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線》2013年11月29日完成臺本
——中國航母遠航南海 美日緊監視
主持人 剛強:
歡迎各位繼續收看《環球視線》。
遼寧艦於11月26日離開青島某軍港碼頭,在4艘軍艦的護航之下,經臺灣海峽航渡至南海海域,在今天上午遼寧艦首次靠泊三亞某軍長,然後美日卻聯手上演了一場空海齊上陣的跟蹤接力,這不免讓遼寧艦的首次科研試驗和這種訓練的氛圍變得更加的真實,一路相隨而來的殲機都成為了演習的真實背景了。那沒有通過釣魚島附近海域美國和日本為什麼要如此高度緊張呢?
從本月的22日開始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到了南海地區,與遼寧艦同一時間出現在南海,是不是顯得有些巧合呢?這讓外界格外的關注。那遼寧艦的一舉一動正在成為世界注目的興趣點,該如何來解讀遼寧艦首次赴南海訓練的真正的內涵,那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請演播室的兩位專家為我們進行點評和分析,在之前我們先來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播放短片)
解說:
經過三天的連續航行,在飛彈驅逐艦瀋陽號、石家莊號和飛彈護衛艦煙臺號、濰坊號的護衛下,我航母遼寧艦經東海海域、通過臺灣海峽順利抵達三亞某軍港,儘管只有3天的海上航行,航線上也沒有經過釣魚島附近海域,但美國和日本依然角度緊張,時刻監視著我航母編隊的動向。中國航母遼寧艦28號凌晨進入臺灣海峽忠縣以西海域,艦隊趁夜以20幾組有巡弋航速穿過海峽,約5時許通過高雄外海海域進入巴士海峽,這是來自某外媒對遼寧艦28號凌晨路線的描述。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和日本派出了強大的海空力量監視遼寧艦隊。其中包括從衝繩嘉手納美軍基地起飛的多架P-3C反潛偵察機,RC-135戰略偵察機,以及從華盛頓號航母起飛的F/A-18E電子戰飛機。同時另有媒體報導稱從關島前行的美軍洛杉磯級偵察潛艇也出現在頻臨海域,對於美日等對遼寧艦的全力監控,有媒體笑稱這只是為中國航母走向遠海甚至遠洋的列隊歡迎罷了。
抵達南海海域後,遼寧艦和編隊的四艘戰艦即將展開預定的訓練,包括編隊通信演練,反潛與防空等,無獨有偶的是為參加美日衝繩聯合軍演,美軍的華盛頓號已經部署在南海海域,而借救助菲律賓颱風災害為名的日本王牌艦艇,直升機航母10號也已抵達菲律賓,再加上此前部署在南海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和遼寧艦的到來,三國四艘航母在南海不期而遇。
主持人:
應該說這一次已經是遼寧艦今年的第五次相關的訓練了,我們看到這次媒體解讀了很多遼寧艦的又是個第一次,首先第一次到南海進行相關訓練,第一次有了這個護航的編隊,同時我們看到三亞軍港來說這也是第一次進駐,那麼是不是這幾個第一次也使得遼寧艦此次航行顯得與眾不同?
正在評論 首赴南海 首停三亞某軍港
滕建群:
確實是,第一的話應該是我海軍航母發展計劃當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式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到配上防空、反艦、作戰能力這種水面艦艇進行了跨海區的航行,而且跨了幾個海區進入到南海,所以這一次我想應該是咱們航母,應該整個一個訓練計劃,試驗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到現在的話看來非常成功,比方說通過臺灣海峽用了十幾個小時,非常順利的過了這樣一個。因為海區不同的話,海況也是非常複雜的能夠順利的完成這樣一個航程,我認為對於我們各種平臺,包括航母平臺,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平臺能夠順利的在遠海航行已經具備這種能力,儘管這次沒搭載作戰飛機。
專家觀點 複雜海上認為環境利於提高訓練效果
主持人:
當然出了這些還是第一次,還有一個第一次就是媒體格外喜歡解讀的,就是由美日的這種接力式的跟蹤監視。那我們看到就是遼寧艦這個線路,航行的線路其實並沒有任何的威脅性,但是為什麼這次美日會如此興師動眾的監視?
杜文龍:
這個是美日的慣常做法,平時我們有這一類訓練活動,不要說航母編隊,既使是區戶編隊也要進行遞進偵查和全程的陪伴。主要目標還是進行偵查和放大中國的威脅,因為從現在看遼寧艦它和現在的一個,它和現在的幾個軍艦不具備作戰能力,是個編隊的雛形,還沒有形成強大了海上立體播放能力。既使是這種情況,美日也不放心,它所出動的艦載機的數量,包括空中巡邏機的數量比我們現在的殲-15還要多,這樣水下、水面觸動的各種潛艇和水面艦艇比現在遼寧艦的編隊數量還要大。
主持人:
這樣能達到什麼呢?
專家觀點 「遼寧號」跨氣候帶跨海區編隊訓練
杜文龍:
所以說列隊歡迎很有道理,這樣主要是進行全程的一個偵查,從現在看到底編隊是怎樣構成,另外在編隊過程中會訓練哪些動作,會停泊哪些軍港,會走哪些航線。另外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會不會有異常情況出現,無線電信號的輻射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一個基本的模式,它主要想把這些基本的情況全部收集整理之後進入到資料庫。那麼今後遼寧艦一旦形成作戰能力,形成水面水下工種多元化了作戰能力。那麼今後遼寧艦一定會成為這個方向,美日進攻的一個目標,所以它在為作戰進行真正的準備。
主持人:
其實這一次雖然我們看到是一個編隊出行,但是和形成編隊戰鬥力還是不同的一個概念,我們的遼寧艦形成編隊戰鬥力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期待。
杜文龍:
現在還要等愛,因為目前我們這個編隊它只是一個雛形,「4+1」的模式,今後光有水面作戰艦艇肯定不行,那水下要有一堵牆,要有核潛艇,要有常規潛艇在水下進行護航,要驅逐對方的水下目標。另外我們的海上要有伴,要有夥伴,現在光有驅護還不太行,今後還會有大型綜合補給艦,為整個編隊提供非常好的保障,有一個長周期的訓練條件,那麼天上還要有傘,今後我們的殲-15戰鬥機,你包括今後有可能的新型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要進行高頻度的起降,所以水下有牆,海上有伴,空中有傘,這是形成戰鬥力的標誌。
主持人:
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戰鬥力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那同時我們看到這次遼寧艦的出行,確實也是遇到了不同的一些環境,尤其是這次我們看到颱風「海燕」把美國和日本的航空母艦也得吹到了南海,這麼一來遼寧艦到南海進行訓練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三國四艘航母同時處於南海地區這樣一種狀況,那這給相關的地區究竟帶來的是一種什麼信號?
滕建群:
這應該是一個巧合,我想我們的航母對訓練計劃年度性的,不是因為美國的航母到這因為有颱風了,我們過來了,但是確實出來在這個地區,也確實是南海成了一個應該是舉世關注的一個熱點。大家都看到兩個航母,一個中國航母,再加上日本的所謂的直升機航母,在這個地方出現,會不會有一個PK呢?我想這個是有這樣一個含義,但是從長遠來說的話,中國還是演練自己的這種航母戰鬥群的這樣一個形成。那麼我們這次看到主要還是一個水面平臺,也就是航母加上四艘水面作戰艦艇這樣伴行的一個動作。那麼我們看到上面沒有搭載真正的這種飛機,因為我們知道航母戰鬥群它主要的作戰能夠體現在艦載機上。我們前不久也看到了美國航母其他,它是很複雜一道程序,包括先起飛兩架直升機,再起飛加油機,再起飛預警機,最後F-18再起來,所以它在一個程序,我們現在可能光看到殲-15,那麼我們加油機,我們預警機都在後續的在部署,那麼這次航行我認為主要還是平臺,而不是搭載的這種兵器的試驗,所以到南海主要還是磨合這樣一個群,戰鬥群。
主持人:
對,所以這次航行對遼寧艦來說確實是有很多不同的含義的,我們看到它遇到了很多第一次的一些特殊的環境和情況,因為昨天其實我們看到習近平主席在濟南軍區視察的時候,對新兵特別說了一句話,他感到新兵訓練的時候,兵之初就以實戰化的訓練方式來進行,那對於這個士兵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那對於遼寧艦來說,這次其實也遇到了兵之初的一些很多新的情況。遼寧艦是不是將來也會面對更多的類似的情況,遼寧艦隻有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才能逐漸的走向成熟。
杜文龍:
戰需一致這是原則,所以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兵都必須把這個當成訓練的基本標準,從現在看南海的人文環境得遼寧艦提高訓練效果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那既然在這個方向有美國的航母,有日本的準航母,另外還有海上複雜的這種情況,包括水文、地址,水文氣象條件。那麼遼寧艦的訓練就要把未來作戰的這些基本的模式加入到自己的訓練過程中,雖然訓練條件很苛刻,但是對於遼寧艦的成長本身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主持人:
但是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媒體都在解讀遼寧艦出海之後,將來會帶來哪些地區的影響,所以現在一方面看到媒體在過多過分的解讀,但是另外一方面是不是我們也要如何來運用媒體來打好航母外交這張牌?
杜文龍:
實際上航母作戰能力它是一個長周期的這麼一個模式,不可能今天造了航母,明年就能夠形成作戰能力,無論媒體怎麼說,無論外國怎麼吵,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主持人:
畢竟我們看到軍方發言人已經說了,我們的航母不是宅男,但是小男孩要想成熟不能老窩在家裡,小男孩走到外面肯定會碰到大孩子,或者是壞孩子,但是只有不斷的磨礪,不斷的經歷,才能讓自己具有男人的成熟之美。這裡是《環球視線》我們稍候回來。
在航母形成實際戰鬥力之前,各種例行訓練的動作其實都會引起外界對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關注,甚至是側目,航母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威懾力量之一,儘管遼寧艦隻是試驗艦,但是如何消除一些國家對中國航母和中國海上威脅的過度的解讀,獲取會是一個經歷相對漫長的過程。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環球視線》,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