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遭遇72年來最暖冬季,農作物生產受到衝擊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6日是24節氣中的「驚蟄」,代表天氣開始轉暖,雨水增多。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

資料圖:俯瞰臺北 新華社

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氣象部門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溫偏高的趨勢正逐漸減弱,對臺灣下一季氣候的影響減少。預測3月至4月的春雨在各地為正常至偏少,5月開始進入梅雨季,降雨量接近正常,但不確定性較大。

受暖冬影響,臺灣農作物生產受到衝擊。目前苗慄的高接梨、臺中的枇杷、雲林部分茶區已傳旱災。

臺灣農業部門數據顯示,2018年11月以來,臺中地區降雨量只有正常年的18%,臺南地區更只有正常年降雨量的2%。臺中以南的荔枝產區深受影響,面臨大面積旱災考驗。臺灣中南部茶區2018年12月以來降雨量比常年少15%,春茶抽梢情況不佳。後續如果旱情不解,包括龍眼、竹筍等作物生長都會受影響。

此外,暖冬導致臺南、雲林等地木棉花期提早1個多月,木棉花節也提早舉辦,以免錯過最美賞花期。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平均氣溫20.5攝氏度 臺灣遭遇72年來最暖冬季
    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氣象部門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溫偏高的趨勢正逐漸減弱,對臺灣下一季氣候的影響減少。
  • 平均氣溫20.5攝氏度 臺灣遭遇最暖冬季
    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 多項數據確定:臺灣閩南迎來史上最暖冬季
    據相關氣象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2月-2019年2月的這個冬天裡,我國閩南粵東不少地方簡直可以說是暖出新高度——比如福建廈門狐尾山氣象站在冬季三個月(12-2月)裡均溫較常年同期大幅偏高2.2度!是廈門有氣象記錄一百年來(算上民國時期的數據)最溫暖的一個冬天!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經歷一○八年來最溫暖的冬季之後,東京在三月中旬飄下第一場嚴重遲到的冬雪。上海、北京、哈爾濱、瑞典、義大利等地也接二連三地破了最暖冬天的紀錄。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上個月公布的氣候報告書,今年冬天是自一八八○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 氣候變遷的反常現象,在臺灣也日益成為新聞焦點。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3:18 來源: 氣象博士,同時也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認為,北極如果真的在二○五○年以內消失,臺北將首當其衝。「屆時海平面將上升六十公分,這將使得臺北盆地低於海平面之下。」這樣一來,臺北不就得像荷蘭一樣,要設立風車來排水?「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彭啟明指出,臺北與荷蘭不同的地方,在於臺灣多雨,而且多颱風,「到時候,水就很難排得出去。」彭啟明開玩笑著說,也許四十幾年以後,市政府要搬到象山辦公了。
  • 臺灣暖化速度快全球2倍!冬天每10年上升0.4度
    聯合國對全球暖化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從1901年到2000年上升了1.1度。學者警告,暖化導致日夜溫差縮小,夏天也會逐漸變長,冬天平均每10年上升0.3至0.4度,厚重的冬季衣物在臺灣也會逐漸失去市場。
  • 暖冬少雨致臺灣農作物不開花 蜂蜜產量或70年來最差
    中新網5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等威脅,對農作物產生極大影響,尤其對蜜蜂的傷害更大。據臺當局「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全臺2015年蜂蜜年產量仍有1.17萬噸,之後逐年遞減。2019年1、2月適逢暖冬與旱季,荔枝、龍眼等作物的花蕊未開,導致蜂蜜產量僅剩過去的1、2成,為近60、70年來收穫最差的一年。蜜蜂對全球環境的貢獻不可抹滅,也對農作物的授粉產生巨大作用。2017年12月聯合國特別將5月20日訂為「世界蜜蜂日」,呼籲人們重視蜜蜂生態。臺灣蜂農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山區,歷年來氣候變遷,使得他們的日子不好過。
  • 大連這個冬天7年來最暖比常年熱1.2℃
    很多市民感覺到:這個冬季挺暖和。昨天是世界氣象日,市氣象臺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公布了今冬大連市氣候特徵。其中也印證了這些市民的感覺,這個冬季是近7年來最溫暖的冬季。  氣溫偏高降水偏少  「真沒覺得太冷,冬天就要過去了。 」日前,每天堅持戶外鍛鍊的陳先生說。
  • 上海這個冬季60年來最暖
    國家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上海冬季平均氣溫8.9度,偏高2.8度,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為60年來冬季最暖紀錄,而且是1961年至今唯一一次最低氣溫均高於0度的冬季。
  • 拉尼娜現象衝擊農作物供應 機構:大宗商品通脹至少於2021年中期緩解
    原標題:拉尼娜現象衝擊農作物供應,機構:大宗商品通脹至少於2021年中期緩解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及國內玉米、豆粕等
  • 臺灣農作物害蟲天敵的研究利用概況
    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各種不必使用農藥的害蟲防治方法受到重視,其中又以生物防治中的天敵利用為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來臺灣農政當局為謀求植物保護技術的完善以配合永續農業的貫徹執行,大力推動害蟲生物防治的研究應用,期望能夠以害蟲天敵來配合或取代部分農藥,使害蟲的防治更為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 二十世紀 臺灣暖化超速 快全球兩倍
    聯合國日前對暖化效應對全球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在二十世紀的百年氣候暖化速率約為全球平均值的二倍,導致日夜溫差變小、全年日照時數縮短,降雨強度增強等異象,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比多數國家和地區更嚴峻。
  • 臺灣年均溫度約在24.4度 歷史中最暖的一年
    華夏經緯網12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氣象局」回顧2017年臺灣主要的氣候特徵,為春雨偏少、梅雨及颱風季雨量集中、夏秋季明顯高溫,全臺年均溫度約在攝氏24.40度,很有可能達到歷史中最暖的一年。
  • 浙江史上最暖!2019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9.5℃
    【最新消息】浙江史上最暖2019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9.5℃,較常年同期偏高2.6℃眼看冬天就要過去,印象中有寒冬凜冽的感覺嗎?似乎沒有,連羽絨服也沒穿幾天,莫不又是一個暖冬?是的!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剛剛發布消息,2019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9.5℃,較常年同期偏高2.6℃,偏高幅度排名歷史第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我們浙江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冬季!
  • 樟樹市開展農作物種子企業冬季檢查
    為強化源頭管控,進一步推進種子企業規範管理,提高種子質量,近日,樟樹市農業農村局為落實《種子法》有關要求,加強種子市場檢查工作,依法打擊種子市場違法行為,組織開展農作物種子企業冬季檢查行動。此次行動檢查對象是轄區內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企業,主要檢查企業生產經營許可、種子備案、種子包裝標籤、品種合法性、生產經營檔案等情況是否存在法定違法行為,進行徹底清查。同時,對本地種子企業雜交早稻與常規早稻的種子入庫、生產加工情況開展全面調查,摸清早稻種子的品種結構、入庫數量、種子質量等情況,準確評估有效供給量。
  • 臺灣的氣候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   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  臺灣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遠大於南北氣溫的變化,氣溫隨山勢的增高而降低。
  • 寒流來襲,兩天內臺灣地區超百人猝死,最年輕僅16歲
    中國多地遭遇寒潮由於連日來的寒冷天氣,多個省份用電量劇增,比如江浙地區沒有集體供暖,空調製暖導致用電量遠超同期,東北地區更是提前進入嚴冬。這些都保障了在嚴寒中,人民群眾有一個溫暖的家,保護了老年人在冬季的脆弱體質。臺灣寒流來襲在大陸遭遇寒潮的同時,臺灣島內也遭遇了罕見的寒流,島內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預警。臺灣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長且潮溼多雨,冬季短氣溫也較高。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的時候冷空氣會被海洋調和,冬季氣溫受影響較小。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 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 臺灣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遠大於南北氣溫的變化,氣溫隨山勢的增高而降低。
  • 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原標題: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最新的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58%下調為1.15%。
  • 臺灣環境狀況惡化CO2排放密度世界第一(圖)
    臺灣暖化速度約是全球兩倍令人擔憂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聯合國最新一項報告指出,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以土地面積平均來說是世界第一,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由此造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