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這個圈就是深圳,當時將寶安縣升級為深圳,與香港隔著一條深圳河。經濟上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為迎接香港回歸做準備。
深圳面積1997平方公裡,與其說強烈暗示,不如說明示,中國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
1997年中國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老人,並沒有親眼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現在深圳有公園900多個,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盛開的鮮花,有花園城市的美譽,綠化率超過45%,碧海藍天。
深圳港貨物吞吐量,超越了香港和廣州,在新加坡之後排全球第三,深圳擠掉新加坡上升到第二已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中,深圳人均購書數量,連續多年位居第一。中國人均一年閱讀紙質圖書的數量是1本,深圳則超過6本。
北京西單圖書大廈,是北京最大的書店,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深圳福田書城,中國最大的書店,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
1979年,全國GDP總量排行前五名分別是江蘇、上海、山東、遼寧、廣東。十年後的1989年,廣東超越江蘇到中國GDP總量第一,從此獨孤求敗。
1979年深圳GDP是2億,中國最高的城市上海是286億,深圳是上海的1/143。到了2017年,上海GDP總量仍是中國第一,深圳達到上海的八成以上。如果算人均GDP,深圳就當仁不讓,登上中國第一的寶座。
中國高鐵發展迅速,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列高鐵,廣東無疑是車頭,深圳則是車頭中的發動機,驅動著廣東乃至全國的經濟。