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PM2.5源解析及減排效果評估-北京市周邊排放清單和...

2021-01-09 政府採購信息網

簡要技術需求:為更新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基準年和評估年的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應用數值模型評估北京市2018-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藍天保衛戰」)的實施效果,評估氣象變化對北京市空氣品質影響。

版權聲明:

本網發布內容凡註明來源為政府採購信息網/政府採購信息報的,表明「政府採購信息網/政府採購信息報」擁有其版權或已獲得授權,內容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政府採購信息網/政府採購信息報,標註作者,並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其他來源稿件,本網已標明出處及作者,轉載僅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權益人及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從各項汙染物達標情況來看,2004年SO2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年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改善仍將是長期性的過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PM2.5治理為重點,以「一微克」行動為主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堅持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並重,持續聚焦移動源、揚塵源、生產生活源等重點汙染來源,綜合施策、科學施治、精準治理,持續深化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推動區域聯防聯控。
  •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31.81%、30.39%、19.34%和24.9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汙染物減排任務。專欄1 「十二五」北京市主要汙染物減排情況編制自然保護區人為幹擾負面清單,加強對人為幹擾活動的監管,規範自然保護區內的人類活動。將自然保護區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載體,實施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育工程,支持國家級、市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育能力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動態評估機制,定期評估自然保護區保護效果。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亟須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此研究報告刊登於《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第10期,題為《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技術對策》,第一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董紅敏。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從2004年開始SO2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2020年PM10和NO2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仍需不斷努力。強化監管,完善「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部門監督維修」模式,聚焦進京口、市內重點道路加強路檢路查,實施精準「入戶」執法;修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規範,嚴厲打擊檢驗機構違法行為;加強油品質量監管檢查,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的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罐車。「十三五」期間,移動源減排效果明顯,對NO2濃度穩定達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科學治理揚塵汙染。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從2004年開始SO2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2020年PM10和NO2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仍需不斷努力。強化監管,完善「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部門監督維修」模式,聚焦進京口、市內重點道路加強路檢路查,實施精準「入戶」執法;修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規範,嚴厲打擊檢驗機構違法行為;加強油品質量監管檢查,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的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罐車。「十三五」期間,移動源減排效果明顯,對NO2濃度穩定達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科學治理揚塵汙染。
  • 閱兵期間空氣明顯改善 機動車減排貢獻比例最大
    同時,在聯防聯控的作用下,津冀晉蒙魯豫等周邊省區市空氣品質也同步改善,7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0%左右。  據此前估算,保障方案計劃北京市的減排比例為40%左右,周邊六省區市減排在30%上下。從減排成效來看,北京市日最大減排比例達到45%至68%之間,周邊六省區市達到30%至62%。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從2004年開始SO2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2020年PM10和NO2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仍需不斷努力。強化監管,完善「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部門監督維修」模式,聚焦進京口、市內重點道路加強路檢路查,實施精準「入戶」執法;修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規範,嚴厲打擊檢驗機構違法行為;加強油品質量監管檢查,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的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罐車。「十三五」期間,移動源減排效果明顯,對NO2濃度穩定達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大氣十條中期評估:74城PM2.5下降 7省區PM10上升
    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大氣十條》)自2013年9月實施以來,效果如何?5日,中國工程院結出的評估結果顯示,全國城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呈下降趨勢,多數省份PM2.5或PM10年均濃度下降幅度達到或超過《大氣十條》規定的中期目標要求,可望實現2017年的考核目標。
  • 喜聞北京PM2.5值在周邊城市中濃度最低
    打贏藍天保衛戰,滿足老百姓對藍天白雲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首善之區的北京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PM2.5值在「2+26」城市中濃度最低,是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共同努力交出的合格答卷。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去年3/4天數為優良天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陳杭)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說,800多名科研人員深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長期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在每一個城市布設3—5個採樣點,共設採樣點109個,在2017年—2018年秋冬季進行連續採樣,共採集約2.6萬個樣品,完成了這些城市2017年—2018年秋冬季顆粒物的來源解析研究。
  • 北京市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環境保護稅適用稅額方案(草案)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北京市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稅改革部署和《環境保護稅法》授權,統籌考慮我市環境承載能力、汙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決定:本市應稅大氣汙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2元/汙染當量;應稅水汙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4元/汙染當量,統一按法定幅度的上限執行。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
    原標題: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報告顯示北京PM2.5值2030年才能達標
    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2013北京藍皮書系列新聞發布會」6月8日在京舉行。《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2~2013)》提供的數字顯示,當前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70mg/m3,離WHO建議的目標35mg/m3預計至2030年才能達到。
  • 中日韓專家認為PM2.5本地排放佔主導 本地減排是改善大氣質量的...
    劉友賓介紹,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堅決向汙染宣戰,已經取得顯著效果。「與2013年相比,中國2019年首批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42.6%,北京降幅達51.2%;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細顆粒物濃度又比去年同比下降7.1%。」  大氣汙染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合作應對。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劉瀚琳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新聞發布會。據了解,2020年北京市聚焦重型柴油車、揮發性有機物(VOCs)、揚塵等重點領域,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
  •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2019年增加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