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2月,凡爾登戰役在西線以讓人無法想像的方式開場。昔日美麗的城市凡爾登在戰火的洗禮下變成了人間地獄。為了儘早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法國的盟軍開始在其他戰場展開對德國及其盟友的瘋狂進攻,力圖通過在其他地域的勝利來對德國施加壓力,從而使其從凡爾登撤軍。
在凡爾登戰役進行到第四個月的時候,英軍決定在巴黎以北97千米處的索姆河沿岸地區向德軍發起大規模攻勢,通過牽制其兵力達到支援法軍的目的。索姆河是法國北部的一條河流,作為巴黎的重要屏障,索姆河在軍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早在一戰開始不久,德軍就在索姆河一帶構築了非常牢固的防線。而對駐紮在索姆河一帶的德軍的戰事,協約國方面實際上早有計劃。
但是由於凡爾登戰役讓法軍應接不暇,所以法軍無法按既定計劃擔任主攻,從而改由英軍擔任主攻。法軍只得在自顧之餘,抽調部分人員加以配合。6月24日,英法聯軍開始對德軍陣地實施幾晝夜的不間斷轟炸,索姆河戰役正式開始。據資料統計,英軍在首輪轟炸中發射了將近150萬枚各型炮彈,在一戰中創下了一個驚人的紀錄。 馬恩河戰役後,德軍與協約國都沿著瑞士邊境各挖掘了一條戰壕,一直延伸到了比利時的北海海岸。
從一戰正式開始至1]1 918年德軍發動春季攻勢的期間,塹壕戰成為西線戰場的主要作戰形式。英法聯軍與德軍之問展開的便是塹壕戰的戰術。
塹壕戰又稱壕溝戰,屬於低地面作戰,作戰雙方利用自己堅固的防線作掩護,對敵方發動大火力的攻擊。塹壕戰最基本的戰略就是堅守住己方戰壕,並嘗試進攻到敵人後方。這種戰略一般都以消耗戰為主。
德國人在塹壕戰中的防禦工事建造得非常出色,其掩蔽物和據點都位於地下深處,防炮彈的能力很強,空氣流通性能也很好。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總司令意圖通過使用騎兵來突破敵軍防線,但是面對德軍的嚴密防守,英國付出了慘墨的代價。
在戰壕中作戰的上兵面臨著極大的困難。炮火的攻擊、細菌的感染以及寒冷的侵襲,都讓身處狹窄的戰壕中的士兵們毫無招架之力。數不清的士兵在塹壕戰中輕易送掉了自己的性命,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面對著敵人的狂轟濫炸,血肉之軀只是束手待斃的道具而已。
7月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值得世人永遠記憶的慘痛的日子。這一天,成為英國陸軍史上最灰暗的一天。據記載,英軍在8月1日的傷亡頻率為每分鐘死亡83人,創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頻率的最高紀錄。而全天的傷亡人數達到了6萬人,可謂血流成河。
數不清的屍體在戰爭初期的短暫停戰中被同伴掩埋。但隨著戰事的愈演愈烈,更多的屍體被留在陣地和壕溝之中,根本來不及清理。
戰後倖存的士兵回憶起當時的場面時都有一種感覺:面對著堆得高過自己的死去的人的屍體,倖存的人早已沒有了活著的感覺,仿佛置身於地獄之中。即使在戰後倖存下來的他們,因為長期置身於陰冷之中,許多人患上了風溼性疾病,在戰後的日子飽受痛苦。而高度緊張的戰爭狀態,也為他們的精神上帶來了更多的災難,困擾著他們在戰爭結束後的和平歲月。 經過將近5個月的膠著戰之後,英國被迫採用步兵、坦克以及空中支援相互配合的戰術,終於向前推進了部分戰線,但是,人員的傷亡已無法挽回,最終,英軍被迫退出索姆河戰役。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軍團作為英國的附屬也參加了這次戰爭,並付出了2萬多人的傷亡代價。但是面對著首次經歷的大規模戰爭,澳大利亞軍團表現出來的勇氣令人敬佩,他們在付出代價的同時也起到了遏制德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