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55歲的唐迪開著一輛輕型客車,獨自一人從家鄉河北唐山出發,駕車1400餘公裡,來到武漢做志願者,轉運感染病患、搬運物資。
3月1日,在一次志願者體檢中,他意外發現自己肺部長有腫瘤。他說:「我不怕死,我可以當什麼都沒發生。但不願再給武漢增加負擔,也不放心家中80餘歲的老人,只想回家再接受治療。」
唐迪的「戰友」志願者李小熊,把該事發在了網上。他說:「知道老唐生病,大家都非常難過,希望能幫老唐早日回家、隔離休整、進行治療。」
3月7日,記者聯繫上唐迪,聽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唐迪在搬運物資,但診斷出腫瘤後,醫生建議他不要再進行體力勞動
NO.1
瞞著家人在漢一個月
一個月前,唐迪看新聞得知武漢缺人少車,許多醫護人員下班需要接送,有些物資也需要車輛倒運。他想:「我有B本的駕照,還有一輛小客車,去武漢肯定能發揮作用。」2月8日當天,他就從家中偷偷出發了,沒有告訴任何人。
前往武漢的路上,他幾乎看不見一輛車。途經服務區,他在車上過了一夜。第二天到漢,馬上與共青團礄口區委和礄口區衛健委聯繫,當上了一名志願者司機,幫忙轉運病人。

直到現在,除了唐迪的妹妹,其他家人都不知道他在武漢做志願者。他說:「剛好在疫情期間,人員不能隨意走動,這幫我隱瞞了行蹤。我的嶽母和妻女,以為我回到我媽那邊去了。而我的媽媽則以為,我和老婆呆在一起。家中兩位老人都80餘歲了,真不希望他們擔心,也不想出發時遭遇太多阻力。
作為一名唐山人,唐迪在11歲時,經歷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這次災難的親身經歷,讓他明白生命的渺小、珍貴,也更強烈地感受到武漢需要支援。這是驅使他來武漢的原因之一。
NO.2
平均每天運送6名病患
2月10日起,唐迪開始負責接送新冠肺炎病患。每天8點出發集合,10點領到任務開始跑車。平均每天運送6人,有時從隔離點送到醫院,有時從居民家接到隔離點,最多的一天運送了17名病人。他說:「我總是儘量把車開快一點,想讓這些病人儘快見到醫生,他們才能安心一些。」
到武漢的第3天,唐迪第一次進入醫院。當時他從某隔離點接一位老人到醫院做檢查,這位老人原本有一些基礎性疾病,看起來非常嚴重,連下車都很困難。他進醫院借來輪椅,推老人去找醫生做檢查。
唐迪主要負責運送新冠肺炎病患
「這是我第一次進醫院,我很害怕,但隨行的護士是個小女孩,看著就沒什麼力氣。這種情況我必須去做。」唐迪回憶,接送病患時,看到年邁的老人,也會主動上前去攙扶或者幫忙抬輪椅。「我自己家中老人都80多歲,看到這些老人感覺自己義不容辭,要去多幫他們。」
晚上8點多運送完病患後,他還參加了礄口區團委和善緣義助組織的志願者車隊,裝卸運送防寒衣物、電暖氣、防護物品、食品、礦泉水、餐盒等物資給醫院;有時還會接醫務人員下班。
有一天晚上,唐迪從黃陂區把物資運到光谷。這一趟要跑130多公裡,直到凌晨才完成任務。他說:「我的客車在武漢市區,累計行程已達1800餘公裡,差不多運了25噸的物資。」
NO.3
志願者體檢時發現腫瘤
3月1日,礄口區組織全體志願者進行體檢,排查新冠肺炎感染的情況。幸運的是,唐迪的核酸檢測是陰性,確定無感染,但CT報告顯示肺部有個大腫瘤。診斷後,礄口區衛健委第一時間與唐迪誠懇溝通,希望他在漢儘快接受治療。
唐迪說:「來武漢做志願者也想過可能感染,我不害怕死,只是希望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現在我就當什麼還沒發生吧。」之後,唐迪照常穿梭在武漢三鎮搬卸貨物、運送物資。3月5日給醫院運輸物資時,有醫生告訴他,此病已不適合進行體力勞動。
唐迪的情況,牽動著志願者隊伍裡不少朋友的心,他們勸他休息,為他做飯、送餐。7日晚上,礄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來兩位醫生,代表曾被唐迪服務過的病患送來了捐款。唐迪百般推辭,他告訴記者:「現在我繼續留在武漢,是給武漢添加負擔。希望能回到家人身邊。」
目前礄口區衛健委已幫他向相關部門反映需求,記者也聯繫了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對方建議唐迪先在武漢就近治療,待相關限行舉措符合放行條件時,將會積極妥善安排解決。
來源:楚天都市報
編輯:申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