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一個月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以「不再是優先事項」為藉口,宣布砍掉對「生態健康聯盟」用於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項目科研經費,此舉引發美國科學界的強烈反彈。 當地時間5月21日,77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上書」,譴責NIH砍經費的決定,直指美國政府將疫情「政治化」、「太荒謬」。
-
中國搞「脅迫外交」?不好意思,中方連發三問,直戳加拿大痛處
近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國家頻頻對中國說三道四。10月13日,正值加拿大和中國建交50周年紀念日,當被問及由其父親開創的中加外交關係發展至今有何變化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加中關係「承受了巨大壓力」。同時,特魯多當天罕見地嚴厲批評中國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時搞「脅迫外交」,並再次非議中國在香港和新疆的政策。加外長商鵬飛13日就加中建交50周年發表聲明稱,1970年加拿大選擇與中國建交,是因為「國際社會無法將全球1/5的人口隔離開來」,「50年過去了,加拿大清醒地審視兩國關係」,「使用強制外交使加拿大開始重新審查其方式,重點將放在多邊合作上」。
-
諾獎得主為中國「正名」:如果中國偽造了數據,那一定有臺時光機
由於此次疫情首先爆發在中國武漢,因此國際上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種譴責中國的聲音。比如說中國防控不力的, 或者中國陰謀論的等等言論甚囂塵上。但最近一位諾獎卻站出來為中國說了一番公道話。一.諾獎得主為中國正名近期,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爆發,新冠疫情對世界造成了嚴重影響,經濟衰退,工人失業,甚至造成了多個國家局勢的不穩定。
-
美國有多不得人心?英媒猛烈抨擊:醜陋、虛偽、殘忍、自私自利
然而,讓川普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甘當馬前卒的國家,其媒體近日卻對美國政府猛烈抨擊,認為川普醜陋、虛偽、殘忍、自私自利,美國有多不得人心?據參考消息7月26日報導,就美國抗疫以及對世衛組織的攻擊一事,英國媒體《衛報》發表了題為《川普對世衛組織的攻擊給全球衛生領域造成令人擔憂的影響》的文章,文中對川普展開嚴厲抨擊,認為川普一直在通過謊言和誇張的論調轉移人們對美國應對新冠疫情不力的注意力。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天下的烏鴉真的只有中國的黑嗎?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美國一直是世界科學的殿堂,吸引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比如曾經在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年科學家顏寧、許晨陽如今都在美國工作。許晨陽當時離開中國去美國的原因就是:國內學術造假成風,科研環境惡劣所以才出走美國。當時,很多媒體網友都藉此大肆抨擊我國科研環境,謳歌美國科學精神。如今看來,美國同樣存在學術造假,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基於此為廣大頭條號網友轉載一篇我本人對諾獎經濟學獎獲獎理論和中國減貧經驗進行比照解讀,以饗讀者。諾獎得主不該拋棄二元經濟結構框架換句話說,如今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貧困問題的理論與實踐,高於這三位新科諾獎得主。眾所周知,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是劉易斯,其獲獎的理由是提出了二元經濟結構理論。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某些國家圍繞中國的政治操作「極為愚蠢」
來源:央視網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澳大利亞免疫學專家彼得·多爾蒂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及時公布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是現在疫苗快速展開研發的關鍵。也因此,他認為圍繞中國展開政治操作是極為愚蠢的行為。
-
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師生悼念範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海外網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
-
對經濟學諾獎得主需頂禮膜拜嗎?中國已成撈金地
例如,他們的實驗之一是,比較給兒童發放治蛔蟲的藥和發放蚊帳,哪種做法更能減少貧困,這有多大意義?經濟學上早有定論,尊重產權,尊重市場,貧困自然就減少了,哪裡需要做這種實驗?所以國人其實沒必要對經濟學諾獎那麼在乎。經濟學獎其實不是真的諾貝爾獎,而是1969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的獎。而且,這個獎越來越偏向數學模型和幹預主義。
-
認清幹涉內政者的偽善與真惡
他們頻頻通過或明或暗的方式,對香港事務煽風點火,抹黑香港警方依法維護秩序的做法,向極端暴力分子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這一群魅影,正是西方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和媒體。扒開他們的「畫皮」,不難看清其偽善的假面、險惡的用心。無論是美國的「佔領華爾街」,法國的「黃馬甲」運動,還是英國倫敦的騷亂,面對示威活動,歐美國家都不斷強化警察執法力度。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話說當代鋰電池的使用大國無疑是中國,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比亞迪電子等公司都在中國,然而中國人卻與這次鋰電池主題的諾貝爾獎無緣,這實在是令人遺憾。雖然有了莫言和屠呦呦的突破,但是,在諾貝爾獎的基礎科學獎項方面,中國人還未能實現「零突破」。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
-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川普獲得「諾貝爾獎」,但該獎有點「奇怪」
得主。搞笑諾貝爾"獎的評審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每年9月,人們都會集中到哈佛大學來舉行"頒獎典禮"。 該獎項中設置的類目與真正的諾貝爾獎相似,但很多時候,為了"結合時事",涵蓋的範圍要更多一些,除了傳統的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和平獎之外,還假設了生物等多個領域。今年川普和莫迪"爭取"到的,就是特別設置的"公共衛生獎"。
-
諾獎得主吐槽大學入學制度:年輕人不應為此浪費生命
所以,各個國家「做品宣」的時候,都會拿諾獎個數說事。1901年首頒至今,諾獎累計頒發597次,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加冕。其中,大部分都落入歐美國家懷抱。(中國共獲獎8個,最近的獲獎者是莫言和屠呦呦),但比起前三甲美、英、德的三位數,就很寥寥了。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4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基礎學科,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意料之中,因為大部分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
-
美77名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政府,或成西方引領世界的落幕樂章
77名諾獎獲得者聯名譴責美國政府而前兩天,卻爆出了77位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政府,原因在於美國一研究新冠病毒的機構失去了美國聯邦的撥款。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家機構失去了美國聯邦的撥款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巨擎會因為這個機構聯名譴責政府呢?簫葉去搜索了相關的信息,這家研究機構目前位於中國武漢,專門在世界範圍內尋找病毒並研究病毒。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