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渴望獲得真正的知識,他用自己的求學經歷來讀「世界這本大書」,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
公元1612年,笛卡兒到波埃頓大學攻讀法律,這大概是秉承他父親的意願吧。4年後,他異的成績獲得了法學博土的學位。不過,他對法學委實不感興趣,他醉心的只是數學。而且,早年他在拉夫累舍公學時為太多的懷疑所困擾,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就在他取得法學博士時,他竟然有這樣一種心境:「我覺得我被許多疑問和錯誤折磨著,越是想努力獲得知識,就越表現出自己的無知,除此之外,什麼好處也沒有得到。」笛卡兒渴望獲得真正的知識。
公元1616年,他和幾個青年來到了巴黎。巴黎,對於那些紈絝子弟是樂園,是花都。對於笛卡兒卻是另一回事,他對豪華放蕩的生活不感興趣,對與數學有關的賭博倒也勁頭十足。有那麼一個傳說,說他料事如神,逢賭必勝,多次使莊家破產,雖然如此,但他不是賭徒。不久,他就感到厭倦,他的內心感興趣的只是獲得知識。於是,他在巴黎郊區找到一個清靜的地方。埋頭於數學的研究。這樣的日子也不過才過了兩年,公元1618年,他終於被巴黎那些花花公子發現,被重新拉入社交場中,他被迫中斷了他感興趣的研究生活。為了擺脫這些俗不可耐的社交生活,他決定外出遊歷,用他自己說的話是,他決心去讀「世界這本大書」。決心讀世界這本大書,他得走出巴黎、走出法國。
公元1618年,他選擇了一個既簡便又最經濟的旅行方式,那就是去當志願兵。起初是在荷蘭的布雷達,以後,加入了巴伐利亞軍人,最後又在法國的軍隊裡服役。當他還在布雷達部隊時,一件看似偶然的事情把他帶回到為人類真理正名的人一值卡兒研究科學的道路上來。那天,在街上,笛卡兒看到許多人圍觀貼在城牆上的一道用荷蘭文寫的數學難題,有些人在演算,有些人卻在爭論,有些人在這道難題前出神地站著,默默地思考。苗卡兒不懂荷蘭文,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強烈的好奇心又使他急欲知道其中情況,他便請邊個懂荷蘭文的人給他做翻譯。那人打量了他一眼,露出了驚訝的神色,那人不相付眼前這個年輕的軍人能解釋這樣的難題,但又不便拒絕,便帶著同樣好奇幾諷的口吻翻譯給笛卡兒聽,翻譯完了還朝笛卡兒眨了眨眼。
這人的意思很明顯:你能破解得了嗎?那人還留下自己的住址才離去,離去時卡兒對這個人的嘲諷並不介意,只是望著這個人微笑著點了點頭走了。隔了兩天,這位陌生人在寓所意外地接見了這位他善意喝風的青年軍官。當這位青年軍官正確無誤地解答了那道數學難題時,這位陌生人不禁大吃一驚,他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他不得不佩服這位青年軍官的數學才能,這個陌生人便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貝克曼。他們倆都有志於科了願你學,這次偶遇使他們成了莫逆之交。」貝克曼喚醒了他對科學的興趣,「把一個業已離開科學的心靈,帶回到最正當最美好的路上」。
對笛卡的影響對於這段服役生涯,笛卡兒曾經這樣描述過:「我訪問各種性格和地位不同的人士,體會致種種人生,並在命運帶給我的遭遇中鍛鍊修養自己,對遇到的事,處處作一些適當的反省,使說自己能由此獲得一些進益正是貝克曼重新對人生閱歷的檢視,以及對思想言行的反省,使他在部隊裡常常獨自沉思。公元1619年冬,軍隊駐紮在多瑙河畔的諾伊堡,沒有什麼軍事行動,他整天沉思默想、只是考慮他感興趣的數學和哲學問題,他用「心智的全部力量來選擇我們應當遵循的道路」。
正因為他用「全部力量」去思索,據說在11月10日的晚上,他思想鬥爭十分激烈,陷入狂想,以致入睡之後,連續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被猛烈的風暴把個地方。第二個夢向他啟示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魔鑰匙而第三個是他夢到在背誦奧生尼的詩他從教堂學校吹到了風力不及的第句:「我應該遵從哪條人生之路?」許多人認為,笛卡兒夢中的魔鑰匙,就是指把代數應用於幾何,因此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這3個夢是否真實已無從考據,其實可以這樣說這3個夢不過是笛卡兒對於數學和科學等問題長期縈繞在他腦中激烈交鋒的流露而已。正是這樣,笛卡兒產生出這樣一個念頭:「把數學的解析方法擴展為用於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不是不僅可以解決科學研究問題,而且還可以理性地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嗎?」
公元1621年,笛卡兒離開軍隊,回到法國。這時,法國封建內訂還未結束國內混亂,笛卡兒不得不再次離開法國,到了荷蘭。不久,他又去了瑞士、義大利參加了威尼斯與大海結婚慶典,併到羅萊特聖母大殿朝聖,直到公元1625年,他結束了遊歷,返回巴黎,繼承了他父親的一筆豐厚遺產。笛卡兒本來可以過上舒適甚至奢侈的生活,只是由於他在學術界頗負盛名,招致當地不少名流以能夠結識他為榮。慕名而來的人打擾了他平靜的生活,這對於生性喜歡安靜和沉思的笛卡兒,可說是不勝其煩,更使笛卡兒苦惱的是他無法進行思考。
他在拉夫累舍的好友梅色納神甫對笛卡兒這種處境深表同情,特別為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讓他在那裡繼續從事科學研究。這時的笛卡兒,也太需要總結自己多年的遊歷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