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介素抑制劑可以治療肺癌

2021-01-10 健康界

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大型臨床試驗中發現,用白細胞介素- 1抑制劑藥物來減少系統性炎症可以顯著降低肺癌發病率,以及總癌症和肺癌死亡率。

這種藥物,康納單抗canakinumab(Ilaris,諾華)已經被推廣用於治療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康納單抗(Canakinumab)抗炎血栓形成的結果研究(CANTOS)在過去的幾天裡,已經成為了頭條新聞審判結果後提出了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國會2017年和同時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主要的發現是心血管疾病的減少,儘管對膽固醇沒有影響。一位著名的心臟病專家稱讚這一結果被譽為「歷史性的時刻……」正如Medscape醫學新聞所報導的那樣,它顯示了一個新的方向。

但還有另一個顯著的發現——一項探索性分析顯示肺癌發病率顯著降低,肺癌死亡率和總癌症死亡率。

癌症的發現已經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

在中位數為3.7年的隨訪後,肺癌的發生率降低了67%(P = 0.00008),而癌症死亡率的明顯劑量依賴性風險降低,達到了藥物劑量最高的51%(P = 0.0009)。

「這些數據令人興奮,因為他們指出了減緩某些癌症進展的可能性,」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布裡格姆和婦女醫院的醫學博士Paul m . Ridker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項工作代表了我們希望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Paul Ridker博士

「我們的工作建立在癌症和炎症密切相關的觀點上,並提供了關於抑制炎症如何減緩癌症進展和侵襲性的新見解,」Ridker博士說。「在正式的癌症研究中確認工作是必要的……」這項工作代表了我們希望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此前已經證明,使用阿司匹林來減少炎症會降低癌症死亡的風險,儘管這些效應在10年或更久的長期使用後才會出現。作者指出,康納單抗(Canakinumab)的影響發生在更短的時間過程中。

「這些都是令人著迷的人類發現,打開了一種潛在的癌症治療方法,」 Laurie H. Glimcher說,他是位于波士頓的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總裁兼執行長,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高水平的炎症

在10061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進行了CANTOS的研究,這些患者此前曾經歷過心肌梗塞,並有高水平的全身炎症,如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hsCRP)2 mg / L或更大的濃度。

參與者被分配服用安慰劑或康納單抗(Canakinumab)三劑(50毫克,150毫克,300毫克),然後服用3到5年。

所有參與者在基線時都沒有癌症。大約四分之一(24%)的人是吸菸者,大約一半(47%)是前吸菸者。

由於吸菸史,以及高水平的炎症(hsCRP濃度中值為4.2 mg / L),這是癌症的一個指標,研究者們已經預料到了癌症,尤其是肺癌,因此從一開始就參與了實驗的腫瘤學家。

「雖然主要是作為心血管結果的試驗設計,但CANTOS研究人員計劃進行這種探索性分析,並從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組腫瘤學家的『終點委員會』,」來自澳大利亞克萊頓市的哈德遜醫學研究所的Brendan j . Jenkins博士在一篇附帶的社論中寫道。

康納單抗(Canakinumab)有效地抑制了炎症,對降低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白細胞介素6的水平有劑量依賴性。

試驗達到了它的主要心血管的治療目標,降低了心臟病、中風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研究結果還顯示,由於藥物的抗炎作用,關節炎、痛風和骨關節炎有明顯的減少,但致命感染的風險增加(大約每1000名患者中有1例)。

全因死亡率在康納單抗(Canakinumab)和安慰劑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危險比[HR],0.94;P = 0. 31)。

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服用康納單抗(Canakinumab)的患者總癌症死亡率下降(n = 196)。雖然藥物和安慰劑之間的差異僅在最高劑量(300毫克)達到統計意義。

有明顯的劑量-反應效應——50毫克組的總癌死亡率為0.86,在150毫克組為0.78,在300毫克組為4.9(P = . 0009)。

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在安慰劑組中,安慰劑組的癌症死亡率為0.64,在50毫克組為0.55,在150毫克為0.50,300毫克組為0.31(與安慰劑相比,活躍劑量組的趨勢P =0.0007)

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跨組的趨勢P =0.002)相比,服用康納單抗(Canakinumab)的患者肺癌死亡率(n = 77)也有所降低。這也達到了最高劑量的統計意義(HR,0.23;95% CI,0.10 - 0.54;P = . 0002)。

在安慰劑組中,每100人肺癌死亡率為0.30,在50毫克組為0.20,在150毫克組為0.19,在300毫克組為0.07。(與安慰劑相比,活躍劑量組的趨勢為P=0.0002)

除了肺癌,其他任何特定類型的癌症死亡率都沒有顯著降低。

此外,肺癌的發病率也有所降低。

在150毫克劑量組(HR,0.61;P = 0. 034)和300毫克組(HR,0.33;P < 0.0001)中服用康納單抗(Canakinumab)的患者中,肺癌(n = 129)明顯較不常見。

在安慰劑組中,每100人每年的肺癌的發病率為0.49,在50毫克組為0.35,在150毫克組為0.30,在300毫克為0.16。(與安慰劑相比,活躍劑量組的趨勢為P <0.001)

來源:Medscape新聞 翻譯:麻省醫療國際 左文超

相關焦點

  • 肺癌的免疫治療
    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合併症對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影響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國每年肺癌新診斷病例約有78.1萬。大約85%的肺癌經組織學診斷。在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治療中,PD1/PD-L1免疫抑制劑治療比化療有更好的靶向性、並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有明顯且持續影響。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除了靶向藥,免疫治療同樣為肺癌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表達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療效呈正相關。 ▍抗血管生成治療 抗血管生成治療也就是阻斷腫瘤血管新生,「餓死」腫瘤,並且阻斷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
  • 科學網—發現一種肺癌增殖轉移抑制劑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藥學院周璐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沈瑛課題組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陳紅專課題組合作,發現新型磷酸甘油酸變位酶1(PGAM1)別構抑制劑對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殖和轉移具有抑制作用
  • 治療特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德國默克MET抑制劑獲FDA優先審評
    德國默克(Merck KGaA)旗下EMD Serono宣布,美國FDA已接受口服MET抑制劑tepotinib的新藥申請(NDA),並授予其優先審評資格。適應症為治療存在MET外顯子14(METex14)跳躍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 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張馨心)在我國,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隨著新藥研發上市進程加速,肺癌的慢病化腳步也越來越近。以腫瘤免疫治療為代表的創新治療手段為肺癌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的可能。
  • 肺癌專題報告之靶向治療篇
    根據組織形態學肺癌初步分為兩種類型: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非小細胞肺癌約佔80%-85%。TNM分期是醫生治療肺癌的常用分期方法,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案。Gefitinib是首個被FDA批准用於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藥物,在一項被稱為IPASS的研究中心,gefitinib在晚期EGFR突變陽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中明顯優於標準的雙重化療,可以說IPASS研究開啟了肺癌靶向治療的大門。
  • 肺癌新款抗PD-1抑制劑Libtayo獲批FDA優先審查
    2020年10月30日,FDA批准了cemiplimab-rwlc(Libtayo)補充生物製劑許可證申請的優先審查,用於PD-L1表達為50%或以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Libtayo 是一種高親和力、高效力的人源性PD-1抑制劑,通過靶向細胞通路 PD-1(在人體免疫細胞及某些癌細胞發現的蛋白質)而發揮作用。該藥物通過阻斷這一通路,可以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細胞。
  • 國內首個治療強直的白介素類抑制劑獲批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實習生 杭瑩日前,國家藥監局批准了可善挺(司庫奇尤單抗)用於常規治療療效欠佳的強直性脊柱炎成年患者。這也是目前國內首個且唯一被批准用於治療強直的白介素類抑制劑,有望為國內上千萬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帶來新希望。
  • 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治療炎症性腸病的嚴重感染風險比較
    關於IBD治療藥物的嚴重感染風險,之前大多數研究和薈萃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人群、設計、隨訪時間、伴隨用藥混雜因素的處理等。 此外,之前的研究很少評估新型生物製劑(如維多珠單抗,抗-白介素藥物)和小分子抑制劑(如託法替尼)發生嚴重感染的相對風險。
  • 肺癌合併間質性肺炎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ILD是肺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多達22%的ILD患者最終發展為肺癌,其風險約是普通人群的5倍。ILD與肺癌之間有著共同的致病機制,雖然ILD與肺癌之間存在廣泛的流行病學和機制聯繫,但是對這類特殊患者的治療卻缺乏更為廣泛的深入探討。
  • 肺癌新藥!諾華選擇性MET抑制劑capmatinib治療MET突變晚期肺癌總...
    2018年10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近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2018年歐洲腫瘤醫學協會會議(ESMO2018)上公布了腫瘤學新藥MET抑制劑capmatinib(INC280)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II期臨床研究GEOMETRY mono-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關鍵詞】肺腫瘤;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 1 前言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據2018年全球腫瘤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球肺癌的男女發病率分別為:年齡標化率(age standardized
  • 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突破,PD-L1抑制劑「I」藥獲批一線用藥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侵襲性最強的亞型,約佔肺癌的14%,癌細胞分裂增長速度快,病情進展迅速,早期就會出現轉移,而且治療選擇非常有限。 在2018年之前,在全球範圍內目前已上市的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均為30年前上市的藥品,該領域的治療進展是停滯的、沉寂的,以依託泊苷和鉑類藥物為基礎的一線治療方案多年未曾變化。
  • 肺癌患者免疫治療序貫奧希替尼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丨肺癌資訊
    核心提示:免疫治療序貫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肺癌,是否會導致重疊毒性?免疫治療對抗核抗體(ANA)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如何?局部鞏固治療對寡轉移NSCLC患者是否有效呢?請看肺癌資訊第二期!
  • RET、20ins、BRAF、KRAS開啟肺癌靶向治療新時代!
    作為一年一度的全國肺癌盛會,靶向治療依然是大會的重頭戲。除了常見的ALK/EGFR靶點,本次會議的「Beyond ALK/EGFR 」專題,詳細介紹了一些小靶點、難治靶點的最新進展,為肺癌的靶向治療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 程穎教授:小細胞肺癌迎來新標準治療模式
    肺癌分為兩大病理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30年來,針對他們的治療格局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火者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方法突飛猛進,特別是靶向治療引領下的精準治療,開啟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全病程管理階段。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肺癌多是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有效幹預,但因易復發易耐藥等特點,5年生存率不足55%。就目前治療手段都局限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化療等聯合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15%左右,十年生存率為5%左右。
  • 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擴展適應症獲批 用於治療甲狀腺癌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pralsetinib)的擴展適應症,用於治療攜帶RET變異的甲狀腺癌患者。這是腫瘤治療向精準醫學邁進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 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適合治療肺癌的手術
    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適合治療肺癌的手術 時間:2020-11-23 10:19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肺癌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那麼治療肺癌哪種手術好呢?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