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NTlive《弗蘭肯斯坦》:治癒西方焦慮症的上古良方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安瑩 上海戲劇

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或現代的普羅米修斯》從標題即可看出該作品是對經典形象的一次重寫抑或顛覆。

瑪麗·雪萊與她筆下的弗蘭肯斯坦

NTlive《弗蘭肯斯坦》海報

為了全人類的福祉盜取火種犧牲了自己的普羅米修斯,在工業革命時代化身為創造了反人類惡魔怪人的「有罪的」科學家,這一翻轉的形象表明了瑪麗·雪萊這個十八歲的小姑娘面對現代科學的疑慮態度。她敏感地捕捉到了作為個體的現代人在歷史變局之前的躊躇恐慌。小說作為現代經典聲名日隆,弗蘭肯斯坦甚至成為了現代西方文化的新象徵,人們在很大程度上便忽略小說的副標題——「現代普羅米修斯」了。

《弗蘭肯斯坦》書頁

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是,這部科幻小說開山之作除了氤氳著哥特小說一貫的恐怖陰鬱外,還有一重樂觀主義精神,即十九世紀初葉的現代西方人對神秘而強大的現代科學寄予厚望,相信不久的將來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便能代行上帝之事,在生命領域呼風喚雨了。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事,開篇第一個字便奠定了年輕科學家弗蘭肯斯坦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為了貫徹這一「人類」的立場,作者甚至在小說的最後一章硬生生地加入了聽故事的英國船長沃爾頓這一「天上掉下來的」新角色。如此一來,即便在科學家的弗蘭肯斯坦死後,怪人得以以「我」的口吻,毫無遮攔地剖白自己曾經的無辜、受排擠的苦衷等心路歷程時,讀者仍舊不會轉而站到怪人的立場上去。

《弗蘭肯斯坦》插圖

因為這一切都是經過沃爾頓轉述和評判的,船長成為了弗蘭肯斯坦第二——另一個人類——存在並與怪人對峙著。甚至,在怪人長篇累牘的自我剖白中間,人類會不時跳出來「喝斷」讀者的移情。「弗蘭肯斯坦曾說他能言善辯,很有說服力,再看看我的朋友那毫無氣息的軀體,我的心中的怒火重新燃燒起來。」

電影《科學怪人》(1931)海報

瑪麗·雪萊筆下的怪人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存在。它確定無疑的醜陋強悍外表與它到底有沒有一顆可被感化的心是個巨大的謎,甚至於在締造者弗蘭肯斯坦死後,它為什麼要追隨而死也不可捉摸。但是,基於萬全的考慮,怪物首先不應該被創造,其次不應任其存續,這一點在小說收煞處的判斷是確定無疑的。這是弗蘭肯斯坦除造物主這個次要屬性外的另一種更為重要的屬性即人類屬性,這就是「可我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責任,即對我同胞的責任」所給出的結論。於是,怪物之死不啻於是災難過後歸於平靜的Happy End。

英國國家劇院舞臺劇版(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與堅定地捍衛「人類」利益的原著小說反其道行之,舞臺劇版從怪人誕生之時啟幕,先聲奪人地確立了怪人視角。這在泛人道主義的西方當代主流價值觀背景下可算「政治正確」的切入點。

筆者觀看的是強納森·李·米勒(Jonathan Lee Miller)扮演怪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扮演科學家的live版本。在正片前的預告片中,強納森提到自己為了演好怪人扭曲的肢體動作,而去觀察康復訓練進行模擬練習的經歷,這段扭曲的華彩表演在怪人誕生後第一時間展現了出來,強納森摸爬滾打、涕淚橫流,不時伴隨旨意不明的呻吟,大概讓不少美版福爾摩斯迷看得痴迷不已吧。

然而,就是這段演員炫技式的表演,叫筆者完全無法入戲,甚至覺得無聊。原因很簡單,移情的真諦是「像我」,而我真心無法投身到眼前這個醜怪身上。於是,整個劇情的展開中我都帶著這份無法投入的不信任感,被迫按照一個異己的立場進入故事。當看到怪人放火燒死善良的老人一家時,我徹底放棄了跟隨,並再也沒有進入過。

直到小威廉被殺,弗蘭肯斯坦才重新登場,怪人單一視角被人與怪對峙的衝突所取代。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視角轉換並非基於戲劇情境的自然帶入,誰會對一個驚鴻一瞥後中途回歸的人物迅速建立認知呢?除非他是卷福。這個存在著明顯結構硬傷的後半場之所以成立,完全是依靠英美雙版福爾摩斯同臺飆戲的看點瞬間完成的。

儘管表演不溫不火亮點乏陳,但不得不承認卷福回歸後《弗蘭肯斯坦》才終於有了真的戲劇性,至少有了戲劇衝突。一個個在今天仍不算過時的問題被拋了出來:人類是否為自己代替上帝充當造物主做好了精神上的準備?舊有奴役與被奴役共生關係格局既已打破,新的人與人的平等關係要如何建立?曾經被壓迫者的復仇是否合法?異類的權利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在很多作品中都進行過探討。義大利名導斯特雷勒在晚年經典作品《暴風雨》中,通過壞僕人卡利班和好精靈愛麗爾的對比塑造,將第三世界自由反抗的話題引入了莎士比亞名劇。最後通過好僕人得自由、壞僕人受詛咒的結局,規勸被壓迫者選擇非暴力革命,這是一出不切實際的政治童話劇,但看起來美好善良。尤其是重回光榮地(找回了幸福)的魔法師主動折斷了魔杖,這一放棄殖民者權柄的象徵性動作頗叫人感動,彼時舞臺布景瞬間坍塌,舞臺奇觀就這樣與戲劇表達合流,營造了夢幻的藝術真實。

商業電影《猿星崛起》也是類似題材的政治預言劇,在影片高潮部,獲得了智慧的猿人以超於人類的體魄和嘯聚起義的群體行動把現代都市搞到癱瘓。聯想《人猿星球》的後事,不能不讓習慣了引領世界的當代西方人感到恐慌。此處的猿人無異於當代的怪人。而起義之前,智慧生物一旦為奴後,所承受的壓迫、奴役也是觸目驚心的。

那麼NT版導演丹尼·鮑伊爾從怪人的立場出發,能夠給出別樣的討論嗎?這令我很期待冰原上的高潮場。在筆者淺見看來,此處唯有易卜生式的「第五幕辯論」才足以壓軸人怪之爭。然而丹尼·鮑伊爾卻採用了電影象徵的手法,只給出了人與怪雙雙入極地的開放式場景,很有感覺,卻沒有戲劇化的舞臺動作,且把問題拋給了觀眾。就像拋棄了怪人的科學家一樣,丹尼·鮑伊爾拋棄了這些問題,不能說不是一種不負責任。

不,不能說導演沒有給出態度,事實上他給出了明確的判斷。那是在倒二幕,舞臺劇版填補了新娘的婚床一場戲,讓受害者以極大的善意與怪人交流,儘管如此,怪人還是沒有一絲猶豫地玷汙並殺害了她。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想即便是卷福鐵粉面對扮演怪人的他也不會原諒這一暴行了吧?粉絲們會在走出劇場時喟嘆一聲:「卷福把一個壞人演得真壞!」

不要辯駁說這是原著的既有情節,那個在我看來把自己移情於伊莉莎白的雪萊夫人,是把怪人寫成了怪人的。這與賦予了怪物人性而又把這人性塑造得狹隘、醜陋有著截然之別。筆者並不懷疑NT版創作者人道的進步立場,叫我倍感遺憾的是人性探討的淺嘗輒止,這令演出效果甚至與初衷背道而馳。

為什麼這樣一部淺嘗輒止的「精品之作」仍能贏得叫好聲一片呢?探討這個問題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我的很多戲劇從業的朋友們會在看過Live影像後喟嘆中國戲劇從業水準難以望人項背,他們的絕望發自真心。

作為英國國家劇院的《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堪稱極好的劇院文化宣傳片,演劇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各部門隊伍的齊整、嚴謹、專業風範,舞臺美術方面,燈泡光束群閃著當代科技的灼灼之輝照亮了整個舞臺,與主題似有暗合,即便戲劇差強人意,演出還是賞心悅目。以上誠然是中國戲劇技不如人的地方,然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片中每一個工作者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發自內心的自豪感。當片中記者站在英國國家劇院樓頂,背靠倫敦泰晤士河,介紹NT Live項目將走遍世界時,我們能夠看到她的自豪溢於言表。

看透人家的驕傲,正視我們的自卑,學習好的一面,但大可不必因為行業水準不在同一個級別,便全盤接受頂禮膜拜。

以《弗蘭肯斯坦》困局為例,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格局的現代西方實驗科學,給西方人帶來的不僅有文明、繁榮和權勢,還有恐慌、暴戾和身心不協,這個神出鬼沒的怪人因讓現代人寢食難安得以「不朽」。與工業革命後積極進取的西方相反,植根於農業文明的東方文化因其經驗科學的「落後」,曾讓我們在兩百年前遭受重創,文化衝擊的破壞力至今不絕,最突出的表徵便是延續至今的整個民族的文化自卑感。其實在筆者看來,低焦慮度的中國文化恰恰是治癒現代西方焦慮症的上古良方,只是,它的繼承人尚待一次文化覺醒。

刊於2014年第4期《上海戲劇》

圖片來自網絡,未注釋圖片均為劇照

end

2011年拍攝於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弗蘭肯斯坦》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丹尼·博伊爾執導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攜手約翰尼·李·米勒

超強卡司交替出演,角色互換

演繹科幻小說的鼻祖

NTlive《弗蘭肯斯坦》預告片

原標題:《劇評 | NTlive《弗蘭肯斯坦》:治癒西方焦慮症的上古良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淺談舞劇《弗蘭肯斯坦》的改編
    舞劇用了較大的篇幅,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弗蘭肯斯坦家庭,包括第一幕全場和第二幕的半場,從父親收養小女孩伊莉莎白,到維克多與伊莉莎白青梅竹馬、相互心儀,再到母親不幸逝世;再有第二幕中歡迎維克多久別歸家,以及弟弟的盛大生日派對。這些大多是原作中匆匆帶過的情節,可到了舞臺上卻得到了大量又集中的描繪,無不凸顯出弗蘭肯斯坦家庭作為一個血緣和命運共同體的溫馨與依戀。
  • 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 焦慮症要吃什麼
    焦慮症是生活中常見的神經性疾病之一,患者會表現為手抖出汗,坐立不安等症狀,是非常讓人頭疼的疾病。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有哪些,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有什麼,焦慮症有什麼辦法緩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選擇中成藥的時候,需要了解所屬焦慮症的類型,藥物選擇不對,不僅不能治好焦慮症,還有可能引起其它反應。焦慮症中醫病因說:臟腑功能平衡說、整體治療說——正確捉住焦慮症病根。那麼,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一肝鬱氣滯型的人常多愁善感,無故傷心流淚生悶氣,婦女往往會出現乳房脹痛,月經失調等症狀。建議選用佛手玫瑰茶。
  • 六歲女童患神經母細胞瘤 家人盼治癒良方
    家人懇求治病良方  「之前做完手術後症狀有所緩解,但去年又復發了,現在癌細胞已經侵入了她的骨髓,目前我們只是儘量在治療,但醫生也不知道結果如何。」面對並不明朗病情,姜牡丹一家人焦急的希望能夠儘快找到治癒女兒的方法,他們把女兒的病情資料上傳到網絡,發動好友為女兒徵集治療方法。同時,父親郝利強在廣州努力工作。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怎麼樣 弗蘭肯斯坦人物介紹
    導 讀 幻書啟世錄物種起源弗蘭肯斯坦是一位書籍名與人物名一模一樣的角色,這個角色怎麼樣?人物來源又是什麼?接下來九遊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趕快來看看吧!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背景一覽 弗蘭肯斯坦角色立繪
    導 讀 弗蘭肯斯坦是遊戲《幻書啟世錄》中的一名書靈,她的原型是和自己同名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對很多玩家來說
  • 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弗蘭肯斯坦的懺悔
    記憶中,很少對電影瞠目結舌的,然而對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卻目瞪口呆了很長一段時間,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那個「怪人」竟然選擇與他稱為「父親」的弗蘭肯斯坦同歸於盡了;再者就是弗蘭肯斯坦的妻子伊莉莎白在獲得重生以後,卻寧可自殺焚身而亡也不願由賈斯廷和自己的屍體部分肢體重造的軀體面目猙獰地苟活於世。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
  • 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
    導語: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電影審查行政機構在審查工作中的警惕性日益提高,對於電影劇本中任何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審查工作人員都會爭論不休,然而,威爾呈交電影審查機構的《弗蘭肯斯坦的新娘》卻在對付這種重壓時表現得格外出色
  • 麥卡沃伊主演《弗蘭肯斯坦》 與哈利·波特對戲
    麥卡沃伊主演《弗蘭肯斯坦》 與哈利·波特對戲 時間:2013.07.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何小沁 分享到:
  • 《弗蘭肯斯坦》首曝預告片
    影片講述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然而,卻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怪物。與之前改編作品不同的是,本片將借Igor的視角看弗蘭肯斯坦的成長,他是如何從一名醫科學生變成傳奇人物。同時也將聚焦他兩之間的友誼。
  • 福斯將拍新版《弗蘭肯斯坦》 哈利·波特或加盟
    丹尼爾或將出演新版《弗蘭肯斯坦》中伊戈爾一角>(編譯/何小沁)20世紀福斯公司籌備新版《弗蘭肯斯坦》已有數年,導演和主演人選卻遲遲沒有浮出水面。瑪麗·雪萊的小說曾被拍成許多版本的《弗蘭肯斯坦》電影,講述科學瘋子弗蘭肯斯坦用碎屍塊拼接成一個人,用雷電將其激活,創造出醜陋無比的怪物。開始時怪物溫馴善良,但漸漸脫離了控制,還殺害了弗蘭肯斯坦的家人。最終弗蘭肯斯坦與怪物同歸於盡。
  • 回到《弗蘭肯斯坦》,尋找科幻最初的魅力
    而談起科幻文學,又不能不提它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講述了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弗蘭肯斯坦,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理製作了一個巨大的人體,並賦予了這個怪物生命,隨著這個怪物的誕生,弗蘭肯斯坦的身邊發生了一系列詭異的命案與悲劇。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這部小說從題材到風格都是十分吸引人的。
  • 《弗蘭肯斯坦》發新海報 「一美」皺眉凝思顯沉重
    《弗蘭肯斯坦》發新海報 「一美」皺眉凝思顯沉重 時間:2015.08.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弗蘭肯斯坦》的「科學怪人」假想過時了嗎?
    這大概是深深烙印在《弗蘭肯斯坦》讀者腦海中的經典場景。1816年夏天,瑪麗·雪萊同丈夫雪萊、拜倫等人常常在日內瓦郊外聚會。眾人提議,每人寫一篇恐怖故事。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文學,就在這位不滿二十歲的少女的腦袋中成了型。1818年,《弗蘭肯斯坦》出版。兩百年時光匆匆而過,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那位「科學怪人」又意味著什麼?
  • FGO人物誌:弗蘭肯斯坦(BERSERKER)
    其書的主角弗蘭肯斯坦,則能夠稱為人造人界的「亞當」。不過,以型月那群創作大佬的腦洞,如今簡單的人造人肯定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於是,在他們的二次創作下,型月中的弗蘭肯斯坦誕生了,沒錯,一定是個女的。由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創造的人工生命體,即名為弗蘭肯斯坦的人造人。
  • 《弗蘭肯斯坦》發布工作照
    時光網訊 新版的《弗蘭肯斯坦》今天曝光兩張正式的工作照,詹姆斯·麥卡沃伊和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造型曝光。從工作照中可以看到,詹姆斯·麥卡沃伊飾演的科學家維克託·弗蘭肯斯坦正在製造科學怪人,他的助手伊戈爾(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在一旁協助,兩人似乎在等待著科學怪人的甦醒。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瑪麗·雪萊畫像由此,誕生了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科幻小說鼻祖的《弗蘭肯斯坦》。書中,年輕的弗蘭肯斯坦醉心化學,通過研究死亡獲得了關於生命的奧秘,利用死人的屍骸造出了一個活的、有人的理性和感情的生物(沒有名字,時常被弗蘭肯斯坦稱為「怪物」、「惡魔」,本文中將其稱為「怪物」)。由於長相醜陋恐怖,這個生物為人類社會所不容,出於怨恨和報復心,製造了一系列謀殺,令弗蘭肯斯坦痛苦欲絕。
  • 別一焦慮就以為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不一樣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慢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 有多少人跑步是為了治癒焦慮?
    焦慮症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種心理疾病,在女性當中它排第一位,是女性的第一精神疾病。而男性大概是在酗酒和毒品之後了。全人類有大概1/4的成年人是有焦慮症狀的,我個人覺得,這個數據不準確,應該會有增長或更多,雖然有焦慮症狀並不代表就有焦慮症。
  • 《我,弗蘭肯斯坦》曝新海報 三大主演首亮相
    《我,弗蘭肯斯坦》(I, Frankenstein)最新海報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由斯圖爾特-比蒂(Stuart Beattie)執導的《我,弗蘭肯斯坦》(I, Frankenstein),今日發布最新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