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優化江沙蟹生態養殖模式 畝純收入逾萬元

2021-01-11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12月14日 泰州訊泰興市水產生產技術人員和廣大河蟹養殖戶利用西瀕長江充沛的江水資源和東部高沙土土壤質地二者天然融合的獨特自然資源優勢,創新養殖模式,積極開展「泰興江沙蟹」高沙土池塘提水生態養殖,取得了獨特的高沙土池塘生態養殖成功經驗。

放養大規格優質蟹種

放養優良蟹種「江海21號」「 長江1號」「 長江2號」,放養規格每㎏80隻~90隻。以自育蟹種效果最佳,成活率達到80%。養殖品牌蟹時,畝放1000隻~1200隻為宜。150g以上母蟹品牌蟹佔比大。黃橋鎮南沙村青年大學生成建平養殖的品牌蟹達到60%以上。養殖商品蟹時放養量可相對多一點。放養搭配品種,因塘而宜。

投餵優質飼料,滿足河蟹生長需要

根據河蟹不同生長期的營養需要,投餵高質量飼料。放養初期,投餵品牌飼料廠家生產的優質飼料,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後期則以小黃魚、小帶魚為主。優質飼料的投喂,滿足了河蟹營養需要,養殖的商品蟹膘肥體壯,經得起捕撈和長途運輸,成活率高。

管理精細,落在實處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泰興江沙蟹養殖的最大特色在於管理精細。

幹塘清塘。河蟹捕撈後,先用四耙犁進行翻耕,然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強氯精)清塘,每年輪換,避免產生耐藥性。清塘後進行幹塘暴曬,直至塘面開裂;而形成乾裂的土壤則利於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和消毒藥物進入池塘表層及底泥內部,有效殺死蟲卵及細菌。

栽植水草。以伊樂藻為主,搭配輪葉黑藻或水韭菜。水草面積佔水面60%~70%。池塘四邊水面2m處不栽水草,用作投餌及觀察區。根據塘口面積大小,池塘中間留出足夠寬的河蟹爬行通道。一般情況下,20m左右寬的塘口,中間留4m左右的通道,大於20m的,視情增加。水草栽植株、行距以2m一棵為宜。後期使用固草肥抑制水草生長,儘量不割草,避免破壞河蟹正常活動。較寬的株、行距可使河蟹相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殘蟹比例降低至5%以下。

測水調水。勤測水,會看水,善調水。為防青苔、藍藻滋生,前期低溫期用生物改底肥改水,充分利用底泥中的肥料,避免高溫期因施肥而造成底部肥料淤積發酵,而敗壞水質。在高溫時則用生物菌調水。平時用水質分析儀經常測量水中PH值,不使之過高或過低。注意在漲潮時進水,防止低潮時的外源水因不能進行水體交換而產生汙染,泱及池塘水質。

科學投餌。面積較小的池塘,餌料主要投在距池塘邊2m左右的水域。較大的塘口則設置餌料臺,每次投餵前都要進行檢查,有無殘餌,視情增減。

監控增氧。根據塘口面積大小,配置相應的微孔管自動報警增氧系統,報警的下限應在每立方水體6毫克。條件許可情況下,每個養蟹戶都應安裝自動化監控系統。

每天巡塘。每天早晨投餌前一定要巡查塘口,看水色、看河蟹吃食情況,並以此安排當天蟹事活動。

塘口檔案。養蟹戶加入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將生產過程定期上傳,記錄到追溯平臺中,便於質量追溯。同時,還應用紙質材料記錄到塘口檔案中,便於自我存查和年度核算成本及盈利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總結經驗教訓,掌握生產規律,更好地制定下一年度生產規劃。

強化培育,提前上市

根據河蟹生長規律,一般是春季放養,秋、冬季捕撈上市。在此之前有一個河蟹上市空窗期。而秋、冬季捕撈上市時間相對集中,銷售期較短,價格極不穩定。而過早上市又因河蟹未到生長周期導致口感較差,影響品牌形象和市場信譽。因此只能通過強化培育,養殖「六月黃」提前上市,搶佔市場;此舉既能賣出好價錢,又能降低養殖風險。具體方法是:在培育蟹種時,畝放2㎏大眼幼體,7月份套出部分豆蟹放入專門培育「六月黃」的蟹種池,培育大規格蟹種。第二年2~3月份放養,畝放3000隻,規格20隻/500g。6月~7月上市,規格100g~125g/只(公、母蟹),價格60元~70元/500g不等。(陳春才 蔡文)

相關焦點

  • 甘肅天水發展林麝特色養殖 探「產業+生態」全鏈條模式
    天水市張家川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有林地59.14萬畝,森林覆蓋率20.8%,珍禽異獸共57種,包括金錢豹、毛冠鹿、林麝等,其中10餘種為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有香囊,其分泌和貯存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由於人工養殖基地少,原料供應緊張,目前國內麝香價格較高。
  • 光伏治沙模式實現「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四輪驅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摘要:沙漠治理、光伏發電、種養植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模式,把沉睡的土地資源變成了資產。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一個佔地1700畝的光伏治沙項目,光伏電站建設初期,周圍植被覆蓋率只有5%,而項目建成後,植被覆蓋率上升到77%。
  • 廣東順德何炳東:加州鱸魚養殖畝純利近萬元經驗分享
    廣東順德何炳東:加州鱸魚養殖畝純利近萬元經驗分享2015-11-30 19: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6629 次 我要評論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通過以「優化農用地結構保護耕地、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保障發展、優化鎮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權益」為核心的「三優三保」行動,按照「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生態則生態」的原則,通過拆舊復墾、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修復等方式,整治各類低效用地798.2畝,增加了生態空間和農業生產空間,實現了耕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減量提質發展、生態用地比例增加,獲得的空間規模、新增建設用地、佔補平衡等指標用於全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吳中區重點開發區域使用
  • 【潮湧天山】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經營模式轉變——呼圖壁農民增收...
    通過從事果蔬保鮮產業,高菊蘭這些年已獲得數百萬元收益。而她講授的這些技術,也讓很多農民對今後的增收思路變得進一步清晰起來。  近些年來,呼圖壁縣不斷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經營模式轉變,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從「單一結構」轉向「產業集群」;從「單打獨鬥」轉向「聯合作戰」;從「一產擔綱」轉向「三產融合」,有效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讓該縣逾7萬農牧民實現持續增收。
  • 生態優先,護一江碧水
    5年來,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已經成為沿江省市幹部群眾的共識並付諸行動。清船清網,禁捕退捕,生物完整性指數不斷回升;騰退岸線,汙染治理,流域生態功能持續恢復……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一江碧水,正滾滾東流。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藏熱奶牛養殖小區告別傳統養殖模式 群眾錢袋子鼓...
    2016年,在城關區納金鄉藏熱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城關區農牧局)的幫扶下,投資450多萬元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讓藏熱村養殖戶告別了傳統養殖模式,為該村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小區實行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加強與「高原之寶」等牛奶加工龍頭企業與個體戶的聯繫,為會員養殖戶拓寬牛奶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會員養殖戶家庭收入。
  • 洪格爾巴特爾和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故事
    洪格爾巴特爾說,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200多頭基礎母牛從春節過後就開始產犢,他每天都要時刻觀察小牛犢的健康狀態。近年來,通遼市扎魯特旗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牧戶之間聯合經營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家庭聯戶經營生產為主攻方向,有力推動了農牧業經營體制和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畜牧業發展齊步走。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四、投資情況該項目總投資2061.21元,其中建設投資1825.21萬元,項目管理費50萬元,工程管護費50萬元,不可預見費50萬元,建設期利息86萬元。
  • 小小沙蠶 助力海上鑑江大發展
    近年來,鑑江鎮大力挖掘世代傳承的「流蜞」文化,並引進了福建省海洋生物科技綜合體開發項目「流蜞」生態養殖示範基地,助推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   我們福建洋澤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是成立於2016年,現在在鑑江落地將近三年,現在總共的面積是有兩百畝,一期已建成的雙齒圍沙蠶養殖是六十五畝。
  • 陝西辰爍黑豬養殖獲得全國首家優質生態養殖示範基地
    的信念下,堅持生態種植、養殖,辰爍生態食材,還原本味、保持營養、守護健康。 陝西辰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註冊時間為2013年,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註冊於陝西永壽縣御駕宮現代農業示範園,專注於打造中高端生態食材生產供應服務商
  • 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今年以來,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依託良好的林地優勢,深挖林下資源潛力,積極探索「經果林+蚯蚓」種養殖新模式,目前效果明顯,養殖的蚯蚓預計在春節之後可進行銷售。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甘肅肅南牧民對生態的理解漸多 異地借牧徒步百裡亦不怨
    西岔河村是一個以傳統畜牧業為主、高原農業為輔的農牧業村,是肅南縣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現有裕固、藏、漢等各族農牧民群眾154戶470人,耕地面積1942.8畝,草原面積54.5萬畝。西岔河村是一個以傳統畜牧業為主、高原農業為輔的農牧業村,是肅南縣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現有裕固、藏、漢等各族農牧民群眾154戶470人,耕地面積1942.8畝,草原面積54.5萬畝。 丁思 攝截至2019年底,該村犛牛飼養量2400多頭、細毛羊存欄16000多隻,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6200元,其中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14612元。
  • 低成本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養高檔魚畝產值兩萬三
    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五豐村現有水產養殖面積4000餘畝,由於近年來,我省開展「五水共治」及水產品病害等問題的影響,養殖產量與效益很不穩定,養殖風險進一步加大。為探索新型的池塘養殖模式,特地從美國大豆協會引進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養殖模式試驗,該模式是傳統的池塘養魚與流水養魚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建造養殖槽(流水池)和安裝推水曝氣設備,使原有的靜態池塘通過空氣推水設備使池塘形成動態循環流水「生態式圈養」模式養魚。
  • 芮城縣生態養殖+有機農業重點項目開工
    11月20日,芮城縣在該縣西陌鎮奉公村舉行2020年生態養殖+有機農業重點項目暨西陌鎮廣東新安大種鴨養殖建設項目開工儀式,進一步擴大鄉鎮項目建設陣地,鼓舞全縣幹部以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緊迫感,加快推進籤約項目落地建設,以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姿態決戰四季度、決勝全年度。
  • 【潮間帶專題】沙蟹
    形態特徵:體型較中華沙蟹大。身體較厚,背甲隆起,甲寬稍大於甲長,可達4.5cm,表面平滑,但密布微細顆粒。前側緣在肝區處隆起。螯足不對稱,掌節膨大呈心形,內側面無發音隆脊。小螯可動指細長。A.甲殼背面。B.眶下脊的甲殼前部。C.大螯。D.小螯。E.雄性腹部。
  • 中華鱉的生態養殖方法
    導語:歡迎來到暮色年華情感屋,今天我們聊一聊中華鱉的生態養殖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養鱉場地的選擇和設計建造1.應選擇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無汙染、環境安靜、交通方便處建場,水源水質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 涼山州生態環境局赴麻柳村開展2020年「暖冬行動」
    、機關黨委書記羅萍受局黨組書記、局長宋莉委託,赴對口幫扶點—雷波縣錦城鎮麻柳村開展2020年「暖冬行動」,雷波生態環境局,錦城鎮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到場參加物資發放儀式。州生態環境局自2016年對口幫扶麻柳村以來,積極組織開展冬季「暖冬行動」和各類幫扶活動。四年來,累計為麻柳全村群眾送去10萬餘元的羽絨服、棉衣、棉被、大米、食用油等暖冬物資 ;累計投入200餘萬元,建成佔地1000平方米標準化生豬養殖場、30畝生態雞養殖場、民俗活動中心、產業路等設施;協調愛心企業到村捐資捐物價值4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