耶穌的道
如果說老子是看到了「道」的樣式,那麼耶穌的「道」就是實體(約1:14),把這道傳給世人,不再是若隱若現的形式,而是把愛的樣式放在心中,成為一個大愛著。且實實在在的告訴人們唯有靠著他才能到父那裡去。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耶穌通過舊約預言的成就見證自己就是那道成肉身的彌賽亞,是神的愛子,是人與神的中保,藉著他,我們才有機會回到神的身邊,成為神的兒女。同時也告訴了我們「道」就是神,道與神同在。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1:1-2)
耶穌在講道之時,也實實在在的告訴人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而這永生從何而來呢,後面又告訴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耶穌基督的道是有生命的,是讓人由死到生的永生之道,正如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6:68)
耶穌基督來是要把父神的旨意傳遞給世人的,把父神的心意通過這見證的道,而表明神愛世人的心。
綜上所述,無論那個時期,神一直都在,雖然年代一樣,地點不一樣,但都是人們還是希望能夠靠近神,成為神的所屬。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
如今的我們時常在犯罪了找各樣的理由說自己軟弱,但是我們是否曾想過千百年來,神為了拯救我們,做了多少事,流了多少淚。
當我們慢慢脫去了稚嫩的外殼,還有一樣東西也在不知不覺中被遺棄,那就是相信。在你沒有察覺的時候,已經變得膽怯了。對所有的事情漸漸習以為常,對所有的開始都充滿了警覺和擔擾,學會了等待,卻忘記了努力去追尋,習慣了回憶過去,卻忘記了彼岸在前方。
中華兒女,自古以來都在尋找宇宙的創造主,那我們怎樣才能與道相遇呢……
寥寥數語,遠不足以表達生命之道的奧秘,期待著您也能一同參與分享道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