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挫折或挑戰的時候,很多孩子總是"我不行"的負能量來進行逃避,這時候如果再加上家長的強制要求,孩子更是陷入委屈等負面情緒當中。
許多家長會把這個理解成自己孩子太膽小。但其實本質上是因為孩子缺少自信。當孩子缺少自信時,家長應該引起重視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培養孩子信心的問題有些迷茫,不知如何下手。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圍繞孩子自信心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孩子缺乏自信心會有哪些負面影響
1.產生"自卑情結"
那當孩子缺少自信的時候,容易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行,進而形成"自卑情結",自卑情結其實是由於過度的自卑感而導致的,主要表現為孩子對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錯誤認知,在任何對於孩子來說有挑戰的事物面前,孩子總是喜歡用"我做不到來應對"。
很多家長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你看看那個誰家的孩子,你要是有人家一半就好了!",家長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潛意識上給孩子灌輸他不如別人的思想,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自信,進而產生"自卑情結"。
2. 養成討好型人格
不自信的孩子會比較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常常 為了迎合別人而委屈自己,這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這種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渴求的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是獲得他人的肯定和關注,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一定程度牽扯著自己。所以擁有這種人格的人,往往活得並不開心。
就比如知名作家蔣方舟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她卻不止一次的自爆過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為維持這個"別人家的孩子"而活得非常辛苦。
所以如果養成了討好型人格的話,即使在未來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很難有快樂的感覺。
3. 養成固定性思維
這種思維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固定化,認為有些事情自己就是做不到,天生沒有這個能力。更甚者就認為自己是個廢材,腦子就是不好。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常常會認定自己終究失敗,從而讓自己的行動力癱瘓,變成一個不願意進步,不願意努力的人。
其實這種思維養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自信,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這種不行,那種不行,這種評價的話,那麼就相當於變相的在孩子耳中形成"自己就是不行"的固定思維。
有些家長經常認為孩子性格有缺陷是孩子自身造成的,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可能來自於這些原因
原因一:孩子自尊感太低
在自我批評這件事上,每個人幾乎都做過,但是如果自尊感比較低的人,對自己的自我批評會顯得病態態,當這種病態的批評到了孩子身上時,孩子就會將自己的缺點放大,這樣會喪失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並且會否認自我價值,從而陷入"低自尊"的惡循環中。一個孩子自尊不足原因一般是父母過度嚴厲或者童年缺愛等。
原因二:家長不給孩子留面
很多父母對孩子面子這件事情上的認知有很大的錯誤,他們認為小孩要什麼面子,所以他們會在眾人面前教訓孩子,或者是在很多人面前說笑般將小孩子的秘密暴露於人前。這做法是不對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其實已經有了自尊心了,大人不分場合的開孩子玩笑和教訓孩子都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從而變得沒有自信。
原因三:家長經常對孩子"言語否定"
在跟孩子說話時,有些人經常用一種否定的語言。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情時,經常說:"你肯定做不好""你肯定會失敗的"。在開始就將孩子否定,這種說法孩子聽得多了,就常常會懷疑自己,漸漸的就會形成一種消極心態,對以後的成長和學習都是有很大影響。
這種做法特別容易摧毀一個人的自信,有些父母可能會把這種做法歸因於自己是在激勵孩子,但實際上,這做法會深深傷害孩子,給孩子心理留下一種自己永遠是失敗者的想法。
在以上三種原因中,可以發現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基本都是來源於父母,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就深深影響著孩子,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呢?
有個詞叫"自我效能",就是指一個人擁有能夠獨立完成目標的自信。簡言之,就是讓人在自我認知上形成"我可以"的念頭。據心理專家研究,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邏輯和推理能力上都比常人高,這種人常常很有主見,做人做事上都信心十足。所以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感,可以從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著手,讓孩子重塑自信。
3個維度助娃提升自我效能感,重塑自信
送給孩子一個"偶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科·達勒維耶
著名的新加坡遊泳選手斯庫林兒時就將世界冠軍菲爾普斯當成自己的偶像,長大後斯庫林也如自己的偶像一般,打破世界紀錄斬獲了世界冠軍寶座。
榜樣的作用是很強大的,在孩子心裡,榜樣是自己要成為的人,一個成功的榜樣能夠提升孩子的信心,孩子會秉承著"我也能做到"的心理向榜樣看齊。
有質量地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可以幫孩子樹立自信,但是不能很敷衍的去做,一定要給孩子有質量的鼓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鼓勵大概就是"你太棒了""沒關係都過去了"此類話語,其實家長對於孩子的鼓勵可以做到具體準確一點。
比如孩子在畫畫時你可以說:"這幅畫的色彩搭配很好,看起來特別用心",這就能讓她看到自己的在哪方面的具體進步,從而提升自信心。在孩子失敗了之後,可以跟孩子說"你這次已經很努力了,盡了自己的力量,我們能看到。",這類更加準確的鼓勵會讓孩子得到正確的反饋,這種鼓勵催生出來的是從心底產生的樂觀和自信,並且不容易擊破。
有質量地陪伴孩子有些家長在陪孩子這件事情上做法可能比較敷衍,總說自己忙沒時間。但孩子需要的是有質量的陪伴,這種陪伴不需要不一定需要很長的時間,家長可以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將這段時間設置為"親子時光",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多跟孩子聊天,跟他玩耍。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是被愛的想法,就會從心底上產生一股自信。
寫在最後
在真實的生命,每樁偉業都有信心開始,並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奧格斯特·馮史勒格。
孩子的自信心對以後成長道路影響很大,家長們都要引起重視。很多家長心裡都是望子成龍的,但是要想孩子取得重大的成就,自信心是基礎,沒有一顆強大的自信心,如何去做一件強大的事情呢?所以孩子的自信心應該從小培養,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