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對現實科學法論的創立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2020-12-05 南宮歷史啊

伽利略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接著在158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離開比薩大學期間,他深入研究古希臘學者歐幾裡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據槓桿原理和浮力原理寫出了第一篇題為《天平》的論文。不久又寫了論文《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準確的數學表達式,因此聲名大振。與此同時,他對亞里斯多德的許多觀點提出質疑。

在1589~1591年間,伽利略對落體運動作了細緻的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斯多德關於「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根據伽利略晚年的學生V.維維亞尼的記載,落體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公開進行的:1589年某一天,伽利略將一個重10磅,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幾乎同時落地,在場的競爭者個個目瞪口呆,在大笑中聳聳肩走了。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並未明確說明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因此近年來對此存在爭議。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裡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學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在他晚年寫出的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中有詳細的描述。在這本不朽著作中,除動力學外,還有不少關於材料力學的內容。例如,他闡述了關於梁的彎曲試驗和理論分析,正確地斷定梁的抗彎能力和幾何尺寸的力學相似關係。他指出,對長度相似的圓柱形梁,抗彎力矩和半徑立方成比例。他還分析過受集中載荷的簡支梁,正確指出最大彎矩在載荷下,且與它到兩支點的距離之積成比例。伽利略還對梁彎曲理論用於實踐所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結構的尺寸不能過大,因為它們會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發生破壞。他根據實驗得出,動物形體尺寸減小時,軀體的強度並不按比例減小。他說:「一隻小狗也許可以在它背上馱兩三隻同樣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馬也許連一匹和它同樣大小的馬也馱不起。」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天動說」。

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鬥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強調只有可歸納為數量特徵的物質屬性才是客觀存在的。

伽利略因為支持日心說入獄後,「放棄」了日心說,他說,"考慮到種種阻礙,兩點之間最短的不一定是直線",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思想,暫時的放棄換得永遠的支持,沒有像布魯諾那樣去壯烈,但卻可以為科學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發現  古希臘在物理學說方面有兩大學派,一派以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為代表,另一派則以自然科學家阿基米德為代表。兩人皆是古代希臘蓍名的學者,但由於兩人的觀點和方法不同,其科學結論也就各異,並形成了鮮明的對立。亞里斯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而阿基米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學實踐方法得出結論。

然而從11世紀起,在基督教會的扶持下,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經院哲學家的重視,他們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學,把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奉為經典,凡違反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學者均被視為「異端邪說」。但伽利略卻對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抱懷疑態度,相反他特別重視對阿基米德物理學的研究,他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思考各種問題。在伽俐略十八歲那年,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教堂裡懸掛的那些長明燈被風吹得一左一右有規律地擺動,他按自己脈搏的跳動來計時,發現它們往復運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就這樣他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後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掛擺時鐘,人們稱之為"伽利略鍾"。

伽利略根據阿基米德的學說,作了迅速確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天平的研究,發明了可以測定物質密度的"小天平",寫出了名為《小天平》的論文。後來他又潛心研究了物體重心的幾何學,於1588年發表了《固體的重心》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注意。第二年,在友人的推薦下,被比薩大學聘任為數學教授。

亞里斯多德認為兩個物體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輕的先著地,但伽利略經過反覆的研究與實驗後,改寫了這一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重量無關。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公開作了落體實驗,驗證了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使統治人們思想長達2000多年的亞里斯多德的學說第一次發生動搖。而應邀前來觀看的一些著名學者卻否認自己親眼見到的一切,他們群起攻擊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薩解聘。

  

從科學史上看,伽利略並不是落體實驗的首創者,其首創者是比利時的斯臺文。但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所造成的影響卻是更為深遠的。

1592年,伽利略來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科學活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學問題,如斜面運動、力的合成、拋射體運動等。他還對液體與熱學作了研究,發明了溫度計。1609年,伽利略製成了天文望遠鏡,並用這臺望遠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顆衛星圍繞它旋轉,金星和月亮一樣有盈有虧;土星有光環;太陽有黑子,能自轉。銀河是由於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這些發現為哥白尼、布魯諾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對教會的信條進行了嚴厲的打擊。

第二年,他出版了《星際使者》,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他觀察到的天空現象,宣傳了他的觀點。這部著作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伽利略因此被稱為「天空的哥倫布」。1613年,他在羅馬發表了《論太陽黑子》。該書以書信形式明確指出了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託勒密學說是錯誤的。由此伽利略觸怒了教會,開始受到宗教裁製所的審訊。

在教廷的壓制下,伽利略仍繼續科學研究,在長期觀察和研究天體運動的實踐中,他更加堅信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羅倫斯出版了《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他在書中用三位學者對話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談話。討論了三個問題:1、證明地球在運動;2、充實哥白尼學說;3、地球的潮汐。《對話》總結了伽利略長期科研實踐中的各種科學發現,宣告了託勒密地心說理論的破產,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的最高權威,從而推動了唯物論思想的發展。這部著作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但卻遭到了羅馬教會的反對。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長期的監禁。

1636年,伽利略在監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偉大的著作《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該書於1638年在荷蘭出版。這部偉大著作同樣是以三人對話形式寫的。「第一天」是關於固體材料強度的問題,反駁了亞里斯多德關於落體的速度依賴於其重量的觀點;「第二天」是關於內聚作用的原因,討論了槓桿原理的證明及梁的強度問題;「第三天」討論了勻速運動和自然加速運動;"第四天"是關於拋射體運動的討論。這一巨著從根本上否定的亞里斯多德的運動學說。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學工作的18年間,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興趣的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物理上重要的現象——物體運動的慣性;做過有名的斜面實踐,總結了物體下落的距離與所經過的時間之間的數量關係;他還研究了炮彈的運動,奠定了拋物線理論的基礎;關於加速度這個概念,也是他第一個明確提出的:甚至為了測量病人發燒時體溫的升高,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還在1593年發明了第一支空氣溫度計……但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變了研究方向。他從力學和物理學的研究轉向廣漠無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9年6月,伽利略聽到一個消息,說是荷蘭有個眼鏡商人利帕希在一偶爾的發現中,用一種鏡片看見了遠處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這難道不正是我需要的千裡眼嗎?」伽利略非常高興。不久,伽利略的一個學生從巴黎來信,進一步證實這個消息的準確性,信中說儘管不知道利帕希是怎樣做的,但是這個眼鏡商人肯定是製造了一個鏡管,用它可以使物體放大許多倍。

「鏡管!」伽利略把來信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急忙跑進他的實驗室。他找來紙和鵝管筆,開始畫出一張又一張透鏡成像的示意圖。伽利略由鏡管這個提示受到啟發,看來鏡管能夠放大物體的秘密在於選擇怎樣的透鏡,特別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如何搭配。他找來有關透鏡的資料,不停地進行計算,忘記了暮色爬上窗戶,也忘記了曙光是怎樣射進房間。

整整一個通宵,伽利略終於明白,把凸透鏡和凹透鏡放在一個適當的距離,就像那個荷蘭人看見的那樣,遙遠的肉眼看不見的物體經過放大也能看清了。

伽利略非常高興。他顧不上休息,立即動手磨製鏡片,這是一項很費時間又需要細心的活兒。他一連幹了好幾天,磨製出一對對凸透鏡和凹透鏡,然後又製作了一個精巧的可以滑動的雙層金屬管。現在,該試驗一下他的發明了。

伽利略小心翼翼地把一片大一點的凸透鏡安在管子的一端,另一端安上一片小一點的凹透鏡,然後把管子對著窗外。當他從凹透鏡的一端望去時,奇蹟出現了,那遠處的教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見鐘樓上的十字架,甚至連一隻在十字架上落腳的鴿子也看得非常逼真。

伽利略製成望遠鏡的消息馬上傳開了。「我製成望遠鏡的消息傳到威尼斯」,在一封寫給妹夫的信裡,伽利略寫道:「一星期之後,就命我把望遠鏡呈獻給議長和議員們觀看,他們感到非常驚奇。紳士和議員們,雖然年紀很大了,但都按次序登上威尼斯的最高鐘樓,眺望遠在港外的船隻,看得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我的望遠鏡,就是眺望兩個小時,也看不見。這儀器的效用可使50英裡的意外的物體,看起來就像在5英裡以內那樣。」

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經過不斷改進,放大率提高到30倍以上,能把實物放大1000倍。現在,他猶如有了千裡眼,可以窺探宇宙的秘密了。

這是天文學研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革命,幾千年來天文學家單靠肉眼觀察日月星辰的時代結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光學望遠鏡,有了這種有力的武器,近代天文學的大門被打開了。

現在,每當星光燦爛或是皓月當空的夜晚,伽利略便把他的望遠鏡瞄準深邃遙遠的蒼穹,不顧疲勞和寒冷,夜復一夜地觀察著。

過去,人們一直以為月亮是個光滑的天體,像太陽一樣自身發光。但是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發現,月亮和我們生存的地球一樣,有高峻的山脈,也有低凹的窪地 (當時伽利略稱它是「海」)。他還從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動,發現了月亮自身並不能發光,月亮的光是透過太陽得來的。

伽利略又把望遠鏡對準橫貫天穹的銀河,以前人們一直認為銀河是地球上的水蒸汽凝成的白霧,亞里斯多德就是這樣認為的。伽利略決定用望遠鏡檢驗這一說法是否正確。他用望遠鏡對準夜空中霧蒙蒙的光帶,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那根本不是雲霧,而是千千萬萬顆星星聚集一起。伽利略還觀察了天空中的斑斑雲彩——即通常所說的星團,發現星團也是很多星體聚集一起,像獵戶座

星團、金牛座的昂星團、蜂巢星團都是如此。

伽利略的望遠鏡揭開了一個又一個宇宙的秘密,他發現了木星周圍環繞著它運動的衛星,還計算了它們的運行周期。現在我們知道,木星共有 14顆衛星,伽利略所發現的是其中最大的四顆。除此之外,伽利略還用望遠鏡觀察到太陽的黑子,他通過黑子的移動現象推斷,太陽也是在轉動的。

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發現,促使伽利略動筆寫一本最新的天文學發現的書,他要向全世界公布他的觀測結果。1610年3月,伽利略的著作《星際使者》在威尼斯出版,立即在歐洲引起轟動。

但是,他沒有想到,望遠鏡揭開的宇宙的秘密大大觸怒了很多人,一場可怕的厄運即將降臨在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的頭上。

國際天文年:國際天文年是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共同發起,主題是「探索我們的宇宙」。為紀念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400年,2007年12月20日,聯合國通過了將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的決議。2009國際天文年發起的全球性活動,希望通過白天的天空和夜晚的星空, 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他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從而激發個人的探索發現精神。

為紀念伽利略將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四百周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提議將2009年定為以「探索我的宇宙

(The Universe, Yours to Discover)」為主題的國際天文年。在2009年開展縱貫全年,著眼於教育,面向公眾,尤其要吸引青少年參與的,國家、區域及全球層面上的各種活動,這將是一次天文學及其對社會、文化貢獻的全球性慶典。這項提議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支持,2003年7月23日,在澳大利亞的雪梨舉辦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代表大會上,全體成員一致通過了2009年作為國際天文年的提議,並表示將予以參加和支持。在義大利作為主辦方的基礎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它的第33屆大會上向聯合國會員大會建議,把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最終,在2007年12月20日的第62屆聯合國會員大會上通過了該提議。聯合國宣布2009年為國際天文年。決議由伽利略的故鄉義大利提交。2009年國際天文年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共同協辦。

相關焦點

  • 吳國盛 | 他創立了近代運動理論,也帶來了人類的孤獨
    這是現代科學世界觀裡一個最大的麻煩,把價值問題和事實問題割裂開來了。  這樣的變革是如何發生的?伽利略在這場變革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為什麼會有人評價他「行偉大之道路,犯偉大之錯誤」?  高山大學科學復興之路·義大利站的課程中,校董吳國盛教授為我們講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引發了同學們的極大深思。
  • 排名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是科學史上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義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敢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比如亞里斯多德憑藉直覺提出的「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從國內到西方,牛頓力學起到關鍵作用
    在我國古代有三種比較系統的宇宙學說: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淮南子》這三家代表人物依次有張衡,祖衝之,一行,郭守敬西方天文學的發展則是經歷了從地心學說到日心學說,逐漸到宇宙學原理的過程在這些學說的發展過程中牛頓和愛因斯坦對西方天文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
    絕大部分人還是認同託勒密的地心說,而伽利略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支持的支持者之一。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義大利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現代科學之父、物理學之父、觀測天文學之父。16歲時,伽利略進入比薩大學,學習醫學。
  • 伽利略案件得到平反
    伽利略很有名,發明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等實驗,由此伽利略得出相對性原理,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他推翻亞里斯多德關於速度和重量的學說,建立落體實驗,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先驅。這個事情從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說起,哥白尼創立「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地球圍繞太陽轉,這違反天主教關於「人類中心」學說'天主教一直認為「地球是人類居住的地方,是宇宙中心,是不動的,日月星辰圍繞地球轉」,這時候布魯諾支持哥白尼,在1600年2月17日被天主教執行火刑燒死這一位偉人,後來3月5日禁止哥白尼書籍,後來3月26日又來審理伽利略,那麼為什麼對伽利略進行審理
  • 望遠鏡鼻祖——伽利略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 科技史上9月23日遊戲巨頭任天堂創立
    這一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原理是說:「當磁場的磁力線發生變化時,在其周圍的導線中就會感應產生電流。」    法拉第曾煞費苦心,通過研究和反覆實驗,終於發現了這一影響巨大的科學原理,而且他確信,利用此原理肯定能製造出可以實際發電的發電機。  發電機是把機械能把轉化成電能的裝置。
  • 珍珠棉材料在雙肩包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珍珠棉材料在雙肩包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2017-08-30 10:12:49 來源:全球紡織網 珍珠棉材料在雙肩包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 理學家、數學家伽利略的成長故事
    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 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終於證實
    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三大天才今天告訴你真相。得益於偉大的科學家們的艱辛和付出,人類文明早已破除了封建鬼怪說,發展出文明的現代科學社會,在科技、醫療、心理、物化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科學技術創造過程從來沒有因為某一位或一批科學家的離世而中斷,總有一些科學家站出來扛起大梁,起到承接性的作用,雖然他們大多並非生活在同一時代,卻很好的讓科學技術得以繼承發揚,並且還發生了一種共同點。在高深的天文物理學領域,最讓大家牢記的大腕當屬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三位天才,這三人為人類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中國科學家想證明伽利略是錯的
  • 伽利略:需要英雄的國家真不幸
    [摘要]當安德雷亞理解了老師的時候,說了一句也是非常現實的話,他說:「怕死是人之常情!人的弱點和科學毫無關係。」從另一角度來講,迂迴而進,也不失為打敗敵人的一種可供選擇的策略。 我們可以通過著名戲劇作家布萊希特經典之作《伽利略傳》中的片段,來看一看處於漩渦之中的伽利略。1633年6月22日,伽利萊奧·伽利略在宗教法庭悔罪,宣布放棄他的地動說。這之前,宗教法庭審判官和教皇有段對話,宗教法庭審判官說:「實際上用不著對他太厲害。他是個肉做的人,馬上就會屈服的。」教皇說:「最多叫他看看刑具。」這時的伽利略已在監獄裡關了二十三天。
  • 伽利略的那些事兒
    父親對伽利略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並且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對什麼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心靈手巧,一天都閒不下來,要麼畫畫、要麼彈琴,而且時常會給其他小孩子做一些靈巧的機械玩具,但對神學迷信卻一點不來電。17歲時,根據父親要求,伽利略進入了比薩大學學習醫學,可是伽利略對醫學不感興趣,疑問多的讓老師們很頭疼,所以不招老師喜歡。但伽利略對物理數學卻非常著迷,從此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便一步步的像世界走來。
  • 袋鼠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袋鼠的尾巴起到什麼作用
    陸地上的動物有成千上萬種,大多數都長著尾巴,這些尾巴形態各異,作用也不盡相同。比如說,獵豹的尾巴非常修長,當獵豹在高速追擊獵物時,要不斷的晃動尾巴來保持自己前進的方向和維持身體平衡。袋鼠的尾巴卻又粗又長,那麼,袋鼠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 陽明格物致知實踐vs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王陽明也因為此事認為格物是一個錯誤的方式,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獨特的心學思想體系,也就是他自己的成聖途徑。(下一期會對比分析兩種成聖途徑,敬請期待。)伽利略實驗而在西方的比薩斜塔之上伽利略拿了一個質量更重的球與一個質量較輕的球同時放下,以此證明了亞里斯多德一千多年的理論是錯誤的,伽利略也因此開創了實驗學。
  • 伽利略臨終前告訴我們,人高於宇宙
    但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在他最後一本科學著作《兩種新科學》中證明了這是可能的。他的論述非常簡潔:任何一個正整數乘以2之後,都一定是偶數,形成「一一對應」的關係,所以,偶數和正整數的數量一樣多。這顯然和現實世界中的實例是相矛盾的。假設把世界上所有的77億人都用正整數來編號,男人拿到奇數的號碼(1、3、5…),而女人則是偶數號碼(2、4、6…)。
  • 胡翌霖 | 伽利略的望遠鏡
    甚至有記錄說伽利略有一次給一群博洛尼亞大學的學生演示怎麼看到木星的衛星,結果失敗了,忙活了半天大家都沒找到,伽利略很沮喪,在第二天一早悄悄溜走了。我們現在當然知道潮汐是月球的事,古代學者也早就認為潮汐與月亮有關,伽利略顯然是想錯了。伽利略和當時的紅衣主教,後來的教皇,烏爾班八世一直關係很好,雖然哥白尼體系是異端,但教皇仍然同意伽利略出版他鼓吹哥白尼學說的著作,只是要求加一個序言,承認地球的運動只是一個假說,在找到確鑿的證據之前不能認其為真,伽利略同意了,但顯然不太服氣,他大概認為潮汐已經是夠確鑿的證據了。
  • 氧化鋅在防曬產品中起到的作用
    防曬霜相信大家都用過,防曬霜對於每個女生而言,是不缺少的物品,尤其是在夏天,對於防曬霜成分,你有了解過嗎,其實你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在很多的防曬產品中,都是能夠看到氧化鋅身影的,它是一種使用比較廣泛的物理防曬劑,能夠有效屏蔽掉紫外線,讓我們的皮膚少量接少紫外線的攝入,從而達到一定的防曬作用
  • 為了進行重力實驗,伽利略摔壞了多少蘋果?
    科學方法千變萬化,科學家們並不總是按部就班地只遵循著某一種方法來做研究,直覺或運氣也同樣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我們能夠大致了解一下科學方法的基本特徵。科學方法普遍的步驟是:觀察自然現象並提出問題,制定假說來解釋問題,預測結果,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說。如果假說失敗了,就必須重複上述過程,直到我們找到一個有效的假說,使它可以被總結成為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