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復旦中植獎公布,花落美國三位引力波追蹤者

2020-12-01 澎湃新聞

第二屆復旦中植獎公布,花落美國三位引力波追蹤者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9-22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左起: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

9月21日,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獲獎名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加州理工學院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因在引力波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而獲獎。三人將分享300萬人民幣的獎金。

「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共同設立,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學和生物醫學三個學科領域做出原創性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獎項每三年在這三個學科領域中輪流評獎,今年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2016年,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評選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將獎項授予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兩位在人類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工作。

作為第二屆該獎得主,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在引力波上的貢獻各不相同。

雷納·韋斯發明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是LIGO裝置的基礎。他首次分析了探測器的主要噪聲來源,並領導了LIGO儀器科學的研究,最終使LIGO達到了足夠的靈敏度。

基普·索恩奠定了引力波探測的理論基礎,他開創了引力波波形計算以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向,並對LIGO儀器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提出了量子計量學理論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巴裡·巴裡什領導了LIGO建設及初期運行,建立了LIGO國際科學合作,他把LIGO從幾個研究小組從事的小科學成功地轉化成了涉及眾多成員並且依賴大規模設備的大科學,最終使引力波探測成為可能。

2016年2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來自於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百年前愛因斯坦的預測。

據悉,本屆「復旦-中植科學獎」自2017年2月啟動評獎工作,3月起在全球範圍內向139名物理系領域的提名專家發出提名邀請,同時組建了由8名國際物理學領域知名專家構成的遴選委員會。到4月底截止時共收到37份候選人提名表格,共計27組獎項候選人,涉及35名候選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復旦-中植獎,引力波,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公布,3位獲獎者將共享300萬元獎金
    今天(9月24日)復旦大學公布了2020年度「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評出的三位獲獎者分別是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Charles L. Kane和中國清華大學教授Qikun Xue (薛其坤)。
  • 外媒:美國三位引力波學者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4日報導外媒稱,諾貝爾獎主辦方3日稱,美國科學家雷納·魏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因在引力波探測中發揮的先鋒作用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路透社10月3日報導,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曾首次預言時空結構中的波動,即引力波。在去年初科學家宣布引力波被首次發現後,它引發了天體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 這個獎曾預言五位諾獎得主,今年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獲「復旦-中植科學獎」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 描繪美麗物理新世界,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今天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獲獎名單,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其中, 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揭曉!三位「物理大神」共享300萬獎金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24日報導:記者今日從復旦大學獲悉,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將授予Sir Michael V.Berry、Charles L.Kane和薛其坤。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獲獎人或需線上出席頒獎典禮。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近日,「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將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中外科學家,他們分別是:Sir Michael V. Berry,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Berry 教授提出的系統在經歷絕熱循環過程中所獲得的幾何相位(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貝裡相位的發現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Charles L. Kane,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Kane教授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理論。他的貢獻促使了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並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今天上午,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通過線上、線下出席。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 聽三位諾貝爾獎得主講引力波
    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對此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2017年12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的科普論壇「墨子沙龍」舉行了引力波大會,邀請這三位諾貝爾獎得主演講,並現場回答提問。
  • 北師大天文系三位畢業生為引力波發現文章合作者—新聞—科學網
    這個消息讓整個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為之沸騰,我校天文系也非常振奮,在發現引力波的文章合作者中,範錫龍、朱興江、明鏡三位均為我校天文系的畢業生。 北京師範大學不僅是日本引力波項目KAGRA的中方合作中心單位,與清華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加盟該項目,而且也長期致力於與澳大利亞和英國在引力波領域的切實國際合作。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當談到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會花落誰家時,芝加哥大學阿貢實驗室(Argonne Lab)前主任Peterl Littlewood對第一財經記者脫口而出:「Ligo!"引力波最初的發現是在2015年底,2016年初宣布,不過沒有來得及趕上當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 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公布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人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ir Michael V.Berry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Charles L.生物醫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薛其坤因在實驗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獲得該獎項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是第五屆授予物理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頒獎典禮將於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它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預言,為人類...
    據推測,兩個黑洞的合併發生在13億年前,合併過程中產生的引力波經漫長的傳播最終抵達地球。公布首次探測結果後,LIGO就成為了眾望所歸的諾獎最大熱門。然而,2016年諾貝爾獎提名的截止時間是1月31日。外界普遍猜測,諾獎可能推遲到2017年才會花落LIGO。今天的獲獎結果也顯示引力波獲獎毫無懸念。
  • 「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研究獲獎
    引力波不負眾望斬獲本年諾獎!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點5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雷納維斯,巴裡巴裡什 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三人將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38萬元)。
  • 「復旦-中植科學獎「再次頒出,獲獎人貢獻惠及萬千孕婦和胎兒
    12月15日,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和青年創新人才齊聚一堂,共論全球科技前沿和創新趨勢。
  • 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三人因引力波獲獎
    引力波最初的發現是在2015年底,2016年初宣布,今年9月27日,在義大利都靈召開的G7峰會科學部長分會上,美國自然基金委員會主任France Cordova宣布了第四次引力波的重大發現,而且科學家首次得到了引力波的3D波形圖。這項重大發現在諾貝爾獎頒發前宣布意義非同一般。不過由於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更加複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這次的引力波發布會上,官方沒有公布消息。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紹2020「科學探索獎」情況。
  • 今天這個獎公布了!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有他們
    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獲獎人或需線上出席頒獎典禮)。「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和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