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14日 泰州訊泰興市水產生產技術人員和廣大河蟹養殖戶利用西瀕長江充沛的江水資源和東部高沙土土壤質地二者天然融合的獨特自然資源優勢,創新養殖模式,積極開展「泰興江沙蟹」高沙土池塘提水生態養殖,取得了獨特的高沙土池塘生態養殖成功經驗。
放養大規格優質蟹種
放養優良蟹種「江海21號」「 長江1號」「 長江2號」,放養規格每㎏80隻~90隻。以自育蟹種效果最佳,成活率達到80%。養殖品牌蟹時,畝放1000隻~1200隻為宜。150g以上母蟹品牌蟹佔比大。黃橋鎮南沙村青年大學生成建平養殖的品牌蟹達到60%以上。養殖商品蟹時放養量可相對多一點。放養搭配品種,因塘而宜。
投餵優質飼料,滿足河蟹生長需要
根據河蟹不同生長期的營養需要,投餵高質量飼料。放養初期,投餵品牌飼料廠家生產的優質飼料,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後期則以小黃魚、小帶魚為主。優質飼料的投喂,滿足了河蟹營養需要,養殖的商品蟹膘肥體壯,經得起捕撈和長途運輸,成活率高。
管理精細,落在實處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泰興江沙蟹養殖的最大特色在於管理精細。
幹塘清塘。河蟹捕撈後,先用四耙犁進行翻耕,然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強氯精)清塘,每年輪換,避免產生耐藥性。清塘後進行幹塘暴曬,直至塘面開裂;而形成乾裂的土壤則利於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和消毒藥物進入池塘表層及底泥內部,有效殺死蟲卵及細菌。
栽植水草。以伊樂藻為主,搭配輪葉黑藻或水韭菜。水草面積佔水面60%~70%。池塘四邊水面2m處不栽水草,用作投餌及觀察區。根據塘口面積大小,池塘中間留出足夠寬的河蟹爬行通道。一般情況下,20m左右寬的塘口,中間留4m左右的通道,大於20m的,視情增加。水草栽植株、行距以2m一棵為宜。後期使用固草肥抑制水草生長,儘量不割草,避免破壞河蟹正常活動。較寬的株、行距可使河蟹相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殘蟹比例降低至5%以下。
測水調水。勤測水,會看水,善調水。為防青苔、藍藻滋生,前期低溫期用生物改底肥改水,充分利用底泥中的肥料,避免高溫期因施肥而造成底部肥料淤積發酵,而敗壞水質。在高溫時則用生物菌調水。平時用水質分析儀經常測量水中PH值,不使之過高或過低。注意在漲潮時進水,防止低潮時的外源水因不能進行水體交換而產生汙染,泱及池塘水質。
科學投餌。面積較小的池塘,餌料主要投在距池塘邊2m左右的水域。較大的塘口則設置餌料臺,每次投餵前都要進行檢查,有無殘餌,視情增減。
監控增氧。根據塘口面積大小,配置相應的微孔管自動報警增氧系統,報警的下限應在每立方水體6毫克。條件許可情況下,每個養蟹戶都應安裝自動化監控系統。
每天巡塘。每天早晨投餌前一定要巡查塘口,看水色、看河蟹吃食情況,並以此安排當天蟹事活動。
塘口檔案。養蟹戶加入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將生產過程定期上傳,記錄到追溯平臺中,便於質量追溯。同時,還應用紙質材料記錄到塘口檔案中,便於自我存查和年度核算成本及盈利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總結經驗教訓,掌握生產規律,更好地制定下一年度生產規劃。
強化培育,提前上市
根據河蟹生長規律,一般是春季放養,秋、冬季捕撈上市。在此之前有一個河蟹上市空窗期。而秋、冬季捕撈上市時間相對集中,銷售期較短,價格極不穩定。而過早上市又因河蟹未到生長周期導致口感較差,影響品牌形象和市場信譽。因此只能通過強化培育,養殖「六月黃」提前上市,搶佔市場;此舉既能賣出好價錢,又能降低養殖風險。具體方法是:在培育蟹種時,畝放2㎏大眼幼體,7月份套出部分豆蟹放入專門培育「六月黃」的蟹種池,培育大規格蟹種。第二年2~3月份放養,畝放3000隻,規格20隻/500g。6月~7月上市,規格100g~125g/只(公、母蟹),價格60元~70元/500g不等。(陳春才 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