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中國都是地廣人稀的狀態,因此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人口增長,歷朝歷代王君都把人口增長當做國家的頭等大事,而從古至今我國一直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
古代長期戰亂,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諸侯霸主打來打去,而且當時都是冷兵器作戰,基本都是靠人的數量取勝。人口數量標誌著這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經濟能力以及國防力量。因為足夠多的人口才能夠發展經濟和抵抗外敵的侵略,為了保證國家在戰爭中取勝,在戰亂時期,各國更加重視生育率。
戰爭對於百姓們來說從來都是巨大的災難,在長平之戰中,白起一人就坑殺了趙國超過40萬的軍民。而且在古代由於戰爭和瘟疫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等原因,百姓的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高,出生率是遠遠低於死亡率。所以從西周到春秋戰國,再到秦始皇一統六國,想要稱霸就必須有充足的兵力,畢竟人多勢眾,有人才能實現大軍壓境。
西周時期據文獻記載就有男子到三十歲必須娶媳婦,女子十二歲的時候就要嫁人的政策。而且要民眾都要做到"慈幼",也就是愛護祖國的花朵。儘可能的多生孩子,還要保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在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男人們可以不遵循一夫一妻制,皇帝更有自己的無數妃嬪,坐擁美女無數。佳麗三千可能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皇帝的後宮有很多妃嬪。當初管仲改革的時候就意識到這點,王公貴族們的小妾不好先動,於是他率先從齊桓公下手。把齊桓公後宮的女人們都送到民間或者是他們的老家,讓他們重新嫁人生孩子。有了一國王君的表率,齊國的貴族名流和土豪鄉紳只好也獻出自己府中的多餘美女。
管仲還是娼妓業的祖師爺,當時為了滿足青年光棍的需求,在全國推行娼妓業,這樣的努力下國家一片祥和。人們安居樂業,身心都得到放鬆。這使得生育率得以大大提升,齊桓公也躋身春秋五霸的首位。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把鼓勵生育放在相當重的地位上。
到商鞅變法時期,家中兩個男孩的,成年後兄弟倆必須分家。分家的標準就是結婚生子。否則就會加很重的稅。本來就是小農經濟的國家,家庭都不富裕,他們面對高昂的賦稅,都會立馬找個媳婦成家過日子,然後多生孩子回報國家。臥薪嘗膽的勾踐在重新得到權力後把鼓勵生育當做國策之首。
為了讓百姓們多生孩子,勾踐規定,從發現懷孕,從產檢到接生這個過程,國家提供一條龍服務。不論是生男生女,國家都有獎勵。生到三胞胎官府還會派免費的奶媽幫忙照顧,生雙胞胎國家就發糧食養育孩子。而且女子十七歲,男子二十歲不結婚他們的父母就會被判刑。
漢元帝時期,只要是妻子懷孕。孩子還沒出生,朝廷的糧食就已經送到了,而且還會減免相關賦稅。所以在這樣的倡導下夫妻們都紛紛生孩子。漢惠帝時期如果適齡男女還不結婚,罰錢;國家強制徵收糧食。就會到宋高宗時期,給最實際的政策,遇到困難家庭國家出錢撫養孩子的。只要生就可以,國家給養。因為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錢,而最弱的就是國防力量。
在這樣的歷史延續下,我國人口發展到宋代時,數量就明顯上來了。宋朝也是人口數第一個過億的朝代,此後經過明清的發展,兩朝的人口都超過一億。甚至到清朝末期的庚子賠款就是按當時中國人口數量一人一兩來計算的,所以賠了4.5億兩白銀。
由於數千年來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觀念,我國人口在近現代得到大規模的增長,人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多的國家。所以建國後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療衛生不斷發展,死亡率逐漸降低,人口結構不均衡等問題也顯現出來。如今我國又開始實行"二孩政策",但不久之後,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將會是印度,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