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於智者

2020-08-28 我夢沉憨法蘭西

4月18日法國午間新聞和晚間新聞報導中,由他們法國駐武漢的一新聞記者隔空報導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武漢某實驗室人工合成的,在一次事故中不小心傳播出來的。我非常不了解法國的新聞頻道什麼時候變成了綜藝節目?像這種無根無據的民間猜測和小道消息,居然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最重要的新聞時段?!什麼時候新聞的真實性,只需加上「可能」二字就可以真的充當新聞要聞了?!這不是在誤導和蠱惑民眾,又是什麼?而且在我每天吃飯的時候來倒我胃口,老公一看我的臉色,忙喊孩子:「別看了快換臺,你媽媽要炸!」

21世紀文盲不多了,科盲卻很多!還好謠言止於智者!法國主流媒體很快又組織採訪了法國多個科學家,很快得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不可能人工合成結論,從而平息了這場謠言。例如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西蒙-洛裡爾(Etienne Simon-Loriere)看來,在實驗室裡通過「複製粘貼」手段,進行基因編輯的假設是「幾乎不可能的!只有大自然才是病毒重組現象的操盤手!


相關焦點

  • 謠言止於智者?——你真的是太年輕了
    荀子.大略中有說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意思是沒有根據經不起推敲的謠言因為經不起分析,所以傳到聰明人那裡就會停止流傳了。2015年的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有一篇著名的論文就分析了關於謠言的傳播,他們發現相反地,如果媒體別有用心又特別聰明的話,他們反而會有更強的動機去散播刊登聳人聽聞的謠言。作者通過研究關於公司併購有關的新聞消息,公司併購類的新聞一般來說都會有較大的讀者群,保證了其影響力。
  • 謠言止於智者……這是一句很奇怪的話
    明知是謠言還要傳播的情況不是沒有,有些特例,比如有一個說法叫謠言倒逼真相。這個屬於例外,不討論。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當我們知道這是個謠言,就會停止傳播。這個不需要「智者」,普通人就能做到。所以,這六個字的真實意思應該是:智者能分辨出這是不是謠言。
  • 謠言止於智者,專家表示太荒謬
    可是同時在網絡上也散播出了很多謠言,在他們看來新型肺炎是美國的一個基因武器,那麼新型肺炎是美國研製的基因武器?謠言止於智者,專家表示太荒謬。首先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說法,那是因為在我國病毒爆發之前,美國人來中國參加了軍運會,他們走後病毒就爆發了。再加上03年我國爆發非典的時候感染者幾乎都是我們中國人,而美國人卻沒事。
  • 茅臺都要被吹上天了,專業打假,讓謠言止於智者
    名牌可以代工,但是茅臺酒卻無法複製,周明對經常出現的有關茅臺的謠言好好解答!謠言總是層出不窮,對於茅臺也一樣。換個角度來說也證明了茅臺的好,正因為優秀有價值才會有很多的假謠言。而對於酒友們來說,流言止於智者就不只是說說了。
  • 謠言止於智者!舒暢正面回應嬰兒床事件:本人從未結婚生育
    謠言止於智者。為了證明不是嬰兒床,舒暢還曬了一張椅子的正面照。白色扶手粉色墊子,再加上可愛的玩偶,真的很少女心了。舒暢成名很早,5歲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劇。出道這麼多年,舒暢也有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天龍八部》裡的天山童姥,《寶蓮燈》裡的小玉,《魔幻手機》裡的傻妞……。
  • 謠言止於智者,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
    同時,不要讓謠言流竄。以下是正在流竄的謠言及真相,請大家積極轉發給身邊的朋友。這一說法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傳播,甚至演變成各種版本的誤傳和謠言。針對這些疑問和傳言,23日,李蘭娟院士回應說:「我說酒精消毒,可沒讓你們多喝酒啊!」正解:酒精的殺菌原理是因為它可以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空間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效果。但對濃度有一定的要求,百分之七十五才具有殺菌效果。
  • 謠言止於智者!「天宮一號」到底是墜毀、回家、還是再見?
    只能說,這個「高級謠言」實在是太過精緻,差一點就能讓人相信了。謠言止於智者,就讓我們來好好解讀下吧。
  • 謠言止於智者——擊碎污衊馬克思的三大謠言
    但是,誹謗和謠言不僅在他活著的時候形影相隨,即便在他逝世之後仍舊揮散不去。有些謠言罔顧事實,以玷汙馬克思的人格為能事,在當前的網際網路領域大肆傳播,嚴重損害了馬克思的光輝形象。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馬克思在大學時加入了撒旦教、馬克思在野雞大學拿的博士學位,以及馬克思有一個私生子。為什麼這樣的謠言可以屢屢不禁,而且還有人信?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 從岸本齊史到伊藤潤二,謠言止於智者
    個人觀點對此我只能表示,謠言止於智者。相信在這裡人云亦云的觀眾要麼是「雲看漫」要麼就是有意為之的黑粉。但凡看過漫畫的人都不會說出這種言論。在某次「番外篇」中,其中出現了粉絲來信問答環節,其中某位粉絲就有「最受影響的作品」一問,而芥見下下老師也正面回復了這一疑問:受影響的漫畫家數不過來,由於《咒術回戰》目標是王道題材,因此不少人應該能從中找到既視感!
  •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輕信謠言真的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那麼為什麼謠言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早在七十年代,我國曾經瘋傳過有關核的謠言,稱幼童之卵蛋為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臺灣已經派間諜到城鄉割蛋,這可把當時的國人嚇壞了,謠言所至,街上連個人都沒有,家家戶戶都是門窗緊閉,還要給自己家的娃娃紮上小辮。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做一個不信謠不傳謠的智者
    做一個不信謠不傳謠的智者  近日,在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之際,重慶市的王某某、劉某、王某3人在網上編造、散布謠言,被警方行政拘留。  俗話說得好,傳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自疫情發生以來,網絡上各類信息更新極快,內容頗為蕪雜,疫情相關謠言四起。
  • 闢謠《神鵰俠侶》謠言之:天殘地缺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但當今網際網路信息泛濫,各種真假難辨大量湧現,網民一時很難分辨眼前的信息是真是假。就像網傳金庸給《神鵰俠侶》的最初起名叫「天殘地缺」。說出這種言論的人並沒有證據證明這是金庸先生原著事實,但大家多這麼說,好像它就是真的?
  • 如何辨別漫天飛的謠言!
    面對抗疫中的各種網絡不實信息,希望大家相互提醒:誰在製造謠言——1、壞人,造謠是他們的職業,通過謠言混淆視聽、挑動對立、製造民怨、引發恐慌等,終極目的指向黨和政府;2、騙流量的自媒體人,他們通過杜撰聳人聽聞的事件吸引不明真相的人關注和評論,客觀上這些人造成的危害不比那些職業造謠的人小;3、第三類人是那些無聊、無知的普通網民
  • 灰分-謠言止於智者!
  • 謠言止於智者,可我們是否具有辨別謠言的能力?
    謠言、誤傳、10萬+、陰謀論、帶節奏、病毒營銷……劇情總反轉,頻繁被打臉,真相何在?不僅謊言,狂言橫行,事實也總難逃反轉、反轉、又反轉的命運。使公眾困惑的是,究竟該相信哪一種真相?畢竟,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真假信息混雜,難以分辨。別擔心!
  • 教育思考:你信或者不信,那些飄來飄去的謠言
    謠言大都是空穴來風,而暗合了某些社會心理,正因為如此,謠言心理學研究先驅奧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謠言傳播公式:謠言=模糊性×重要性。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越是重要的信息,越模糊,就越容易引發謠言。後來,有學者又增加了公眾理性作為變量,認為公眾理性越高,謠言傳播的可能性越小,這與中國古語「謠言止於智者」所揭示的道理可謂異曲同工。  然而,微信謠言的一些新特點並不是經典謠言公式能夠完全解釋的。首先,微信謠言並不會止於智者,而是更多時候來源於智者的「陰謀」,他們或打擊報復、或誹謗中傷、或追名逐利,無非是想通過謠言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 這些暴雨中的謠言不能再坑人了!
    ,各地政府化身謠言粉碎機,通過政務微博、市長信箱等及時闢謠。  「移花接木」的謠言在多地「紛飛」  此外,一些微信群也出現了諸如「全市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今天晚上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的謠言,甚至指明會出現類似98年一樣大的洪水。
  • 「閏四月裡的說法兒」——謠言和傳染病
    所謂的謠言,和傳染病一樣流行起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傳染源:製造謠言的人;傳播途徑:傳統的口口相傳,現代的網絡、朋友圈;易感人群:總有一些心甘情願並對謠言深信不疑的人。就好比謠言,舊的謠言消失了,又有新的謠言出現,沒有新的謠言,舊的謠言也可以死灰復燃。謠言止於智者,傳染病同樣止於智者,想給弟弟買雞蛋的姐姐們是擰不過市場經濟這條大腿的,註定會被淘汰的水果罐頭永遠賣不出網紅臭魚的價格。所以,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傳染病遲早會被消滅。
  • 別再提什麼信謠了,沒有人會明知是謠言而去相信的!
    我不可能明知謠言而去相信。這是顯而易見的。我的主觀心態是相信真相而非相信謠言。但是如果說這實際上是謠言,那麼我發生了認識錯誤。這種情況下能不能認定我為信謠呢?是什麼決定了你是否會對謠言做出判斷?前文中的大事應該指的是謠言與你的相關性很高,更確切的說,是利益相關性。利益相關性越高,你就越會傾向於對謠言做出判斷。當決定對謠言做出判斷的時候,判斷的正確與否,與什麼有關?是對謠言的甄別能力,這一來判斷謠言的人有關。當一個人具有更高的知識水平,更多的生活經驗,更豐富的生活閱歷。
  • 關於張首晟離世的四個謠言
    [摘要]在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之際,關於張首晟離世的謠言和 「陰謀論」也開始甚囂塵上。於我們而言,謠言終會止於智者,逝者理應得到尊重,不造謠、不傳謠。在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之際,關於張首晟離世的謠言和 「陰謀論」也開始甚囂塵上。謠言一:張首晟離世與晶片產業有關有人列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時間節點,顯得張首晟的去世仿佛和晶片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