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幾代文人的佳詞名作匯聚成了如今的浩瀚文海。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有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有蘇軾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每位詩人都有自己性格、經歷和不同的為人處世之道。
對於辛棄疾來說,在沙場,他是讓人無法忽視的大將,能率50人入敵營生擒叛賊,令敵軍聞風喪膽;在文壇,他又是讓人無法忽視的巨匠,他能寫沙場男兒的霸氣豪放詞,也能寫滿滿鐵漢柔腸的婉約詞。
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有遠大抱負之人,也是"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大宋第一古惑仔",還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文藝青年……
總之,他一言不合就開寫。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寫戀人,寫田園,寫民俗,寫讀書……只因為他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
今天要說的是一首被歷代名家嚴重忽視的經典,此詞歷經800多年,但在眾多典籍中很少找到名家點評。是寫得不夠好太冷門?肯定不是!畢竟這是一首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的詞作,最後7個字更是被今人捧為經典,可以說人人皆知,中小學課本這些年也頻頻出現,如今被視為辛詞中最經典的詞章之一,這首詞就是《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上片著眼於年少時代,正是熱情四射、活力滿滿的時候,有的是理想、未來、憧憬,是沒有多少愁的。卻喜歡學人登樓,故作模樣地作一些愁詩裝文青。
詞的下片是將往昔和如今對比,"而今識盡"4個字道出了飽經憂患的詞人內心的蒼涼。識盡了愁滋味的詞人,對於心中這股濃得化不開的愁苦,卻是欲說還休,這正是愁到深處便無言。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不再是一無所知的少年了。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偏安一隅的南宋,面臨著虎視眈眈的敵人,長期生活在淪陷地區的辛棄疾,目睹了太多流離失所的百姓,目睹了太多陣亡沙場的將士,目睹了一座曾經空前繁榮的城市,是如何一日一日充塞著人世間的悲苦。
對於飽經滄桑的人,身上背負、承載的東西已經太多,生活的重擔壓得他們沒空、也沒有什麼心思愁,這裡面有經歷了太多的麻木,也有經歷了太多的無奈,也有經歷了太多的接納與自我消化。既複雜又矛盾,既辛酸又瀟灑。故到頭來,只說得一句無盡感慨的"卻道天涼好個秋"。
每讀辛詞,熱血沸騰,豪情志氣油然而生
即使離開課堂多年,時至今日,每當提起辛公的詞依舊郎朗上口,隨手拈來。再次回味,心中已有一腔熱血,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有著鋼鐵志、繞指柔與家國夢的錚錚男兒!
不如讀一讀這本《辛棄疾詞傳》,了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壯志豪情。
《辛棄疾詞傳》中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辛公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此外,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蘇軾也是一個十分豁達的人,他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都說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本書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6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兩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