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上天入地無死角 大氣汙染跑不了

2020-11-24 南京日報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江瑜) 50米高塔高清探頭、66個大氣自動監測站、240臺油煙在線監測系統……近日,建鄴生態環境保護調度中心啟用,通過上天入地無死角監控大氣汙染排放,建鄴區藍天保衛戰有了「天眼」助力。

  11月17日下午3時,奧體中心國控點空氣品質指數(AQI)55,良好。在調度中心,巨大的顯示屏上,所有大氣自動監測站的實時數據一目了然,輕點滑鼠點開任意一個站點,實時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等6項汙染物,以及溼度、風向數據都能顯示在大屏幕上。

  「平臺除了可以實時監測,更是一雙『眼睛』,隨時找到汙染排放源頭。」操作員向記者演示了「捕捉」汙染物的過程。假設某站點發現指數超標,只要點一點滑鼠,分析超標的汙染物是什麼,找尋周邊的監控探頭,查看實時監控畫面,是工地揚塵還是油煙汙染,馬上就能溯源,「平臺發現超標還會自動報警,我們就立即通過手機將信息發送到環保執法人員手中,聞警而動進行查處。」

  平臺的精準數據來自哪裡?在富春江街附近的一根電線桿處,記者看到了一個微型自動監測站。監測站依託電線桿,通過空氣採樣儀採集汙染物數據,實時傳輸。像這樣的微型監測站建鄴區共有60個,布點在主幹道、居民小區、學校、餐飲集中區、工地等重點區域,監測精準而且方便移動。加上奧體中心國控點在內的6個固定監測站,建鄴區實現了大氣監測網絡全覆蓋。與此同時,全區240家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餐飲店全部安裝了油煙在線監測裝置,在建工地全部安裝監控,至此,揚塵、餐飲油煙、汽車尾氣等主要汙染物全部被納入監測系統。

  除了地面監控,調度平臺還接入了一個高空「鷹眼」——在位於江山大街的一個通信高塔上,架設在50米高空的360度高清攝像頭將周邊所有的工地納入視線。「這個攝像頭從高空俯視,發現塵土飛揚的情況會自動鎖定畫面並報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在前幾天,這個高空探頭發現了一家工地違規夜間施工,一家正在進行土方作業的工地挖掘機作業產生揚塵,第二天兩家工地就被查處。

  建鄴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建鄴區在全市地勢最低,汙染擴散條件差,必須嚴格控制本地排放才能達到提升空氣品質的目的。「經過前期的小微站點監測和移動監測車溯源,建鄴區主要汙染物是工地揚塵和餐飲油煙。」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藍天保衛戰是其中重中之重,找準了汙染源,針對主要汙染物實施「靶向」治理,建鄴區工地和餐飲油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調度中心啟用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有了高科技支撐,空氣品質監測和環保執法更加精準。下一步,針對建鄴區在建工地多的特點,建鄴生態環境局準備將60個小微站點調整到重點工地,全天候「盯梢」揚塵汙染。 

  據悉,今年以來,建鄴區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下降20.2%,空氣優良率提升15.1%,為中心城區大氣汙染防治提供了經驗。

  調度平臺實時顯示66個監測站點空氣品質數據。 南報融媒體記者 江瑜攝

相關焦點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0不老村.jpg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徵程 -- 版次:[ T13 ] 不老村一景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專項項目招標公告
    三、申報要求  1.本次招標共有18個選題方向,不受理自選選題,但申請人可以根據選題方向微調具體申報題目,項目名稱的表述應科學、嚴謹、規範、簡明,一般不加副標題。  2.申請人要按照《申請書》的要求如實填寫申請材料,並保證沒有智慧財產權爭議。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0水杉大道.jpg
    水杉大道 南京日報社主辦南京日報總編輯:丁輝宇國內統一刊號:CN32-0030南京日報廣告刊例表南京日報信息熱線:4008885998南報網新聞熱線:025-84686110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有趣的昆蟲博物館
    赤壁路小學二(5)班 楊鈺婷 指導老師 駱源源  國慶假期,我和爸爸一起參觀了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那裡有各種昆蟲。   在昆蟲博物館,我看見了蝴蝶、天牛、金龜子、蜻蜓、蜘蛛等昆蟲,還學習了昆蟲的相關知識。
  • 我給大氣汙染「畫像」———專訪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長丁愛軍
    江蘇省人民政府和生態環境部聯合主辦的「2018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10月22日、23日在南京舉行。江蘇新聞廣播和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聯合推出系列報導——「環保大咖背後的故事」,今天來認識一位藍天先行者——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丁愛軍。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玻纖院與高校企業共建國家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俞曉 融媒體記者 徐寧) 為突破測試評價瓶頸,解決我國新材料產業「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問題,在昨天上午舉行的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複合材料行業中心共建暨南京玻纖院發展大會上,南京玻纖院與六家高校、上下遊企業籤約五項合作共建協議,共同打造一流的國家級行業服務平臺。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20南京同溧晶體材料研究院.jpg
    奮進新徵程 -- 版次:[ T04 ] 南京同溧晶體材料研究院 南京日報社主辦南京日報總編輯:丁輝宇國內統一刊號:CN32-0030南京日報廣告刊例表南京日報信息熱線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溧水草莓迎來採摘高峰期
    在傅家邊草莓種植基地,既有美莓源這樣的立體草莓種植,也有傅家邊精品草莓生活館裡的懸掛式無土栽培,還有普通種植戶陶興富家那樣的高壟種植,遊客採摘時,腳不沾泥,也不用彎腰,一改以往「手採草莓腳踩泥」的印象。據悉,在傅家邊精品草莓生活館,遊客購買68元/人的門票進入大棚後,可以隨便吃。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揚子江大道東寶路以南實現快速化
    揚子江大道是完善南京主城高快速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京主城快速外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是城市隧道、綜合管廊、過街通道、地下管理中心「四位一體」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典範項目。   優化完善城市道路綜合功能  揚子江大道位於河西濱江,是我市重要的城市主幹道之一,縱跨建鄴區、鼓樓區,總長近15公裡。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蟲子旁
    說實話,我不記得朱老師都說了些什麼,當時只是特別興奮,遇見了書裡講故事的人,故事就變成了真的。   再後來,《蟲子旁》裡作者和蟲子的故事,變成了我和蟲子的故事。書裡讀蟲子,書外覓蟲子,小小昆蟲,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江水向東 滄桑巨變 一江碧水中的「橋林答卷」
    如今,茶餘飯後,長江線成為當地人日常「打卡點」之一,沐浴在不浮不躁的江風中,林散之故居、江上草堂、靈山鄉史館、明因禪寺等一批景點,成為橋林人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轉變 長江水清「豚」先知  「南京頻現江豚飛躍」「長江南京段江豚嬉戲成日常」……近一年來,這樣的話題頻頻出現在微博熱搜,評論中不少市民表示欣喜和驚嘆,然而,對於楊金龍來說,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度假酒店進村,盤活鄉村經濟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民營企業金箔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真金箔生產基地。  建設度假酒店,提供扶貧崗位;利用多產業布局優勢,引導特色農產品種植。在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中,金箔集團也像「打金箔」一樣,誠心、細心、耐心、精心,一錘一錘打牢扶貧產業的基礎,打實農民增收的「家底」。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揚子晚報訊(記者 王娟)無雨,加上陽光強烈,從3月4日一直到昨天,南京空氣已持續汙染6天。不過,最近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並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8小時」。
  • 這座「地下城市」別有洞天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截至目前,市人防辦已自建十幾個人防工程用作停車場,為社會提供停車位約4200個(不包括已完工但尚未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設中的)。     商用、過街通道、教育體驗館……地下空間開發多元化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要勇於擔當、敢為人先。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人造肉」上餐桌還要5—10年
    11月24日至25日,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食品營養與健康」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辦。全國14所高校食品學院近200名研究生帶來了他們的學術創新成果,還與專家學者一起,探討「食品營養與健康」的未來。   去年11月,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生產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打卡湛江天空之鏡,玩轉大美粵西
    這裡四季常青,終年常綠,只與海南島隔著一道淺淺的海灣,這裡不缺碧水藍天,海面常年碧藍如玉,波瀾不興,伴有海鷗時而掠浪飛翔,堪稱天空之鏡。我們安排了有香港「維多利亞港」之稱的湛江港灣精華段讓遊客一覽南海艦隊十裡軍港的威儀,近距離觀賞湛港、特呈島、紅樹林的風採。此外,廣東最大跨海大橋也在湛江,這座海灣大橋挑起南岸中澳友誼花園和北岸奧體中心兩顆明珠,是必打卡的網紅地。
  • 南京藝星整形醫院BSK綜合隆鼻讓你360°無懼死角,美出自然美出個性
    南京藝星整形醫院BSK綜合隆鼻讓你360°無懼死角,美出自然美出個性2020年12月29日 15:25:59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 青春靚麗  可鹽可甜  這是演員瑾潔收到最多的讚美
  • 《大氣汙染》船火兒-協助拍攝
    植物除美化環境外,還具有調節氣候、阻擋、濾除和吸附灰塵,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等功能。控制燃煤汙染。大氣汙染【第4幅圖】此作品由海口攝影愛好者齊先生在著名的湖北地區拍攝大氣汙染【第5幅圖】>大氣汙染【第10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夏先生在著名的馬鞍山地區拍攝大氣汙染【第11幅圖】此作品由南昌攝影愛好者乜先生在著名的保定地區拍攝
  • 空間覆蓋無死角 職責落實無盲區 監督管理無縫隙
    禁止露天焚燒是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尤其是進入秋冬季以來,為保障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河北省2020-2021年秋冬季秸稈垃圾露天焚燒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進一步加強露天焚燒管控。
  • 全球變暖——大氣汙染
    大氣為什麼會被汙染呢? 工廠和汽車的排煙是主要原因。隨著亞洲國家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增加,利用汽車的在增多,大氣汙染成了深刻地問題。大氣汙染不管有害於我們的健康,也是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環境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提高意識。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關於大氣汙染的現狀和對策及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