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試驗衛星「燕」 ,打破最低軌道高度世界紀錄

2020-11-28 騰訊網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周二(24日)宣布,2年前發射升空的試驗衛星「燕」號由於在長達逾一周的時間內,維持以距離地球表面167.4公裡的高度飛行和觀測,故獲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為「地球觀測衛星在軌道上的最低高度」。

「燕」在2017年發射升空,今年4月在軌道上的高度達到271.5公裡,之後徐徐下降。該個試驗衛星其後在9月23日至30日期間,維持在167.4公裡進行地表觀測。衛星機體最終在10月1日結束任務,進入大氣層後燃盡並功成身退。

JAXA表示,以往從未有衛星留下以比「燕」更低的軌道高度,並在受到制御的狀態飛行的紀錄。衛星的飛行軌道愈低,就愈能以高解析度拍攝地表情況及進行詳細的地表觀測,惟若低於300公裡,空氣阻力增強,衛星零件亦會因而加快老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日本衛星創飛行高度世界最低紀錄,隨後墜入大氣燒毀
    據日本共同社31日報導,日本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日本的超低海拔衛星「Tsubame」日前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登記為「地球軌道觀測衛星到達的最低海拔」。作為2017年12月23日至2019年10月1日測試任務的一部分,這顆衛星於2019年9月23日至30日在167.4公裡的軌道高度飛行,而大多數地球觀測衛星一般在600至800公裡的軌道高度飛行。
  •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有望使科學家「聽到」量子系統中微弱信號 2015-08-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物理學家已經一次次打破量子氣體的低溫紀錄
  • 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早將於12月23日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在超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通常地球觀測衛星的飛行高度為600-800公裡,而該衛星將在180-270公裡的低空飛行。
  • 日媒: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早將於本月23日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在超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通常地球觀測衛星的飛行高度為600至800千米,而該衛星將在180至270千米的低空飛行。
  • 日本將於12月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和低空衛星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將於12月23日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有助於全球變暖預測的觀測衛星「Shikisai(色彩)」和在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Tsubame(燕)」。  據介紹,「Shikisai」衛星將從800公裡高空長期觀測地球全部區域內雲層及大氣中的塵埃、冰雪面積、地表植物等的狀態,力爭分析環境隨全球變暖發生的變化,提高預測精確度。  「Tsubame」則會在低於一般衛星的300公裡以下高度的軌道上飛行。軌道較低一方面能詳密觀測地球,但也需要承受在該高度輕微存在的大氣阻力,因此易於下降。
  • 低到突破自殺軌道的低軌衛星,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持續近兩年的日本極低軌試驗衛星(SLATS,Super Low Altitude Test Satellite)最近結束了。低軌衛星普遍飛在距離地球400-1500千米的高度,這裡的大氣密度雖然已經低到海平面的幾十億乃至萬億分之一,但依然會對衛星造成微弱阻力,長此以往會逐漸把衛星拖回大氣。一般認為到300千米就是自殺軌道。
  • 美衛星創GPS導航高度紀錄
    新華社華盛頓4月5日電(記者 周舟)美國4顆衛星近來在約相當於地月距離一半的高度成功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創下了GPS導航的高度紀錄,這有助於未來展開探月任務。美國航天局4日表示,「磁層多尺度任務」(MMS)衛星系統的4顆衛星今年2月在太空利用GPS導航,它們的軌道最高點距離地球超過11.63萬英裡(約合18.72萬千米),大約為地月距離的一半。美國航天局說,在這一高度上,MMS衛星仍接收到足夠強的GPS信號,表明GPS信號比預想中的覆蓋範圍更高,有望用於未來的探月任務。
  • 日本發射超低軌道觀測衛星:使用離子發動機 推進效率驚人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日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發射了一枚用於在「超低軌道」運行的衛星。這枚衛星使用一臺尖端的離子發動機,據說效率是噴氣發動機的10倍。這顆名為「燕」的衛星將在今後2年從最初大約480公裡的高度降至300公裡以下的高度。
  • 日本多功能衛星「向日葵7號」進入預定軌道工作
    新華網東京2月24日電 (記者錢錚)日本國土交通省和氣象廳24日宣布,多功能衛星「MTSAT-2」已於當地時間23日晚23時35分(北京時間22時35分)進入預定軌道,並開始在軌試驗。  國土交通省航空局和氣象廳在一份聯合新聞公報中說,本月18日升空的「MTSAT-2」衛星經過5天多飛行,已進入遠地點高度35937公裡、近地點高度249公裡、傾斜角為28.5度的地球靜止軌道,誤差分別只有25公裡和1公裡,傾斜角則完全被控制在計劃範圍內。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立即開始實施在軌試驗。
  • 中國企業打破日本東芝公司「鈣鈦礦光伏組件效率」的世界紀錄
    近日,中國一家科創企業——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一舉打破了由日本東芝公司創下的鈣鈦礦商業化大組件效率的前世界紀錄。纖納光電的本次測試數據來源於他們首條20MW的鈣鈦礦量產產線,該產線的首批下線產品通過了歐洲權威檢測機構ESTI的嚴格檢測,並獲得11.98%的效率認證。
  • 中國探空火箭射高37年來全球最高 逼近同步軌道
    5月17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這樣表態。他要求證的「事實」是一次實驗。據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介紹,13日21時,中國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進行了一次高空科學探測實驗。然而在隨後西方媒體的嘴裡,這種完全正常的實驗卻變了味道。37年來射得最高火箭據介紹,這次實驗的學名為「空間環境垂直探測及空間科學主動實驗」。
  • 勇士1000英尺高度走扁帶 無防護打破世界紀錄
    8月2日,一位名叫斯賓塞的男士,在1000英尺的高度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徒步走完兩座山谷之間栓起來的很窄的扁帶,打破世界紀錄。 8月2日,一位名叫 斯賓塞的男士,在1000英尺的高度上,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徒步走完兩座山谷之間栓起來的很窄的扁帶,打破世界紀錄。
  • 航天領域的雙喜臨門,人造軌道衛星投放,打破美技術壟斷
    我國航天領域的新突破外媒當然不會放過關注,經過近期的研究後發現,好傢夥,中國不僅在空天飛機上邁進一大步,還同時打破了美國另一項技術壟斷!其次該試驗太空飛行器區別於以往發射成功的太空飛行器,新型太空飛行器通過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送上太空預定軌道,航行一段時間後按系統設置自主返回預定著陸場,其中無人駕駛自主返回標誌著該太空飛行器不同以往太空飛行器的特徵——無人駕駛可重複利用。
  • 高度只有9.5米 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
    原標題:高度只有9.5米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日本製造的世界上最小的SS-520火箭被載入吉尼斯紀錄。據悉,今年2月成功發射的SS-520是世界上能夠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最小火箭。
  • 龍華這家企業打破世界紀錄
    9月20日凌晨,深圳龍華無人機編隊企業——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在廣東省珠海市打破了「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本次挑戰項目中,大漠大智控共同時升空飛行3051架無人機,打破了在同年進行,由俄羅斯無人機團隊保持的2200架無人機同時升空的世界紀錄。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按照運載火箭的發射數量和成功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創下近年最低的紀錄,成績不佳。  具體到中國,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39次,成功35次,失敗4次,成功率89.7%,創下近些年最低的紀錄。  3.發射衛星:最高紀錄  2020年,各國共計發射1278顆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創造世界航天史發射數量紀錄。
  • 打破世界紀錄!除了北鬥以外,又一領域實現自主研發
    打破世界紀錄!除了北鬥以外,又一領域實現自主研發!雖說我們中國在國內的科技領域上起步比較晚,在別人都有輪船等東西的時候,我們國家還稱其是一個「怪物」。不過伴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及國家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的生產力之後,我們國家就開始深耕起科技來。儘管到現在我們不能全面地說我們國家有全部超越的地方,但我們依舊有很多值得驕傲的成績。
  • 世界第四太空強國垃圾堆裡誕生,印度反衛星試驗嚴重汙染地球軌道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印度已經在3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成功地完成了反衛星武器的試驗,正式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ASAT(反衛星武器技術)的國家,在其之前在世界上僅僅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掌握此技術。
  • 高邊疆之謀|日本研究超低軌道衛星,「黑科技」有軍用潛力
    2017年12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製的「超低軌道技術試驗衛星」(SLATS)由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該衛星是世界首顆具有變軌能力的超低軌道衛星,將在軌驗證超低軌道高度保持,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超低軌道技術能夠迅速增強戰場信息獲取能力,軍事應用潛力巨大。
  • 中國企業打破「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世界紀錄
    3051架無人機擺出的飛行圖案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 馮煜升 攝3051架無人機擺出的飛行圖案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 馮煜升 攝中新網珠海9月20日電 (鄧媛雯 楊小勇)20日凌晨,中國無人機編隊企業--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漠大智控」)在廣東省珠海市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