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量子雷達,未來世界的千裡眼

2020-10-18 陳述根本

/陳根

量子物理作為天塹曾經橫亙在人類與真理中間,讓多少人對科學望而卻步,也讓多少人萌生了對科學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現代人的現代性讓我們更具冒險和求索的精神,讓我們也逐漸揭開了量子物理的神秘面紗。這也讓科學家們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創意,比如奧地利科技學院(IST Austria)的一支研究團隊,就介紹了他們的量子雷達原型。

要理解量子雷達,就要先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描述了一種奇異的狀態,無論相隔多遠,處於糾纏態的一對粒子都能夠緊密聯繫、實時通信。基於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量子雷達原型。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其表現有望超越傳統的雷達。

儘管我們仍不清楚量子糾纏是如何起作用的,但這並不能阻止科學家們積極利用這項物理特性。

  

傳統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發射無線電波或微波,然後接收偵聽各個方向的信號回彈,以清晰描繪出特定區域中的物體。但傳統雷達自身卻存在一定局限,一是發射功率大(幾十千瓦),電磁洩漏大;二是反隱身能力相對較差;三是成像能力相對較弱;四是信號處理複雜,實時性弱。

針對傳統雷達存在的技術難點,量子信息技術存在一定的技術優勢,可以通過與傳統雷達相結合,提升雷達的探測性能。近日,奧地利科技學院、麻省理工和約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就試圖將量子信息技術應用於量子雷達上。

首先,研究人員準備了一對糾纏態的光子。其中一個屬於「信號」(signal)光子,另一個則被當做「惰輪」(idler)。

在將信號光子發送到被檢測的物體上時,惰輪光子繼續保持不受任何幹擾的隔離狀態。當信號返回時,它會發生變化、並且對惰輪光子產生即時的影響。

基於此,量子雷達設備可通過檢查惰輪光子,來確定該區域中是否存在目標物體。反彈信號時,兩種類型的光子之間會丟失真正的量子糾纏,但保留了足夠的信息來創建可確定物體讀數的籤名特徵(signature)。

儘管這個過程相當脆弱、後續仍需開展大量的實驗。但研究團隊稱,在某些情況下,「量子雷達」的表現比經典雷達更優異。

  

與低功率雷達相比,這項新技術可從背景噪聲中更有效地挑出目標物體。除了改進雷達系統,這項新技術最終還有望運用在安全掃描儀以及人體組織的醫學成像等領域。

我們都知道人腦可以直觀體會並形象化理解世界,而人腦直覺的極限就是牛頓體系。想要走進量子物理時代,就需要藉助數學的抽象而非宏觀的經驗。

量子物理的整個發展史像是一場科學家們自己和自己爭執的歷史,幾乎每一個為量子物理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都不可避免地先和自己吵了一架,因為很多被發現的現實在一開始連科學家自己都難以接受。

但也正因為如此,量子物理才不斷發展起來。科學的世界奇異而浪漫,科學世界的大發展也直接作用在了時代的身上。我們唯有擁抱科學,敢於想像,才能把握髮展的規律,尋索到真理和真相,這也是人類獨有的綺麗和將獲得的冒險的快樂。

相關焦點

  • 空管小知識:雷達系統 空中交管員的「千裡眼」
    這要歸功於空中交通管制員的「千裡眼」雷達系統。  空管專家介紹說,如果把管制員比做交警,那麼雷達系統就是交警的眼睛。它的「視力」極其好,能將半徑400公裡內的飛機「看」得清清楚楚。它是如何看到飛機的呢?雷達系統有一副雷達天線,就像一位忠實的戰士,不知疲倦機警地轉動著「腦袋」,隨時將搜尋到的飛機位置報告給「上級領導」——雷達數據處理系統。
  • 陳根: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心靈感應的秘密被解開
    文/陳根量子物理開啟了人類對科學的新認知與新探索,可以說量子科學是本世紀物理學最重要的探索領域。最近奧地利科技學院(IST Austria)的一支研究團隊,就希望藉助於量子科學融入雷達領域,並研究出了「量子雷達」原型。目前這項技術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其實,量子糾纏描述了一種奇異的狀態,無論相隔多遠,處於糾纏態的一對粒子都能夠緊密聯繫、實時通信。
  • 未來量子雷達成主流,中國或將引領全球量子雷達技術
    比如隱形飛機,就有科學家發現量子雷達的成像特性能讓隱形飛機被探測到,雖然不少國家投入了研究,但是目前並沒有消息說量子雷達會在軍隊中使用。而中國卻已經有了這份實力。 其實量子雷達從可以應用於軍事方面起,大家就都知道,量子雷達技術在未來會成為主流。不止是反潛,探測隱形飛機,探測高超音速飛彈方面也會大放異彩。當今各個國家都在拼命研發各種新武器,隱形潛艇,隱形飛機等都是當今世界的趨勢。所以各個國家都需要掌握最先進的雷達技術。畢竟哪怕你的武器超一流,但是你跟一個睜眼瞎一樣,看不見敵人的攻擊直接把你的家一窩端。
  • 陳根:當雷射雷達相逢千米古瑪雅建築
    文/陳根瑪雅文明一直是很多人關注與感興趣的事情,也一直有考古學家對瑪雅文明展開研究。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Takeshi Inomata,最近就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瑪雅文明的一項新發現。該團隊藉助於雷射雷達技術,發現一
  • 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
    那麼,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1934 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了世界上首部脈衝雷達之後,世界各國競相發展了雷達技術——量子雷達。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雷達系統是2012年羅切斯特大學研發的量子雷達,但技術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而今年5月宣布的量子雷達是世界上第一個微波量子照射雷達。
  • 楊懿文: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
    楊懿文在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紅網時刻婁底11月17日訊(通訊員他強調,市直相關部門、婁星區和萬寶新區要無條件支持婁底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設,真正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的「千裡眼」。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梁立堅,副市長謝君毅及市政府秘書長胡忠威參加。天氣雷達是目前災害性天氣防禦尤其是暴雨監測預警的最有效手段。
  • 被Sciencel兩次質疑,量子雷達究竟是夢還是未來?
    量子,這個已經問世100多年的老概念,近年來開始走進大眾的視線中,並逐漸成為智商稅的頂級收割機。正所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從量子力學、量子計算機、量子糾纏、量子通信、量子雷達、量子隱形、量子晶片到量子波動速讀、量子衣服、量子手機膜……不明就裡的人,看的眼花繚亂,雲裡霧裡。
  • 各國的雷達測距是多少?結果出來中國的雷達測距讓人震驚。
    雷達應用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甚至將它稱為是「千裡眼」。雷達的優點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測遠距離的目標,且不受霧、雲和雨的阻擋,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並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星載和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已經成為當今遙感中十分重要的傳感器。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國研製的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先進,像一些飛彈、戰機和轟炸機,甚至具有隱身功能,不僅能躲過勘探設備的偵查,就連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都無法對它們進行攔截。
  • 我國P段雷達測距六千公裡,可探測太空,為何還要發展量子技術?
    沃羅涅日雷達,有著「北極之眼」的稱號俄羅斯在軍事裝備上的發展一向與美國針鋒相對,面對美國雷達系統的建設,俄羅斯並不示弱,目前俄羅斯已經建立起了全範圍覆蓋的雷達系統,其中性能最為卓著、探測距離最遠的當屬「沃羅涅日」飛彈預警雷達,有著「北極之眼」的稱號,能夠探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軍用飛機等各型空中目標,探測距離達6000公裡,能夠將探測到的目標信息分析處理
  • 若能開發千裡眼,你可以願意?
    千裡眼查爾斯·韋伯斯特Leadbeater千裡眼首次出版於1899年是Leadbeater的簡短手冊,介紹了超出正常感知範圍的視聽方法。在正常情況下,人類只能看到一定範圍的光線。但是,如果眼睛對其他波長的光敏感,則將構成透視視力。當人們開始使用星體感官時,這些新的波長將變得可用。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相比傳統雷達,量子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可識別和分辨隱身平臺及武器系統等突出特點,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飛彈防禦和空間探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突破技術瓶頸    傳統雷達主要通過發射電磁脈衝並接收回波實現目標探測,然而,隨著隱身技術和電子幹擾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探測手段面臨挑戰。
  • 「量子雷達」的曙光,理解理論與現實
    本文探討了量子雷達的基本原理、應用與優勢、需克服的挑戰與未來技術。英文原文發布於JED雜誌2019年的7月刊上,需要英文原文請給「雷達通信電子戰」微信公眾號發送「191015」。由於光源工作在光學而不是微波狀態(大約850 nm - 接近IR,僅在可見光的邊緣),直接應用將是雷射雷達,但Baugh說「最終這個想法是世界上其他群體正在致力於從可見光到微波頻率的相干量子波長轉換的研究,他們研究的成果將成為我們技術的途徑。
  • 更為強大的量子雷達是可行的
    量子糾纏是種奇怪但非常有價值的量子現象。糾纏的兩個粒子在空間和時間上密不可分的特性,在未來的雷達技術中將發揮重要作用。2008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工程師想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幾乎不使用任何光子的情況下,利用糾纏特性來照亮物體。據開發者稱,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技術有望勝過傳統雷達,尤其是在背景嘈雜的熱環境中。
  • 為什麼量子雷達讓各國如此重視?看看它的能力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雷達是現代戰爭的必需品,只有偵查到了敵軍的具體位置,各種遠程制導武器才有發揮的空間,一旦雷達失去作用,那再先進的武器也沒有發揮的空間。在當前雷達研究的前沿,有一種名叫量子雷達的技術,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量子雷達,它又有怎樣的能力呢?
  • 量子雷達:使用量子糾纏作為目標檢測的微波量子照明新型檢測技術
    該原型機也被稱為量子雷達(quantumradar),它能夠在嘈雜的熱環境中檢測物體,而傳統的雷達系統經常會在這種環境中發生故障。該技術在超低功耗生物醫學成像和安全掃描儀中具有潛在的應用。研究人員說:「我們證明了微波量子雷達的概念。」先前的研究有助於推動量子增強雷達技術背後的理論觀念。 利用比絕對零(-273.14°C)高出千分之一度的纏結,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在室溫下檢測出低反射率的物體。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單光子頻率上轉換量子測風雷射雷達
    都卜勒測風雷射雷達被公認為全球大氣風場遙感的最佳方法,也是世界氣象組織列出的最具挑戰性的雷射雷達之一。研究人員通過探測大氣氣溶膠和風場,不僅能監測大氣汙染狀態、實時發現大氣汙染源,還能對霧霾的形成和演化進行預報。  雷射雷達應用的首要前提是人眼安全。2007年,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報導了工作波長1.55微米的人眼安全的氣溶膠雷射雷達。
  • 陳根: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文/陳根1900年,普朗克在論文裡首次提出了能量的不連續性,一腳踢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在量子世界裡,所有物質都可以被還原成61種基本粒子。其中最重的基本粒子,質量也不超過3.1×10^-25千克。量子計算為未來的科技發展提供了誘人的可能性,嘗試利用這一新硬體的力量的研究人員,則主要
  • 7時18分,「千裡眼」衛星發射升空,40分鐘後,世界目光轉向亞洲
    ,通信結果隨後被韓國所公布,屆時,世界目光轉向了亞洲。據了解,作為韓國主要的氣象衛星,韓國千裡眼2B號負責於收集東亞地區霧霾和赤潮等環境和海洋數據,總共有5家韓國與法國,美國企業參與,這顆衛星早在1月份便已經被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提上了預發射路程,而在1月6日,正式抵達了蓋亞那宇航中心。並於2月19日完成了發射的所有工作。
  • 量子雷達與傳統雷達的工作原理有哪些不同?看量子雷達的優點吧
    量子雷達改變了這一局面。將量子化的技術帶到雷達探測。這種新型技術實現了無差別偵測空中對象並以此為原點進行量子基準的測距,簡單講只要空中有探測對象就可以被探測到。量子雷達和傳統雷達對空測量目標的方式很接近,但使用了新的光子替代了以往使用的電磁波,量子雷達是傳統雷達的補充,還不是完全取代和完全否定。
  • 「向陽紅03」船上有「千裡眼」!快來圍觀它「眼中」的海底世界→
    △6000米集成化光學拖體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探海船說公眾號消息,「向陽紅03」船在海洋科考中,憑藉著「千裡眼」,探測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獲取重要的海洋監測數據。這個「千裡眼」,就是「6000米集成化光學拖體」(以下簡稱「光學拖體」),它從外觀上看就像一個鐵籠子,裡面裝載了高清攝像機、照相機、姿態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高度計、照明燈、雷射標尺等設備,是一種高度集成的海底觀測作業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