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註」瑞德西韋發明專利,智慧財產權專家怎麼看?

2021-01-15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訊 2月4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以下簡稱「武漢所」)官網發布了一項研究進展:發現瑞得西韋和磷酸氯喹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該所與合作科研單位已經於1月21日申報了美國吉德利公司在研藥品瑞得西韋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的發明專利申請,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申報專利之舉引發輿論風波。

  此時申報專利是否侵犯藥品研發公司權利?能否獲得授權?光明網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德恆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名譽院長陶鑫良教授

  光明網: 您如何評價武漢所這一專利申請行為?

  陶鑫良:我也注意到了這一新聞事件並一直在持續追蹤。瑞得西韋迄今還是美國吉德利公司的在研藥品,日前剛與我國相關單位達成共同進行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的合作。綜合相關信息,我對武漢所這一行為的總體感受是:專利申請無可厚非,如此宣傳不合時宜

  具體展開一些講:

用途專利申請依法提起,

能否授予專利前景低迷。

聲稱放棄權利為時過早,

大言國家利益文不對題。

疫情防控遠水難解近渴,

不如強制許可現成好棋。

此舉尋常本應悄悄進行,

何必涉嫌炒作不合時宜。

  我覺得,武漢所申請瑞得西韋用途發明專利本是合法合規的智慧財產權日常經營動作應當「靜悄悄的進行,打槍的不要不要」;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自吹自擂,過度渲染。

  其一,目前連瑞得西韋還處於在研階段,尚未臨床實證,更無上市成藥。卻已高調「為疫情防控盡綿薄之力」。

  其二,其用途專利剛提出申請,遠非已經是授權專利,卻已在高談闊論「暫不要求實施專利所主張的權利」。

  其三,如武漢所「將瑞得西韋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已有成效的話,最要緊的首先應是及早公布(已申請專利從而已經確保了「專利申請在先」的)專利申請文本即相關技術方案,推廣應用,藉以供諸同難,共克時艱。可惜猶今「未見廬山真面目」。

  光明網:武漢病毒所申請的瑞德西韋專利具體是哪種專利?與吉利德公司已擁有的專利有何不同?

  陶鑫良:發明專利一般分為產品發明專利、方法發明專利與用途發明專利

  武漢所這次申請的只是「將現成的瑞得西韋藥品轉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用途」的一個用途發明專利。此前,吉利德公司已經在中國申請了一系列相關瑞得西韋的產品發明專利(化合物結構、晶型)、方法發明專利用途發明專利

  其中,如涉及冠狀病毒的《治療沙粒病毒科和冠狀病毒科病毒感染的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CN108348526A號)發明專利申請早於2016年9月16日提出,並於2018年8月24日進入實質審查階段,但至今尚未授權。該發明專利申請已公開了瑞德西韋抗冠狀病毒科病毒感染的用途,並公開了冠狀病毒科病毒是MERS病毒或SARS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科聚合酶被抑制等。

  用途發明專利一般總是依附於對應的產品發明專利或者方法發明專利,使用該用途發明專利的時候一般總是同時要使用對應的產品發明專利或者方法發明專利。所以又稱對應的產品發明專利或者方法發明專利為「基礎專利」,而用途發明專利則是其「從屬專利」。因為「從屬專利」使用時必須同時使用「基礎專利」,而「基礎專利」的使用也往往希望同時使用「從屬專利」,所以,兩者之間常常會形成彼此交互授權的「交叉專利許可」。

  光明網:科研機構對藥物的用途進行專利申請常見嗎?是否符合中國專利法?

  陶鑫良:醫學領域的科研機構與企業對藥物的用途進行專利申請既合法合規,也合情合理,這在國內外都很常見。在醫藥和化學領域,就一種已授予專利的已知化合物結構,他人無法就相同的結構獲得新專利,但如果發現該化合物可用於未知的其他用途或可針對不同的適應病症,則往往可以申請並獲得新用途的用途發明專利。

  如輝瑞(Pfizer)製藥公司研發生產的一種原來治療心絞痛的偉哥(Viagra)藥物,臨床試驗時進而發現該藥在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新用途。又如將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等。在製藥領域發現了藥品原來不知道的較大跨度的新用途,則往往被稱為「第二製藥用途」。

  世界各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專利法律制度都對符合專利性的「第二製藥用途」授予發明專利權,中國專利法也不例外。

  所以,武漢所在1月21日可以從「第二製藥用途」角度就瑞德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用途』申請中國發明專利,進而通過PCT程序國際申請專利。當然,專利申請不等於專利授權,是否授予專利權則需要進一步審查專利申請是否符合本國專利法相關專利性的具體規定。

  光明網:武漢所稱其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後,將通過PCT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這意味著什麼?

  陶鑫良:因為專利權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在一個國家獲得專利權一般只能在該國獲得專利權保護。也就是說,武漢所即使申請並獲得了中國的發明專利權,也只能在中國境內獲得專利保護。而PCT途徑是最優化的國際性專利申請路徑,可以通過其進一步申請其他國家的發明專利權。

  武漢所聲稱其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後,將通過PCT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這意味著武漢所聲稱其不但要申請取得「將瑞德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用途」的中國發明專利權,還聲稱其要進一步申請取得其他全球主要國家的相應發明專利權。

  光明網:根據您的判斷,武漢所這一用途發明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的可能性有多大?進入全球主要國家的可能性多大?

  陶鑫良:因為沒有看到武漢所得發明專利申請文本,不知道武漢所具體的專利申請技術方案,故無法也不敢妄言。

  而發明專利申請要被授予發明專利權,首當其衝是一定要符合專利性,專利性主要分為新穎性、創造性與實用性。對於「第二製藥用途」的用途發明專利申請,除了其他充分條件外,往往其轉用途的創造性考量更是關鍵。

  如前所述,吉利德公司在前申請與公開的的《治療沙粒病毒科和冠狀病毒科病毒感染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已公開了瑞德西韋對抗MERS病毒、SARS病毒及冠狀病毒科聚合酶的「抗冠狀病毒科病毒感染」的用途,武漢所提出的「將瑞得西韋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的發明專利申請」之技術方案,究竟是否真正屬於異峰崛起、名符其實的「第二製藥用途」,還只是上位概念之下的相近狀況。因為沒有看到武漢所具體專利申請文本,無法也不敢具體評價該用途發明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的可能性,但仍然感覺「能否授予專利前景低迷」。

  同理,因為當代各國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標準日益趨同,所以,認為武漢所這一「將瑞得西韋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的發明專利申請循PCT路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進行專利申請很容易,但要獲得全球主要國家的發明專利權同樣路艱道遠

  光明網:如果專利申請獲得授權,對於武漢所來說,有哪些權益?對吉利德公司有什麼影響?又有哪些應用意義?

  陶鑫良:假若武漢所這一「將瑞得西韋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的發明專利申請」獲得了中國發明專利權,武漢所與其共同申請人將依法擁有該用途發明專利權之全部專利權益。因此,對吉利德公司將瑞得西韋之中國直接用於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豎起「專利壁壘」。似乎由此產生相應談判籌碼,一旦瑞得西韋正式投入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應用時,武漢所可以籍此迫使吉利德公司降低瑞得西韋的價格

  但仔細想來,恐怕實際應用意義不大。對於當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嚴峻形勢,相對於這一用途發明專利的談判籌碼,我國專利法律制度中的強制許可制度更適用和更有效。

  我國現行《專利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這時實施強制許可應當更加理直氣壯與綱舉目張;強制許可實施用瑞得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狀態下的專利許可費用及成本,完全應當和可以控制在通過「用途發明專利談判籌碼」所能達到價格水準之下。

  陽光總在風雨後,希望這次疫情平息,我們再也沒有「用瑞得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機會了。(光明網記者 宋雅娟 戰 釗)

[ 責編:肖春芳 ]

相關焦點

  • 搶註專利?副所長正面回應
    的網文在網絡上流傳,對「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洩露人造病毒」、「搶註瑞德西韋專利」等問題再次提出了質疑,並引發公眾關注。那麼,這些問題到底是另一種「陰謀論」,還是合理的科學懷疑?記者採訪了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肖庚富研究員,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
  • 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利搶註,GILEAD官方回應:「病人第一!」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表示:「為服務於疫情防控,合作雙方單位聯合聲明:在上述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作用的藥物中,我們對於國內已經上市並能夠完全實現自主供應的藥物磷酸氯喹,不申請相關專利,以鼓勵相關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對在我國尚未上市,且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德西韋,我們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在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
  •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4月揭曉 中國三項專利已獲批
    針對吉利德公司倍受關注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的進展以及相關的專利申請授權情況,2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4月27日公布初步結果。
  • 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了!
    瑞德西韋有一個神譯名:人民的希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發表重磅文章報導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這是瑞德西韋第一個臨床試驗結果:接受治療後(中位18天),36名接受瑞德西韋的患者獲得了臨床改善(36/53,68%),其中包括17名應用呼吸機病人最終拔管(17/30,57%)。25名病人出院(25/53,47%),7人死亡(7/53,13%)。
  • 楊臺瑩|瑞德西韋的研發者
    這款治好過一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特效藥,就是我們渴望的瑞德西韋,美國吉利德公司正在研發中的,緊急投入使用的試驗藥。        我們祈求上帝,能讓這個藥有效,真正解救被病毒肆虐的患者,被禁足在家的每個人。        春天到了,我們再不能被一層薄薄的玻璃和整個世界隔離。
  • 專家: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
    新華社武漢2月8日電(記者喻珮 梁建強)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臨床試驗近日廣受關注。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7日在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正在進行中的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約有66%的臨床試驗患者有機會用上瑞德西韋,同時其他標準治療也在推進。  趙建平說,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是沒有人體試驗證據,雖然充滿期待,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檢測療效和安全性。
  • 瑞德西韋仿製藥來了 雅本化學收到中間體訂單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2月11日晚,科創板公司——博瑞生物發布公告,稱於近日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公司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這是第一個公告研發成功瑞德西韋原料藥及製劑的公司。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過去24小時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製藥企業吉利德(Gilead)以及國際頂級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先後發布了三項關於目前最受關注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之一瑞德西韋的不同臨床試驗的報告。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NIH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一項有1063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中,接受瑞德西韋的重症患者從接受用藥到病情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1天,比對照組快了30%。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儘管這一差距沒有未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標準。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他是全球範圍內較早一批提出瑞德西韋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學者。劉文設告訴紅星新聞,該臨床試驗情況是被洩露出來的,從美國法律角度看此行為涉嫌違法。另從已被報導的信息來看,該實驗本身屬於單臂臨床實驗,缺乏對照組,客觀來說該實驗數據置信度不如雙盲實驗。「不過我們還是能看出來,實驗者對於實驗結果非常興奮,可以說是比較有希望的。」
  • 世衛組織否定瑞德西韋 抗體藥成為下一個希望
    瑞德西韋對於新冠住院患者的療效一直存在巨大爭議。周五,世衛組織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論文,明確表示不建議醫生將吉利德科學公司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用於治療新冠住院患者。向世衛組織提供建議的國際專家小組「世衛組織指南制定集團」(WHO GDG)表示,其建議是基於比較幾種藥物治療效果的新數據,包括來自四項涉及7000例新冠住院的患者的國際隨機試驗的數據所得出的。「在徹底審查了這些數據之後,有世界各地專家以及四名新冠患者組成的世衛組織GDG專家小組得出的結論是,瑞德昔韋對降低病死率或對改變患者的其他重要臨床結局,沒有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 ...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
    文 / 十門2020-02-07 22:03:33來源:FX168 【湖北披露瑞德西韋雙盲試驗詳情:向重症傾斜】據中新網,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
  • 瑞德西韋在美獲批上市,官方蓋章意味著「效果好」嗎?
    文章指出,對於瑞德西韋的價值,許多科學家持懷疑態度,特別是FDA在批准時並未諮詢外部專家委員會,也未參考所有瑞德西韋的臨床對照試驗。而作為批准依據的三個研究中,瑞德西韋也並非總是有效。結果顯示,接受5天瑞德西韋的患者恢復顯著好於普通治療的效果,不過,用藥10天的人群並沒比普通治療好。該研究發表於9月15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 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美國公司藥物「瑞得西韋」抗新冠病毒專利!
    2月5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稱:他們發現,美國吉利德公司發明的毒藥物「瑞得西韋」(Remdesivir)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並為此提交申請了專利
  • 對付新冠病毒,瑞德西韋無效?氯喹有效?何大一院士怎麼看?
    首先對於瑞德西韋的態度,何大一教授認為目前雖然只有一些有效的個例或傳聞報導,但他個人仍然認為瑞德西韋是最有希望的藥物,他也和大家一樣,在等待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這才是檢驗有效與否的標準。CNBC新聞頁面吉利德公司根據上周暫停的中國臨床試驗數據,指出瑞德西韋對治療COVID-19在趨勢上有潛在的益處,且在疾病早期使用效果最好。何大一教授也同意這一說法,「就像奧司他韋(達菲)在流感中的作用一樣,在出現症狀的前48h有效,此後抗病毒藥物能做的不會太多。」
  • 自稱瑞德西韋原料藥已「批量生產」
    2月12日,蘇州上市公司博瑞醫藥公告稱,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但實際上,公司所稱「批量生產」僅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信息披露不準確。為此,公司及董秘王徵野3月12日收到江蘇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 梳理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是一種核苷酸模擬前藥,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它以前已在實驗室實驗中可保護動物免受多種病毒的感染。已有實驗證實這種藥物可有效治療感染伊波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的猴子。它還被研究在人體中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病。如今有多項研究表明瑞德西韋也有望用於治療COVID-19,而且已經開展了多項臨床試驗來驗證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療效。
  • 親歷者講述瑞德西韋研究幕後故事,中國研究與美國研究有何區別?
    2020年2月6日啟動至今,研究團隊積極努力推動本試驗的進行,在揭盲前從未對中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作任何評價。在獲得研究結果後,第一時間向上級相關主管部門,並通過專家論證。此外,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研究結果。2020年4月29日,研究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和《柳葉刀》(Lancet)編輯嚴謹的審稿和字斟句酌的修改,順利發表。
  • 治療新冠肺炎的藥來了:一片20元 來自日本 比瑞德西韋有用
    瑞德西韋今何在?隨著法匹拉韋正式獲得認可,那麼問題來了:此前被炒得一片火熱的 「抗疫神藥」 瑞德西韋(Remdesivir)去哪了? 3 月 13 日,美國 CDC 在醫學預印本平臺 medRxiv 發表了一篇論文,公布了美國首批 12 位新冠肺炎病人的情況,其中包括 3 位使用瑞德西韋來治療的病人。
  •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採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進行早期治療,可以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載量,避免其發展成肺炎。這一發現支持在早期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