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發布 冬蟲夏草和猴頭菇已屬...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晚報

今天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25周年,生態環境部在京舉行主題宣傳活動。活動現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顯示,我國已有1種大型子囊菌疑似滅絕,冬蟲夏草、猴頭菇等我們熟悉的菌種也已經屬於「易危」級別。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在上午的宣傳活動現場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部門各地區的有關規劃計劃之中並有效實施。記者了解到,我國已經獲得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權,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開展。

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和《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記者注意到,《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顯示,我國9302種大型真菌種,已有1種屬於疑似滅絕,名為雲南假地舌菌,已有近130年未重新發現;有9種極度瀕危,25種瀕危,62種易危。我們所熟悉的冬蟲夏草、猴頭菇等菌種屬於易危級別,四川靈芝屬於近危水平。

在此前的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原環境保護部和中科院已經分別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部名錄顯示,我國34450種高等植物中已有27種滅絕,10種野外滅絕,受威脅比例最高的類群為裸子植物;除海洋魚類外的4357種脊椎動物中,已有4種滅絕,3種野外滅絕,受威脅比例最高的類群為兩棲動物。

據悉,「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由全國600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歷時10年完成,對我國34450種高等植物、4357種除海洋魚類外的脊椎動物和9302種大型真菌的受威脅狀況進行評估,是迄今為止評估對象最廣、信息最全、參與專家人數最多的一次評估。評估分析了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和大型真菌瀕危滅絕的原因,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生存環境退化和喪失是首要因素。

上午發布的《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涵蓋物種及種下單元98317個,其中物種86203個,包括動物界38104種,細菌界463種,植物界37367種等。(記者 張航)

相關焦點

  •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發布 人類活動成物種滅絕首因
    由於自然資源過度利用、嚴重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等原因,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多方面的威脅。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環境部在京舉辦「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專題宣傳活動。活動現場,環境部和中科院共同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
  • 中科院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迪亞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胡德平出席大會並致辭。會上,施爾畏宣布,環保部和中科院聯合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5版》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 猴頭菇除了能煲靚湯,還有這功能!
    猴頭菇是名貴的藥食兩用菌 在中國有悠久的食用和藥用歷史 在保健食品方面 它又有哪些功能呢?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劃分11等級,分類管理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分類管理?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物種緣何瀕危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持總體穩定 青海湖鳥類增多藏羚羊達到7萬多隻...
    青海湖水鳥種類  呈上升趨勢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真菌卷》和《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同樣,溼地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水鳥的生存,因此,水鳥可以作為監測溼地環境變化的一項客觀生物指標。  近年來,隨著青海湖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青海湖自然保護管理工作有效性進一步加強,青海湖地區的鳥類種類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隨著生物多樣性觀測規範化、制度化的開展,青海湖鳥類種類不斷刷新,由上世紀90年代末記錄鳥類189種,增加至現在的223種,新增加了34種。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在線發布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近日在線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
  • 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湯,能喝5碗!
    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湯,能喝5碗!2020-10-27 20: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湯
  • 新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發布
    本報訊(記者 張航)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日前發布,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相比2019版,共新收錄15971個物種,新增蠅類類群。 據介紹,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據。
  • 猴頭菇可強身健體 細數猴頭菇的5大功效
    它的藥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猴頭菇有保肝護肝作用。因為猴頭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VB、VC的含量都很大,而這兩種維生素對於保護肝臟都非常有功效。  2、猴頭菇有抗腫瘤作用。猴頭菇含有很多的強抗氧化劑,可以預防和抵抗腫瘤。  3、猴頭菇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因為猴頭菇是低熱量低脂肪,因此,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
  • 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發布
    4月1日上午,「物種2000」組織及其中國節點在北京發布了「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這是該組織第八次發布全球生物物種年度名錄,也是中國作為該組織地區節點第一次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年度名錄。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共收集了世界上110萬個經過科學家確認的生物物種的綜合信息。
  • 華夏經典——澆汁猴頭菇
    中華美食甲天下,中國作為最古老的古國之一,飲食文化及其悠久。猴頭菇是一種名貴的菜餚,它與熊掌、燕窩、魚翅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名菜,肉質嫩香、鮮美可口,有「素中葷」之稱,很多人吃後都感覺到流連忘返。有個說法叫:山珍猴頭、海味魚翅。
  • 猴頭菇的功效與作用和營養價值
    猴頭菇,別名猴菇、猴蘑,學名猴頭蘑,因外形與猴頭相似而得名。猴頭菇味道香醇,肉質鮮美,與鮑魚、熊掌、燕窩並稱四大名菜。在菌類當中,猴頭菇的珍貴程度僅次於靈芝,因為很難得,古代是只有宮廷和王府才能享受的美食,有「葷中素」之稱。
  • 市場猴頭菇價格多少錢一斤?猴頭菇怎麼做好吃又養胃呢?
    功效:猴頭菇富含胺基酸,蝦仁富含蛋白質和鈣質,且兩者都屬於比較溫和的食物,所以適宜養胃食用。3、猴頭菇泡發洗淨,擠掉水切塊;章魚肉洗淨切塊。兩者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沸,放入蔥、姜、料酒、油適量,文火燉熟即可。
  • . | 猴頭菇中硒的生物強化及其體外生物利用度
    通過控制植物中硒的濃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人類硒的攝入量和硒的狀態。因此,通過生物強化提高食物中硒的濃度,有助於克服硒缺乏症,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在芬蘭,硒生物強化已在農業中應用30多年,人類膳食中硒的平均攝入量從0.04 mg Se/d增加到0.08 mg Se/d,影響了芬蘭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猴頭菇的形態特徵與生活史
    導語:猴頭菇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在明清時期還被列為貢品,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猴頭菇的形態特徵和它神奇的生活史。菌絲由猴頭菇孢子萌發而來,孢子萌發時,先在一端伸出芽管,芽管不斷發生分枝和延長,即形成菌絲。菌絲由一個挨一個的管狀細胞組成,直徑10~20微米,壁薄,有橫隔和分枝,也有鎖狀聯合。菌絲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上匍匐,線粒狀、白色,培養基內菌絲髮達。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
  • 雲南發首個省級物種紅色名錄 2625種生存受威脅(組圖)
    央視網消息: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22日)上午,雲南省環保廳聯合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與植物所,共同對外發布了《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這也是我國發布的首個省級生物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